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蜂的個體屬於變溫昆蟲,體溫隨環境變化而變化。當氣溫在25°左右的時候,工蜂的體感最舒適,工作熱情最高,當氣溫高於35°的時候,工蜂的採集積極性明顯下降,高於40°的時候基本停止採集工作。當溫度逐漸下降到14°一下時,工蜂逐漸減少外出飛行,單個中蜂個體在10°以下,身體和翅膀會逐漸變僵,意蜂個體在13°以下身體和翅膀會逐漸變僵當白天溫度連續跌破15°以下,蜂群差不多就要開始過冬了
蜂群整體對溫度的變化頗為敏感,但蜂群整體對溫度變化的調節能力比單個工蜂強蜂群會根據環境溫度的變化,以及自身發展的需求,及時調整巢溫在沒有幼蟲的蜂群中,箱內的巢溫一般會在14-32°波動當群內有幼蟲,處於繁殖期的蜂群,工蜂會積極地進行調節,使巢溫控制在35°左右當巢溫長時間高於40°時,工蜂無法控制巢溫就會發生飛逃當溫度低於10-15°時,工蜂逐漸開始抱團,集體加強代謝,吃蜜產熱工蜂抱團中心溫度最高可達到32°
除非你當地氣溫長時間處於零下20°,否則,在蜂群食物充足的情況下,都不怎麼需要保溫的,
過度保溫反而不利於蜂群調節巢溫,會讓工蜂對外界溫度判斷失誤,提前出巢,凍死在外面
大家要記得蜜蜂為社會性昆蟲,在集群生活的昆蟲中,其集群的協調性和內部分化顯著者,稱為社會性昆蟲。在集群生活的昆蟲中,其集群的協調性和內部分化顯著者,稱為社會性昆蟲
所以我們沒有必要過多地對蜂群糾結和幹擾,由於人工養殖為了取蜜,有時會造成蜂群食物短缺,所以只需要在食物短缺的時候進行補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