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奇不有的農業電競:耕地、鏟草與收麥子

2020-12-06 觸樂

《模擬農場2019》是一款極為真實的農業模擬遊戲。玩家可以使用各式農具在田地裡耕作、買賣農作物(如玉米、土豆、甜菜等),或建造寫實的現代化農場。或許正是因為過於擬真,支撐「模擬農場」系列出了一部又一部的粉絲群從來就不是遊戲玩家,而是在現實世界中同樣從事農耕的人們。

今年1月,「模擬農場」系列開發商Giant Software宣布要舉辦「模擬農場聯賽」。這聽上去似乎有些古怪——這一系列遊戲節奏相對平緩,看起來並沒有太多可供競技的元素,但Giant Software顯然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認為,競爭性的農業比賽有悠久的歷史,但還沒人把它引入到電子競技領域。

「我們公司有很多電子競技愛好者,他們等不及要展示種植比賽的樂趣和競爭性了。我們已經找到了把真實農業和遊戲樂趣結合起來的正確配方,我們確信每個人都會覺得這挺有趣。」

Giant Software計劃在歐洲安排10場錦標賽,獎金池額度將達到25萬歐元,其中第一場比賽已於7月底在德國開打。比賽獎金額雖然遠比不上《堡壘之夜》《英雄聯盟》等遊戲的大型賽事,但在電競比賽中也不算是個小數目。

Giant Software的「農夫電競」並不是毫無來由的。在真實世界的農場中本來就有一些競技比賽。不要誤會,農民們並不會手持鋼叉捉對廝殺,他們只是樂於運用自己熟悉的工具,在農業生產領域進行技術較量。

現實中的農場競賽

現實中的農場競賽首推的便是世界耕地大賽(World Ploughing Championships)了!

「用和平澆灌土地!」

這是世界耕地大賽的標語,它是一項世界巡迴比賽,今年在美國伍茲湖附近的農場舉辦。參賽選手們來自30多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每位選手都是各自國內耕地比賽的冠軍。

2019世界耕地大賽的宣傳圖標上,一位農業高手正在田地裡施展才華

時至今日,這場聲勢浩大的耕地比賽已經舉辦了65屆。參賽者們將操控犁具,在100米長、20米寬的土地範圍內耕作,限時3小時。在限定時間內,僅僅「犁完了地」是遠遠不夠的,選手犁出的溝必須均勻、整齊,禁止有雜草殘留。比賽要求的標準犁溝深度將在賽前公布,比賽中選手的犁溝深度不能深於或淺於標準深度2.5釐米……

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t09107yt229&tiny=0&auto=0

2018世界耕地大賽宣傳視頻

除了宣傳片中展示的聲勢浩大的機器種地外,世界耕地大賽還包含馬匹耕地和人力耕地等項目,並且機器種地中也包含許多分支,這導致來參加比賽的農用機械在外形上千姿百態,有如百花齊放。

這儼然是兩門大炮

美國玉米高產競賽(National Corn Yield Contest)也非常棒。前一個比賽是「比比誰耕地快又好」,這項比賽則是「比比誰收成多幾分」。

「玉米高產競賽」共分9個組別,主要區分點在於是否壟作、是否灌溉和參賽地塊所屬位置。在收穫時節,競賽組委將會派出專業人員到參賽者的土地上計量畝產數量,畝產多者為勝。這可不是一項看運氣的比賽,在玉米播種過程中,參賽者控制播種機的技術水平高低將直接影響玉米畝產量——若是玉米植株分布不均勻、種子落地深淺不一,就會造成玉米幼苗出苗速度不一致,較晚出苗的玉米產量會比正常情形下低,甚至可能結不出穗。

去年美國天氣不好,優勝者的成績只有477.68蒲式耳/英畝,約合畝產1997公斤

收割機碰碰車大賽(Combine Demolition Derby)是一場規則簡單、對抗激烈的碰碰車大賽,只不過參賽車輛全部都是農用拖拉機。

絕大部分人使用的都是老式拖拉機——沒人說不能使用新機器,只要你不在乎比賽後拿回一臺破銅爛鐵——事實上這場賽事的風格頗為粗獷,4臺(或許更多)拖拉機在場地上互相毆打。只要打得對手的拖拉機頭部完全碎裂,或者整臺車無法移動,你就贏了!

