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D劇場要上演動漫傳奇主體大片
今年9月份,裡,一部由婭米和歡樂豆領銜主演的3D動漫傳奇主題大片《美味向前衝》,將在海天工業遊的第8站「海天劇場」全球首映。影片中,遊人將會在婭米和歡樂豆的帶領下,身臨其境般暢遊美味、奇幻的陽光城堡,探尋「一顆黃豆如何變成醬油的奇妙之旅」。
2.婭米公仔玩具和小禮物在海天小屋等你
在最後一站的「海天小屋」裡,遊人可以用手中的門票兌換由婭米精心準備的海天心意禮物。在那明麗的色彩環境中,遊人怕要不自禁流連在海天小屋的繽紛貨品中。那麼,盡情SHOPPING吧,在把婭米公仔玩具帶回家的同時,也把海天對你擁有美味與快樂的祝福一起帶回家吧!
在當今,海天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專業調味品生產和營銷企業。海天調味品以醬油為龍頭,包括蠔油、調味醬、食醋、雞精、複合調味料等系列共200餘個品種。海天在豐富中國美食文化內涵的同時,也以豐富的口味、多樣的選擇,不斷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形成新的銷售增長點,海天調味品不僅暢銷全中國,還遠銷全球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那麼,讓我們再來回頭想想在「婭米的陽光城堡」入口處所看到的景象,一條亮眼的裝飾帶在地面上延伸。婭米說,這條裝飾帶寓意著高明所在的緯度與北回歸線極為接近。事實上,高明熱量充足,每年太陽從這裡直射兩次,這裡的確非常適合釀曬醬油。那麼,婭米想要問大家,高明直抵北回歸線,是不是海天選擇落戶此地的原因呢?
全長69.1公裡的西江佛山段,北起三水,在流經高明、南海後,進入順德。水量充沛的西江,含沙量僅為長江的1/3,成為其西岸高明豐富水產資源的搖籃。以出產地而聞名的西江蝦,體型雖並不健碩,卻因肉質甜美而成為眾多西江水產中的佼佼者。資深本地食家說,個頭小而略黃的西江蝦,在沙地上長大,論性價比要高於在石頭地上長大的青色西江蝦。
但總的來說,西江蝦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大小不同的雙鉗。那隻大鉗正是因為蝦兒要在湍急的江水中扣緊河床覓食,才變得格外粗壯。吃蝦,原本菜式多樣,而吃西江蝦只有兩種正宗吃法,那就是白灼或清蒸,後者俗稱「蝦仔蒸河蝦」。依蒸食的法兒,上籠三分鐘後即可食用。吃的時候,食客一邊徒手剝蝦殼,一邊蘸著小碟混著蒜蓉的醬料,口味清甜鮮美。
碧江千裡,錦鱗青甲躍龍門。西江河鮮的魚系列裡,以鯿魚、鉗魚、邊魚最出名。吃西江的魚,也不需要太複雜的烹飪工序,只要加入姜、蔥、紅椒清蒸,出鍋後再倒入秘制醬油,便能勾連出其原汁原味的清淡鮮美,入口鮮嫩軟滑,有種乾淨利落的爽快風味。
此外,除了流經高明東部邊緣的西江外,高明河橫貫境內東西,其間水庫眾多,水質良好,也同樣盛產河鮮。就拿山泉水裡出產的石鯰來說,它模樣酷似鯰魚,但身形苗條而小巧,只需清蒸後淋上蒜蓉、豉汁,或油煎後再蒸食的簡單烹製,就被賦予了別樣的風味。石鯰除冬季外,三季都有,吃貨們並不難尋得到。
