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加氫化學反應中的動力學共振現象之研究……楊學明 謝代前

2021-01-10 中國發展門戶網

(節選)

反應共振態是化學反應中一種奇特而關鍵的量子過渡態,對反應的機理和反應的速率、產物的分支比及量子態分布等都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也是化學領域長期以來備受矚目的研究課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研究員以及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謝代前教授等在《2007科學發展報告》中撰寫了題為「氟加氫化學反應中的動力學共振現象之研究」的文章。

文章指出F+H2反應對於化學雷射研究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化學反應,由此反應產生的HF振動布居的反轉是強HF化學雷射的來源。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夏智(George C. Schatz)等人和雷文(Ralph D. Levine)等人利用基於模型勢能面的量子動力學計算預測了這一反應中的共振現象。儘管近期對這個體系進行了一些新的實驗研究,但並沒有探測到F+H2反應共振的任何跡象。

作者等人利用自己研製的交叉分子束儀器測量得到了F+H2反應在0.52kcal/mol碰撞能下產物H原子各個實驗室測量角度的飛行時間譜。同時,作者利用高精度的第一原理計算方法,針對F(2P3/2)+ H2反應構建一個精確的勢能面,來解釋這些實驗結果。

本次實驗和理論研究給出了F+H2反應共振態動力學非常清晰的物理圖像,解決了國際上30多年來化學研究中一個懸而未決的難題,並將化學反應機理的研究推向前所未有的深度和精度。對於深刻理解化學反應共振態的機理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摘自中國科學院「科學發展報告」課題組撰寫的《2007科學發展報告》)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分波共振現象
    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圖像達到了光譜精度
  • 科學網—評述趨近絕對零度量子共振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研究團隊一直在該領域深耕並有重要貢獻,曾在《科學》《自然》等刊物發表論文300餘篇。 5月8日,楊學明和南方科技大學楊天罡應邀在《科學》發表評述文章,討論趨近絕對零度的原子與分子碰撞過程中量子散射共振研究的進展。
  • 中國科學家評述趨近絕對零度的量子共振—新聞—科學網
    基於此,楊學明及世界上許多科學家都一直想要做這種極低溫時碰撞體系量子現象的研究。 原子與分子的碰撞傳能以及化學反應過程是受量子力學的規則控制的。量子效應在低溫下會更加明顯,對原子與分子碰撞動力學的影響更加顯著。但由於碰撞過程時間很短,實驗觀測碰撞過程中量子共振的挑戰非常大。
  • 張東輝 楊學明:化學反應共振態的研究之路
    反應共振態是化學反應體系在過渡態區域形成的具有一定壽命的準束縛態,類似於分子中的光譜特徵線所對應的振動轉動態。它提供了一個實驗直接觀察化學反應在過渡態附近行為的契機,進而可以利用共振態對化學反應的一些細節開展詳細研究。  幾十年來,尋找反應共振態一直是反應動力學研究的一個備受關注的重要課題。
  • 【科技日報】活躍在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科學前沿
    他利用自行研製的科學儀器研究化學反應中的過渡態結構和動力學,首次測量出F+H2反應的轉動量子態分辨的微分截面,從理論上解釋了該反應中的共振現象;在H+D2反應中首次觀測到勢壘型量子過渡態結構,並給出了清晰的物理圖像,澄清了勢壘型過渡態與共振態之間本質上的差別。他領導的團隊還對大氣光化學及表面光化學過程中的一些重要化學反應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 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由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室楊學明院士、張東輝、孫志剛研究員等撰寫的論文Dynamical Resonances Accessible Only by ReagentVibrational Excitation in the F+HD →HF+D Reaction(F+HD→HF+D反應中只能通過反應物振動激發探測的反應共振態)發表於12月20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Science. 2013, 342
  • 大連化物所化學反應共振態研究獲重要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院士楊學明、研究員張東輝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工作上又獲突破性進展。2006年以來,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學明、張東輝領導的研究團隊在F+H2/HD(v=0)反應共振態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化學反應共振態研究獲重大突破—新聞—科學網
    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的一個根本任務是認識反應過渡態是如何控制化學反應的速率和產物分布,因此直接觀察反應過渡態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化學科學研究中的一個「聖杯」。但是由於反應過渡態壽命非常短(飛秒數量級,1飛秒等於10-15秒),實驗上直接觀測這些短壽命化學反應過渡態是極其困難的。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日冕環」現象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興安教授和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孫志剛研究員、張東輝院士、楊學明院士合作,首次利用自主發展的目前最高解析度的交叉分子束離子成像技術,觀測到了化學反應散射中日冕環的現象,並結合量子分子反應動力學理論分析,首次揭示了該現象所隱藏的反應動力學機理。
