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氧化態的銅再還原,華麗轉身後如何在CO2還原中大顯身手

2020-09-04 讀懂科學

綜述背景

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被認為是人為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隨著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的普及,獲取電能的成本和代價一直在降低,使得通過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從而生成有價值的化學產物成為可能。基於銅氧化物還原所得到的銅(OD-Cu)一般會表現出較高的二氧化碳還原活性,特別是對於多碳產物(Cn,n ≥2)體現出更高的選擇性,因而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綜述簡介

該綜述首先介紹了OD-Cu材料的製備方法,以及製備方法對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性能的影響。接下來,文章討論了現階段對於反應機理的理解。系統討論了混合態銅(Cu and Cu+),亞表面層氧(subsurfaceoxygen),電催化反應過程中催化劑表面的pH(local pH),晶面,缺陷,形貌,以及電解液對二氧化碳還原反應的影響。最後總結了該領域研究目前面臨的困難,以及對未來研究方向的展望。

圖文導讀

圖1.在不同金屬表面推測的二氧化碳還原機理示意圖。

圖2. (a) 二氧化碳還原前後1.7 μm厚Cu2O薄膜的SEM圖。 (b) Cu2O厚度對生成C2H4和C2H5OH法拉第效率的影響。(c)不同測試條件下 1.7 μm厚Cu2O薄膜的原位拉曼光譜。

圖3. (a)在Cu納米線內電解液擴散示意圖。 (b)Cu(OH)2納米線的SEM圖。(c) 在-1.1 V vs RHE,0.1 M KHCO3溶液中,納米線長度對二氧化碳還原法拉第效率的影響。

圖4. (a)CO2分子在金屬模型上 (MM, 藍色), 在完全氧化模型上 (FOM, 紅色)和Cu 金屬態摻雜在氧化模型裡(MEOM, 綠色)的活化自由能. TS 是過渡態。(b)在MM, FOM 和 MEOM 表面CO 二聚所需要的自由能(-0.9 V vs. SHE)。

圖5.一個鹼性二氧化碳還原電解槽的示意圖。

結論與展望

雖然OD-Cu相對於金屬Cu體現出較高的二氧化碳活性,尤其是對於多碳產物表現出較高的選擇性,但是距離實際應用還有較長長的距離和較多的發展空間。在文章的最後,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於OD-Cu未來發展的一些看法:

1. 需要採用先進的原位表徵技術來加強對二氧化碳還原反應活性位點的認識。

2. 需要將實驗和計算模擬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反應機理的認識。

3. 反應裝置的設計也非常重要,好的反應裝置能顯著提高催化劑的性能。

4. 二氧化碳還原一般會產生很多種產物,產物的分離和提純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作者介紹

王善文(第一作者),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在讀博士生。2017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應用化學系獲得學士學位,2017年加入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Yat Li(李軼)教授課題組攻讀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電催化分解水(HER,OER)和二氧化碳還原。先後曾在ACS Energy Lett., J. Mater. Chem. A, Nat.Commun., Nano Research等著名期刊發表文章。

寇天一 (通訊作者),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博士後。2014年加入Yat Li教授課題組攻讀博士學位,2019年8月在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化學與生物化學系獲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電催化和能源轉換,具體包括水分解析氫、析氧,二氧化碳還原,微生物燃料電池等。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Nat. Commun., Adv. EnergyMater., ACS Energy Lett.等著名期刊發表文章18篇,引用1970次,個人h因子24。

Yat Li(李軼)教授(通訊作者),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化學與生物化學系教授。1999年和2002年分別於香港大學取得學士和博士學位。2003至2007年於哈佛大學博士後,師從國際著名納米學科奠基人Charles M. Lieber教授。2007年加入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擔任助理教授,2018年晉升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低維納米材料的設計製備與其在能源與催化領域的應用。發表SCI論文138篇,他引逾25000次, h因子71。

S. Wang, T. Kou, S.E. Baker, E.B. Duoss, Y. Li, Recent progress in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2 by oxide-derived copper catalysts, Materials Today Nano, 2020, 12, 100096,

DOI:10.1016/j.mtnano.2020.100096.