讓我們看看哪臺拖拉機能夠活到最後……

比賽的內容,至少就我看到的部分而言,可以簡單概括為如下畫面:

一臺拖拉機猛猛地撞向了另一臺拖拉機,後者像80歲的老人一樣,在平地打了個趔趄。

兩臺拖拉機猛猛地撞向了第三臺拖拉機,後者像180歲的老人一樣,在平地打了好幾個趔趄。

一臺拖拉機開足馬力向前衝去,另一臺拖拉機鬼鬼祟祟地從背後摸來,狠狠地踢向了第一臺拖拉機的屁股!

一臺身經百戰的老拖拉機失去了它飽經滄桑的車輪,現在它無法移動了!

……

比賽氣氛熱烈,充斥著鋼與油的碰撞。場內火花飛射,零件四散。看來,Giant Software的說法有道理,農場中的確有許多充滿競爭性的比賽。如何將它們巧妙地運用在遊戲設計之中,或許是「模擬農場」系列接下來考慮的方向。

在「模擬農場」中,選手們如何進行比賽

此前,Giant Software曾舉辦過一場小型比賽,內容是「堆草垛」——玩家將駕駛各類農用載具,將一捆捆乾草碼放到合理的位置。在這次的模擬農場聯賽中,Giant Software想做的更多。

選手們正在進行賽前準備

這是一場「割麥子」競賽,選手們需要先在田地中收割到小麥,再把小麥綑紮成堆,準確地送入倉庫傳送帶,才能獲取分數,比賽是3v3對抗,限時15分鐘。6名選手分為2組,哪組取得的分數更高,哪組便能獲得勝利。

相比此前的單人賽,「模擬農場」團隊戰擁有更多策略要素。例如,假使玩家將小麥出售給附近的村鎮,就將獲得倍數加成,為接下來收穫的每單位小麥都增加一定比例的分數。同時,對手每單位小麥所能獲得的分值也會降低。

「模擬農場聯賽」的種子隊伍們

模擬農場聯賽的第一場錦標賽於7月27日舉行,比賽在Twitch平臺同步直播——很難說這是一場「激動人心」的競賽。賽場上,兩批選手在各自的土地上一刻不停地工作,除了麥子,選手們似乎對其他任何事情都缺乏關注。整場比賽中,他們不是在收割麥子,就是在把麥子送進倉庫的路上。

3位選手中會有一位衝鋒在前,駕駛一輛收割機對麥田進行大範圍清掃。收割好的小麥會在機器尾部流出,在農田裡流淌成一條白線。這時,還需要另一位選手駕駛農具將小麥顆粒收集起來,打包成捆。至於第三位選手的工作內容,便是將這些綑紮好的小麥裝進運輸車,送到倉庫的傳送帶上。

紅藍雙方選手正在比賽中

賽事本身沒有什麼令人驚奇的地方。選手們分工明確、操作精準,每個人都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紅藍雙方的場地在地圖上被明確地分為兩片區域,涇渭分明,沒人會不知情識趣地去對方的地盤上搗亂。有一次,紅隊負責運送小麥的拖拉機一不小心翻倒在了橋邊,這是3個多小時的比賽中最驚險的一幕。

兩位比賽主持人聽上去像在午夜電臺講無聊的冗長故事,而不是在解說一場電競比賽。沒有驚嘆、沒有高呼,連電競比賽標配的「難以置信(Incredible)」「令人驚嘆(Amazing)」都像是慈祥和藹的老奶奶對剛做完作業的小男孩的禮貌式誇讚。

不那麼電競的電競

不僅是「模擬農場」可以電競,模擬經營遊戲《星露谷物語》也曾舉辦過電競比賽。《星露谷物語》比賽採用4v4形式,每個隊伍都會擁有一張單獨的遊戲地圖,在遊戲中收集到最多指定物品或最快完成指定任務的隊伍可以贏得獎金。相比起如今主流電子競技所強調的「PvP模式」,「模擬農場」系列或《星露谷物語》所著重的競技元素更像是「PvE模式」。

在「模擬農場聯賽」中,比賽地圖被明確地劃分成了兩個區域

它們看起來像是一個「速通」或「高分」挑戰,參與競技的隊伍間不會或較少發生激烈的直接對抗,玩家在全場比賽中直接面對的對手是遊戲環境而非另一組玩家。這類競技賽事中,玩家或是要從遊戲環境中取得更多的獎勵,或是要嘗試以更短的時間通過關卡等,不一而足。在這種語境下,許多看起來「不那麼電競」的遊戲項目都可以電子競技化,可以是關卡競速,也可以是Boss挑戰、物品收集。

