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話方言,你會說哪幾種?
官話方言,你會說哪幾種?官話方言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內部一致性較高。官話方言有好幾種,那麼,這些方言,你會說幾種呢?東北官話東北官話相當接近普通話東北官話即東北話,是漢語官話的一個分支,分布於黑龍江省、吉林省全境,遼寧省大部分地區,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河北省東北部。
-
魔力十足的東北方言,碰上就被同化,堪稱方言中的「吸鐵石」!
官話區這麼大,自然也涵蓋著很多的民系風俗文化,所以,依照歷史風俗文化、地理氣候等因素又在官話之下細分八大二級官話分支,上面的東北方言就是脫胎於松遼之處形成的區域方言。現如今的東北官話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大部、內蒙東部、河北東北部等廣義上的東北區域。由上面的介紹來看,東北方言就是很普通的二級方言,為什麼會和其他的方言有這麼大的不同,讓接觸的人都能受到「傳染」呢?
-
中國3大難懂方言:外地人聽不懂,本省人也含糊,你的家鄉入榜沒
漢語是歷史悠久的語言之一,比它還要古老的語言,如埃及語和梵語,如今已經逐漸退出了世界語言的流行圈。唯一比漢語更古老並且沿用至今的除了漢語,就只有希臘語了。經過了千百年來的歷史演變,漢語流派極廣,方言種類也非常多,一些歷史久遠的方言成了活化石,容納了許多不同時期的語言特點。
-
中國有一個神奇的漢字,所有方言讀音都一樣,大多數人都讀錯了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正是因為有如此之多的文字和語言,所以我國的中華文化才能綿延不絕以及古代封建王朝的發展,而每個封建王朝都有其特立的語言和文字。後來隨著封建王朝的不斷更替,中華各地的語言也是逐漸形成。而我們所知道最早的文字便是甲骨文,但是我國的專家根據歷史文獻卻是尋到,早在黃帝時期就出現了漢字,並且黃帝還統一了一部分語言的叫法,之後再經過歷朝的更迭,從而形成了八大官話,而這八大官話又經過演變形成了其他語言。大家在電視上都看過抗戰的電視劇,在其中一些片段中大家會看到,敵人會利用電報機來截取我方的情報信息,從而發動進攻。
-
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來全國方言都是一個讀音,不信你試試
方言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了社會、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正所謂「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語」,兩個相鄰的村子出現的方言也很可能不同 雖然古人講話的聲音不可能保留至今,但是漢字本身也保留了大量的古代語音信息,古代詩歌的用韻和中古以後出現的各種韻書為後世提供了極其豐富的語音資料。
-
20世紀上半葉最有名的漢英字典,收錄了12種方言的讀音
1867年初,經父親朋友的推薦,翟理斯參加了英國外交部駐華使領館工作人員的選拔、培訓與考試,後被任命為翻譯學生,被派遣到北京。翟理斯開始在北京學習漢語,最初使用的工具書有三本。第一本是馬禮遜《五車韻府》。翟理斯初學漢語時,曾經孤零零的一個人呆在一間房間裡,面對一個根本不會說英語的老師,唯一可以幫得上他的忙的就是馬禮遜的《五車韻府》。正因為如此,他後來在編撰漢語工具書時,才能設身處地地為初學者考慮。
-
為什麼南洋的華人的姓名英文翻譯那麼奇怪?方言拼寫的姓氏和名字
方言拼寫的姓氏和名字乃是東南來亞華人在地文化的一大特徵,隱約提醒著華人社群,即便在「五族共和」的現狀,仍不要忘了自己家鄉的文化。東南亞有2500萬華人,佔全球海外華人人口的一半。他們多是福建和廣東兩省的後裔,多在清末民初時期移居東南亞。東南亞華人以移工和商人居多,分布在東南亞各大城鎮,與當地主體民族和外來族群混居。
-
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文字的發音按照歷史進程來看的話都是存在一些變化,一方面受到各地方言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受到歷史變遷和使用途徑的影響。但是卻有一個字不僅僅在久遠的時間長河中未曾有過改變,這個字,是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究竟這個字有多獨特呢?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各大方言都一個讀音,今天讀法可能有誤?
