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5年7月,中央首次召開黨的群團工作會議,成為黨的群團工作的重要裡程碑。5年來,中國科協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戰略部署,紮實推進科協系統全面深化改革,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組織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共同譜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篇章。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群團組織和群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召開5周年之際,「科協改革進行時」推出「落實群團會議精神」特別欄目,重溫總書記要求,生動展現近年來包括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在內的科協系統改革創新實踐,強化新時代科技群團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
亮
點
導
讀
黑龍江省科協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以提升全省公民科學素質為核心,打造全國首個科學素質融平臺。平臺以龍江廣電網絡點播專區為基礎,會聚省內多家專業、權威媒體並成立科學傳播融媒體聯盟,推動科普中國整合落地,自主開發特色科普資源,面向重點人群精準推送, 形成了良好的科學傳播氛圍。
一
背景
為實現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 2020 年黑龍江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 10% 這一目標,2017 年 10 月,黑龍江省科協與黑龍江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江廣電網絡)聯合創建國內首個以公民科學素質提升為根本任務、以促進龍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的專業平臺。2019 年 4 月,以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召開為契機,平臺改版升級為「科學素質融平臺」。平臺於 2019 年 6 月 10 日啟動運營,充分吸收了新媒體技術創新成果,以龍江廣電網絡的傳播優勢、網絡優勢為依託,線上線下融合開展科普服務,惠及全省 3800 萬人民群眾。
二
主要做法和成效
依託龍江廣電網絡互動點播平臺打造科學素質融平臺,內容包括在龍江廣電網絡互動點播平臺建設鄉村振興專區、對俄科普專區、科普中國專區、科學傳播融媒體頻道。同時,在線下建設科普中國科普e 站,並圍繞平臺建設開展特色科普活動。平臺啟動運營以來,加上原科普中國專區內容底量,已累計上線科普視頻 2000 多小時,點擊量已突破上億次。
(一)打造富有龍江特色的內容平臺
一是鄉村振興專區。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結合省情實際,發揮大農業、大生態、大科技優勢,在龍江廣電網絡互動點播平臺開發鄉村振興專區。專區集成實用技術、科普大講座、精準扶貧等內容,原創秸稈還田、大豆增產、植物栽培、病蟲害防護等實用技術視頻 150 條,拍攝、製作農業科普大講座 60 期(每期 30 分鐘),緊密結合農時、節氣推送田間管理視頻 35 條,開辦線上備春耕「空中課堂」,每年春季邀請省內知名農業專家為農民普及種植技術知識,在廣大農村受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二是對俄科普專區。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以在俄羅斯落地播出的對俄醫療電視節目《健康源》(中文名)和對俄網站為依託,廣泛開展對俄科學傳播協作,促進對俄科普文化輸出與合作交流,創建中俄國際科學素質領域交流合作機制。《健康源》節目是中國首檔在俄羅斯境內落地播出的固定電視欄目,在俄羅斯遠東洲際電視臺每周播出 4 次,,已播出節目 230 期。節目覆蓋俄羅斯遠東地區,面向俄羅斯觀眾傳播中醫藥文化知識和中國現代化康複診療技術,先後有 1000 多名俄羅斯患者來黑龍江就醫,為中醫藥文化對俄輸出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是科普中國專區。保留「科普中國全媒體傳播雲平臺」原有視頻底量,豐富UI 及海報設計,欄目推介視頻化,增強操作;專區主題劃分更加清晰,操作更加便捷。根據群眾需求,及時更新中國科協「科普中國」視頻內容,上線內容達 1500 小時。
四是科學傳播融媒體頻道。開發黑龍江省內各大媒體科學傳播協作專區,成立黑龍江科學傳播融媒體聯盟,聯盟成員包括黑龍江日報、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齊齊哈爾電視臺、東北網等省內主流媒體。充分發揮各聯盟成員優勢,使單一媒體的競爭力、傳播力、影響力變為多媒體融合發力,共同促進科學傳播學術研究,創新開展形式多樣的科學傳播實踐,不斷開創科普工作新局面,為黑龍江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和黑龍江全面振興服務。設立科學傳播融媒體頻道積極開展科普知識宣傳,以圖文、視頻、圖解等多種形式為推送手段,傳播科學知識,力求擴大科普宣傳覆蓋面,形成黑龍江科學傳播矩陣。
(二)建設線下科普驛站
按照e站建設「五有」標準,首創黑龍江廣電網絡全媒體科普e 站(社區、鄉村),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普活動,實現科普信息服務落地應用的新陣地。
一是利用黑龍江廣電網絡現有營業廳和社區服務綜合體,在黑龍江省 13 個地市建設 13 個大型社區科普示範e 站;
二是以現有有線電視服務點為基礎,在縣(區)、鄉、村設立 200 個鄉村科普e 站。
(三)開展特色科普活動
組建科技志願服務隊,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常年開展科技志願服務行動。
一是拓展科普資源,以黑龍江廣電網絡為傳輸渠道,面向全省廣大農村群眾和基層幹部全年常態化開展黑龍江科普大講座系列活動,根據群眾需求設立講座內容;
二是在社區開展義診、科普活動,聯合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黑龍江廣電網絡哈爾濱旗艦營業廳開展義診、科普講座,2019 年已舉辦社區科普活動 15 場。
三
經驗啟示
(一)以專業性、前瞻性打造國內首個科學素質融平臺
平臺規劃設計應緊密貼合黑龍江發展實際,契合黑龍江公民素質提升需求,全面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 — 2020 年)》。為此,黑龍江省科協和龍江廣電網絡經過深入調研、總結長期合作經驗,醞釀提煉創新成果,以此搭建國內首個公民科學素質提升專業化融平臺。
(二)以國家戰略規劃為方向,全面推進東北振興
平臺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在黑龍江省考察時的重要指示精神,緊扣國家全民科學素質提升、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規劃,聚焦農業領域前沿點,上接科普中國服務體系,下接基層科普需求,助力黑龍江 3800 萬人民群眾科學素質提升及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三)以對俄科普交流為橋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發揮黑龍江區位優勢和龍江廣電系統對俄媒體合作優勢,利用平臺開展對俄科普文化交流, 促進對俄科學傳播協作,創建中俄國際科學素質領域交流合作機制,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
(四)以服務基層為目的,發揮帶動引領積極作用
科學素質融平臺注重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在黑龍江省 13 個地市建設 13 個大型社區科普示範e 站,與當地街道社區、基層黨組織、基層科協組織緊密對接,開展科普講座、科普讀書、健康服務、文化娛樂等活動。
四
對策建議
(一)加快提昇平臺知名度和影響力,提高用戶黏性
在確保平臺視頻節目底量的同時,豐富平臺節目內容,創新節目推送,提昇平臺品質和美譽度。同時利用黑龍江廣電網絡的傳播渠道和線下服務窗口,加大對科學素質融平臺的宣傳力度, 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提高用戶黏性。
(二)增加原創節目佔比,全力打造科普創作基地
以科學素質融平臺為依託,聯合省內各大媒體,協作開展科普視頻生產,共建科普中國視頻創作基地,繁榮黑龍江科普創作事業。
(三)以服務黑龍江百姓為目的,開展科技志願服務行動
按照中國科協開展科技志願服務工作的要求,組建黑龍江科技志願服務華映傳媒科普工作隊, 與省內院校、農業科研機構合作開展基層科技志願服務行動,深入科普宣傳一線,助力公民科學素質提升。(編輯 李陽陽)
來源:中國科協改革工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