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Frederick E Dewey等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了基因與血脂相關研究,證明血管生成素樣3(ANGPTL3)基因功能喪失的變異與血漿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的降低有關。全人單克隆抗體Evinacumab可結合併阻斷ANGPTL3的功能,即模擬這種功能喪失型突變效應以達到降脂的目的。
此前,2020年上半年的ACC會議上已經公布了Evinacumab用於治療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oFH)的3期臨床結果,表明Evinacumab可使HoFH患者LDL-C降低至接近正常水平。目前針對難治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的研究進行到了臨床第2階段,最新研究結果由Robert S. Rosenson公布於2020 AHA科學會議上。
作者:陳琪 房芳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研究背景及目的
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儘管接受了最大耐受劑量下的其他降脂療法(如他汀、PCSK9i等),若沒有達到指南推薦的LDL-C目標水平,仍增加了ASCVD的風險。存在嚴重的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中,多數患有雜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eFH),此類患者ASCVD風險更高。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評價應用Evinacumab靜脈注射(IV)/皮下注射(SC)兩種方式下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隨機雙盲實驗,入組患者需滿足如下條件:①LDL-C≥70mg/dL且合併有ASCVD或者LDL-C≥100mg/dL不合併ASCVD的HeFH患者/非HeFH患者;②所有患者需接受能耐受最大劑量下他汀(或聯合依折麥布)治療4周;③接受PCSK9i治療的患者,需預先降脂治療至少8周。
靜脈注射方案(如下圖):共納入109名患者,隨機以1:1:1比例根據Evinacumab用量分為3組(15 mg/kg Q4W, 5 mg/kg Q4W, 安慰劑組 Q4W)。首先進行24周雙盲治療,後進行48周開放標籤治療且後續Evinacumab用量調整為15 mg/kg Q4W。
皮下注射方案(如下圖):共納入163名患者,隨機以1:1:1:1比例根據Evinacumab用量分為4組(450mg QW; 300mg QW; 300mg Q2W; 安慰劑組 QW)。
主要終點是第16周時與安慰組相比,Evinacumab治療組LDL-C變化的百分比。
研究結果
1.靜脈注射途徑
3組患者在基線時LDL-C平均水平接近,患者群體以中年患者為主且女性比例略高。經過16周治療後,與基線數據相比,15 mg/kg Q4W組LDL-C水平降低了49.9%;5 mg/kg Q4W組LDL-C水平降低了23.5%。與安慰劑組相比,15 mg/kg Q4W組和5 mg/kg Q4W組LDL-C水平分別降低了50.5%、24.2%。
對於其他血脂指標,患者在接受治療16周後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且15 mg/kg Q4W組下降幅度更加明顯。
安全性方面,兩組使用Evinacumab治療的患者中發生的嚴重用藥後不良事件(TEAE)分別為6例(16.2%)和2例(5.6%),兩組均未發現因TEAE導致的死亡。
2.皮下注射途徑
4組患者在基線時LDL-C平均水平接近,患者群體以中年患者為主且女性比例略高,每組中HeFH患者比例均>70%。經過16周治療後,與基線數據相比,450mg QW組LDL-C水平降低了47.2%;300mg QW組LDL-C水平降低了44%;300mg Q2W組LDL-C水平降低了29.7%。與安慰劑組相比,450mg QW組LDL-C水平降低了56%;300mg QW組LDL-C水平降低了52.9%;300mg Q2W組LDL-C水平降低了38.5%。
對於其他血脂指標,患者在接受治療16周後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除Lp(a)在300mg QW組下降明顯外,其餘各指標以450mg QW組下降幅度最為顯著。
同時研究者推測,載脂蛋白B、非HDL膽固醇、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劑量或呈依賴性降低,而脂蛋白(a)呈非劑量依賴性減少。
藥物安全性方面,皮下注射發生的用藥後不良事件各組比例低於靜脈注射,分別在300 mg QW和300 mg Q2W組各發生1例因TEAE導致的死亡。
對各類用藥方案集合比較可以發現,Evinacumab相較於安慰劑可明顯降低LDL-C的水平,皮下注射效果或優於靜脈注射。
研究結論
本研究的第2階段結果顯示,應用Evinacumab可降低LDL-C以及其他可導致粥樣硬化斑塊的脂蛋白的水平,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對於那些接受了標準降脂治療的難治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加用Evinacumab可更好地實現指南推薦的LDL-C目標水平,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及全因死亡率。
本研究雖存在小樣本以及治療周期短的局限性,但仍得到領域內學者們的廣泛肯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心臟病學教授戴維•格芬表示:「我們知道降低LDL是降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基礎,而他汀類藥物是主要支柱」。如果LDL仍高於閾值,則增加非他汀類藥物療法可能使高危患者獲益。目前,如果需要進一步降低LDL,他汀治療基礎上往往聯合依折麥布或者PCSK9i,但也許將來我們還會有新的藥物如Evinacumab也可以做到這一點。
專家簡介
房芳教授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北京安貞醫院睡眠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教授
• 主要社會兼職:歐洲心臟病協會Fellowship (FESC),歐洲心臟影像協會成員,歐洲心力衰竭協會成員,亞太結構性心臟病俱樂部成員,中國醫師協會睡眠專業委員會心肺學組副組長,中國老年睡眠協會心肺血管疾病組副組長,等
作者簡介
陳琪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碩士研究生在讀
• 發表共一SCI文章1篇
• 主攻科研方向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診療與高危患者快速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