溽暑季節,何處去消暑?答曰:得水者,得清涼。敬請留意《廣州日報·佛山新聞》將陸續推出系列介紹,帶遊人去發現深藏於「廣佛後花園」高明的清涼美景。這裡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可謂是消暑宜人的好去處。在領略親水樂趣的同時,筆者還將向遊人推薦高明本地一系列好吃好玩的地方。讓遊人的這個夏天,過的自在清新。
【篇首語】
繽紛 ·山水怡情 之 美食篇
才下江岸戲魚蝦 又登高峰採山珍
西江蝦、山坑魚——
進入高明的盛夏,是品味高明的熱季。高明味道,在這片沐浴著南亞熱帶氣候陽光風雨的山水中孕育著。高明美食,因其取材於鄉土的食材、濡染著當地特色的民俗,而在不變與變化的味道轉化中傳承延續。或者,你可以從這個由味蕾最終體驗的世界裡,再來回味下高明,來探尋下養育世代高明人的那山、那水和那鄉親鄉情。
好江好水產清甜魚蝦
地處珠江三角洲西部邊緣的高明區,屬南亞熱帶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1.6℃,長夏無冬,春秋相連,陽光充沛。其境內西、南、北三面均環山,整個地勢大約是西南向東北、自高向低傾斜的狹長地形。這樣豐富的山川林地資源,孕育了富有特色的山珍野味,加上高明本地美食家烹製,那看似並不稀有的山豬、蕨菜,都被調製出特別的高明味道。
秋涼時,春季出生的山豬恰好初長成。深山的食物日漸減少,山豬下山尋找番薯之類的農家果蔬充飢。高明的農人放下農忙的鋤頭,在山地裡埋下捕獵夾子,地上撒上落葉,為這難得的美味鋪設好了圈套。高明山豬肉質細嫩,只需起個油鍋,稍加煸炒,添水後加入生薑和本地人俗稱的「清補涼」(即黨參、枸杞、紅棗、北芪等幾味配料),加鹽、醬油和少許糖,煲熟後即食,那味道足可滿足最挑剔的味蕾需要。
山豬肉如再配上同為山珍的野生木耳或西水菌,那肯定會讓吃貨們「食過翻尋味」。其中,西水菌在一年中僅五月份的雨水之後可得,無論煲湯或打邊爐用,都是上品。凡有竹林的山地,才有可能找到西水菌,這個習性只有具備多年採摘經驗的高明人才識得。更令人稱奇的是,西水菌除了肉質鮮美外,還有安神的功效,食後必有個好夢等著眾位食家。再以山中出產的野蜂蛹為例,7月至11月中間,酒樓會根據食客訂單,從農人手中買來裝滿了新鮮蜂蛹的蜂巢,現取出白色蜂蛹,以開水泡至金黃色,下溫油清炸,撒上椒鹽,就可以吃了。而那蜂巢裡不多的老蜂,則被拿來泡酒,一年後始成安神祛溼功效。
遍布高明各處的山泉以及豐富的雨水,為本地蕨菜提供了生長的營養。本地有名的明城大昌酒樓的夏師傅在採購蕨菜時,還會專門打聽蕨菜的產地是否有山泉流過。他說,泉水很重要,好水滋養下的蕨菜才較少有苦澀味道。資深吃貨說,最挑剔的食客還會用山泉活水,長時間衝洗蕨菜,來達到去苦澀的功效。烹飪前,夏師傅通常先將蕨菜放入有白醋的開水中泡過,隨即撈出後再浸入冰水達4小時,並用牙籤分撥挑成細柳兒備用。之後以酸菜汁或豆豉、蒜蓉清炒,或涼拌,口味俱佳。
山豬肉、西水菌——
蒼鬱山林出肥美山珍
在高明,美味藏於農家。有農莊的地方,就多有以木瓜浸雞為招牌的農家菜。外地人品嘗高明人看來尋常的這道菜,特別會對那坐在瓜棚爐邊的鄉間風情念念不忘。這菜取材簡單,不過果園裡就地摘下的新鮮木瓜和自養的走地土雞,配以煲湯常用的「清補涼」,以炭火烹出「甜味」即可食。食後,再在湯鍋中下入時蔬,吃的全過程都那麼單純酣暢。
