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經濟增長和低碳增長之間平衡的重要性

2020-12-05 中國網

    (中國網6月27日訊 記者郜玉至)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第四屆全球智庫峰會」於6月26-27日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本屆峰會主題為「全球可持續發展——2015年後新路徑」,中國網對本次峰會進行了全程報導。

    第三世界網絡高級法律顧問、氣候變化協調員米娜克希•拉曼在平行綜合論壇一「綠色增長」主題會上表示,經濟增長和低碳增長之間的平衡非常重要。她表示,走向巴黎協定的時候,各國面臨著很多的局限,是否能夠讓這個會議真正的走向成功,全世界都必須應對好這些挑戰。堅持共同帶有區別的責任這一原則來解決這些問題。

  • 米娜克希·拉曼:

    謝謝主持人,謝謝主辦讓方邀請我發言。我們是基於馬來西亞一個非政府組織,參與到聯合國有關氣候變化的框架公約的規律當中,是為數不多的這樣的非政府組織。我們積極推動發展中國家、公民社會參與,因為他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我想談談對於綠色增長非常重要的一些因素,以此再探討一下未來的比較方向,還有未來的巴黎協定的前景。

    我非常高興,我們的相關外賓也在這兒,到時候可以進一步探討。現在人們也越來越多的看到了經濟增長和低碳增長之間的平衡的重要性。大家可能都比較樂觀,但是我們還是需要進行積極的轉型,而且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當然還缺乏資金,還需要解決技術問題,特別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但是,這些任務一點都不容易,雖然不容易,但是我們可以做很多工作,因為我們認為我們應該把它們看成是機會,而不是負擔。我說它是機會,當然了,我也認為它是一個挑戰。

    在國際論壇上,其實我們經常說如果早點著手的話,就會更容易完成這些任務。有些人可能不太知道有一個綠色氣候基金,它的產生完全是因為發展中國家的努力,國際金融機構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其實,這個綠色氣候基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有24個成員,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各佔一半。其實,跟其他的金融機構不一樣,它有它的特點,這是一個新的基金。科恩先生今天早上提到,到2020年的時候,每年需要1000億美金的資金。雖然還有100億美金已經得到了承諾,有的國家已經作出了承諾,但是資金還沒有到位。這個基金應該是推動變革的一個基金,但是我們看到目前還有很多的挑戰。比如這個基金規模還不夠大,它們的錢的確規模比較小,還達不到我們真正的資金的需求。

  • 米娜克希·拉曼:

    談到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的時候,現在還涉及到投票權決策,根據各方的投入來決定投票權等這方面的一些問題需要探討。但是,我們希望這個基金能夠與其他的金融機構不一樣,不能僅有那些貢獻最多的國家進行主導。另外,這個基金到底是應該以贈款為主,還是以貸款為主,現在這些也是需要探討的。因為,我們要處理好應對的問題、適應的問題,我們就要確定各方能夠真正獲得這個資金的資金支持。

    另外,就是私營部門的問題,很多發達國家都說,這個基金裡面的資金應該也讓私營部門利用起來,問題就是私營部門到底指什麼呢?是指的北方的私營部門,還是南方的私營部門,就是中小企業等等。就是他們之前還沒有收到資金的一些群體,到底我們指的是哪個部分的私營部門呢?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激烈的爭論的問題。所以,這些都涉及到目前這個基金的本質,這裡面也涉及到很多的衝突和爭論。在坎昆會議之後,我們看到很多發展中國家跟我們,其實大部分都是在空談,做的事情太少了。所以,我們真的要想在轉變的過程中取得實際的成果,我們真的需要採取行動。我想,對於未來在走向巴西協定的道路上也面臨重大的挑戰。我們真正要在推動群求合作的時候,從衝突走向真正的合作和團結,這才是最重要的。可能你們已經有了有關資金的路線圖,或者是能夠真正實現2020年的資金目標,你們到底有沒有這方面相關的規劃、具體的規劃,能不能真正的實現這方面的目標?另外,甚至大家還不願意談技術轉讓這個問題,因為很多人認為,這個技術轉讓問題可能會帶來很多的挑戰,涉及到很多的爭議點,甚至還涉及到了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問題。所以,大家拒絕探討這些敏感問題。我們得正視這些問題,比如正視相關的智慧財產權的問題。

  • 米娜克希·拉曼:

