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回應騰格里沙漠汙染情況:現場已累計清挖汙染物12.9萬噸袋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解說】11月29日,生態環境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土壤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並答記者問。

  近日,寧夏中衛市騰格里沙漠汙染事件廣受關注,對於最新調查結果,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11月13日,生態環境部已對中衛市環境汙染問題公開掛牌督辦。

  【同期】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 劉友賓

  截至11月25日18時,現場累計已清挖汙染物129264噸袋,14個汙染地塊中已有11個初步清理完畢,完成總清挖量的93.2%。已確定了地下水監測調查方案,正在建設地下水監測井,開展取樣監測分析。

  【解說】為儘快消除環境安全隱患,生態環境部已責成寧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督促中衛市人民政府,持續清汙,科學處置;全面調查,嚴肅處理;舉一反三,排查隱患。開展騰格里沙漠及周邊地區環境汙染問題大排查,堅決依法打擊環境汙染違法行為,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對於農用地土壤治理以及保障居民糧食安全的工作,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司長蘇克敬蘇克敬表示,為了確保農用地環境安全,生態環境部著重從強化汙染源頭防控和推進農用地安全利用兩個方面開展工作。

  【同期】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司長 蘇克敬

  「十三五」以來,全國關停涉重金屬行業企業1300多家,實施重金屬減排工程900多個,重金屬等汙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實施後,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組織開展了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行動,共排查企業13000多家,確定需整治汙染源近2000個,截至目前,已有近700個完成整治,切斷了汙染物進入農田的鏈條,取得明顯成效。