但相對而言,這類以玩家和遊戲環境間的對抗作為主要內容的電子競技觀賞性或許會不那麼強——有多少人願意看拖拉機來回運3個小時農作物呢?在觀眾的視角中——至少是像我這樣並不精通「模擬農場」的玩家看來——絕大部分比賽內容都是重複的。我緊緊盯著屏幕,希望隨便哪一隊的選手犯些小錯,好讓比賽變得更有趣些,但我的祈求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徒勞的。

在度過最開始的新鮮期後,怎樣留住觀眾或許是這類非典型電子競技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但不管怎樣,「模擬農場」和它的同類展示出了某種可能——一種不那麼鼓勵玩家間直接對抗的電子競技形式。不論是割小麥、開農場,還是別的奇怪事情,當玩家不再跟另一名遊戲玩家直接兵戎相見時,賽場上又會發生什麼呢?

相關焦點

  • 120畝地,能收穫10萬多斤麥子,再有20天就成熟,說鏟就鏟了?
    話說河北省邯鄲市一個扶持在冊的貧困縣,大名縣西府集鄉楊現村,一塊120畝面積的小麥地,已經抽穗揚花,再有20天就可以成熟收割,預計產量十萬多斤,可是在村民千方百計阻攔之下,仍然被村裡派遣的五輛推土機剷平。這是一個村民以農耕為主業的村落,村民因為老弱、因為身體殘疾、因為照顧小孩……不能出去打工,只能依靠種植糧食維持生存。村支書說:為了村民好!
  • 鏟毀2萬多畝將熟麥子油菜,為完成退耕指標?
    7月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鏟毀2萬多畝即將成熟的麥子、油菜,突擊完成退耕還林指標。據估算,已造成數百萬斤麥子、油菜籽損毀。  記者採訪此事之後,該旗已暫停鏟毀餘下的2萬多畝莊稼,待秋收後再退耕還林。
  • 農業農村部發布《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導則》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農業農村部發布了《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導則(NY/T3499-2019)》,規定了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的基本原則、目標、範圍、流程、總體技術性要求及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實施方案的編制提綱與要點,詳情如下:
  • 日本農業現狀:耕地面積萎縮,北海道耕地廣闊,飲食結構改變
    日本位於亞洲東部的季風區,緯度適中,雨熱同期,降水豐富,適宜發展水稻種植業,歷史的日本也基本上是農業社會,在20世紀40年代以前,農業佔據了日本經濟的主導地位
  •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題: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新華社記者於文靜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針對如何落實文件要求等問題,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1日進行了解答。
  • 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
    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新華網  作者:於文靜  2020-12-02
  • 農業農村部:守住糧食安全生命線 嚴防耕地「非糧化」
    近年我國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區域布局趨於合理,糧食生產連年豐收,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堅實支撐。但是部分地區也出現耕地「非糧化」傾向,一些地方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理解為壓減糧食生產,一些經營主體違規在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樹挖塘,一些工商資本大規模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等,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耕地質量監測檢測中心被農業農村部評為「耕地質量標準化實驗室」
    天門日報訊(全媒體記者付磊磊)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近日公布了2020年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第三批)名單,我市市耕地質量監測檢測中心被評為「耕地質量標準化實驗室」。
  • 世代相傳的農業生產俗諺,看看你知道的有哪些
    湖北當陽市民俗專家王友兵、文光福、王大森、吳閒清、賀大霖、牛軍、曹良柱等人,經過廣泛深入的田野調查,對流傳於當陽市的農業生產俗諺進行了搜集整理,現發布出來,看看你知道和懂的有哪些?斑斕的當陽高標農田 陳利安 攝一,季節與農事諺語驚蟄春分,(麥子)一夜長一針深。二月的清明不用忙,三月的清明下早秧。寧割臘月谷,不栽五月秧。清明前,好種棉。清明高粱鴉雀嘴。
  • ...湖南公司被認定為「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
