你平時是不是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
為什麼你已經覺得自己很努力了,但仍然在自己的領域不是一個公認的高手?
為什麼平時學的這些東西容易忘,老是隔一段時間就忘,是不是腦子不太好用?
還有就是,為什麼別人都看著很厲害,很高大上,自己卻總是感覺不夠強大?
如果你有這些問題的話,那恭喜你,下面我要講的這本書會給你答案。
這本書是得到專欄的大神,知識紅人古典古老師在2017年寫的,他出的這本書叫《躍遷》,跳躍的躍,遷移的遷,躍遷的意思就是跳到另一個層面,上升一個層面。在通讀本書之後,我的判斷是這本書乾貨非常多,雞湯也很多。雞湯喝多了之後,特別乾貨和雞湯混在一起之後會產生一個不好的效果,就是營養過剩、知識焦慮。我們的節目是提取書中最精華的部分,倒掉雞湯,撇去泡沫,只撈乾貨。這樣知識焦慮會減少,收穫會增多。
我們的時代是變化很快的時代
時代越快越要慢下來
希望你能跟著我一起慢慢地把下面兩個問題想明白:
第一個問題就是讀什麼樣的書才能讓自己躍上一個新臺階?
第二個問題就是怎麼讀書才能成為高手?
1
讀什麼樣的書才能讓自己躍上一個新臺階?
先說第一個問題,我覺得《躍遷》這本書裡特別棒的是,提出了一個要區分1234手知識的概念。
第一手知識:是知識之源,一般來源於某一篇論文或者書籍,第一手知識的特點是有著非常豐富的底層邏輯、知識的濃度特別高。從管理學來看,比如說泰勒的《車間管理》。這些書不太好懂,大部分都不是暢銷書。甚至於我們不知道它的存在。
第二手知識:二手知識忠實轉述了第一手知識的內容。並且在基礎上進行應用和闡述,一般都是成為教科書或者大部頭文集。一般我們管它叫經典。
第三手知識:是為了傳播自己的觀點,把前面的二手知識進行包裝,讀起來獲得感特別強,就是覺得自己GET到了,收穫很大。這類書都是暢銷書。
第四手一直到第N手知識:是在各種動機、各種情緒下的表達。往往都很爽、很直接,好像也能有所收穫。比如說:
「職場鐵律:要麼狠、要麼忍、要麼滾」
「為什麼做到這三點,員工死心塌地跟你幹?」
「馬雲:給高管加工資不給員工加,有個P用?」
「賈躍亭,離史玉柱有多遠?」
我們的微信裡面泛濫的都是這樣的文章,流行於朋友圈的各種網文99.9%是三手以後的信息。即使是朋友轉過來的名家名作,往往也是斷章取義,通常你從中學不到有用的東西,不僅沒用還有害,這種碎片化的學習讓你無所適從,更加焦慮。
我的建議是:想上臺階,必須要讀一手知識,學習二手知識,了解三手知識,之後的N手你自然不會再看。
在2017年的新媒體趨勢報告上,說網民每天瀏覽新聞資訊的時間是每人平均67分鐘,非常長,這麼長的時間,只要你能掌握我說的方法,充分利用碎片時間,每天67分鐘,幾個月之後就能達成躍遷。
第一步,首先要明確你需要學習的方向;
第二步,找到你需要看的一手知識、知識源頭。
舉個慄子,你想學習「怎麼制定企業目標」,在這個領域裡面的知識源頭是一本書《管理的實踐》,作者是彼得?德魯克,目標管理源於德魯克,源於這本書。書中說,企業應該設定績效目標的領域有8個——市場地位、創新、生產力、自身資源、獲利能力、管理者績效和培養管理者、員工績效和工作態度、社會責任。
掌握了這個,你的企業討論目標和考核的時候,你立即就能知道,討論的方向有沒有偏是不是對。有些公司到現在為止還是只考核銷售額和利潤目標。當你讀通以上8點,討論怎麼定目標,應該考核什麼一定會底氣大增。
當我們回到知識源頭,你再去看相關的書,比如說羅伯特卡普蘭的《平衡計分卡》,你就明確知道,這本書是「目標和考核」這個知識樹上的二手信息。換句話說,只有你找到了知識的源頭,知識樹的主幹,你的知識樹才能建立起來。你以後看到關於企業目標各種各樣的書和紛雜的知識信息,你就知道這些信息是在這棵樹的什麼位置。
真想成為高手的話你就必須回到源頭。比如說你要學習生產管理、成本管理,你就要看
A泰勒的《車間管理》;你要研究「怎麼成為高手」,你就必須要看大神赫伯特西蒙的《專業技能習得》。在「成為高手」這件事情上,現在流傳特別廣的有一個定律叫「一萬小時定律」,這個一萬小時定律是典型的三手信息,《躍遷》這本書裡講得比較清楚,純粹為了傳播,對二手信息《刻意練習》進行了完整的包裝,抓取出來一個「一萬小時定律」,這個一萬小時定律聽了很有獲得感,而且很勵志很有感覺。
「天才不是因為天資超凡,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
其實這個說法不太準確,同時也有概念錯誤,抹殺了天賦的作用,抹殺了學習方法的作用——低水平的勤奮練習你練多少小時,最多只是比別人了解得多一些,離真正的高手還差得很遠,更別說成為超凡的大師。
