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中子科學平臺迎來首個國外用戶

2021-03-04 中物院曙光視點

近日,二所應力譜儀通過48小時的連續工作,順利完成韓國原子能研究院的樣品的測試工作,這是我院中子科學平臺的首個國外用戶。

中子科學平臺

中子應力分析譜儀是我院二所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子科學平臺的其中一臺設備。該譜儀主要用於材料三維殘餘應力分析和織構測量,可對高尖端工業產品三維應力分布測量,國防領域重要材料/結構件應力測量,前沿科學領域材料或構件應力演變趨勢研究等工作。

該中子科學平臺由我國科學實驗用反應堆和搭載的9臺中子散射和中子成像裝置組成。由研究堆提供穩定中子束的(熱中子、冷中子束)給相應的中子散射和中子成像裝置。

該中子科學平臺於2014年10月正式投入運行,是我國首個正式投入運行的中子科學平臺。

此次工作的委託者是韓國原子能研究院中子散射領域高級研究學者Wan-Chuck Woo教授,Wan-Chuck Woo教授是韓國原子能研究院中子散射領域高級研究學者,教授、博士生導師、應力分析專家,HANARO應力譜儀主要負責人。他在《Nuclear Instruments andMehtods in Physics Research A》上看到了一篇介紹中物院應力譜儀整體情況的文章,認為二所的應力譜儀關鍵參數優於韓國現有譜儀,即與我院中子散射團隊人員取得聯繫。二所利用應力譜儀進行了Ni基高溫合金的無應力樣品三個方向的測量實驗,目的是要取得無應力狀態的晶面間距,為研究高溫合金部件整體應力分布的提供參考。

在實驗之餘,Wan-ChuckWoo教授還參觀了已經投入運行的六臺中子散射譜儀,同應力團隊就實驗方法(樣品定位)、裝置升級(屏蔽改進)、理論計算(有限元模擬)等方面開展了深入交流。


