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微小的事物中可窺見整體,這就是研究昆蟲的意義

2020-12-04 澎湃新聞

最微小的事物中可窺見整體,這就是研究昆蟲的意義

2019-01-07 1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格利克認為,蜘蛛在空中並非被動地隨風飄蕩,所以根據他後來的觀察,蜘蛛不只會爬上風中的某個地點(例如一根嫩枝,或者一朵花上面),踮著腳站起來,抬起肚子,測試大氣的狀況,射出蜘蛛絲,投身藍色天空中,把所有能自由活動的腳伸展開來,而且會用身體與絲線 來控制下降的情況以及降落地點。光是每平方英裡的鄉間天空裡就有3600 萬隻我們看不見的小動物在飛翔?這簡直就像發現一個新天地似的。天空仿佛一片「穹頂,傾盆而下的不是大雨,而是昆蟲」。

昆蟲的遷徙宛如龐大的「散播系統」,每天都有數量龐大的昆蟲到處移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個又一個世紀就這樣過去了」。一旦知道昆蟲向來就是如此不斷移動、散布與遷徙,距離或長或短、難以阻止,我們還能把它們視為侵擾人類的害蟲嗎?還有,我們原本還認為萬物皆有其位,一物僅屬於一處且別無他處,物種疆界不可侵犯,然後人類只要提高警覺和用化學物質就能夠控制昆蟲這種數量龐大無比、有自己生存之道因此不屈從於人類的生物,此刻是否也該改變想法了?

龐大的天空一望無垠,寬闊的九重天層層疊疊。空中到處有昆蟲,而且它們正要前往某處。每天我們頭頂與身邊都有數十億生物在進行集體遷徙。

我們身邊還有一個個大千世界存在。但我們卻常常與那些世界擦身而過,卻不知道,或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受限於我們自己的感官,受限於平庸的想像力,就跟確信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託勒密沒什麼兩樣。

昆蟲就像一艘艘小型UFO,只是路過而已,卻成為我們人生的篇章之一,在那片刻之間轉化萬物,讓我們看見另一個世界的微光,然後又繼續往別處飛去。

法布爾說:「你們肢解動物,我研究活生生的它們;你們把動物變成可怕與可悲的東西,我讓它們受到喜愛;你們在折磨動物的房間以及解剖室裡埋頭苦幹,我在蔚藍天空下觀察動物,周圍是蟬的叫聲;你們把細胞與原生質拿來做化學實驗,而我則研究動物憑藉本能而有的非凡表現;你們探究死亡,我探究的則是生命。」

馮·弗裡希也是在這裡與動物相處時而開始「用尊崇的態度面對未知世界」,而這種態度與其說是正式的宗教信仰,不如說他所堅信的,是某種泛神論式的相對主義。「所有真誠的信念都值得尊敬,」他堅稱,「除了那種自以為人類心靈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的主張。」

那天,那種蝴蝶到處飛舞。它們像是爆開了,往世界的各個角落散逸,把世界點綴成一種新奇的顏色,這意料之外的美景令人神往不已。我們的船在河上緩緩前進,嘎嘎作響,經過的每一間屋子都籠罩在這種多變的奇景裡。成千上萬隻黃色蝴蝶停在屋頂或牆壁上,佔據了木屋的門廊,最後把亞馬孫河沿岸點綴成一座黃金城,眼前這一座靜謐的村莊仿佛被鍍上了一層金。等我們到家時,也看到金黃色夏蝶(夏天的蝴蝶簡稱)在房屋四周翩翩飛舞。它們高飛到屋簷上,遍布於門廊,也有一些往低處飛。在地板下方有隻豬滿地打著滾在泥濘院子裡徘徊著。我拍了一張蝴蝶輕輕向上飄浮高飛的照片,如此一來雖然它們已經離開,那一天與其後幾天的景象卻已化為永恆。

當柯內莉亞如此專心地聚焦在那隻生物身上時,她到底看到了什麼?她跟我說,當她在戶外的田野上、馬路旁以及森林邊緣採集樣本時,她的「眼裡總是只有那隻昆蟲的存在」。她說,在那些瞬間,她感覺到「一種很強的關聯,極度強烈的關聯性」,她感覺到一種密切無比的關係,就好像她自己有可能也曾是那種生物,一隻盲蝽,「而且身體還記得歷經的一切」。

