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德國瀕危物種名錄」的部分植物

2021-01-21 騰訊網

每年,德國環境和自然保護協會都會將一些其生存環境尤其受到威脅的植物列入「瀕危物種名錄」。以下是被列入「2020年瀕危物種名錄」的部分植物。

蘭花中的"美人魚"

這種德文叫Fieberklee的三葉植物通常生長在在沼澤地和溼地。每年春天,當其它植物剛發芽時,它即已開花。它的長莖和葉柄能夠促進土壤通風。每年4月至6月開花期間,會吸引很多野蜂前來採食。

喜愛沼澤和溼地的紅門蘭

同樣具有三片葉子的蘭花品種——紅門蘭(Knabenkraut)主要生活在沼澤、溼地和河灘邊的森林中,例如東弗裡斯蘭地區的沼澤地帶。由於農業耕地、牧場和草地排水導致紅門蘭的生存環境含氮量過高,瀕臨滅絕。 。

「臭不可聞「的蘑菇

這種名叫臭菇的蘑菇確實臭味難聞,而且是長得越大臭味越濃。它不僅吸引蒼蠅,而且還會吸引很多昆蟲寄居。令人驚訝的是,臭菇居然可食,不過只有在嫩的時候才可食用。

受威脅的猩紅色地衣

這種德文叫 Finger-Scharlachflechte 的青苔類物種多見於雲杉、冷杉和松樹的樹皮上。這些樹木在德國常見。但是因其對氣候比較敏感,再加上森林樹種單一的時代即將結束,因此,松科樹木將越來越多地被其它樹種取代。對這種針葉林中常見的地衣來說,適宜的生存空間可能會日益稀缺。

喜陰耐酸的苔類植物 「Federchenmoos」

外觀美麗的Federchenmoos也屬於苔蘚類物種,而且與猩紅色地衣 的習性很相似。它的生存空間在日益縮小並且北移,如今也被列入「2020年瀕危物種名錄」。

生命力頑強的藥用植物-菊苣

菊苣(Wegwarte )可以說對其生存環境沒有要求。它在貧瘠的土壤、鐵軌、牆壁或瓦礫的石頭縫隙中都可以生長。此外,菊苣還具有食用和藥用價值。在自然療法中,植物的莖葉和根都可用來煮成茶,有助於治療輕度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

散發著芬芳的薰衣草

薰衣草(Lavendel )的芬芳對蝴蝶、蜜蜂和黃蜂非常具有吸引力。從遠古時代起,這種藥用植物就被人類廣泛用作洗浴的添加劑。在著名的普羅旺斯香料中,薰衣草是其中的一味。它被認為具有消毒、鎮靜和緩解痙攣的作用。此外,薰衣草也被用來製作茶、香精油或香水。