    另外還有評估的問題,其實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到底什麼樣的技術是非常重要的?什麼樣的技術對於環境、社會、經濟上都可行的技術呢?所以,在走向巴黎協定的時候,我們面臨著很多的局限,是否能夠讓這個會議真正的走向成功,我們必須應對好這些挑戰。我們既要堅持共同帶有區別的責任這一原則來解決這些問題。抱歉,耽誤大家吃午飯了,但是我想,之後我們會進行更好的討論,期待著與大家進行更多的討論。謝謝。

相關焦點

  • 立足增長階段轉換 實現經濟再平衡
    原標題:立足增長階段轉換 實現經濟再平衡   【核心看點】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舊動力轉換,由以數量擴張為主的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以質量提升為主的中高速增長階段、由中等收入邁入高收入「驚險一躍」的關鍵階段。
  • 高連奎:第四代經濟增長理論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高連奎經濟增長理論最核心的目的是找出一個決定經濟增長的最根本重要因素,目前人類已經誕生了三代經濟增長理論,有眾多的經濟學家參與其中,但客觀說,決定經濟增長的那個根本重要性因素並沒有完全被找到,現有的經濟增長理論對現實的經濟增長也不具備太多的指導意義,也很少見到有政府根據經濟增長理論制定經濟政策
  • 2017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34%左右
    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成為全球經濟復甦和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發動機。2013—2016年,按照當年匯率計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由12.5%提高到14.8%,提高了2.3個百分點。
  • 破解經濟增長的斯芬克斯之謎
    斯芬克斯的謎語告訴我們,人是有少年、壯年和老年之分的。經濟的發展其實也和人的生命狀態一樣。索羅模型指出,一個經濟體的增長主要可以劃分為三個來源:資本、勞動力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在經濟增長的不同階段,每一要素扮演著不同的主角。
  • 過去和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秘密在於這「三駕馬車」
    和中國發展經歷相比,這些後來被視為發展成功典範的「發展型國家」也有著很多相似的經歷,這說明了成功的經濟發展具有相當的共性: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環境,例如較低的通貨膨脹率,強調預算平衡甚至盈餘而不是赤字,具有較高的儲蓄率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強調投資,尤其是對製造業的投資,並通過提高出口部門的競爭力來打開國際市場;強調產業政策的作用,通過產業政策的鼓勵和限制,尤其是貿易政策和信貸政策的引導
  • 廣西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係分析
    能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近年來,隨著廣西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能源消費需求與日俱增,能源供需矛盾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究竟廣西能源消費、用電量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
  • 關於經濟增長,你需要知道的幾個古典經濟學流派和理論
    亞當·斯密(Adam Smith,1776)在其經典巨著《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探究》中,最早嘗試解釋了兩個問題:一是國民財富的來源,二是財富的本質;其核心內容正是經濟增長的源泉以及如何實現經濟增長。斯密認為,勞動分工、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是一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特別地,斯密格外重視勞動分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他提出了「分工推動經濟增長」的思想,這揭示了經濟快速增長與數量規模快速擴張的重要途徑。
  • 溼地與經濟:生態效益 精明增長
    本期「產財一線」試從「效益觀」的角度觀察溼地與經濟之間的關係。4月7日上午,廣利河森林溼地公園憶鄉堤上,一排蒼翠的老榆樹下,遊人多是全家出動,大家在石路上或慢行或拍照,自行車愛好者不時騎車而過。目光越過一片溼地,往西望去,陽光草坪上更是遊人如織,歡笑聲聲,歡欣滿懷。據了解,廣利河森林溼地公園原規劃區內原本多為鹽鹼地、水庫及沉沙池等閒置用地。
  • 2021年,如何挖掘中國經濟的內生增長潛力?
    在國外疫情嚴重、國外很多製造業產品生產難以為繼的時候,中國憑藉完整、靈活的工業體系補上了缺口,不僅讓出口大幅增長,也及時滿足了國外市場的需求,對中國和全球經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2021年,中國需要在經濟結構改革、總需求管理、對外開放等多方面的政策上做出調整,挖掘內生增長潛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讓社會大眾更充分地分享經濟增長紅利。
