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朗道:娜塔莎》刪減上線,DAU只不過是一場作秀

2021-01-15 電影界

前段時間爭議挺大的DAU最近在其官方網站放出了兩部相關電影的資源,一部是《列夫朗道:娜塔莎》,另一部是《列夫朗道:退變》。

DAU掀起的討論實在是太大了,聽說當晚資源出來的時候,國內好多的字幕組都是連夜想辦法破解,生怕錯過了這第一口的蛋糕。

現在資源也出來,國內的普通影迷也能看到了。如果再回想當初,我就替連夜等資源的字幕組感到不值,因為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看,DAU真心不太行。

同時我也替國內的同行感到汗顏,一天天沒事幹就知道瞎吹,吹完國內吹國外。屁大的一點事愣是給吹上了天,DAU的神秘感就是被這麼吹出來的。

在這些人眼裡,DAU的出現前所未有,能夠改變電影史,現在已經出現了好長時間了,電影史被改變了嗎?

我們誠心而論,DAU只不過是生產方式有些特殊而已,其他的和現在的電影藝術一模一樣。拍出來之後還是剪輯、發行、放映,所以根本沒有什麼改變。

相反DAU拍攝電影的方式,有待進一步好好討論一下,把好多人放在另一個平行小鎮之之中,讓他們生活在極權社會之下真的好嗎?

《列夫朗道:娜塔莎》只是這個平行世界之中極小的一部分,講了餐廳的中年女招待娜塔莎,如何從一個內心充滿希望的人變成極權社會中泯滅人性的行屍走肉。

這個平行世界在蘇聯統治的某個時期,國家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大力發展國防重工業。於是在烏克蘭的某個小鎮駐紮著一個軍事研究機構,其中娜塔莎就是機構供應餐廳的女招待。

從影片中的信息能夠推斷出,娜塔莎所在的餐廳應該是只給少數高級軍官和科學家服務,因此隨著時間長了她就和周圍的環境形成了穩定的社會關係。

娜塔莎還有一位同事,年紀比她小很多,叫奧利亞,這兩個人白天給軍官們服務,到晚上她們沒事就會喝喝小酒抽抽菸,有時也會因為掃地這種事大打出手。

有一天基地的一群科學家來聚餐,這其中有一個法國科學家對娜塔莎有點意思,在一片紙醉金迷的放蕩之後,娜塔莎就和這個科學家上床了。

後來娜塔莎和奧利亞之間又一次大打出手,娜塔莎給奧利亞灌了好多伏特加,這姐們喝醉之後就把娜塔莎和法官科學家上床的事情告訴了一位蘇聯科學家,而這位蘇聯科學家之前也跟娜塔莎上過床。

故事的下一秒鐘,娜塔莎就被蘇聯國安局的人帶走了,在冰冷昏暗的審訊室軍官一開始顯得謙遜有禮,很隨意問了娜塔莎兩個簡單的問題,娜塔莎也是隨意的回答。

「你和同事的關係怎麼樣?」

「我們相處的很好」

娜塔莎顯然撒謊了,於是軍官露出了猙獰的面目,將娜塔莎帶到了另一間審訊室,用暴力的手段徹底的摧毀了娜塔莎。

影片中的這場戲有點意思,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審訊軍官情緒上的來回大轉變,再加上暴力恐嚇的手段,徹底就把娜塔莎內心的良知摧毀。

讓其成為了國家安全部門的耳線,讓其在出賣良心構陷他人時沒有道德上的負罪感,從而也讓觀眾體會到了蘇聯極權政治的恐怖。

片中的審訊軍官完全是國家機器運轉時的零部件,沒有一點人性可言,而且心理極其變態,有時是人有時是獸。

對娜塔莎一會含情脈脈、噓寒問暖,一會又撕爛她的衣服,強迫她用酒瓶捅自己的下體。這誰又能受得了,到最後娜塔莎也完全喪失了人性,成為了國安局的眼線,也成了國家暴力機器的螺絲釘。

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講,這樣的故事是合格的,不過也是平淡的,並沒有像有些人吹噓的那樣足以改變電影史。

如果我們看得再全面一點,從影片的製作背景來看,那確實就有些恐怖了。在另一個平行世界裡如果有些人以拍電影為由,進行了極權政治的實驗,將女演員再次以暴力的形式所奴役,這樣真的好嗎?

娜塔莎的飾演者在現實世界裡是一位妓女,片中她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如果這些全是真的,觀眾真的能夠接受嗎?

