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認為俄羅斯天然準晶體或為太空隕石

2020-12-03 中國日報網

 
一項最新研究稱,俄羅斯科爾亞克山脈發現的準晶體可能來自太空。

據美國《大眾科學》雜誌1月3日報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表示,在俄羅斯科爾亞克山脈發現的準晶體可能來自外太空。

研究人員指出,首先,在對這些天然準晶體進行質譜分析(MS)後,發現其中含有地球上的礦物質中所不可能生成的氧同位素組成。其次,這些天然準晶體中還含有只能在極端條件下才會產生的二氧化矽,這些極端條件包括地幔中存在的高壓或流星落地時所產生的衝擊力。

早在20世紀80年代,以色列科學家丹尼爾·舍特曼首次提出準晶體這一概念。當時,準晶體這種違反自然定律的結構立即遭到眾多業內研究人員的質疑。不過,舍特曼的發現最終獲得認可,並於201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2009年,一組義大利研究人員在俄羅斯東部山區中獲取的礦物質樣本中發現了天然準晶體,打破了之前準晶體只能在實驗室中製成,而不可能天然生成的認識。不過,準晶體的具體生成過程仍不為人知。

準晶體是一種介於晶體和非晶體之間的固體。準晶體具有完全有序的結構,然而又不具有晶體所應有的平移對稱性,因而可以具有晶體所不允許的宏觀對稱性。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 編輯:劉純萍)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表明天然「準晶體」可能源於太空!
    美國和義大利科學家表示,他們對在俄羅斯發現的天然「準晶體」礦石進行了化學分析,結果表明,這種礦石很可能是隕石的一部分,在隕石與地球的撞擊中遺落到地球上
  • 隕石中發現首塊「例外」準晶體
    科技日報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科學報告》雜誌日前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準晶體。這塊準晶體是在俄羅斯東部哈泰爾卡地區的一塊隕石碎片中發現的,是首個在實驗室合成前先在自然界「露臉」的準晶體。  物質的構成由其原子排列特點而定。
  • 俄羅斯的這顆隕石,又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準晶體
    編號為126A的隕石塊的背散射電子成像圖。
  • 第三種「不可能存在」的準晶體
    最近科學家在對某隕石進行科學研究的時候發現奇怪的晶體,稱為第三種準晶體,之所以說是準晶體,因為其結晶的規律和構造方面和傳統意義上有些差異。而這種準晶體,在構造和循環方面讓人吃驚。    科學家稱,這種晶體應該不是天然形成,只能人工製造。那麼會不會是外星文明呢?每當看見這樣的消息,小編我本能的想到了外星人。
  • 研究發現來自外太空的準晶體—新聞—科學網
    一項研究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準晶體。這塊準晶體是在俄羅斯東部哈特爾卡地區的一塊隕石碎片中發現的,是在實驗室合成前就在自然界發現的首個準晶體。
  • 材料科學領域驚心動魄的故事:勇敢者追逐的準晶體
    Steinhardt和Levine意識到了其中蘊含的意義,將其理論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為準晶體研究奠定了基礎(D。 Levine and P。 J。 Steinhardt Phys。 Rev。 Lett。 53, 2477; 1984)。
  • 尋找準晶體:一種非凡的,卻又本「不應該」存在的礦物質
    賓迪是義大利佛羅倫斯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礦物學帶頭人,專門研究天然礦物質的結構複雜性。全球礦物學家中,只有他回應了斯坦哈特團隊。這一點彌足珍貴,而且他很快就像斯坦哈特一樣,迷戀上了尋找天然準晶體。 賓迪起初只研究他所在博物館所收藏的巖石,但接下來他又把目光投向其他地方的樣本,終於發現了一塊直徑只有大約3毫米的樣本——白色、灰色、黑色和黃色錯雜的顆粒樣本。
  • 義大利發現首例天然準晶體
    日前,科研人員在義大利佛羅倫斯自然科學史博物館所收藏的一塊三疊紀(距今2億-2.5億年)古老巖石中發現了天然準晶體化合物,該化合物由鋁銅鐵三種元素構成,其原子排列打破了一般晶體的對稱性規律
  • 俄羅斯「隕石墜落」
    莫斯科時間15日早晨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墜落的隕石已造成1000多人受傷。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事件發生後責成緊急情況部門立即向受傷人員提供援助。俄羅斯專家稱,俄羅斯可能還會再度降下隕石雨,相關部門已經做好應對準備。
