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凍休眠的真相,未來航天的必備技術,現實中也曾發生過一次
在去另一個星球進行長途旅行時,躺下睡覺是一件夢幻般的事情,船上的電腦會照顧你身體的所有需求,然後在幾個月或幾年之後叫醒你,你一天都不會變老,你的心智也完好無損。這些房間對我們來說就像是永生的港灣。我們可以用它們來加速我們的旅程,將我們的壽命延長到80歲左右。當我們開始考慮載人火星和其他星球的任務時,冷凍休眠是將人類從這個星球運送到另一個星球的最重要的技術之一。
-
NASA資助「冷凍休眠」研究 星際旅行或成真
交通工具無法支撐、攜帶的乾糧補給不夠等都限制著人類離開「搖籃」,實現星際旅行航行,去尋找去地球「親戚」。 當然,這一切都已經在科幻電影中實現了——在一系列如《阿凡達》《星際穿越》的科幻電影中,太空人通過「冷凍休眠」技術降低身體的新陳代謝,利用更少的補給實現更長距離的星際旅遊。
-
關於「絕對零度」與「時間停止」的關係及「人體冷凍難點與休眠」
「時間停止」實際上就是讓一定範圍內的所有物質停止一切運動,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必須將這個範圍內所有的物質與能量和磁力場等全部「完全凍結」才行,這是「黑洞」都達不到的,因為「黑洞」是有磁力場持續散發的,而「時間停止」需要達到的效果就是凍結一切,這其中也包括凍結磁力場,所以黑洞內外部都不是時間停止的地方,想要真正擁有掌控「時間」的力量可能需要等到超脫這個宇宙之後才行了。
-
低溫休眠將不再科幻 星際旅行冷凍治療必備要素之一_遊俠網 Ali213...
儘管從技術上說這是可行的,但是火星之旅由於成本等原因尚無法實現。事實上,人類船員和任務所需所有物品的重量對任務帶來了直接的影響,除此之外旅行過程還需要多次複雜的火箭點火。 前美國宇航局首席技術專家Bobby Braun博士稱:「無論何時你將人類送上火星,都牽扯到1到2個跨階梯式的挑戰。」
-
100萬人送上火星你願意去嗎?至少三個條件達到才可能居住
但是根據《太陽報》最新發布的科學報告指出,埃隆·馬斯克再次對火星的移居表態,那就是要把100萬人送上火星去,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目標,並且這個目標希望在他有生之年成功的實施下來。同時它表示「如果我們不加快步伐,那麼在去火星之前我肯定會死了」。所以說對於馬斯克來說,這確實成為了他的目標,同時最終也將建立一支由艦隊。
-
NASA資助研發冷凍休眠:大幅減少太空人補給需求
像電影中那樣使用「冷凍休眠(Cryosleep)」方法,幫助人類完成漫長太空旅行可能還需要多年才能成為現實。而在真實太空任務中,人類太空人所需補給將對任務執行和發射產生直接影響。而短期進入冷凍休眠狀態,將令太空旅行效率更高。
-
不可能的任務,NASA要送直升機到火星去飛飛
NASA 將送直升機到火星,首次讓比大氣重的飛行器在另一個星球飛行,火星直升機將與 NASA 的火星探測車一起在2020年升空。設計團隊花了逾四年的時間,將可正常運作的直升機縮小到「壘球大小」,並減輕重量到1.8公斤。該直升機經過特別設計,適合在大氣比地球薄100倍的火星飛行。NASA 執行人員 Jim Bridenstine 表示,直升機在另一顆星球的空中飛行,這想法真讓人興奮。
-
低溫休眠將不再科幻 未來太空旅行首選
據國外媒體報導,去年年底美國宇航局與亞特蘭大的SpaceWork公司一起公布了他們的新計劃:利用低溫休眠改變傳統的太空旅行方式。 前美國宇航局首席技術專家Bobby Braun博士稱:「無論何時你將人類送上火星,都牽扯到1到2個跨階梯式的挑戰。」科學家們認為,他們能夠通過蟄伏或者短期冬眠的方法解決這些問題。他們可以創造一個休眠倉,供執行火星任務的太空人在大部分旅程中進行「低溫休眠」,讓旅程變得更加可行。 研究人員根據醫學領域的誘導低溫療法提出了他們的想法。
-
若干年後就可以去火星旅遊了嗎
今天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將在地球火星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才能到達火星;若干年後,就可以去火星旅遊了?如果大家是個太空迷,現在就要努力工作,多掙點錢準備著,還要堅持身體鍛鍊,七個多月二百多天乘火箭的太空旅行,你的身體吃得消嗎?
-
送人類去火星,馬斯克沒有「吹牛」
除了在可回收火箭方面,馬斯克與他的SpaceX公司,一直在努力之外,對於殖民火星計劃也沒有閒著。在近日的壓力測試中,SN星際飛船原型,再次表現了其優秀的材料結構,可以適應未來的太空任務。如果一切順利,可能到2024年,馬斯克便可以將星際飛船,發射到太空之中,經過數月飛行到火星軌道。
-
馬斯克說6年後送100萬人去火星殖民?