電影在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上放映的時候,有些記者和觀眾看到最後一場戲時,依然被片中用暴力所營造的恐怖氛圍所震撼,一個個嚇得都提前退場。

所以從觀眾的反饋,以及影片還引發的輿論爭議,還有普通觀眾給電影的打分,其實都說明了一個問題,電影是一般電影。

而DAU整個項目更像是一場作秀,只為滿足某些人的懷舊情懷,就好像某些人懷念文革。

相關焦點

  • 《列夫朗道:娜塔莎》到底是載入影史的藝術還是反人類的實驗?
    也有人說它是一場奪眼球的作秀節目。爭議之一,導演是為了藝術,還是為了滿足自己對前蘇聯的特殊情節?首先介紹一下這部電影的導演吧。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在其15歲時,蘇聯解體,但是,至今,他仍然稱自己是蘇聯人。
  • 14部DAU影片將上線,是偉大藝術還是失常的監獄實驗?
    據外媒報導,今年柏林電影節上引爆話題的影片《列夫·朗道:娜塔莎》《列夫·朗道:退變》將於4月中旬在官網(dau.com)上線!「列夫·朗道」系列剩下的12部影片,以及整個項目超過700小時、用35mm膠片拍攝的影像素材也會在後續上線。
  • 《DAU:娜塔莎》,世紀爆款還是噱頭而已
    在震動柏林電影節後,DAU系列電影在4月中旬開始逐步上線網播,率先出場的是
  • 《列夫·朗道:娜塔莎》"楚門的世界"式拍攝方式可取嗎?
    不久前,《列夫·朗道:娜塔莎》(DAU. Natasha)亮相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引發關於藝術邊界和倫理道德的激烈討論。作為籌備製作長達10多年的龐大電影和現代裝置項目系列作品中的一部,該片最具爭議性的焦點在於被稱為「楚門的世界」式的拍攝手法。有人認為它模糊了虛擬與真實,不配稱之為電影,但也有專家指出,這種拍攝方式並不新鮮。如何看待《列夫·朗道:娜塔莎 》對紀錄片形式的拓展?
  • 沉浸式電影DAU:一場藝術革命還是一次恐怖實驗?
    這正是最近飽受爭議的「DAU」(列夫·朗道計劃)的做法。為了呈現前蘇聯傳奇物理學家列夫·朗道所生活的特殊時代,DAU項目在烏克蘭創造了一個12000平米的「前蘇聯」小鎮。如果更加深入地觀察,生活在DAU的世界中,或許更像一場無法自拔的噩夢。「活在電影中」演員們的「入戲」代價為了達到DAU所追求的真實,小鎮在大多數情況下和外界隔絕。
  • 娜塔莎喜歡班納博士,還是變身後的綠巨人浩克?原來她這麼猛!
    在這些英雄中,也有一些女性英雄同樣非常厲害,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復仇者聯盟創始者之一娜塔莎了。娜塔莎有著出眾的顏值和火爆的身材,這讓她不知道成為了多少男觀眾的夢中情人。但是實際上,娜塔莎在電影中已經心有所屬了,要知道通過這麼多部電影,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娜塔莎和綠巨人浩克的宿主班納博士有一腿,但是我們還不清楚,她到底喜歡的是班納博士,還是變身後的綠巨人浩克呢?
  • 《無敵浩克》被刪減彩蛋曝光,綠巨人自盡途中,救了美隊?
    局長:「娜塔莎,你願意將班納博士護送到他的房間…」班納:「送到哪?你出租了我的房間(關押洛基的那個透明牢籠)。」局長:「那個籠子只是萬一……」班納:「萬一你需要殺了我呢?我曾經很失落,看不到終點,所以我想飲彈自盡,但另一個傢伙卻把他吐了出來,所以我活了下去……」其實班納博士自盡這個片段,差點就出現在漫威電影中,班納博士的這次自盡甚至還意外救出了被凍成冰棍幾十年的美國隊長,但可惜的是,這段劇情被刪減了。
  • 怎樣在DAU《列夫·朗道》裡重建「真相」
    《列夫·朗道:娜塔莎》(2020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時長 02:23:49娜塔莎在一個 1950 年代的前蘇聯研究機構內部經營著食堂。這是整個 DAU 宇宙的核心場所,每個人都會來到這裡:研究所的僱員,科學家,來自外國的訪問客人。
  • 物理學家朗道給科學家們做了排名,為什麼名單中沒有楊振寧?
    不過,朗道天賦異稟,跟隨者幾位量子力學的大咖們學習,遊學歸國後,開始嶄露頭角,取得了許許多多驕人的科學成果。不過,客觀地說,朗道的科學成果非常高冷,主要集中在凝聚態物理學領域,被認為是凝聚態物理學的奠基人。同時朗道還十分擅長還原論和唯象理論,並且在理論物理學的其他領域有很高的建樹。在物理學界關於朗道的傳奇故事有很多,比如:朗道十誡。
  • 朗道和他的學生們
