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國經濟增長:過去、現在和未來

2020-11-22 財新網
 

  中國經濟轉型的速度和規模都是史無前例的。在1978年,中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實際人均GDP僅為美國的1/40,巴西的1/10。從那以後,中國實際人均GDP的年均增長率超過8%,現在,中國的實際人均GDP幾乎是美國的1/5,和巴西處於同等水平。作為一個人口在世界佔比達1/5 以上的國家,中國的平均生活水準快速且持續的改善使得她現在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

  作為背景,我在本文中將先簡要討論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表現,亦即,中國如何從900年前的世界領先大國,轉而成為一個錯過了工業革命,在1800—1950年間人均GDP停滯不前的國家。然後我會給出對中國1952—1978年間以及1978年以後的增長進行核算的結果,把增長源分解為資本深化、勞動力深化以及生產率增長。在1952—1978年期間,中國人均GDP每年大約上升了3%,但是,所有增長都來源於政府強制性地擴大固定資產投資,以及教育水平上升帶來的人力資本增加。在此期間,由於50年代的大躍進和大饑荒,以及60年代末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中國的生產率實際上是倒退的。

相關焦點

  • 理解白酒的三個層次:過去,現在,未來
    其實和中國的文化有關。中國從來崇尚奢華,而不是日本的那種宅寂文化。這種對奢華和身份的追求,在過去三十年達到了極致。社會的文化改變了,消費趨勢也就改變了。高端白酒何時會寂滅?我想,一是當不再有富人,社會財富大幻滅;二是當社會告別現在的焦慮與躁動,回歸到真正的自然與簡樸。
  • 過去和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秘密在於這「三駕馬車」
    【新中國70年,經濟發展成就全球矚目;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成為各界討論焦點。2018年紀念改革開放40年之際,中央又提出「改革開放再出發」,期待中國經濟展現更多活力與韌性。回顧過去,國家取得什麼成就,存在什麼不足;展望未來,中國經濟模式還應如何自我更新?
  • 香港經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經濟日報這兩篇文章說清楚了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9月26日和27日,經濟日報連發兩篇述評,詳細分析了香港經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其中上篇著重闡釋香港經濟目前面臨的問題及成因,下篇則介紹香港在歷史上發展的背景、經歷的波折並指出其未來發展方向。請看全文。
  • 過去、現在和未來
    如果還有人在金星和火星上與我們一樣觀日出,由於金星和火星距太陽分別約1.1億和2.3億千米。太陽光到達金星需6分鐘,到達火星約12.7分鐘。當地球人說「太陽現在出來了」時的「現在」,對金星上的觀測者來說已是「過去」,而對火星上的觀測者來說則還是「未來」。
  • 三句話「濃縮」南京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各界人士代表共聚一堂,共慶新中國發展偉大成就,暢想新南京美好未來。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國家實現了波瀾壯闊的歷史變遷,取得了令人驚嘆的輝煌成就。70年奮進,南京也和新中國一樣,取得了巨大發展成就,招待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用了三句話概括南京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過去、現在與未來
    在其關於維持和平的本土性根本原因和動力的理論基礎之上,他在2004年列出了將導致美國「帝國」最終衰落的的14對矛盾,這一預測在伊拉克戰爭之後經過修改,最終成書為《美帝國的崩潰——過去、現在與未來》,中文版於2013年出版。
  • 姚洋:如何理解中國經濟的雙循環
    雙循環是現在的一個熱詞,但怎麼去理解雙循環,有兩句話非常重要。第一句是「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我國擴大內需已經持續了大約十年時間,但是這次將內需作為「戰略基點」,把內需提到戰略的高度,是一個很大的變化。過去十年裡我國的內需已經在增長,而且增長速度比較快。
  • 新東方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新東方通過廣開分校和名師效應,實現了業績和品牌高速擴張,從1994年招生3500多人迅速成長為2000年獲得北京約80%、全國約50%留學培訓市場份額以及年培訓學生數量20萬的留學巨頭。新東方成為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中國教育公司後,多家中國教育公司登陸美股,僅2010年上市的就有4家。其中三家都針對K12階段,包括學大教育和好未來。
  • 過去,現在與未來
    歌詞以孩子和敘述者的二重視角,對於冷峻的現實採取悲觀態度的同時,留下了一句稍存希望的勉勵:   「因為我們改變的世界,將是他們的未來。」   上面的觀點很容易在理解上產生不同的分歧,這種寬容與理解,很容易向上成為一種宗教或道德層面的美好品質,這種美好品質也許根植於超驗的基礎之上;而如果向下,則變成了一種妥協或者說權宜之計,為了世界良性運行而進行的妥協與讓步。對於兩種分析,自然可以進行更加深入的倫理層面的剖析,但我想說的,則是現在。