相關焦點

  • Nature Energy最新綜述:CO2還原的影響因素及反應機理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是將可再生電力作為化學能儲存在燃料中的新方法。作者回顧了電催化CO2還原方面的最新進展和挑戰,討論了在電催化劑存在條件下初始活化CO2的現有模型及其對產物選擇性的重要性。碳-碳鍵的形成也是電還原二氧化碳以製備高能量密度、高附加值化學燃料的關鍵步驟。
  • Rev.綜述超薄二維光催化劑在促進CO2光還原方面的基本原理...
    文章背景目前二氧化碳光還原存在著光轉換效率低、產物選擇性差的問題。對於二氧化碳光還原如何通過優化光吸收效率、載流子分離效率和氧化還原效率這三個關鍵參數來提高光轉換效率和產物選擇性,目前關於此方面還沒有一個全面的綜述。因此,本文對該方向進行了系統地綜述。
  • 氧化還原反應的方向
    那麼,判斷氧化還原反應方向的第三種方法:對於一個氧化還原反應,1還原態 + 2氧化態 == 2還原態 + 1氧化態原電池的正極由氧化劑充當,也就是正極電對的氧化態(反應式中的 2氧化態);原電池的負極由還原劑充當
  • 邱介山EES綜述:CO2電還原反應創新策略
    CO2電還原反應(CO2RR)是一種新興的電催化反應,可以將CO2轉化為燃料或增值化學品(如碳氫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然而,CO2RR的實際應用仍然受到低電流密度、低CO2利用率和轉化率以及低能效的嚴重限制。
  • 電鍍廢水處理中的氧化還原電位控制應用
    在實際處理過程中,主要方法之一就是採用控制氧化還原電位方法,根據水質實際情況投加氧化劑及還原劑,從而確保實現含 鉻廢水滿足 《電鍍汙染物排放標準》(GB21900-2008)表 2 中車間排口的具體要求;氰化物破氰完 全,不再絡合幹擾重金屬銅離子的沉澱處理。另外,含鉻廢水及含氰廢水水質去除特徵汙染物後,廢水水質較為單一,處理後的尾水可循環利用,能夠實現水資源的有效節約回用。
  • 養殖水體的氧化還原狀態與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一、養殖水體的氧化還原狀態水的氧化狀態與還原狀態的分界不是絕對的,通常將含有豐富溶解氧的水稱為氧化態的水(氧化環境),一般未受到人類活動幹擾、水交換良好的天然水均為氧化態的水。但生物很快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並開始使用氧化的無機和有機物作為代謝中氫和電子受體,換句話說,由於氧化態化合物作為代謝過程中的氧化劑而減少,這導致水體或底泥的氧化程度相對下降,所以EH降低。在特定的EH時水中出現各種各樣的還原性物質。據報導,在大約0.34V時,亞硝酸出現,在大約0.2V時,可檢測到亞鐵離子,在大約0.1V時,發現硫化氫。亞鐵離子的出現與溶解氧的耗竭接近一致。
  • 淺談CO2電化學還原中Au的角色
    但是CO2RR通常有兩個難點需要解決:1.目前大多數CO2RR都是在水相中進行,水的存在可以為CO2還原提供質子,正因如此,水的析氫反應(HER)也就成為CO2RR過程中最主要的競爭反應。如何抑制HER,提高CO2還原選擇性,成為CO2RR中的重要課題。
  • 不完美石墨烯實現「華麗轉身」 環保領域大顯身手
    兩年後,國際著名期刊《先進材料》和《先進功能材料》先後報導了一種具有超高效吸附特性的石墨烯基吸附材料。該材料可用於清理海上原油洩漏、化學品汙染,所吸附汙染物最高可達其自身質量的800多倍,並且可循環使用20多次。美國在線等媒體認為,這種石墨烯海綿結構有可能成為石墨烯的第一種產業化應用,在化工和環保方面具有巨大應用前景。
  • Small Methods:MOF固定的氧化態金和還原態金:哪一種才是三元偶聯反應中的更有效活性位?
    近些年來,Au催化劑作為醛、胺、炔三元偶聯反應最有效的催化劑之一,已引起廣泛關注,但其中有一個問題一直存在爭議:氧化態的Au物種(Auδ+)和還原態的
  • EES綜述:用於熱催化CO2還原的多孔晶體骨架
    由多孔晶體骨架衍生的多相CO2還原催化劑已經成為具有與無機催化劑相當的活性和更好的選擇性的有效催化體系這些催化活性骨架中活性中心的空間排列對其CO2還原性能至關重要。近日,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Suresh K. Bhargava,Ahmad E. Kandjani報導了對多孔晶體骨架催化劑的(熱)CO2還原進行了全面而關鍵的分析,而多孔晶體骨架催化劑的結構和化學多樣性為調節反應活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
  • 鄧德會Angew:一氧化碳電還原高選擇性製備乙烯
