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呂超教授團隊:一種基於螢光識別的聚合物老化三維早期可視化技術

2020-12-01 騰訊網

聚合物材料在日常生活、生物醫學和國防軍事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當聚合物產品暴露在外界環境中,在光、氧、熱等條件下會不可避免的發生老化。通過對聚合物老化過程,特別是早期老化過程的時間和維度的監測,可以深入了解老化引起的材料失效甚至是災難性事故。然而,由於現有的聚合物老化方法只能在宏觀尺度上提供統計結果,因此,對聚合物老化過程的監測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一般來說,聚合物的老化伴隨著誘導期和加速期,通過非均相氧化模型可以看出。在誘導期,通過聚合物骨架緩慢的化學變化,相鄰分子之間會發生斷鏈和交聯。值得注意的是,誘導期產生大量自由基,加速了聚合物的連鎖反應,使聚合物老化進入加速期。這些聚合物老化的固有特徵使得對誘導期的監測至關重要。另一方面,聚合物老化是一個三維變化的過程,這不僅會發生在聚合物的表面,還會同時滲透到材料內部。因此,對於聚合物老化過程的評價需要在時間和維度上同時開展。因此,迫切需要開發一種靈敏、多維的聚合物老化早期識別評價技術。

因此,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學院呂超教授、田銳博士研究團隊首次報導了一種基於螢光識別的聚合物老化三維早期可視化(ESV)技術。利用帶有硼酸的螢光分子特異性靶向聚烯烴類(以聚丙烯(PP)為例)熱氧老化生成的羥基基團,通過三維螢光成像實現了對聚合物老化的早期、無損監測。該方法對揭示聚合物三維老化機理細節和及時評定抗老化材料的應用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該項研究成果以「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for Early-Stage Evolution of Polymer Aging」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ACS Central Science上。

圖1-螢光早期識別和聚合物老化演進的可視化原理圖。

本論文中,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利用共聚焦雷射掃描顯微(CLSM)技術對聚丙烯(PP)老化過程進行早期可視化(ESV)的技術(圖1)。團隊將聚合物骨架中C-C鍵氧化產生的羥基作為老化演化的指標。帶有硼酸的螢光分子可以通過特異性的B-O反應來靶向聚合物因熱氧老化生成的羥基。值得注意的是,該方法對於60℃熱處理的PP材料20分鐘後即可實現早期老化識別。相比之下,對於同樣處理(60°C)的PP,即使是21天,常規FT-IR也無法檢測到老化信號。此外,該工作還得到了聚合物老化不同維度的動力學速率常數。研究結果表明老化過程在聚合物水平方向上(4.1 × 10–4 s–1)比在垂直方向上(2.6×10-9 m s-1)發展更快。該方法適用於對其他高分子材料老化的早期判定,包括聚乙烯(P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和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該技術方法不僅實現了對聚合物老化的早期監測,而且增強了對聚合物老化的三維動力學的認識。相信該策略可以廣泛應用於整個高分子材料領域。

綜上所述,該團隊建立了一種ESV技術來識別和監測聚合物的老化該方法具有靈敏度高、準確性好、適用性廣等優點,可以對聚合物的老化機理有更深入的認識。該方法有潛力預測聚合物暴露在環境中的壽命,並為聚合物產品的修復或替換決策提供一個可行的評估。

論文連結

https://dx.doi.org/10.1021/acscentsci.0c00133

喜歡就點「在看」,開啟價值時刻!

