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基於單分子光漂白技術定量分析螢光團聚體的團聚程度來實現腺苷的超靈敏檢測

2021-02-23 X-MOL資訊

‍‍‍

利用團聚作用引起信號變化的策略已成功實現了多種傳感方法的開發。然而,這些方法在系綜層面上很容易掩蓋細微信號的變化,不利於提高方法的檢測限。如何設計生物傳感策略,進一步挖掘細微信號變化對應目標物的量,是科研工作者提高檢測靈敏度努力的方向。

近日,南開大學肖樂輝教授與湖南農業大學石星波副教授合作,在Analytical Chemistry 發表研究論文。該工作巧妙設計了「裂開型」核酸適配體的結構,利用單分子漂白技術,在單分子水平上考察螢光團聚體的團聚程度,根據螢光團聚程度與目標檢測分子的相關性計算目標分子的濃度。他們還以腺苷為檢測對象,成功實現了皮摩爾級的高靈敏度檢測

基於單分子光漂白技術定量檢測染料標記腺苷酸分離的適配子的聚合程度超靈敏檢測腺苷的機理。

該檢測只需要更改識別探針就可以實現其他目標分子的檢測,是一種普適的高靈敏檢測方法。相關成果近期發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 上。

該論文作者為:Xingbo Shi, Yu He, Wenli Gao, Xiaoying Liu, Zhongju Ye, Hua Liu and Lehui Xiao

原文(掃描或長按二維碼,識別後直達原文頁面):

Quantifying the Degree of Aggregation from Fluorescent Dye-Conjugated DNA Probe by Single Molecule Photobleaching Technology for the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Adenosine

Anal. Chem., 2018, 90, 3661, DOI: 10.1021/acs.analchem.7b05317

肖樂輝教授簡介

肖樂輝,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011年於湖南大學分析化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2011-2012年分別在美國能源部Ames實驗室以及華盛頓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2-2015年受聘為湖南師範大學瀟湘學者特聘教授,2016年起受聘於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特聘研究員;目前在Annu. Rev. Anal. Chem.、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Nanoscale、Anal. Chem.、Biomaterials、Chem. Sci.、J. Phy. Chem. C 等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四十餘篇。

肖樂輝教授團隊主要的研究方向為單分子檢測、單顆粒光譜分析以及單細胞成像研究。該團隊主要以功能納米材料或有機分子作為探針,利用光學顯微成像技術的高靈敏、高通量檢測分析能力作為基礎,通過發展一系列的先進成像技術,擬針對目前化學生物學、分析化學以及光物理化學中的基礎以及難點問題進行詳細的研究,在單分子、單顆粒水平上探討功能材料的光物理學特性、分子的自組裝機理、重大疾病的致病起因等,從而為上述問題的解決提供參考依據;在活細胞層面,該團隊擬探討功能化納米材料與細胞的相互作用機理,建立高效的藥物運輸手段,提供定向、可控且方便易行的藥物釋放方法,從而為重大疾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提供有效的策略。