  • 俄考慮與美聯手建太空防禦系統應對隕石威脅
    就太空物體撞擊地球建立「太空防禦系統」並非首次提及。俄羅斯航天局副局長維塔列·達維多夫去年在聖彼得堡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說,俄羅斯需要優先發展小行星戰略防禦系統。美將討論如何應對小行星車里雅賓斯克州事件不僅為俄羅斯敲響警鐘,美國國會眾議院科學、空間與技術委員會16日說,今後數周內將舉行聽證會,討論如何應對可能對地球造成威脅的小行星。 科學、空間與技術委員會副主席、加利福尼亞州眾議員達納·羅拉巴克爾說,隕星墜落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提醒全人類,需要對近地小行星構成的威脅提高警惕。
  • 以色列科學家因發現準晶體獲2011諾貝爾化學獎
    核心提示:以色列科學家丹尼爾·舍特曼因發現準晶體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準晶的發現對傳統晶體學產生了強烈的衝擊,它為物質微觀結構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內容,為新材料的發展開拓了新的領域。
  • 科學家首次在隕石裡發現超導電晶體 有助研量子電腦
    美國科學家首次在隕石裡發現超導電晶體 有助研量子電腦據東網報導:美國有科學家近日研究隕石樣本,結果發現部分隕石晶體內的合金具有超導電性能。天然物體具有超導電性已不尋常,這次更是首次發現來自外太空的物體具有這特性。
  • 超導體可天然形成,太空隕石中的新發現
    文章介紹了科學家們首次在墜落在地球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顆粒,並通過測量和分析發現這些物質裡面可能含有鉛、銦和錫合金。上圖為藝術化合成的蒙德拉貝隕石碎片與原行星雲,圖片來源: James Wampler科學家首次在外星來物中發現天然形成的超導體材料, 該外星來物分別是兩顆隕石,超導體顆粒嵌入在其中。
  • 欣賞:太空的寶石——橄欖石石鐵隕石
    歡迎各位朋友們來到 星石空間站,本次星際知識之旅將和您欣賞一類「來自太空的天然寶石」——橄欖石石鐵隕石,並為您揭開商業造假的真實面紗!看了這個應該明白為什麼只有切片出售,而很少有原石,如果把原石拿給看,一眼就能看出造假痕跡,橄欖石鐵隕石是很難用模具搞出各種熔殼和氣印,真正的橄欖石鐵隕石從太空墜落下來,燃燒形成的痕跡相比鐵隕石是很難偽造的,說白了橄欖石只能切片出售。
  • 準晶體:勇敢者的追逐
    這位科學家便是Dan Shechtman,他當時就職於美國國家標準局(現為美國國家標準技術局)。這種衍射圖具有十次旋轉對稱性。Shechtman深感震驚,他在實驗簿上畫下了由10個點組成的同心圓,並在旁邊寫下「十次???」。他沒有意識到,他當時已經發現了第一個準晶體。2011年,Shechtman因此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 假說認為製造通古斯大爆炸的隕石可能反彈回太空
    1908 年 6 月 30 日發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通古斯河附近的大爆炸摧毀了方圓 2000 平方公裡的 8000 萬顆樹,這一爆炸事件被稱為通古斯事件。通古斯事件被普遍認為是彗星或隕石在通古斯上空爆炸所致,但當地至今沒有發現這起大爆炸留下的碎片。
  • 晶體隕石辨真假
    晶體隕石鑑定真假的方法,隕石鑑定說難不難,說易不易。難在很多人都沒有見過真晶體隕石,甚至都沒見過真隕石的照片。那麼隕石鑑定真假的方法有哪些呢? 2005年2月,這塊中國隕石通過多種渠道運輸至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的圖森寶石和礦石展。
  • 發現準晶體的「準科學家」:我為何能扛住最偉大化學家的質疑
    他總結了自己的研究生涯。「這最終給我帶來了諾貝爾獎。」「準科學家」2011年,謝赫德曼因「發現準晶體」獨享諾貝爾化學獎。準晶體具體與晶體相似的有序原子排列,但又不具備晶體的排布周期性,就像西班牙阿爾罕布拉宮和伊朗Darb-i Imam神殿中的中世紀伊斯蘭鑲嵌圖案。
  • 英語熱詞:俄羅斯「隕石墜落」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熱詞:俄羅斯「隕石墜落」 2013-02-17 09:41 來源:中國日報 作者:
  • 隕石、流星體……專家稱每天落入地球太空垃圾達百噸
    原標題:隕石、流星體……專家稱每天落入地球太空垃圾達百噸 據俄羅斯衛星網7月30日報導,俄羅斯科學院天文學研究所科研負責人鮑裡斯·舒斯託夫表示,每天大約有100噸太空塵埃、流星體和隕石落入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