  張子胥 北京報導

責任編輯:【羅攀】

相關焦點

  • 寧夏騰格里沙漠汙染已累計清挖汙染物12.9萬噸袋
    中新社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 阮煜琳)中國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29日在北京公開回應寧夏中衛市騰格里沙漠汙染事件時表示,截至11月25日,中衛市騰格里沙漠汙染現場已累計清挖汙染物12.9萬噸袋,11個汙染地塊已初步清理完畢,完成了總清挖量的93.2%。
  • 騰格里沙漠汙染舉報者被刑拘 環保志願者懷疑與新舉報有關
    封面新聞記者刁明康 謝凱騰格里沙漠汙染舉報者李根山被抓了,涉嫌的罪名是「尋釁滋事、敲詐勒索和搶劫」。與他一同被抓的,還有一位名為張保其和一位名為牛海波的人。9月10日,其妻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稱,李根山的確愛管閒事,但不曾敲詐和收錢;警方則對上述「打擊報復」的質疑回應稱,與舉報無關。目前,中衛市公安機關已對李根山等人進行刑拘,並進一步徵集違法犯罪線索。
  •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召開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紅星新聞記者:針對寧夏中衛市騰格里沙漠汙染事件,最新調查結果如何?如何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劉友賓:不久前,有媒體報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騰格里沙漠邊緣再現大面積汙染物。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於11月9日派工作組連夜趕赴現場,指導、督促地方政府做好調查處置工作,11月13日,生態環境部對中衛市環境汙染問題公開掛牌督辦。
  • 環保部長:騰格里沙漠又發現汙染水體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問:有媒體稱,中國霧霾已「出口」到了美國,您如何回應?  陳吉寧:跨界汙染和汙染轉移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有很大不確定性。和所有發達國家一樣,中國現代化進程也在經歷一個汙染物排放比較高的時期。各國共同擁有一個地球村,中國政府在切實履行全球環境保護方面的義務,各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下面,我先通報近期幾項重點工作情況。一、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穩定運行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於7月19日正式開通以來,穩定運行。截至目前,總訪問量4.8萬人次。平臺根據汙染防治攻堅戰熱點、難點問題開設技術專題,「無廢城市」技術專版已於近期上線,重點展示該領域的技術成果和需求對接情況。
  • 生態環境部公布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典型案件辦理進展情況(第...
    非法傾倒在地點1和地點2的危險廢物已被應急清運處置,經過磅稱重,共處置危險廢物854.32噸。2020年5月12日,廣寧分局委託有資質的鑑定評估機構對該案件開展環境損害鑑定評估,鑑定評估報告顯示,地點1和地點2評估區域內土壤環境均已受到損害。環境損害評估量化結果表明,傾倒事件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費用共235.9萬元。
  • 生態環境部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等情況
    為做好秋冬季群眾清潔取暖保障工作,生態環境部組織監督幫扶工作組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煤改氣」、「煤改電」工程改造及燃氣保供情況,開展專項排查。同時充分利用「12369」環保舉報平臺等渠道,對反映農村供暖保障方面的問題,第一時間派工作組現場核實情況,駐點督促、協調地方政府採取措施妥善處置,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 長期偷排高濃度有毒有害廢水 輝豐股份遭生態環境部通報
    每經記者:查道坤 每經編輯:張海妮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輝豐股份(002496,SZ)因為汙染問題,4月20日被生態環境部公開通報。通報顯示,根據群眾舉報,生態環境部組成督察組於2018年3月中下旬對輝豐股份嚴重環境汙染及當地對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不力問題開展了專項督察。督察組經過調查發現,輝豐股份環境違法問題嚴重,主要問題包括非法處置危險廢物、違規轉移和貯存危險廢物、長期偷排高濃度有毒有害廢水、治汙設施不正常運行。
  • 滇池汙染底泥疏挖二期工程清除總氮1萬多噸
    這是滇池汙染底泥疏挖及處置二期工程現場,目前主體工程比既定工期提前了兩個月完工,共疏挖了340萬立方米底泥,清除滇池內1.1萬噸總氮,4700噸總磷等汙染物,大大減輕了滇池汙染負荷。滇池汙染底泥疏挖及處置二期工程是滇池治理六大工程之一「生態清淤工程」的重要工程內容。工程於去年5月開工。
  • 生態環境部:空氣重汙染次數同比減50%,12月可能有重汙染
    今天(11月30日)上午,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從過去五年來看,12月汙染通常比10月和11月要重,不排除再次出現重汙染過程的可能性。生態環境部將會同中國氣象局及相關省市加強形勢研判,全力做到精準預測預報,並採取有力措施開展應對。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截至11月28日,5970個問題已完成整改,任務完成比例達到95%,達到序時進度要求,但後續「硬骨頭」問題解決難度依然較大。從目前進展情況看,上海、寧夏、青海、湖南、內蒙古、西藏、天津、甘肅、山東、四川、福建、海南12個省份已完成今年水源地整治工作任務。
  • 生態環境部舉行新聞發布會 介紹生態環境保護法規標準等工作進展並...
    三、部署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為確保完成「十三五」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任務,降低O3汙染,生態環境部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制定了《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部署在全國開展夏季(6-9月)VOCs治理攻堅行動。
  • 文字實錄|生態環境部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12月29日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將召開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總結回顧2020年重要生態環境工作進展,介紹「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整體考慮,並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 生態環境部通報八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
    人民網北京5月8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消息,今天,生態環境部通報了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實施期間第一批8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 今年3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和實施監督執法正面清單。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截至5月22日,累計與湖北、吉林、遼寧等300餘家定點醫院進行連線,協助解決了一大批技術問題和工作隱患。同時,線上線下相結合,生態環境部前方工作組以及部分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對視頻連線發現的問題線索開展現場核查督辦,進一步夯實了問題整改效果。  截至5月22日,累計發現治汙設施運行管理不規範、末端消毒落實不到位等問題491個,已全部整改完成。
  • 生態環境部:十年來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和國家統計局、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介紹,第一次汙染源普查,它的標準時點是2007年12月31日,這次的標準時點是2017年12月31日,整整相差了十年。
  • 生態環境部:我國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相比十年前第一次汙染源普查,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顯示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汙染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第一次汙染源普查是2007年12月31日,第二次的標準時點是2017年12月31日,整整相差了十年。過去十年,是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質量快速改善的十年。
  • 常州市公布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
    近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常州市人民政府網站公開了《常州市落實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的報告》。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2019年1-9月,完成271個治水工程項目。確保飲用水安全,完成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違法違規問題排查整治。實施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2019年計劃新建汙水主管網138公裡,截至9月已完成111公裡;新增溧陽花園、南渡汙水處理廠汙水處理能力4.5萬噸/日。2018年以來累計完成112個城鄉黑臭水體治理任務。開展長江(太湖)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
  • 京津冀秋冬季重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生態環境部回應來了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11日)舉行例行吹風會,介紹科技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有關情況。針對公眾關心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汙染的主要成因問題,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汙染物排放量超出環境容量的50%以上,是重汙染頻發的根本原因。
  • 疫期醫療廢物產生量激增 生態環境部綜合發力應對
    會不會造成次生汙染?我國現有的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和水平能否應對這次疫情?特別是隨著醫療廢物產生量的大幅增加,會不會出現醫療廢物不能完全處置的情況?這些問題使監管部門憂心忡忡。據生態環境部介紹,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358個城市共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48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