肖樂輝

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49562

課題組主頁

https://www.xiaolhlab.cn/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化學所發展基於深度學習的蛋白質單分子分析新方法
    最近,他們針對單分子光漂白計數分析中檢測信號弱、易被噪音掩蓋和光閃爍幹擾、數據量大等挑戰性問題,巧妙地利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技術,提出了一個機器學習的深度神經網絡架構——CLDNN,對單分子光漂白事件進行準確、高效計數。
  • 科學家實現血清中三磷酸腺苷的靈敏檢測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生物電子技術研究室研究員楊良保課題組利用Raman探針及貴金屬納米單元修飾的針灸針實現了血清中三磷酸腺苷的靈敏檢測
  • 【分析】基於表面等離子增強瑞利散射的超靈敏生物傳感方法的研究
    >在生物傳感器中,螢光技術已被廣泛使用,但由於螢光分子具有漂白和淬滅的問題,在生物傳感器和成像的應用中,具有一定的缺陷。在免疫分析中,表面等離子體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作為免標記的光學檢測技術,可以實現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實時檢測,也是一種高效、多功能的生物傳感技術。但是SPR傳感器的不足之處在於靈敏度的限制。因此近年來,科研人員利用各種方法來提高SPR生物傳感器的靈敏度。
  • 螢光定量PCR技術原理,螢光定量PCR的應用有哪些?-菲優特檢測
    螢光定量檢測螢光定量檢測根據所使用的標記物不同可分為螢光探針和螢光染料。螢光探針又包括Beacon技術(分子信標技術,以美國人Tagyi為代表)、 TaqMan探針(以美國ABI公司為代表)和FRET技術(以羅氏公司為代表)等;螢光染料包括飽和螢光染料和非飽和螢光染料,非飽和螢光染料的典型代 表就是現在最常用的SYBR GreenⅠ;飽和螢光染料有EvaGreen、LC Green等。
  • 「技術匯」火電廠團聚除塵協同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應用研究
    為解決脫硫廢水零排放和煙塵超低排放這兩個難題,結合自身特點,鄂州電廠於2019年採用了團聚除塵協同脫硫廢水煙道蒸發技術,利用脫硫廢水來配製團聚劑溶液,霧化噴入鍋爐尾部煙道來實現電廠脫硫廢水的無害化消納利用。
  • 一篇《AM》講明白:石墨烯在聚合物中分散和團聚
    分子模擬為研究這一問題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可以通過控制GO的組成和結構來監測GO的熱力學穩定性,從而分析其分散機理。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Peter V. Coveney等人通過分子動力學模擬,利用新開發的GO精確模型(圖1),揭示了GO在聚合物中的分散和團聚規律。
  • 一篇《AM》講明白:石墨烯在聚合物中分散和團聚!
    分子模擬為研究這一問題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可以通過控制GO的組成和結構來監測GO的熱力學穩定性,從而分析其分散機理。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Peter V. Coveney等人通過分子動力學模擬,利用新開發的GO精確模型(圖1),揭示了GO在聚合物中的分散和團聚規律。
  • 多功能酶標儀中螢光檢測技術介紹
    螢光分析技術是一種強大的分析手段,廣泛地應用在臨床檢驗、生物學研究、農業科學、食品和環境科學中,是多功能酶標儀的重要應用,如TECAN(M1000、M200等),Thmeral(Varioskan Flash),Bio-tek(Synergy 4等),MD(M2、M5)都可以應用於螢光檢測。
  • 生命科學「閃耀」第十五屆全國青年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
    「芯」方法  報告重點介紹了課題組基於晶片-質譜技術的亞細胞代謝組學分析的研究進展。  課題組針對200-300nm範圍內的生物分子,發展了基於Mn-ZnS量子點的磷光內濾傳感體系;實現XOD分析及其抑制劑的篩選;實現高靈敏ALP檢測,明確了ALP檢測中,不同源性的ALP,活性差異極大。
  • 工欲善先利器 16位學者展示分析儀器研發成果