柯內莉就在 1987 年 7 月前往瑞典奧斯特法內博採集樣本了,因為她認為,在整個西歐地區,那裡是受到車諾比核電站災變輻射落塵汙染最為嚴重的地方。那一趟旅程為她開啟了人生的新階段,此後她的生活變得充滿爭議,而且世人的注視目光偶爾也會讓她感到不是那麼高興。那些與身體分離的眼睛看起來是如此空洞而抽象,悽涼而憤怒,令人感到不安,而且它們也可以說是一種預示與預知。

當車諾比核電廠的核反應堆爆炸時,她已經有了準備。最近她跟我說:「車諾比可以解答的問題是,我們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她已經是個目擊者了。災變發生前,她已經看到花園裡的盲蝽越來越少,她也看到那些畸形的果蠅;實驗室與世界是合一的。如今兩者之間被什麼阻隔了?她已經意識到有一種美學觀點即將出現。大自然沒有任何一個角落能夠不受這種效應影響。「讓我們入迷的影像,往往並未反映出現實世界正在改變。」她寫道。車諾比只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把夢魘揭露出來,讓大家看見過去隱而未顯的東西。

「In minimis tota es.」(在最微小的事物中可窺見整體)。

莫菲特之所以堅稱「在最微小的事物中可窺見整體」,並非只是在為自己辯護。他其實也是訴之於一種被時人廣為接受的柏拉圖式宇宙論,主張大與小之間的關係就是大宇宙與小宇宙之間的關係,每件事物都包含著能夠生出整個宇宙的種子。這個概念多麼適用於昆蟲的研究啊!昆蟲的小小世界之所以令人驚詫,不只是因為其中包含著極其複雜細微的社會性、生物性與象徵性生活,最重要的是因為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極大與極小的對比:在那極小的世界裡充斥著如此密集的活動與豐富的意義,而且它與那極大的宇宙之間也具有一種精確而神秘的相應關係。若想要了解大宇宙的結構,有什麼研究對象更勝於那最為迷你的小宇宙?有鑑於神奇的現象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充滿怪誕,莫菲特有充分的理由可以主張,微小的昆蟲世界裡到處充斥著滿滿的神性,在這方面它遠勝於自然界中其他更為顯眼的現象。