  • 科學家發現最簡單化學反應中奇特量子幹涉現象
    同時,與之相關的化學反應動力學過程中的量子力學現象,經歷幾十年的研究更顯具體。5月15日,《科學》雜誌在線發表相關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學明和張東輝院士團隊在對「最簡單」的化學反應氫原子加氫分子的同位素(H+HD→H2+D)反應的研究中,發現了一種不常見的量子幹涉效應,並且利用這一量子幹涉效應首次揭示了化學反應中遠低於錐形交叉點的幾何相位效應。「該研究一方面再次揭示了化學反應的途徑是複雜而有趣的。
  • 科學網—楊學明:時間鏡中的十三年
    進入大連化物所13年來,第一批「萬人計劃」入選者楊學明的時間都到哪裡去了?時間之鏡對楊學明的寫照是:研發科學儀器、做出科研成果、培育科學人才。大連化物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學明向《中國科學報》記者感慨道。 2001年,楊學明被聘為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兼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主任,從那時起,他便開始了新的創業。 十多年來,楊學明培養了一批批研究生,他們走出實驗室,找到了自己發展的方向;他帶領團隊將研究工作從氣相化學動力學研究擴展到了表面化學反應動力學。
  • 科學家發現最簡單化學反應中奇特量子幹涉現象—新聞—科學網
    隨著微觀粒子各種量子現象研究的不斷開展,量子力學的大廈被逐漸搭建。同時,與之相關的化學反應動力學過程中的量子力學現象,經歷幾十年的研究更顯具體。 5月15日,《科學》雜誌在線發表相關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學明和張東輝院士團隊在對「最簡單」的化學反應氫原子加氫分子的同位素(H+HD→H2+D)反應的研究中,發現了一種不常見的量子幹涉效應,並且利用這一量子幹涉效應首次揭示了化學反應中遠低於錐形交叉點的幾何相位效應。 「該研究一方面再次揭示了化學反應的途徑是複雜而有趣的。
  • 中科院院士楊學明——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的辦公室,記者見到了剛當選中科院院士的楊學明。當選院士,讓他有些激動,但他又說:「這只是做學問、做研究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的成績,科學研究的路還長著呢。」 楊學明的研究方向是分子反應動力學。
  •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親手研製儀器 破解科學難題
    事實上,這些年無論身在何處,回歸一直是楊學明心中解不開的情結。只不過,他在等待一個合適的契機。直到2001年,他夢想中的回歸契機終於出現了。 那一年,楊學明到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訪問,正在外地出差的時任所長包信和得知消息,在第一時間撥通他的電話,問他是否有興趣到大連化物所工作。楊學明欣然接受了邀請。
  • 科學網—最簡單化學反應帶來奇特量子幹涉現象
    同時,與之相關的化學反應動力學過程中的量子力學現象,經歷幾十年的研究更顯具體。 近日,《科學》在線發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楊學明和張東輝兩位院士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 大連化物所等發表關於趨近絕對零度的量子共振的評述文章
    5月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學明和南方科技大學博士楊天罡應邀在《科學》(Science)發表評述文章,討論趨近絕對零度的原子與分子碰撞過程中量子散射共振研究的進展。  眾所周知,原子與分子的碰撞傳能以及化學反應過程是受量子力學的規則控制的。
  • 合肥光源專題系列五:合肥光源在反應動力學研究中的進展
    反應動力學研究化學反應隨時間變化的動態過程,包括化學反應速率和反應機理等。分子反應動態學和燃燒反應動力學是反應動力學中重要的研究領域,主要利用光譜和質譜技術探測化學反應組分隨時間的演化過程,來得到化學反應速率和反應機理等信息。從學科發展歷程來看,分子反應動態學和燃燒反應動力學研究的進步離不開先進光源技術的支撐,尤其是具有寬能譜、高亮度、良好偏振性、高準直性和波長連續可調等優點的同步輻射光源技術已廣泛應用於這些領域的研究。
  • ——最簡單化學反應中的量子現象
    在不少人看來,量子相關的研究和理論都比較「反常」,其實在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中,也經常發現「反常」的現象,因為化學反應的過程,也受量子力學原理支配。隨著微觀粒子的各種量子現象研究的不斷開展,量子力學的大廈被逐漸搭建,而與之相關的化學反應動力學過程中的量子力學現象的研究,也越來越具體,化學反應過程中小概率的「反常」現象,也不斷的被揭示出來。
  • 科學家發表趨近絕對零度的量子共振評述文章—新聞—科學網
    《科學》發表評述文章,討論趨近絕對零度的原子與分子碰撞過程中量子散射共振研究的進展。 眾所周知,原子與分子的碰撞傳能以及化學反應過程是受量子力學的規則控制的。理解量子效應在原子與分子碰撞中的作用是理解能量傳遞以及化學反應過程的根本。而量子效應在低溫下能夠更好的保存,因此低溫條件下對碰撞結果的影響會更加顯著。量子散射共振給實驗提供了一種觀測碰撞過程中量子效應的方法,但由於其「壽命」很短,實驗觀測的挑戰很大。
  • 郭雪峰課題組在單分子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化學反應的機理對於深度了解化學反應、設計新型化學反應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即使是簡單的化學反應,其反應機理很可能相當複雜。例如對於最基礎的SN2反應機理,目前仍存在爭議,尚無定論。研究化學反應機理的難點之一是:在宏觀實驗中,與反應路徑相關的信息往往淹沒在系綜平均之中,無法觀測。而在單分子層面監測化學反應可以克服以上缺點,成為研究機理的潛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