有人問:馬斯克說6年後要送100萬人去殖民火星,你們覺得真有可能嗎?,你這樣黑他他也不可能知道吧,會有什麼成就感呢? 所謂移民100萬人去火星,是以前馬斯克談到火星城市的時候說的,認為100年內人類就可能在火星上建設一個可容納
-
答案|人類為什麼要去火星?
2020年是一個很特殊的年份,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我們認識到,看似強大的人類文明,盡然對小小病毒束手無策,一年過去了,疫情依然在肆虐,短期內看不到疫情將要終結的跡象,但我們相信,最終戰勝疫情一定是靠科技手段。在400年前,歐洲苦陷於黑死病的蔓延,歐洲某小鎮裡有一位伯爵。他是個心地善良的人,他將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給了鎮子上的病人用於治癒疾病。
-
新思考:從自然冬眠到人類「休眠」
這是因為即便是去到離我們最近的可登陸行星-火星,也需要500天的時間才能夠完成往返。而去到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單程就有4.22光年的距離。除了路途遙遠,長期太空飛行中航天員所面臨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問題以及太空飛行器上極其有限的資源等等,都是限制我們邁向深空的阻礙。在科幻小說與電影中,太空人往往會進入一個「休眠」狀態來完成長距離飛行。這並不是一個天馬行空的幻想。
-
冷凍休眠倉?《輻射4》「111號」避難所功能確認
冷凍休眠倉?不過既然這個設施是專門用來冷凍休眠的,玩家認為「111號」避難所肯定不止主角一人,或許有其他不為人知的原因導致了「111號」避難所的災難。視頻欣賞:目前尚不清楚主角具體的生存細節,有待雜誌信息進一步確認。目前為止,關於劇情方面的猜想都是傳聞而已,具體信息還是得等到官方宣布為好。
-
埃隆馬斯克為什麼執著要送人去火星?
馬斯克在推特上補充說,有1000艘飛船「可能每個地球與火星的軌道同步發送約10萬人」,指的是每26個月一次,即地球和火星的軌道最佳地進行行星際旅行的時期。「那是目標。」(據Ars Technica稱,目前,馬斯克讓SpaceX 工程師晝夜不停地建造他的星際飛船系統。)
-
2020火星元年 | 人類探索火星,真正目的是什麼?
只有在宇宙空間中,找到適合人類生存類地行星,開闢新家園,並將優質人口遷徙過去,才能將人類文明更好的發展和延續下去。現在,已經觀測和發現了幾個跟地球生態環境相似的類地行星,但由於距離遙遠,人類現有的空間技術,暫時還是可望不可即。但相信,不久的將來,伴隨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太空飛行器的飛行速度,有可能突破光速。
-
還沒搞不清楚吃什麼 NASA怎麼能將人類送上火星?
由於參加火星任務的太空人數量有限,1名太空人在一段時間內不行動可能會對任務造成巨大影響。此外,如果在飛船狹小的環境中爆發疾病,那麼對任務的影響可能是致命的。為了降低這種風險,像通心粉、奶酪或義大利麵這樣的食物都是冷凍乾燥的,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在吃之前加入熱水即可。無法冷凍乾燥的食物需要利用熱穩定技術保存,以便防止滋生任何微生物。
-
當年的火星計劃預計將兩男兩女送去火星,有八萬人報名,結果如何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對星球探索中,我們發現火星是一個適宜人類居住生存的星球。於是,在這一消息公布之後,就有很多人紛紛想前往火星建立我們的家園。而我們今天所說的故事就是當年的火星計劃,預計將兩男兩女送上火星,有8萬人報名,後來結果如何呢?
-
去火星旅遊的話會看到什麼?除了沙塵暴和輻射,景色還真不錯
火星上的一天和地球上差不多是24小時,但是火星上的一年卻是1.88個地球年。如果你在火星的北半球,你會經歷7個月的春天,6個月的夏天,5個月多一點的秋天,而更加寒冷的冬天只有4個月左右。所以只要你不是選擇特別極端的地方,氣候不算特別糟糕。不過在火星,氣溫的變化比地球激烈的多,有時候可能在一周內發生劇烈變化。這種劇烈變化的後果就是在火星乾燥的表面產生強烈的沙塵暴,有時幾天後就會覆蓋整個星球。或許沙塵暴就是火星最常見的天氣情況了,運氣不好的話,這些沙塵暴會破壞電子設備。
-
馬斯克:2050年將有100萬人登上火星,沒錢也能去
聽說近些年來,旅行過年已經越來越熱門,每年春節期間,全國各地的旅遊人次都可以達到好幾億。那麼,你準備出去旅行過年嗎?如果可以的話,你想去哪裡呢?小編前兩年看新聞,聽說現在逐漸開始流行去南極旅行。尤其是年終歲尾,正是南極的夏天,不算太冷。對於我們地球人來說,南極已經足夠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