  • 經濟增長:從何而來 終於何方——獲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混搭...
    索洛模型雖然簡單,但卻抓住了增長問題的要害——TFP。後來的很多實證研究都證明,TFP是決定不同國家經濟增長狀況的最本質因素。例如,由霍爾和瓊斯進行的一項跨國比較研究表明,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組和最貧窮的國家組的人均收入相差32倍,但如果排除了TFP的差異,這種差距就會縮小到4倍,TFP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 模塊四:庫茲涅茨周期與經濟增長(1971 年諾獎)
    倒U曲線描述了收入不均衡與經濟增長之間隨時間變化的關係,是發展經濟學中重要的概念。該理論指出:在貧窮國家,經濟增長擴大貧富差距;而在富裕國家,經濟增長縮小貧富差距。他認為,處在經濟增長過程的國家,貧富差距會經歷一個先擴大、後縮小的過程。
  • 社科院: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7.8%左右
    中國社會科學院14日在北京發布《經濟藍皮書: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表示,受2020年經濟增長基數較低影響,考慮到宏觀調控的跨周期設計與調節,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7.8%左右。
  • 溫室效應/低碳經濟與我國節能減排對策分析
    面對全球氣候變暖引起的嚴重後果,發達國家著力於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制定新的能源政策,倡導低碳經濟,尋找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而發展中國家應對自然災害的手段相對匱乏,更容易受到氣候變暖的影響。  面對全球氣候變暖引起的嚴重後果,發達國家著力於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制定新的能源政策,倡導低碳經濟,尋找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而發展中國家應對自然災害的手段相對匱乏,更容易受到氣候變暖的影響。因此,中國作為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如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以抑制氣候變暖有著更加緊迫的內部需求和外部國際壓力。
  • 理解中國經濟增長:過去、現在和未來
    中國經濟轉型的速度和規模都是史無前例的。在1978年,中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實際人均GDP僅為美國的1/40,巴西的1/10。從那以後,中國實際人均GDP的年均增長率超過8%,現在,中國的實際人均GDP幾乎是美國的1/5,和巴西處於同等水平。
  • 從人口年齡結構發展趨勢看重慶市經濟增長
    年齡結構的這種變化必然帶來勞動力增加、儲蓄和積累增長、投資增長等結果,從而對社會經濟增長產生積極效應。  較長時期以來有關資料表明,我國及重慶市正處於這個人口紅利的黃金時期。可以說,人口紅利是造就中國經濟奇蹟的重要原因之一。
  • 歐洲經濟在不確定性中謀求穩定增長
    歐盟委員會2019年11月發布的經濟預測報告認為,歐洲經濟似乎正步入長期增長乏力、通脹疲軟的時期。雖然勞動力市場保持強勁、失業率繼續下降,但外部環境對歐洲經濟的支持程度大大降低,不確定性越來越高。根據歐盟委員會最新預測,2020年歐盟經濟預計增長1.4%。歐洲央行預測2020年歐元區經濟增長1.1%。
  • 87.5%經濟增長來自能量轉化效率
    原標題:87.5%經濟增長來自能量轉化效率多年來,經濟學家僅滿足於通過機械資本和勞動力表現兩個要素衡量生產力發展。直到最近才發現「能源」帶來絕大多數份額的經濟增長。我們認為,向第三次工業革命基礎設施轉型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未來40年生產力增長將比肩整個20世紀。
  • 數字經濟時代的全要素生產率及增長動力
    ICT的第三個技術-經濟特性是它的協同性。ICT產品一旦形成資本滲透到生產過程中,它便能夠提高其他要素比如勞動者和機器設備之間的協同性、增加其它要素之間的配合,最終結果是帶來生產過程效率的提高;微觀層面生產效率高了,會直接體現為企業利潤的增加,最終反映到宏觀層面,就會帶來了更多增加值(GDP)。通過上述途徑,全要素生產率得到提升,增加值更多,相當於形成新的增長動力。
  • 清華ACCEPT研究院:多方面下手打造中長期經濟增長新動力
    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出口由於海外疫情停工實現超預期反彈,在全球貿易萎縮的背景下全年實現正增長,消費由於疫情導致的就業尤其是服務業就業減少,居民收入增速下降等因素出現了明顯放緩。報告預計,2021年經濟增速為8%-9%,消費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如果冬春季節疫情發生大規模反彈,全年經濟增速可能降至5%左右。
  • 鄭秉文 | 不設經濟增速目標實際上「隱含」著增長目標
    (一)不設經濟具體增速目標是應對疫情的一個「新路子」經典的經濟學教科書告訴人們,宏觀經濟政策有四大目標:充分就業、價格水平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經濟學教科書還告訴人們,四大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在不同時期和不同條件下他們的優先順序是可以不同排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