中國地大物博,湧現出了各種各樣的風俗文化,方言就是其中之一,方言是一個地區精髓的凝結,百裡不同音,即便是一個地區的人,相隔得遠一點,所說的方言也有著很大區別,有時甚至會出現兩個村子就有兩種方言的現象。中國的方言各具特色,東北有東北的大碴子味,四川有四川的巴適味,北京有北京兒化風格,方言能給相同地區的人帶去親近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同時也給人一種地域感,外人一聽方言發音就知道來自何方。
-
姥姥是普通話,外婆是方言?到底什麼是普通話,什麼是方言?
很多人不解,教材中為什麼要把「外婆」改成「姥姥」呢?有媒體貼出網友找到的截圖,表示去年上海市教委就曾回復過相關問題,其認為「姥姥」是普通話詞彙,「外婆、外公」屬於方言。看到這個回復,網友的討論頓時炸開了鍋,有網友說:我一直以為姥姥才是方言,外婆才是普通話說法。說實話,逍遙子也是這麼認為的。
-
我國非常難懂的四種方言,連當地導遊都很難翻譯,且全在南方
那麼問題來了,說起眾多方言,你知道我國最難聽懂的四種方言嗎?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四、粵語相較於普通話,粵語的語氣詞很多,許多國人都很難將其學好,不過粵語本身自帶一種獨特的氣質,所以大多數年輕人非常的喜歡粵語,也更願意學習粵語,即使在明知學不好的情況下。
-
你還會說方言嗎?
「你還會說方言嗎」文|蒲實人棲居於語言中。中國的書寫文字有很強的穩定性,文本教育將語言統一和固定下來。這就是方言:它提供了與故土血脈相連的存在空間,承納著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經驗。而這個記憶和情感的空間,正處於不斷消逝中。這一期有一位溫州人寫最難懂的方言之一溫州話。溫州人聚在一起說話的確就像鳥叫,對外地人來說是加密語言。
-
閩方言中的古閩越語詞彙
百越,源於古中原人對東南、南方部落族群的統稱,據《漢書》記載「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裡,百越雜處,各有種姓」,可見古代中原人對南方族群不甚了解,故統稱之。今天的廣東,簡稱「粵」,通「越」。 先秦時期,吳國與越國的王,名字看起來頗為奇怪,不像是華夏人的姓名,如吳王夫差,越王勾踐,這些便是古百越語人名。
-
古蜀語研究者「方言考古」出圈了
我們搜集了古代『左言』『左語』的全部文獻用例,說明其並不特指少數民族語言或異族語言。我們又把揚雄用『左』的用例全部找出來,發現並沒有野蠻、粗俗的意義。從字義看,古代『左』『右』無別,都有助義。『左言』不是少數民族語言的稱謂,而是語音不正之謂,又主要是指蜀語的聲調與中原語音有別。『左言』不是另外一種面貌的語言,只是部分名物稱謂及語音異於中原,即古蜀人語言是華夏族漢語的一支方言。
-
浙江人學日語,三十天就夠了|日語|浙江話|吳語|吳音|古代_網易新聞
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是我的錯覺嗎?為什麼浙江話跟日語如此相近,它們有什麼歷史淵源嗎?聽起來真的很像準確來說,「浙江話」並不是一種語言。面積只有10萬平方公裡的浙江省內,同時存在著吳語、閩語、客家話、贛語、官話……多種不同的方言。
-
翻譯作品什麼最讓人頭疼?人名和頭銜
比如,翻譯外國人名,一般有兩個原則:一、 名從主人,即按照本人的語言發音來翻譯。比如F1方程式賽車手Michael Schumacher,他是德國人,就應當用德語來讀Michael,那麼就是「米夏埃爾」,不是英語的「麥可」。
-
為什麼臺灣人把法國讀成 fà 國|真問真答
自清代以來一直作為官方標準語讀音基礎的北京音,之所以也像其他方言一樣出現了文白異讀現象,其原因在於漢語中的另外一個語音現象:「入聲」。所謂漢語的「四聲」,其最初含義與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普通話中的「一二三四」四個聲調並不相同。在古代漢語中,「四聲」指的是「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
海外華人中福建人比廣東人多,為什麼粵語卻比閩語影響力大?
粵語和閩語一樣,也是和普通話相異程度很高的方言,次則為吳語,再次為湘語、贛語、客家話,和普通話相異程度最小的是北方方言內部各次方言,比如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華北方言。東南地區漢語方言分布地圖在華夏諸族崛起於中原的「三代」(夏、商、周)時期,閩粵都是「天荒地老」的「荒服」之地。周人別內外,定親疏,有四夷、八蠻、七閩、百粵各色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