此外,有幾道在外地人看來稀罕的秘制農家菜很有必要推介。被高明人稱為「七寸」的豬大腸頭,經過去油、打結和下煲燉煮幾道工序後,就是一道下酒的好菜,得一雅號「白灼七寸」。明城大昌酒樓的夏師傅介紹說,打結的工序在外行人看來好比變戲法,50釐米長的豬大腸經過熟手的翻弄,就有了層層疊疊的折紋,加鹽、蔥、姜、胡椒粉燉煮90分鐘後,切片上盤,蘸著醬油碟,外觀好看而內裡香氣濃鬱。
另有一道名為蕉蕩的炒菜,食材竟是香蕉的花蕾,是夏季裡才有的特色美食。紫紅色的香蕉花蕾經切絲、鹽醃後,榨出汁液後放入冷水,經過至少4小時的浸泡,用蒜頭、辣椒、肥肉絲清炒即告成功。舌尖上的高明,讓人看到了高明人信手拈來所變化出的種種美食文化與風情。
木瓜浸雞、白灼七寸、蕉蕩——
全收入招牌高明菜菜牌
與單純以食材命名的小吃不同,高明瀨粉的「瀨」字,因為取義於「水從細沙上流過」這個動作,而獲得了被巧手點化的靈氣。從開粉工序中獲得十足韌性的米漿,流過口闊底小的七孔粉甌,滑入欲沸未沸的「蝦眼水」煮熟,再受冷水浸泡,瀨粉才一併具備了爽滑柔韌的口感和細膩光滑的粉質,有幸能進入最挑剔吃貨的口中。製作瀨粉的粘米粉取自生長期更長的晚稻。只有經過4個月的生長成熟,粘米才會積累足夠的粘性。然而,太粘的粘米並不適合做瀨粉。所以,在粘米十餘個品種中,其實只有青陽粘、泰山粘、汕粘、七季早等幾個較粘的品種適合。
以資深吃客親赴高明農家的考察經驗看,最地道的高明瀨粉與中山、東莞等地的瀨粉之所以不同,就在於其從食材到配料的選擇,都出自當地鄉土的種養和捕獲,顯現出樸實無華的風格。每年11月後,村人都有把新收穫的晚稻杵粉晾曬,放入壇中儲藏的習慣。一年中的這一切辛勞都是為了在嫁娶、升學、中秋、年夜的喜慶中能吃上一碗瀨粉。瀨粉背後,還有段故事玩味。相傳,瀨粉是善種水稻的古代高明瑤人傳給漢人的食物。特別是到了明代時,瑤漢混居,瑤人住山上,漢人住山下,交流更為緊密。此後,儘管瑤人南遷,但瀨粉還是流傳了下來。
同樣歷史悠久的高明特色小吃還有角仔。高明角仔以粘米粉做皮,並分別以臘肉、豬肉、沙葛、花生芝麻或鹹蛋等做餡料,或下鍋油炸,或上籠蒸,外觀和口味各不相同。而外形各異的角仔也由此得了不同的寓意,所謂「金元寶」,「銀元寶」,「抱金銀、財滿屋」。食角仔,據傳是起源於高明更合的民俗,已有500多歷史。而更合的數十個村子,食角仔的時間各有定例。從農曆二月初一到十五,流行行神食角仔。而不少村子還會在春分那天食角仔,這一天吃的角仔又被稱為「春分角」。在更合的朗錦村裡,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的食角仔行大神最為喜慶,氣氛甚至濃過春節。到時候,村裡的老老小小齊齊一堂,在外工作的也會趕回村裡,一同求個團圓。
讓高明人津津樂道的,還有本地裹蒸粽。高明裹蒸粽外形為四方枕形,個頭大而分量沉。高明裹蒸粽的餡料為糯米、去皮綠豆和豬肉三樣。那綠豆要用石磨去皮,用水浸泡。豬肉則選五花的,拌入鹽和五香粉研製至少兩小時。糯米則要洗淨後,加入鹽揉勻備用。主婦包棕時,依次裝入備置的糯米、去皮綠豆和五花豬肉,下鍋煮足8小時才可食用。而包棕時,一大要領是要用水草扎得結實,這樣下鍋煮時沒有水滲入,味道才會香濃。家庭自製裹蒸粽重過半斤與八兩的可是司空見慣。這麼大的粽子,一人一次獨食可謂難事。老人們說,之所以分量做的這麼沉,是為了在大年初一和端午兩個節日裡,家人分吃以求團圓和美的彩頭。
瀨粉、角仔、裹蒸粽——
樣樣特色小吃凝聚鄉土情
繽紛 ·山水怡情 之 尋味篇
陽光城堡裡與婭米探尋
高明美味的秘密
◆醬園古風