中子照相成像



冷中子照相成像——玫瑰花


中子照相成像——蟬


中子照相成像——繼電器結構檢測

相關焦點

  • 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應力譜儀完成首個國外用戶合作測試工作
    近日,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應力譜儀通過48小時的連續工作,順利完成韓國原子能研究院的樣品的測試工作,這是中子應力譜儀的首個國外用戶,也是我院中子散射平臺的首個國外用戶。
  • 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多學科應用的大科學平臺
    CSNS的建成將在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生物學、納米科學、醫藥、國防科研、工業應用和新型能源開發等諸多重要學科前沿領域內,為我國提供一個先進的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的科研平臺。    物質微觀結構和運動是揭示物質特性的基礎和出發點。作為一種散射技術,中子與同步輻射,各具特點,相輔相成,成為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和原子運動的強有力的工具。
  • 我院首個國家發明專利申請獲批
    日前,我院首個國家發明專利申請——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應用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批通過,授予專利權,並予以登記和公告。這是我院繼申報實用新型專利獲批之後,在科研領域實現的又一個零的突破!我院此項專利申請,歷時3年零3個月,數次增刪,幾度答辯,反覆論證,方獲成功,可謂來之不易。也正因其來之不易,才愈發顯得彌足珍貴。這與醫院搭建的平臺、申請人的專業技術功底和申報團隊的不懈努力是分不開的。我院能夠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標誌著我院科研工作攀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峰。這個榮譽,凝聚著小湯山醫院科研團隊孜孜不倦、奮發圖強、為院爭光的精神。
  • 重大突破:國內首臺、世界第四臺散裂中子源建成!
    中國散裂中子源航拍圖中國散裂中子源3月25日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鑑定和驗收。建成後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成為中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衝型散裂中子源,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為我國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手段,對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前沿科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 中山大學物理學院中子科學與技術中心誠聘英才
    一、中子科學與技術中心簡介   中山大學物理學院中子科學與技術中心於2020年5月成立。中心秉持「開放、合作、前沿、創新」的發展理念,面向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開展中子科學與技術相關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推動中子科學學科發展,目前正在建設中國首臺高能直接幾何非彈性中子散射飛行時間譜儀(高能非彈譜儀)。   中子科學與技術是中山大學物理學院重點發展的特色研究領域。
  • 東莞散裂中子源建設和設備調試跑出「中國速度」
    梁天驕稱,散裂中子源是很複雜的系統,需要長時間調試,「國外同類裝置一般用3年左右時間調試,質子加速器才能達到90%左右的供束率」。而中國散裂中子源僅用了10個月時間,質子加速器的供束率就超過90%,靶站的中子供束效率已優於99.6%,「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
  • 【視頻】勞模風採丨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努力奮鬥
    東莞陽光網訊(全媒體記者 陳明君 劉銳良 張志惠)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國家「十二五」重點建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我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衝式散裂中子源,技術和綜合性能進入國際同類裝置先進行列
  • 中國散裂中子源極化中子技術研討會召開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十二大科學裝置之首,這項「國之重器」由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共同建設,它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散裂中子源的國家。項目落戶東莞市松山湖科學城,總投資約23億元。項目於2018年成功驗收,為我國材料科學技術、物理、化學化工、生命科學、資源環境和新能源等領域提供一個技術先進、功能強大的科研平臺。目前國內外用戶已完成300多個實驗課題,註冊用戶1500多名。
  • 中國在建的最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 堪稱「超級顯微鏡」
    項目建成後,中國將成為繼美國、日本、英國之後,世界上第四個擁有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的國家。 據介紹,散裂中子源項目於2011年10月在廣東省東莞市正式開工,目前土建工程已經竣工,各工藝設備正在緊張安裝調試中,其中直線加速器首段成功完成調束,快循環同步加速器各系統已開始調試。 中科院院士、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介紹,項目力爭在今年秋天獲得第一束中子束流,邁出我國重大科學裝置運作的標誌性一步,並於明年3月接受國家驗收。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
    綜述及基本情況散裂中子源是體現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經濟水平和工業水平等綜合實力的大型科學研究裝置,是開展多學科交叉前沿研究及高新技術研發的先進大型實驗平臺,能夠為我國的多學科創新在國際前沿領域佔據一席之地提供良好的機遇。中子散射廣泛應用於物理、化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技術、資源環境、納米等學科領域,並有望在如量子調控、蛋白質、高溫超導等重要前沿研究方向實現突破。
  • 我院引進廊坊市首臺「3.0T高端超導磁共振」
    這是廊坊市首臺3.0T高端磁共振成像系統,搭載了Dot智多星平臺,超音速全身靜音平臺,自由呼吸掃描技術,急速超多動脈期動態增強掃描技術、第四代大孔徑技術等於一身,獨有的高新技術,將磁共振檢查技術推向極致,曾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列為「國家領導人專用磁共振」。
  • 厚積薄發 砥礪前行——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我院22個項目中標
    我院申請項目121項,獲資助項目22項,其中專項項目1項,面上項目6項,青年項目15項,立項金額達713萬元,獲資助項目數量較去年增加100%,創歷年新高。今年我院累計申請121項,中標率18%,高於全國平均中標率,立項數量和中標率均取得歷史性突破。其中針灸科中標6項,研究所中標6項,腫瘤科中標2項,消化科中標2項,皮膚科、瘡瘍血管外科、急診科、心身醫學科、眼科、藥學部各中標1項。
  • 走讀灣區|探營東莞「超級顯微鏡」 揭開中子源的神秘面紗
    (截至發稿,用戶課題數量超350項)南方網訊 12月18日,《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制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全文出爐。《建議》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而在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裡,一臺國家科學裝置、世界第四大脈衝中子源裝置早已在三年前投入試運行。
  • 幻數家族迎來新成員 擁有34個中子的原子核更穩定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幻數家族迎來新成員!中國香港大學、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和法國原委會(CEA)科學家攜手開展的新研究首次證明,34是中子的幻數,這意味著擁有34個中子的原子核更穩定。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在質子數或中子數為特定數值時,原子核的穩定性就大於平均值,這些數值即「幻數」。
  • 散裂中子源:窺探物質結構的「超級顯微鏡」 | 走近大科學工程
    作為國家大科學工程,CSNS的建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進步搭建了世界一流的平臺。利用中子散射的軌跡反推物質結構CSNS是由中科院和廣東省共同建造的,是繼英、美、日之後世界上第4個脈衝散裂中子源裝置。它被稱為「超級顯微鏡」。散裂中子源則是通過散裂反應產生中子,利用中子散射技術開展研究,是探索物質微觀結構和動態的有力手段。
  • 「地方篇」41黑龍江省科協:打造國內首個科學素質專業平臺
    亮點導讀黑龍江省科協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以提升全省公民科學素質為核心,打造全國首個科學素質融平臺。一背景為實現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 2020 年黑龍江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 10% 這一目標,2017 年 10 月,黑龍江省科協與黑龍江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江廣電網絡)聯合創建國內首個以公民科學素質提升為根本任務
  • 我國將利用中子散射技術給物質微觀結構「照相」
    作為我國新一代中子源裝置,已經完成土建任務的中國先進研究堆,將為人們探測物質微觀結構提供更為理想的工具和探針。    正在此間舉行的「第一屆中美中子散射技術研討會」上,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趙志祥透露,國家投資數億元的中國先進研究堆目前正在進行設備安裝,有望於明年下半年投入運行。
  • AdTime推出國內首個大數據營銷分析平臺—雲圖
    近日,全球領先的大數據營銷平臺AdTime宣布推出國內首個大數據營銷分析平臺——雲圖。雲圖的「雲」代表雲計算,「圖」代表可視化。雲圖旨在挖掘網際網路數據深層次關係,構建可視化的大數據平臺。
  • 中國散裂中子源:「超級顯微鏡」看清材料微觀結構
    「十三五」時期,中國散裂中子源建成,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使得我國成為全世界第四個擁有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的國家。「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我國在強流質子加速器、靶站、中子散射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重大跨越式進展,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陳和生說。
  • 動態丨我國首臺具有高精度時間和角度標記功能可攜式中子發生器研製成功
    6月17日,由受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委託,中核集團原子能院承制的我國首臺可以實現對出射中子的時間和角度進行高精度標記的小型中子發生器通過預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