本文內容結合《昆蟲志》整理而成,休·萊佛士/著。部分圖片來自瑪麗亞·西比拉·梅裡安(Maria Sibylla Merian),北京紫圖圖書出品。轉載請標註以上版權資訊。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讀蘇菲:全息的宇宙,微小部分中都有整體的存在
    繼續讀《蘇菲的世界》第七封信中提到的最後一位哲學家是安納薩格拉斯(公元前500—公元前48年)。他是我們所知的第一個住在雅典的哲學家。他生長於小亞細亞,四十歲時遷居雅典。他後來被責為無神論者,被迫離開雅典。
  • 昆蟲標本愛好者倡「自然教育」 引民眾「一物觀世界」
    圖為魏華的「2019珍稀昆蟲標本展」行至蘭州時,當地小孩觀察蝴蝶活體。 高展 攝中新網蘭州7月9日電 (閆姣 高展)「希望大眾從一物觀世界,通過親眼觀察蝴蝶羽化,了解幼蝶飼養及其生活習性,讓他們在微小的事物中窺見整個自然世界。」
  • 昆蟲「絕頂聰明」:微小大腦能完成複雜行為
    人們普遍認為昆蟲是沒有思維活動的低等動物。然而,別看昆蟲的大腦小如針尖,它們的智力卻一點不遜於體形龐大的高等動物。  英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昆蟲不僅有思維活動、會數數、懂得分門別類,甚至可以識別人臉。
  • 昆蟲動物圖騰與象徵性昆蟲意義,這些你一定不知道!
    無論你是愛一些還是討厭它們,昆蟲都是極具象徵意義的。作為動物圖騰,昆蟲在生產力,溝通,團隊合作等方面有很多東西可以教給我們。昆蟲是進步的,積極主動的 - 始終適應環境,永遠不會讓像自然災害這樣的小事情妨礙他們取得進步。當我們氣餒時,我們都可以從昆蟲動物圖騰的意義中學到一兩件事。這是他們不沉的本性,提醒我們繼續前進,取得進步。鶴蒼蠅是空氣和水的生物。深奧的象徵主義的空氣涉及思想,水象徵主義向我們講述情感。
  • 如何學習國文,才能讀懂昆蟲的「荷馬史詩」?
    「科學精神如何促成我們對事物的精準描述?」「研究昆蟲對人類有意義嗎?」「研究世界上的其他物種對人類有意義嗎?」「我們人類是不是『蟲子』?」國文課進行整體閱讀生物課觀察昆蟲美術課繪製昆蟲圖鑑「我觸摸了這種微小的生物,近距離的觀察了它的結構和特點。
  • 科學家揭秘琥珀中白堊紀昆蟲真實顏色這些昆蟲為何穿越億年仍能...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南古所)科研團隊揭開了近1億年前的昆蟲真實色彩的秘密。他們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具有金屬色彩的昆蟲進行系統研究後發現,純淨而強烈的顏色可直接在昆蟲體表保存下來,奧秘就隱藏在昆蟲體表內一種特殊的納米結構中。相關研究於近日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上,這為了解白堊紀雨林中與恐龍共存的昆蟲提供了新的視角。
  •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昆蟲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過渡研究中獲進展...
    同時,這類昆蟲也具有獨特的形態特徵,科研人員認為它們代表了昆蟲綱大家族中的一個新目:二疊囓蟲目(Permopsocida),該目包括二疊紀至白堊紀的20多種滅絕類型。緬甸琥珀中的古囓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二疊囓蟲目的最晚化石記錄,這類昆蟲在地球上生活了近兩億年。
  • 研究:昆蟲眼睛反應速度比人類快4倍
    研究:昆蟲眼睛反應速度比人類快4倍        中化新網訊  綜合媒體報導,最新一期日本《動物行為學雜誌》(Journal of Ethology)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指出,昆蟲和鳥類等小動物通常會用慢動作來感知時間,有許多種昆蟲的眼睛對刺激動作的反應速度,比人類的眼睛快4倍以上,因此牠們可以在1秒鐘內看到的信息,比其它大型動物多很多,更能在極短時間內觀察到周遭的動態行為,並在面臨被捕食危險時能夠及時逃脫。
  • 第六節 微小膜殼絛蟲
    我國曾有一患者連續三次驅蟲共排出完整成蟲37982條,這顯然是自體重複感染所致。   2.經中間宿主發育 實驗證明印鼠客蚤、犬蚤、貓蚤和致癢等多種蚤類幼蟲和麵粉甲蟲(Tenebrio  sp.)和擬谷盜(Tribolium sp.)等可作為微小膜殼絛蟲的中間宿主。
  • 一隻昆蟲能改變人生志向?
    以往,喜歡甲蟲的以男孩兒居多,但近年來越來越多女孩兒也加入這一陣營。因而現場女孩兒並不少。  小朋友剛擺出自己親手製作的昆蟲標本,展臺上就立刻湊滿了小腦袋,七角八舌地談論開來。家長們則識趣地退居一旁,樂得幾分清閒。  一隻鍬甲標本,小弟弟開口要價60元,對面小哥爽快成交,立刻掏出事先準備的零花錢。反倒是小弟弟捨不得了,慢慢吞吞地從標本盒中取出,戀戀不捨地交到小哥手中。
  • 有「大智慧」的昆蟲,以昆蟲為靈感的四種發明技術!