    (DMF)是一種基於微電極陣列來實現離散液滴精確控制包括產生、移動、分裂、混合等操作的新型液滴操作技術,具有低成本、易加工、易集成、並行性高和全自動化的優勢。為實現高通量、高靈敏地檢測單細胞內低至單拷貝的DNA,RNA和蛋白質,課題組發展了瓊脂糖液滴高通量單細胞RNA反轉錄擴增等技術,實現大規模單細胞基因表達分析。課題組還發展了基於液滴微流控的多肽篩選方法,實現了特異性多肽的高通量和集成化快速篩選。
  • 實時螢光定量 PCR技術原理與應用
    在擴增反應結束之後,我們可以通過凝膠電泳的方法對擴增產物進行定性的分析,也可以通過 放射性核素摻入標記後的光密度掃描來進行定量的分析 。無論定性還是定量分析,分析的都是 PCR 終產物。但是在許多情況下,我們所感興趣的是未經 PCR 信號放大之前的起始模板量。例如我們想知道某一轉基因動植物轉基因的拷貝數或者某一特定基因在特定組織中的表達量。在這種需求下螢光定量 PCR 技術應運而生。
  • 技術 螢光定量PCR技術的原理及應用
    為克服上述不足 , 人們採取了許多方法 , 如雜交法 、競爭法 、酶聯法及尿苷酶降解法等 , 但均不很成功 , 近年來出現的螢光定量PCR(Flurogenic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FQ-PCR)技術克服上述不足, 實現了 PCR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 , 它以其特異性強 、靈敏度高 、重複性好 、定量準確 、速度快 、全封閉反應等優點,目前已廣泛用於分子生物學和醫學等研究領域
  • 非洲豬瘟螢光定量PCR檢測常見假陽性結果分析
    另外,選擇敏感、穩定、性能優異的檢測方法,結合有效的阻斷措施後,精準清除的成功率非常高。從筆者走訪的豬場所了解的一些案例來看,精準清除失敗主要存在兩大原因:①生物安全措施執行不到位;②檢測系統不科學。非洲豬瘟診斷目前最有效、使用最多的方法是螢光定量PCR檢測。螢光定量PCR檢測系統由螢光定量PCR儀、螢光定量PCR檢測試劑和耗材、核酸提取儀、核酸提取試劑和耗材等組成。
  • 助力新冠病毒檢測:螢光定量PCR儀器生產企業匯總
    (3)分子信標技術——基於螢光能量轉移基礎和鹼基互補原則而建立的技術 5』末端標記螢光報告基因,3』末端標記淬滅基因。螢光信號的強度隨反應產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可對靶片段進行定量。
  • 檢測汞與砷 原子螢光檢測技術及其不確定性分析
    檢測技術中原子螢光檢測技術則可以用來檢測飲用水中汞和砷的含量,土壤中砷含量及食用大米中汞含量是否超出國家標準,用以保障人們的正常生活與身體健康。本文主要對原子螢光檢測技術及其不確定性進行分析,以期對相關人員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 深度:螢光定量PCR技術專題報告
    ,又名定量PCR,是1996 年由美國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的一種新興定量分子檢測技術,通過螢光染料或螢光標記的特異性探針,結合了核酸擴增、雜交、光譜分析和實時檢測技術,對PCR產物進行標記跟蹤,實時在線監控反應過程,結合相應軟體對擴增產物進行分析,計算待測樣品模板的初始濃度。
  • 福建物構所基於稀土納米螢光探針實現唾液腫瘤標誌物即時檢測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功能納米結構設計與組裝/福建省納米材料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陳學元團隊,發展了適用於即時檢測的稀土納米顆粒溶解增強螢光免疫分析策略,利用單一納米顆粒含有成千上萬個稀土離子來提高待分析物的標記比率。
  • 【生化】福建物構所陳學元團隊基於雙激發比率型稀土上轉換螢光標記實現胞內次氯酸根檢測
    細胞微環境的改變與許多生理、病理過程密切相關,發展非侵入性螢光探針以監測細胞內生物分子含量或生理參數的微小變化
  • 知識點:德國MB螢光定量pcr檢測原理
    螢光定量PCR法(qPCR):是在常規PCR基礎上,將『針對支原體特異性保守序列的探針』做螢光標記,使PCR擴增後的產物帶有螢光,利用螢光信號的變化和配套軟體,進行DNA擴增反應的實時監測,簡稱qPCR。本文締一生物為您做以下分析。
  • 螢光定量PCR的原理及應用
    PCR擴增反應體系中加入螢光基團,通過對擴增反應中每一個循環產物螢光信號的實時檢測,最後通過標準曲線對未知模板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開始時,探針完整地結合在DNA任意一條單鏈上,報告基團發射的螢光信號被淬滅基團吸收,檢測不到螢光信號;PCR擴增時,Taq酶將探針酶切降解,使報告螢光基團和淬滅螢光基團分離,從而螢光監測系統可接收到螢光信號,即每擴增一條DNA鏈,就有一個螢光分子形成,實現了螢光信號的累積與PCR產物形成完全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