海天,中國最大的專業調味品生產企業,溯源於清乾隆年間的佛山醬園,至今已有300年的歷史,其工藝講究、口感醇厚的釀造方法領先同儕。醬園古風,是對三百年前「佛山古醬園」的生動再現。手持各種勞動工具的1:1人物造像,在大型壁畫的配合下,實景還原了當年井然有序的古法釀造醬油場景。
遊人踱步其中,仿佛目睹了從收豆、選豆、煮豆,到種曲、制曲、發酵、出油的釀造工藝全過程。醬園古風甚至還以雕塑模擬了佛山古醬園產品遠銷海內外的歷程。
◆極速灌裝
極速灌裝景區展示了號稱全球醬油生產最高水平的「海天全自動智能化極速灌裝線」生產實景。隔著巨大的玻璃幕牆,遊人可以俯視百米長的生產車間裡那多達10餘條的生產線。這裡自動化灌裝生產線,單條灌裝速度最高達每小時48000瓶。
◆立體彩倉
海天立體彩倉是調味品行業內唯一的現代化大型立體倉庫。該彩倉身披絢麗的彩色格子外衣,外形設計上模擬魔方造型,別具時尚風姿。遊人探究立體彩倉內部會了解到,這個總佔地10400平方米、高30餘米的大型建築可以存儲調味品成品38000噸。
◆尖端品控
在這個擁有中國調味品行業認可項目最多最完善的海天國家認可實驗室裡,遊人可以看到遺留的試驗檢測設備,更可以零距離體驗到海天品控人員如何堅持「把控好每一滴醬油的放心品質」。
◆旋轉圓盤
旋轉圓盤景區展示了決定醬油品質的關鍵工序——制曲的過程。海天塔式圓盤制曲工藝所採用的大圓盤,每個直徑達20米,高7.25米,重達4噸,佔地面積達300平方米。據了解,一個制曲圓盤的一次制曲量,就相當於一個普通醬油廠一年的產量。
◆沐光之谷
沐光,這個好聽的說法,恰當地說明了海天醬油陽光釀曬的過程。在總面積超過80萬平方米的玻璃曬池屋和發酵罐區域,鮮香的醬油原料以壯觀的陣容,在天然發酵的過程中沐浴著北回歸線的陽光。
◆3D美味樂園
對帶著孩子的家庭親子團來說,有的看,有的吃,當然更要有的玩。在長達100米的空中連廊中,海天特意為遊人開闢出一條創意十足的3D美味樂園。與美味有關的3D畫作,以醬油超人、功夫熊貓等諸多可愛形象和場景,讓遊人與奇妙美味動感零接觸。
◆產品天地
這裡是婭米的廚房。遊人可以從巨大的展柜上,看到海天已擁有的生抽、老抽、蠔油、醬料、醋品、調味汁、麻油、雞精等八大類200餘個規格品種的產品。這裡,海天還特別為遊人開闢一塊品嘗美味的小天地,遊人可以免費品嘗到海天產品烹製出的美味小吃呢!
海天工業遊項目,是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海天(高明)醬油城為依託建立的省級示範工業旅遊景區,總投資3000多萬,建成總長度1600多米的工業遊線路。該項目以「婭米的陽光城堡」命名,是用英文中美味一詞(yummy)的音譯名字,賦予了海天(高明)工業園——這座堅持傳統醬油陽光釀曬工藝的陽光城堡,以美味的獨特內涵。
在全程3公裡環繞整個廠區核心功能區域的空中走廊中,遊人將會在模樣可人的卡通形象「婭米小姐」的「引導」下,依次觀摩17個串聯景點所組成的美味童話世界,探秘有關美味的智慧與結晶。遊人漫步其中,便可分別通過生產實景展示、3D影院與繪畫、實景造像與全息影像等不同方式,近距離全景體驗海天醬油的釀造工藝。下面,讓我們到「婭米的陽光城堡」裡,對工業遊項目精粹「海天八景」先睹為快。
【婭米的思考題】
【特別推薦】
高明綠博會
紅燜高明山豬肉
高明特色小吃角仔
海天工業遊
高明
高明
綠博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