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馮友蘭先生,1990年病逝於北京,在他彌留之際的時候,有人問他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馮友蘭曾說:「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
易經為何被馮友蘭先生如此看重?因為易經的64卦,竟然和生物科學中的遺傳密碼不謀而合。1953年華生和克立克首次提到了DNA雙螺旋結構的模型概念,隨後在1966年尼倫伯破譯了遺傳密碼。
這些科研的成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正當科學家手舞足蹈的時候,他們卻很驚訝地發現,中國的易經64卦正好和《遺傳密碼》有著出奇的一致性。
科學家對組成DNA的4個鹼基A、T、C、G與四象做了確定,四象就是少陽、少陰、老陽、老陰,而4個鹼基按照三聯體的排列,正好是64個遺傳密碼子,剛好與易經64卦不謀而合。
此外,數學家萊布尼茨也發現,八卦與數學中的八階矩陣有關,六十四卦正是從0到63這64個自然數的完整的二進位數形。他提出二進位運算法則,促進了計算機的產生。
原來早在幾千年前,中國的祖先就早已經掌握了生命中的密碼,只不過那個時候科學技術還不成熟,無法證實,但是道理卻一直存在,現在只不過是在用科學的手段不斷證明易經的正確性而已。
易經的觀點,其實就是人生,陰陽變換,就好比是一種哲學的思維方式,否極泰來和絕處逢生。一件事發生了,不能直截了當地認為這件事就是好事或者不好,因為往往福禍都是相互依賴和制約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我周圍不少看《易經》的朋友跟我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等等。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這本《圖解周易》,普遍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易經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如果有一樣苦惱的朋友,也可以選擇《圖解周易》來看。
這本書只賣45,還包郵,現在50塊錢還能幹點啥?看個電影就差不多了,吃個火鍋就沒了,但是卻能讓你近距離接觸古代先賢的思想文化,感興趣的朋友點擊【看一看】就可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