    嵌入在這種玻璃板中的是一種呈不規則分布的紫外反射線。雖然人眼幾乎看不見這種反射線,但對於鳥類,這層線看起來卻像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物。建築物使用這種玻璃板後,鳥類撞擊事件下降了75%以上。03 沙漠甲蟲的水源在地球上最乾燥的地方,昆蟲找到了捕獲並飲用晨霧水分的方法。
  • 人類的大腦——宇宙中最複雜的事物
    大腦中的細胞使用電信號進行通信。當信息傳導時,數千個微觀通道打開,使帶正電的離子充滿並跨膜。之後,每個細胞中有超過一百萬個微型泵將離子移回,以備下一次衝動使用。神經元的細胞體及其連接包含在灰質中,灰質消耗了輸送到大腦的94%的氧氣。
  • 離開事物的時間有意義嗎?若時間不存在,那麼由什麼記錄宇宙生命
    在我們所處的宇宙中,理解時間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往更深層次講,時間並不是那麼簡單。在《物性論》這本書講過:時間不是自己獨立存在,應該承認,離開事物的活動,人們就不能感受到時間本身。在一個多世紀以前,愛因斯坦就證明了我們不能把時間和空間分開,我們必須把它們當作一個整體,即時空來考慮。在過去十多年間,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思路,但是要理解它,得知道量子引力的概念。在量子引力裡作為物體無固定形狀的容器的空間從物理學中消失了。物體,也可以說是量子並不佔據空間,它們是彼此依存,空間由量子間的相鄰關係織就。
  • 世界最「強壯」昆蟲外殼可變色
    昆蟲「獨角仙」是世界力量最大的動物,它可以搬動自己體重850倍的物體 北京時間3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世界上最強壯的動物是一種叫做「獨角仙」的昆蟲,雖然它僅是一種小型昆蟲,目前,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它奇特的外殼保護特性,並暗示利用這一特徵可用來設計新型「智能材料」有效探測溼度變化。 獨角仙是一種不同尋常的昆蟲,它的外殼不僅堅硬強度大可以保護它的外骨骼,還可以隨著外界空氣變潮溼其外殼的顏色由綠色變成黑色。來自比利時納米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採用最新的掃描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研究獨角仙外殼顏色變化特性,並用分光光度計分析外殼結構如何與光線發生交互影響。
  • 走進昆蟲世界奏響生命的樂章 幻書啟世錄新角色昆蟲記登場
    悠悠的白雲懸在湛藍的天空之中,日光則孜孜不倦地照耀著這名為「荒石園」的土地。在許多個為我們忽視的角落,在層層疊疊的枝葉之間,居住著無數的昆蟲。與我們共存於一個星球的幾百萬種昆蟲遵循自然的法則,為生存與繁衍進行著永不言棄的努力。
  • 窺見物理學家大腦中的「精靈」 什麼是任意子?
    新理論相對於舊理論而言,一般總是要違背某些所謂的常識,分數統計及服從分數統計的任意子理論的誕生及其發展過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量子力學中最美妙、最驚人的成就之一,就是給經典力學中毫無意義的全同粒子不可區分性原理賦予了全新的含義,真正不可區分的全同粒子之間具有強烈的相互作用」,中國科技大學陳宇翱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種相互作用通常是通過量子統計規則來實現的。
  • 研究人員在石墨烯中繪製了微小的扭曲
    在第一篇研究中,研究人員與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合作者一起,首次對整個扭曲的石墨烯結構進行了成像和映射,其解析度足夠精細,以至於他們能夠看到整個結構中局部扭曲角的微小變化。結果發現,在結構內的一些區域,石墨烯層之間的角度略微偏離了1.1度的平均偏移量。該團隊以0.002度的超高角度解析度檢測到了這些變化。這相當於能夠從一英裡之外看到一個蘋果與地平線的角度。
  • 英攝影師借顯微鏡拍攝放大150倍後的昆蟲
    核心提示:藉助於掃描電子顯微鏡,英國職業微距攝影師史蒂芬·格斯徹梅斯涅將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昆蟲放大150倍,而後拍攝一系列令人嘆為觀止的照片。在他的鏡頭下,家居昆蟲的相貌猙獰而恐怖,令人毛骨悚然。
  • 盤點9種世界上最小的昆蟲
    從不到一頭釘的蜘蛛到一釐米長的螳螂,這是世界上最小的昆蟲奇蹟。西方侏儒藍蝴蝶儘管它們看上去華麗而精緻,但史前化石表明已經存在了2億多年。在沒有什錦花粉盛宴的時代,現代蝴蝶的史前祖先在恐龍中飛舞。他們還設法度過了諸如冰河世紀這樣的大規模滅絕事件。
  • 在昆蟲的世界裡,看人性中最原始的欲望
    不得不說一下,這本書的翻譯功底非常棒,由劉瑩瑩和王琪兩人共同完成,由陳偉修正,應該是最大程度的忠實於法文原著,而且還保有中文的魅力。很棒的譯本。本譯書也是節選了原著十卷中的一部分中國人常見的昆蟲章節。這本《昆蟲記》是適合精讀的書,不適合速讀。雖然是科學類書,但文學性卻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