相關焦點

  • 螢光技術使老化的聚合物發光
    現代社會依賴於聚合物,例如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以實現從食品容器到汽車零件到醫療器械的廣泛應用。但是,就像人一樣,聚合物會老化,當它們老化時,材料容易發生破裂。現在,美國化學學會ACS 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可視化方法,可以查看聚合物隨年齡增長發生的變化。熱量,陽光,氧氣和溼度都會導致聚合物隨時間降解。
  • 肉眼可讀取的近紅外螢光可視化技術!
    螢光可視化技術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作為一種方便識別、能檢測不同環境及生物分析物的首選工具,螢光可視化技術(FV)正迅速發展。目前,FV主要是基於在可見光波長下具有螢光響應的螢光探針而設計的。儘管目前已取得一些研究進展,但此類探針仍然存在可見光響應的固有問題,如強自體螢光、較大的背景噪音、較差的穿透性等,這是該技術從實驗室到臨床轉化最大的阻礙。
  • 基於Pickering乳液技術製備新穎的纖維素納米纖-聚合物複合氣凝膠
    該研究使用纖維素納米纖(CNF)穩定的Pickering乳液技術並結合冷凍乾燥法,簡便快速地製備結構新穎和性能優異的CNF/聚合物複合氣凝膠。該方法具有很好普適性,適用於各種油溶性聚合物以及功能小分子與CNF來構築複合氣凝膠,為纖維素氣凝膠複合化和功能化提供了新方法。
  • 上海交大竇紅靜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多糖螢光納米顆粒的腫瘤...
    針對如上背景,為了對腫瘤化療耐藥性提供一種準確、高效的評估方法,並指導相應的治療方案,近日,上海交大竇紅靜教授團隊與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許國雄教授團隊、上海交大附屬瑞金醫院周敏教授團隊合作,以基於多糖的螢光納米顆粒為底物來檢測腫瘤細胞內吞行為的異質性,並由此建立了一種基於多糖螢光納米顆粒的流式細胞術進行腫瘤耐藥性的高效診斷。
  • 一種改進的前視聲納水下目標三維可視化方案
    打開APP 一種改進的前視聲納水下目標三維可視化方案 發表於 2019-11-30 07:02:00 但是每幀巨大的數據量和環境幹擾給目標識別和可視化帶來極大的困難。 為了得到目標的真實拓撲結構,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水聲工程中心博士生曾騰與其導師、研究員張春華以及副研究員王朋等人共同提出了一種改進的前視聲納水下目標三維可視化方案,完成了回波仿真、三維成像、點雲分割和重建的可視化處理流程,獲得了準確的前視聲納目標三維可視化效果。
  • 西北大學於遊教授團隊實現高性能聚合物凝膠材料快速合成
    近期,西北大學化材學院於遊教授課題組在高性能聚合物凝膠材料合成與應用方面實現突破。圖1-一步法製備THVMD水凝膠水凝膠是一類以聚合物三維網絡結構為基礎的高分子材料圖2-THVMD水凝膠的形成機理於遊教授課題組一直圍繞基於快速光化學反應的功能聚合物合成與應用開展研究
  • 北化:結合AIE和FRET設計在納米尺度上測定膠束中增溶位置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學院呂超教授(通訊作者)研究團隊在《Angew. Chem. Int. Ed.目前,主要是基於建立「極性探針信號-膠束微環境極性區域」關係來測定被增溶物質在膠束中的增溶位置。由於極性探針響應性能的差異和膠束微環境極性的不確定性,會使該方法的測定結果出現矛盾。
  • 《德國應化》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中的多彩世界
    1.背景介紹螢光聚合物水凝膠(FPHs)是一種具有可調發光特性的三維交聯親水性聚合物網絡,是一種新興的發光材料,FPHs以高度水溶脹的準固態存在,因此呈現出許多有前途的固體和溶液性質,顯示出它們在眾多應用中的巨大潛力,其交聯的三維親水網絡可顯著促進物質與周圍水環境的交換,從而產生顯著的螢光響應,特別適用於發光傳感
  • 【分析】基於單分子光漂白技術定量分析螢光團聚體的團聚程度來實現腺苷的超靈敏檢測
    該工作巧妙設計了「裂開型」核酸適配體的結構,利用單分子漂白技術,在單分子水平上考察螢光團聚體的團聚程度,根據螢光團聚程度與目標檢測分子的相關性計算目標分子的濃度。他們還以腺苷為檢測對象,成功實現了皮摩爾級的高靈敏度檢測。
  • 川大林煒教授和辜海彬副教授團隊:樹枝化聚合物的合成及應用
    在此,特別感謝四川大學林煒教授和辜海彬副教授團隊的大力支持。研究成果四川大學林煒教授和辜海彬副教授課題組綜述了近十年來由樹枝狀大分子和線性聚合物結合而成的樹枝化聚合物的合成和應用的研究進展,介紹了採用「大分子單體」,「接枝到主鏈」,「從主連結枝」和「超分子接枝到主鏈」合成樹枝化聚合物的方法,並對不同合成路線的特點進行了分析。