讀一手知識很重要,那麼怎麼樣能夠找到一手知識呢?在這個方面我和古典老師的看法類似。
1、專業期刊論文,學科最經典的書單、以及相關內容(豆瓣或者行業中人推薦)。如果需要我推薦社科管理類的書籍,可關注三味顧問留言,我會及時回復
2、行業頂尖人物的最新文章、書籍或者訪談。
如果進行企業管理相關的學習,那麼所有優秀企業家自己親筆寫的文章和書籍是非常棒的一手知識。企業家都很忙沒空寫書,所以市面上充斥著三手以後的企業知識書籍,比如說,華為系的書籍大多是三手信息。
在底層知識構建的基礎上,再去學習專業知識,這樣通過底層知識推敲專業知識,我認為學習過程反而會更快,因為你的關鍵點已經有積澱了,打通了任督二脈。
最近爆紅的一些知識紅人啊,包括古典老師。這些人大部分都是三手知識的優秀表達者,或者部分人已經做到能夠面向知識之源,給我們提供二手知識。
光知道讀什麼,仍然不行,還要知道怎麼讀。要知道,一手知識內容都不好懂,哪怕是其中最好懂的《管理的實踐》,但我給很多的朋友推薦過,大家其實也是讀不下去。二手知識裡面很多是教科書,大部頭,讀著一樣很費勁。按照人類的直覺,這些書你要是不準備讀博士就沒必要,這也是你至今還沒成為高手的原因,因為躍遷需要反直覺。
2
如何讀書才能真正成為高手?
那如何讀書才能成為高手呢,《躍遷》這本書中講了一個特別簡單的方法,就用用最功利的方法加上最笨的努力。簡而言之,最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假裝你要寫本書」。你準備學什麼就寫什麼,比如學「目標管理」,你就可以擬一個題目《中小企業如何定目標》。寫書特別辛苦,這是最笨的辦法,也是唯一的好辦法。
既然你要寫書,你就會遇到一堆問題。比如說首先你要有一個提綱吧,光把這個提綱拉出來就會遇到幾個難題,接下來,提綱裡面的每一部分,應該怎麼往下分,細分的每一部分你要寫什麼要點,有什麼案例等等。當你真的開始有一堆問題的時候,你就可以開始讀書了。
具體怎麼讀有兩個注意點:
第一個注意,是千萬不要按順序看,而是跟著問題走。我們有什麼問題,先翻書,看序言看目錄然後找到那個問題可能在哪裡,迅速找到那個地方,然後來看有沒有答案和感悟。一旦有一點感悟,這個感悟一定是自己的感悟而不是書上的原文。
第二個注意,就是千萬不要去做讀書筆記。儘可能的用你自己的理解的話,把它寫出來,記到你要寫的書裡去。為什麼不要做讀書筆記呢?我說說我自己的失敗經歷,在30歲左右,我大概做過上百本書的讀書筆記,大多數都是按照書的順序完整的摘抄。現在知乎上也能看到很多人做讀書筆記,用腦圖方式做,看著很漂亮。到今天為止,大部分讀書筆記內容我都想不起來,只知道這本書我讀過。但其中最核心的內容,最關鍵的概念都不知道,有些功夫白費了。
我覺得有必要介紹一下大神王國維的學習方式,寫《人間詞話》的王國維。這個人非常了不起,著作等身,他在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等方面均有深詣。他的學習方法要我總結就是寫書。每寫一本書,王國維身邊就會攤上百本書,下腳的地方都沒有。寫書的時候冒出來的若干的問題,不段查詢出處,直接翻到需要借鑑的那一頁。換句話說,王國維為什麼能著作等身——原因在於他擁有極強的問題制導能力和知識搜索能力。假裝你要寫本書是最好的讀書方法,無論你的書出版與否都能讓你在這個領域裡成為高手。
好我們大概總結一下,我們的第一個問題是要讀什麼樣的書才能躍上一個新臺階?第二個問題是要怎麼讀書才能成為高手?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要我們讀一手知識、學習二手知識、了解三手知識,要讀這樣的書你才能躍上一個新臺階。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假裝你要寫本書。
說到這個地方我們今天的主要內容就說完了,是不是會覺得太簡單了?在《躍遷》這本書裡面,大概說了有四十多個觀點,非常有料,我給大家介紹的只是我認為最重要的。
我相信一句話。叫「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越對的東西越簡單,老王說書做的就是要把書讀薄,然後推薦給你,共同成長。我判斷,《躍遷》這本書有一部分屬於二手知識,而且相當好讀,雖然混雜了不少雞湯,還是建議大家自己有空買來閱讀。最後祝你能成為自己領域的高手,掌握不焦慮的學習方法,獲得舒展從容的人生。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