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教育教學發展,探究教育中的問題。我很辣。
在語文考試中,文言文閱讀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硬菜",雖然分值不多,但總能讓學生"談虎色變"。
以全國卷為例,語文滿分150分,文言文閱讀只有10分,但很少有學生能拿到滿分。
要麼是看不懂文章,要麼是個別詞語翻譯不準確,讀不懂文章表達的感情。
雖然老師講了很多文言文閱讀的方法,但是考試的時候還是無法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
文言文閱讀和現代白話文閱讀在表達上有很大不同,有很多實詞、虛詞,句式也和現在的寫法有很大不同。
所以要想快速讀懂一篇文言文,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整體閱讀,把握文意;
二是要注意課文中的詩詞和虛詞;
三是把握翻譯的三要素;
拿到一篇文言文閱讀時,先不要"斤斤計較",去分析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是什麼意思,而是要從頭到尾瀏覽一遍,雖然在瀏覽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懂的詞句,可以暫時跳過。
當然,瀏覽不僅僅是瀏覽這麼簡單,在瀏覽的過程中,首先要圈出關鍵信息,如地名、地名、時間等。
其次,還可以利用試題選項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這就考驗了學生對試題的運用。很多時候,考題也會給我們重要的提示。
我們之所以看不懂文章,是因為我們不懂很多詞語的含義。如果你想理解單詞的正確含義,這些方法值得一試!
對於實詞,一是運用聯想推理來判斷詞義,特別是含有這個實詞的成語,可以古今對照來推斷其意義。
二是從音推義的方法。古典詩詞中的通假詞與其原詞有一定的語音關係,即同讀或部分同音。根據這一特點,可以通過詞義來推斷詞義。
第三,我們可以使用對稱句的相互方法。文言文的句式一般比較工整,經常使用互文修辭,在相似的語言結構中處於相應位置的詞語往往意義相同,因此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來推斷詞義。
第一,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直譯是指原文與譯文之間的對應關係。原文的詞句要在譯文中得到匹配和落實,儘量保持原文的句式結構、表達方式和語言風格
意譯是在直譯不能準確表達原意的前提下,對原文詞句的靈活翻譯和對原文句子結構的加工。
二是要抓住關鍵詞。每道翻譯題都有幾個重點,重點有兩類:一類是關鍵詞,包括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偏正複合詞、一詞多義實詞和常用虛詞。二是關鍵句,如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判斷句和固定句。
三是適當進行"補、換、調"。文言文中有許多省略成分。在翻譯時,要補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然後再進行翻譯。
有些字在古書中是常用的,但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或不常用,所以要用現代漢語來代替古代漢語。
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在句子成分的位置上有一定的差異,往往是倒裝句,翻譯前要調整到符合現代漢語的標準句序。
我是啦啦,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