相關焦點

  • 警鐘再次敲響,聚焦《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電話:010-68047618網址:中國自然資源報微信平臺投稿郵箱:mnrnews@163.com前不久,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其中有2.8萬餘個物種瀕臨滅絕。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冬蟲夏草首上名錄
    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一年更新一次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根據此次更新,馬達加斯加近三分之一(31%)的狐猴物種現在處於極度瀕危狀態——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其中98%的狐猴生存受到威脅。而我國的冬蟲夏草出現在了易危物種之列。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國際海洋新聞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在線發布
    本網訊  記者柏斌報導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近日在線發布了最新的《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2020版年度名錄共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22280個,其中包括54359個動物物種,37793個植物物種,12506個真菌物種。生物物種名錄是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數。
  • 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發布:鯨類恢復初見效
    日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 IUCN啟動新網站發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本報訊 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消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於12月底啟用新網站https://newredlist.iucnredlist.org/發布《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新網站用戶的界面更為優化,搜索功能更加強大,並利用更有吸引力的彩色格式顯示相關物種受威脅狀態的信息。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由物種存續委員會(SSC)和幾個物種評估機構合作於1963年開始編制,每年評估數以千計物種的滅絕風險,將物種編入九個不同的保護級別,是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也被認為是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性的標準,已被全球廣泛接受和應用。
  • 用好物種名錄 促進自然保護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完善,紅色名錄已經成了全球的權威性物種評估名錄,被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政府、組織和研究機構廣泛參考,用於評價物種的瀕危程度,指導保護工作。先後出版了《中國植物紅皮書:稀有瀕危植物(第一冊)》、《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分為魚類、兩棲類和爬行類、鳥類、獸類四冊)、《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第一卷)》。2008年,我國啟動了《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的編制工作,《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分別於2013年9月和2015年5月正式對外發布。
  • 《2020年鳥類紅色名錄》正式發布:丹頂鶴仍然是「瀕危」!
    《2020年鳥類紅色名錄》正式發布:丹頂鶴仍然是「瀕危」! 12月15日,中國綠髮會國際部工作人員收到來自國際鳥盟的最新通知,《2020年鳥類紅色名錄》現已公布。
  • 過時名錄嚴重影響瀕危物種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呼籲:目錄應儘快更新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張恩迪、馬進,呼籲新建國家自然資產保護與管理部門,依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以下簡稱IUCN)紅色名錄評級和《中國自然觀察2016》的物種保護狀況評分,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做出調整,儘快更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植物名錄》。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2011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蕨類植物|松葉蕨是不是瀕危物種?如何栽培養護?
    蕨類植物|松葉蕨是不是瀕危物種?如何栽培養護?文:花木君蕨類植物是世界上分布最為廣泛的高等植物,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尤其是熱帶和亞熱帶最為豐富。蕨類植物在志留紀晚期(4.2億年前)開始出現,在古生代泥盆紀(距今4-3.6億年前)、石炭紀(距今約3.55億年至2.95億年)繁盛。
  • 最新版《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發布—新聞—科學網
    日前,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6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最新版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外發布。
  • 修訂名錄 重視瀕危物種保護-光明日報-光明網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自1988年發布以來尚未作過系統性的修訂,但我國野生動物資源狀況已發生了巨大變化。」徐旭東委員說,「建議儘快發布新修訂的名錄,加強對我國瀕危物種的保護力度。」    徐旭東委員介紹,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及社會公眾圍繞名錄中的物種做了大量的保護工作,大熊貓、朱䴉、麋鹿等瀕危動物的自然種群數量明顯增加,瀕危程度得到緩解。
  • IUCN公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煎餅龜進入「極危」狀態
    ,為評估物種瀕危程度而嚴格制定的級別 近日,IUCN發布了新版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將超過7000種動物、魚類和植物補充進紅色名錄中。為了能準確評估全球所有物種的現狀,IUCN制定了一整嚴謹的評定標準。任何物種都必須走完從「野外實地調查」到「專家組科學評估」的整套流程,才能得到最終評級。 何為瀕危級別?
  • IUCN紅色名錄發布更新,32000個物種瀕臨滅絕之危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2020年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涵蓋了其所監測的120000個物種的變化命運。這份最新名錄顯示,目前,有超過32000個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發布2015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近日發布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得益於棲息地保護力度的加強和相關法律的修改完善,例如《美國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案》的實施,目前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該物種已經由「近危物種」變為「無危物種」,數量由20世紀50年代的200頭~500頭,增加到2010年的2萬頭。資料顯示,在被大規模捕殺之前,瓜達盧佩海狗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附近島嶼的數量曾一度達到20萬頭。
  •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發布 人類活動成物種滅絕首因
    結果顯示,我國9302種大型真菌中,已有1種屬於疑似滅絕,9種極危,25種瀕危,62種易危,受威脅物種共計97種。據了解,「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的編制工作於2008年啟動,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該名錄統計了我國已知高等植物、脊椎動物、大型真菌物種數,確定了物種豐富度在世界各國的排名,分析了我國已知高等植物、脊椎動物、大型真菌的受威脅程度及分布差異,還評估分析了高等植物、脊椎動物和大型真菌瀕危滅絕的原因。其中,人類活動導致的生存環境退化和喪失是首要因素。
  • ...屬於瀕危動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也被列為...
    罕見的粉紅色海豚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Sousa chinensis),又稱中華白海豚,屬於瀕危動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也被列為「易危」等級。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也常見於中國東海。剛出生時體呈深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呈粉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