    通過在溫和條件的電解質中設計特殊的電極,使其具有空間分隔的氧化和還原電催化系統,可以實現不同的反應平衡和產物選擇性,例如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目前已成為製備多碳醇類化合物的有前途方法之一。然而,由於法拉第效率(FE)和乙烯的選擇性低,很少有直接電催化將CO還原為乙烯(CORTE)的工作報導。
  • 今日隨筆20210209:貴金屬VOCs催化劑的金屬態/氧化態
    前一段時間有好幾個人問我VOCs貴金屬催化劑的貴金屬是金屬態還是氧化態?金屬態催化劑活性高還是氧化態催化劑活性高?金屬態和氧化態穩定嗎?
  • 天津理工大學JACS:單原子鋅高效催化CO2電還原制CH4
    開發用於在水性介質中電化學還原Xin報導了一種由單Zn原子負載在微孔摻氮碳上的電催化劑(SA-Zn/MNC)用於在1 M KHCO3溶液中催化ERC到CH4的多電子轉移。微孔有利於電催化過程中活性中心的可及性和氣體在催化劑表面的可逆吸附/脫附。此外,Zn、C和N元素均勻分布在整個薄片上,大量孤立的Zn原子很好地分散在樣品上。此外,採用XAS和XPS研究了SA-Zn/MNC的局域配位和氧化態。結果表明,SAZn/MNC中的Zn的價態與ZnCl2(+2)的價態相同。要點2.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該綜述論文首先介紹了CO2電還原的相關測試裝置和評價指標,以及有機、無機及其複合納米材料在ECR中的反應路徑等(圖2)。隨後系統地綜述了有機-無機雜化催化劑的設計與合成以提升CO2還原性能的研究進展,主要涉及分子催化劑/碳材料複合物、有機配體功能化的金屬催化劑、金屬有機框架(MOFs)、以及基於共價有機框架(COFs)、金屬硫化物和g-C3N4的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等。
  • 2015年環保工程師:氧化還原法
    氧化還原法: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將廢水中的溶解性汙染物質去除的方法。化學反應中,失去電子的過程叫氧化,失去電子的物質稱還原劑,在反應中被氧化,得到電子的過程叫還原,而得到電子的物質叫氧化劑,在反應中被還原。每個物質都有各自的氧化態和還原態,其氧化還原電位的高低決定了該物質的氧化還原能力。廢水的氧化還原處理法又可分為氧化法和還原法兩類。
  • TiO2在光催化CO2還原中的應用知多少?
    【提高光催CO2還原性能的方法】在前期的介紹中,我們了解到光催化反應主要使用摻雜、金屬沉積、鹼性修飾、形成異質結以及碳基材料的負載五種方法提高TiO2材料的性能。實際上,太陽光中只有大約5%為紫外光,這就造成了太陽能的極大浪費,所以如何提高其在可見光範圍內的吸收十分必要。摻雜是一種應用十分廣泛的拓展半導體材料吸收光譜範圍的方法。通過金屬元素的摻雜,可以在TiO2的導帶下產生一空的能態,新能級的引入可以提高材料對全光譜的利用效率。但是,過多雜質的引入會導致大量的缺陷密度,這對於反應的進行極為不利。此外,金屬摻雜所造成的光腐蝕也會影響材料的長期穩定性能。
  • 從高被引研究論文來看電催化CO2還原研究進展
    Operando X射線吸收光譜顯示活性位點是與氮摻雜碳載體上的吡咯氮(N)原子所配位的離散Fe3+離子,在電催化過程中仍能保持+3氧化態。電化學數據表明,Fe3+位點比常規的Fe2+位點具有更快的CO2吸附和較弱的CO吸附能力,從而具有優越的活性。
  • 2014年環保工程師基礎知識複習:氧化還原法
    【學員問題】什麼是氧化還原法?  【解答】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將廢水中的溶解性汙染物質去除的方法。 化學反應中,失去電子的過程叫氧化,失去電子的物質稱還原劑,在反應中被氧化,得到電子的過程叫還原,而得到電子的物質叫氧化劑,在反應中被還原。每個物質都有各自的氧化態和還原態,其氧化還原電 位的高低決定了該物質的氧化還原能力。
  • 2015年環保工程師《基礎知識》:氧化還原處理技術
    1.1氧化還原法原理 氧化還原法: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將廢水中的溶解性汙染物質去除的方法。 化學反應中,失去電子的過程叫氧化,失去電子的物質稱還原劑,在反應中被氧化,得到電子的過程叫還原,而得到電子的物質叫氧化劑,在反應中被還原。
  • 東華大學楊建平、羅維團隊在CO2電催化還原領域取得突破
    2017年地球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05 ppm(1ppm=百萬分之一),是80萬年來從未見過的高濃度水平。2018年10月8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