    2020】151號),中檢集團湖南公司成功入圍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名單。5月11日至12日,受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委託,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土肥站組織專家組對湖南公司進行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現場考核,專家組仔細審查了湖南公司人員隊伍、儀器設備、設施環境、檢測能力和質量控制等檔案材料和實驗室現場,並安排了盲樣測試,湖南公司按時完成盲樣檢測,9項盲樣考核指標全部合格,順利通過了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現場考核。
  • 「關東糧倉」奔小康——梨樹縣現代農業走筆
    中國農業大學李保國教授說,總書記在視察梨樹時語重心長地說,「一定要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留給子孫後代。梨樹模式值得總結和推廣。」梨樹縣的保護性耕作告別了多年來的傳統種植理念和習慣,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將秸稈全部還田並覆蓋在地表,將土壤翻動次數減少到最少,田間生產環節全部實現機械化。免耕技術其優勢在於一是蓄水保墒。二是培肥土壤。
  • 篩分破碎鏟鬥在篩分土壤管道細土回填中的應用
    同時,由於國內耕地大面積減少,環境植被破壞嚴重,在特殊管段(石方段及含石量較多的管段)管道施工中採用原始的回填方式已不能滿足現階段的各種施工要求,不達標的施工甚至會給管道建設的後期管理留下許多隱患。因此,嚴格的細土回填標準應運而生。
  • 市農業農村局召開2020年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相關項目驗收...
    2021年1月8日,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相關專家在匯峰中心召開項目驗收評審會,對「2020年東莞市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邊界核實及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項目」進行驗收評審。市農業農村局及市農技辦相關人員、驗收專家組人員、項目承擔單位人員參加了本次評審會。
  • 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的意見
    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作用,鼓勵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根據土地整治規劃投資或參與土地整治項目,多渠道落實補充耕地任務。(九)規範省域內補充耕地指標調劑管理。縣(市、區)政府無法在本行政轄區內實現耕地佔補平衡的,可在市域內相鄰的縣(市、區)調劑補充,仍無法實現耕地佔補平衡的,可在省域內資源條件相似的地區調劑補充。
  • 此種牛筋草,以往在農地「鏟不掉」,如今比節節草珍貴,請愛護!
    另外,還有1種牛筋草平時也很喜歡在農地裡生長,以往在農地裡的時候,會跟一些農作物爭奪養分和陽光,這樣的牛筋草也經常被剷除掉。由於牛筋草的根系非常發達,就跟「牛筋」一樣,所以就被稱為牛筋草了,以往我用上一些工具還很難剷除乾淨,這時候我就用上了除草劑了,把這樣的牛筋草清理掉。
  • 新石器時代的經濟狀況:農業文化,原始農業發達的標誌
    在磁山遺址的許多窖穴中,還發現有積存的朽粟,這些農業因素的發現,充分說明七八千年前黃河流域的原始農業已興起。黃河流域七八千年前的農業生產,有早期農業的特徵,也有它進步的特徵。早期農業的特徵,主要表現在農業村落的分布還不密。目前發現的農業文化遺址還不多,而且非常分散,遺址的面積也小,其次是出土的農業勞動生產工具數量不多,生產力水平不高,這就顯示出它的早期性質。
  • ...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原標題: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 收麥 - 收麥-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駐馬店唯一重點綜合...
    10畝地,1畝種了油菜,9畝種了麥子。薅了東地的油菜,拖磙碾好曬場,又要收麥了。先收北地的麥子。邊割邊拉,四把鐮刀忙碌一天,收的麥子不到兩畝。其實,說是四把鐮刀,我12歲,妹妹10歲,兩個孩子能出多少力。割麥累得母親腰酸背疼,拉麥靠父親裝車架把,就連黃牛拉套也比我出的力多。  忙了三天,北地的麥子才割完。最後一架子車麥子拉進曬場,太陽已落到樹梢了。
  • 耕地是一個國家的基本,對於中美俄三國,哪國的耕地面積最大?
    耕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和條件。在農耕文明時代,耕地的多少則直接決定著一個王朝的發達程度,例如我國古代創下了盛世的南宋,清朝乾康時期,均是坐擁廣闊耕地的朝代養活了上億之多的龐大人口。其次在長江以南的東南丘陵一帶和四川盆地內也少量分布有耕地,該區域雖然地勢起伏算不上平坦,但好在氣候溫暖多雨,土地的產量較高,外加上如今機械化耕種普及率高,因此同樣能產出不少優質耕地。不過我國遼闊的西北、西南一帶就幾乎沒有耕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