  • 瑞銀:世界經濟增長核心已發生偏移,現在主要來自亞洲
    「過去30至40年財富累計效應非常明顯,過去這段時間更實現了非常驚人的指數級增長。但經濟增長的核心已經發生了偏移,本來是在亞洲以外,現在經濟增長主要來自於亞洲內部。」私人財富管理公會行政委員會主席、瑞銀香港區主管及行政總裁盧彩雲在會上指出。 此前麥肯錫發布報告指出,亞洲的未來蘊藏著巨大潛力。
  • 「時間」只是大腦的幻覺——不存在過去、現在和未來,如何理解?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在這張血月的延時影像中,我們在一張影像中看到了月亮的所有三個時態:過去、現在和未來。「時間」是最常用的名詞。時間這個詞本身就有多種用途:我們可以消磨時間,節省時間,花掉時間。
  • 解讀銀行理財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而過去銀行理財在發展中到底存在哪些問題?理財新規對於銀行理財會帶來哪些影響?未來銀行理財如何發展?對實體經濟融資又有哪些增量影響?核心觀點自2004年光大銀行(601818,股吧)發行第一隻標準意義上的銀行理財產品後,銀行理財在我國已經發展近15年,截止2017年末理財資金餘額已達29.54萬億元,2009年後複合增長率超過50%。
  • ...對中國經濟未來增長保持樂觀」——國際社會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各國專家學者和經濟界人士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對中國經濟帶來影響,但這種影響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中國宏觀調控政策空間充足,各類針對性政策的出臺將為戰勝疫情和恢復生產提供支撐,中國經濟的前景依然光明。
  • 美圖秀秀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數據還顯示,年輕用戶出境遊、奢侈品消費的比例在逐年遞增,未來還會持續增長,我想整個社會都在經歷一場消費升級。自我投射,在十年前二次元、COSPLAY還非常小眾,被認為是另類、非主流,但現在已經被廣泛接受,甚至成為了很大的產業。這些90後、00後已經逐步掌握了話語權,他們不願意追隨傳統的生活方式,更多希望展現真實的自我。女性意識的崛起。
  • 2020年雜想:過去、現在和未來
    我已經把我20年一整年的開心、失落、興奮、憂傷、激動、憤怒等等很多情緒都融入到了這一個月的總結和復盤中,到今天只有帶些愉悅和充實的平靜。在這種平靜中,我逐漸找到一種靜水流深的狀態,這種狀態讓我想到了一些亙古不變的東西,想到了一些永恆綿長的東西,比如過去、現在和未來。
  • 淺談人工智慧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高屋建瓴,一文深入人工智慧的歷史、現狀和未來。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如同蒸汽時代的蒸汽機、電氣時代的發電機、資訊時代的計算機和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正成為推動人類進入智能時代的決定性力量。
  • 靈芝:「過去」「現在」和「未來」
    靈芝的心靈舞蹈成長營,ID:lzwd22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01有時候,那些樸實的道理因為太過於耳熟能詳,而常常被我們忽略在李笑來老師的課程裡,有一個概念關於「過去」「現在」「未來」在我的排序裡,未來>現在>過去02「現在」,是如何而來的?
  • 用「時光錐」來理解時間,你會看到不一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其實我們的世界這些看起來熟悉但是很陌生的概念還有很多,比如我們今天要談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就屬於這種「最熟悉的陌生概念」。什麼是過去、現在和未來?這個話題很值得人類思考,直覺理解的過去應該是一種已經發生且不可改變的事物,這個事物存在於我們的記憶中,我們可以反覆回憶或者用文字、圖片、視頻的形式將過去進行一定程度的「重現」來回味,我們也可以從過去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來指導我們的未來。「現在」是什麼呢?
  • 並沒有什麼沒有過去,現在和未來
    從來就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唯有當心分別時,過去,現在未來才出現了。沒有任何事情可以發生在過去,也沒有什麼事情會發生在未來,一切只是存在,僅僅只是存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這個微小的範圍,行使一點有限的選擇,但無論如何選擇,這一切已然存在。我們活著,到底該追求什麼?要追求什麼?
  • 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的轉型與突破
    正是這個秘密,使得過去幾十年中美國高科技產業得以獨步天下。三十多年前,年輕的比爾·蓋茲和賈伯斯,也和今天中國的這些年輕人一樣,剛剛走出校園,走向市場,開始創業。這位西方記者敏銳地觀察到,在今天的中國社會,很多草根的創業者,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