    朗道這一自詡之稱無人否認,因為他對物理學的貢獻涉及諸多方面。蘇聯原子能研究所在祝賀朗道50歲壽辰時,曾送給朗道一塊刻有他10項重要成果的大理石板,謂之「朗道十誡」。 朗道1927年自列寧格勒大學完成學業,1929年在丹麥、瑞士、德國、荷蘭和英國學習,返蘇後於1932至1937年間在哈爾科夫物理技術研究院任理論物理系主任。在這裡,朗道遇到了年僅17歲的得意門生慄弗席茲。慄弗席茲後來成為朗道的終生摯友,在他的幫助下朗道完成了10卷本的理論物理學著作,而哈爾科夫也擁有了蘇聯理論物理學的中心地位。
  • 頂級物理學家朗道給科學家們做了排名,為什麼名單中沒有楊振寧?
    不過,客觀地說,朗道的科學成果非常高冷,主要集中在凝聚態物理學領域,被認為是凝聚態物理學的奠基人。同時朗道還十分擅長還原論和唯象理論,並且在理論物理學的其他領域有很高的建樹。在物理學界關於朗道的傳奇故事有很多,比如:朗道十誡。 我們先說什麼是朗道十誡。
  • 《列夫·朗道》不是電影,是一場運動
    由於分歧實在太大,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娜塔莎》最終只收穫了最佳藝術貢獻(攝影)銀熊獎,然而我們知道,有關《列夫·朗道》這個項目的一切爭議,其實才剛剛開始。《列夫·朗道:退化》應該說,外界對《列夫·朗道:娜塔莎》的質疑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 臥冰求鯉,古代孝道的背後何嘗不是一場商業作秀
    在這樣的背景下,臥冰求鯉怎麼看都像是一場有預謀的商業作秀。對於這場作秀,普通百姓看不懂,而看得懂的人則不會去拆穿。不拆穿的原因有兩個,一來是為了士族間的商業互吹,二來孝道也是一種「政治正確」,誰拆穿誰就是不尊孝道。與臥冰求鯉類似的還有孔融讓梨,如果這事發生在平民百姓身上,沒有世家大族替他宣傳名聲,誰會知道啊?
  • 最苛刻的諾貝爾獎得主朗道 年輕時不要太帥
    朗道(百度百科)這就是著名的「朗道十誡」,模式是仿照聖經中摩西代天主說出的十條戒律。摩西是遠古時代的以色列人傑出的領袖,他曾率眾歷盡千辛走出埃及,在蘇聯物理學家的心目中,只怕唯有朗道才有摩西那般天賦的氣魄和才幹。朗道對學生的要求近乎苛刻深深影響了蘇聯物理學界的一代學風。
  • 科學時報:諾獎得主朗道和他的學生們
    朗道這一自詡之稱無人否認,因為他對物理學的貢獻涉及諸多方面。蘇聯原子能研究所在祝賀朗道50歲壽辰時,曾送給朗道一塊刻有他10項重要成果的大理石板,謂之「朗道十誡」。 朗道1927年自列寧格勒大學完成學業,1929年在丹麥、瑞士、德國、荷蘭和英國學習,返蘇後於1932至1937年間在哈爾科夫物理技術研究院任理論物理系主任。在這裡,朗道遇到了年僅17歲的得意門生慄弗席茲。慄弗席茲後來成為朗道的終生摯友,在他的幫助下朗道完成了10卷本的理論物理學著作,而哈爾科夫也擁有了蘇聯理論物理學的中心地位。
  • [圖]《紅色警戒3》兵種介紹:牛蛙戰車、娜塔莎
    戰場情報:目前來說,戰場偵查所獲取的情報中透露了關於牛蛙戰車的下述內容:• 無法攻擊地面目標——本質上它只不過是一輛裝甲車,牛蛙可以承受一定的輕型武器對它的傷害,而對於那些反裝甲武器則毫無抵抗力。另外它的主要武器也是設計為防空專用,也就是說牛蛙將不會對地面部隊的攻擊產生任何回應。• 值得注意的「人體加農炮」(人家大炮?!)
  • 這部柏林高分爆款DAU《列夫朗道》,不是名垂青史就是遺臭萬年
    娜塔莎入圍主競賽的影片《列夫·朗道:娜塔莎》,從五十年代蘇聯某神秘科研機構餐廳的兩個女侍應Natasha與Olga的生活切入,Olga年輕美貌,Natasha則已半老卻猶然風韻十足。我們看到她們白天在餐廳接待研究機構的科學家與警官,還有他們的家屬,似乎遊刃有餘,井井有條;而晚上卻一杯又一杯互相灌醉,借酒消愁。
  • 《列夫·朗道:娜塔莎》《列夫·朗道:退變》1080P熟肉
    在19年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娜塔莎》(DAU: Natasha)和特別展映單元的《退化》(DAU: Degeneratsia)是在700個小時素材中剪輯出的14部作品裡的第12和13部,前者用兩個半小時時間敘寫了餐吧服務員娜塔莎在機構中的生活,故事主要發生在1952-53年之間,後者則用六個小時(無幕間休息)時間描繪了機構中所有人的精神和道德墮落以及整個機構走向毀滅的過程,故事主要發生在
  • 上海朗道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上海朗道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是美國LANDAU朗道國際設計集團在其亞洲區的事業工作重心,在上海、香港、深圳、南京等地都設有分支機構,是一支國際化、綜合化的協作團隊。朗道國際設計(上海)坐落於上海最時尚的設計中心盧灣區八號橋創意園區內,目前主營大型項目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