  • 《德國應化》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中的多彩世界
    1.背景介紹 螢光聚合物水凝膠(FPHs)是一種具有可調發光特性的三維交聯親水性聚合物網絡,是一種新興的發光材料,FPHs以高度水溶脹的準固態存在,因此呈現出許多有前途的固體和溶液性質,顯示出它們在眾多應用中的巨大潛力,其交聯的三維親水網絡可顯著促進物質與周圍水環境的交換,從而產生顯著的螢光響應
  • 《自然·通訊》報導黃維院士、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西安4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黃博)記者今天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報導黃維院士、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重大突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西安4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黃博)記者今天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給城市高精度三維拍照,這個團隊震驚了世界
    近日,深圳大學黃惠教授團隊研發出一種基於便攜無人機的三維全自動採集重建系統,算法極具創新性,已發表在計算機圖形學頂級會議SIGGRAPH ASIA 2020,同時進入美國專利實審。該系統主要用於給城市進行「三維拍照」,進而在計算機中還原一個真實的三維城市。
  • 重磅乾貨 | 數字冰雹三維地理信息可視化·城市篇 技術解析
    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分析空間數據的科學工具  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即三維GIS,是對包括大氣層在內的地球表層,與地理有關的數據進行採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
  • 藉助WebGL三維可視化技術檢索3D動態圖像
    大數據可視化平臺是通過三維表現技術來表示複雜的信息,實現對海量數據的立體呈現。可視化技術藉助人腦的視覺思維能力,通過挖掘數據之間重要的關聯關係將若干關聯性的可視化數據進行匯總處理,揭示數據中隱含的規律和發展趨勢,從而提高數據的使用效率。
  • 基於5hmC的液體活檢技術或有望實現胰腺癌早期檢測
    Bluestar Genomics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其基於5-羥甲基胞嘧啶(5hmC)的液體活檢分析可追蹤與基因調控相關的表觀遺傳學修飾,有望實現胰腺導管腺癌(PDAC)的早期檢測。據悉,Bluestar計劃利用該技術在CLIA認證實驗室中推出一種早期、泛癌種、基於DNA甲基化的LDT檢測方法。
  • 眾人拾柴火焰高,不斷前進的微流控技術
    >  塗然在報告中介紹了其基於液滴微反應器和雷射誘導螢光檢測技術的液滴微流控高通量篩選系統研究工作,通過微流控晶片設計,微靈敏螢光檢測方法開發,集成光路和光電信號檢測,快速精準分選技術研究,研製了第一代液滴微流控高通量小型化篩選樣機。
  • 【分析】基於金納米粒子表面協同絡合效應實現肌酸酐比色識別
    大連理工大學的彭孝軍教授及杜健軍
  • 中科大鄒綱教授/波士頓大學陳忻教授《Nat.Commun.》:在高效構建光學活性聚二乙炔功能材料及手性圖案化方面取得新進展
    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屬性之一,引入手性結構,聚合物將表現出許多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能,因此合成特定手性結構的共軛聚合物材料,研究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優異的光、電、磁響應性能,已成為當今高分子科學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光學活性聚二乙炔(PDA)功能材料表現出許多獨特的性質如手性分子識別、圓偏振螢光等,在對映體選擇傳感、新型手性微納光子學器件等領域具有重要潛在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