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ch為美國Gevo可再生燃料工廠提供工程服務

2021-01-08 中國石化新聞網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ICIS網站1月4日消息 美國異丁醇生產商Gevo周一表示,已選擇Koch項目解決方案公司為其正在融資的一些擴建項目提供前端工程和設計(FEED)服務。

    Koch還將提供項目執行管理服務。

    在2020年早些時候,Gevo聘請了花旗集團全球市場部為其運營和擴張項目融資。Koch將參與那些由花旗集團資助的項目。

    Gevo在明尼蘇達州Luverne的一家工廠裡發酵糖生產乙醇和異丁醇,其暫停了工廠的乙醇部分,但繼續生產異丁醇。

    該公司還在德克薩斯州的西爾斯比有一個示範工廠,將異丁醇轉化為可再生的噴氣燃料、可再生的異辛烷和可再生的異辛烯。

    Gevo希望建造更多的下遊工廠。

    去年12月底,該公司表示,獲得了購買南達科他州普雷斯頓湖附近土地的選擇權,用於一個可再生燃料項目。如果建成,該項目產能將達4500萬加侖/年(1.7億升/年)。

    Gevo還可能在Luverne的廠址旁建一座工廠。

    關於擴建項目的FEED部分,Koch項目解決方案公司總裁Paul Switzer表示:「Gevo和Koch項目解決方案公司建立了有益的合作關係,將以有意義的規模提供這項寶貴的技術。這完全符合Koch公司的願景,有助於從現有原料中獲得卓越的社會效益。」

    王磊 摘譯自 ICIS

    原文如下:

    US Gevo picks engineer for renewable fuel plants

    Gevo has picked Koch Project Solutions to provide the front-end engineering and design (FEED) for some expansion projects it is in the process of financing, the US-based isobutanol producer said on Monday.

    Koch will also provide project-execution management services.

    Earlier in 2020, Gevo hired Citigroup Global Markets to help it finance its operations and expansion projects. Koch will be involved in those projects that would be financed by Citigroup.

    Gevo ferments sugar to produce ethanol and isobutanol at a plant in Luverne, Minnesota. It had suspended the ethanol portion of the plant, but it continues to make isobutanol.

    The company also has a demonstration plant in Silsbee, Texas, that converts isobutanol into renewable jet fuel, renewable iso-octane and renewable iso-octene.

    Gevo wants to build more of these downstream plants.

    Late in December, the company said it obtained an option to buy land near Lake Preston in South Dakota state for a renewable fuels project. If built, the project would produce 45m gal/year (170m litres/year).

    Gevo may also build a plant next to its site in Luverne, the company said.

    In regards to the FEED portion of the expansion projects, Paul Switzer, president of Koch Project Solutions, said, "Gevo and Koch Project Solutions have forged a beneficial partnership that will deliver this valuable technology at a meaningful scale. It fits well into the Koch vision to help deliver superior societal benefits from existing feedstocks."

相關焦點

  • 日本將在月球建燃料工廠:為往返月球太空飛行器提供燃料
    月球表面基地形象圖(JAXA提供)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周一表示,目標在2030年代中期左右開始進行月球探測,並使用從月球冰沉積物中提取的水產生的氫作為燃料。日本計劃在2020年代與美國合作建造一個名為Gateway的月球軌道空間站,並在2035年左右在月球南極建造一個燃料工廠。
  • 日本研發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 或為可再生能源
    8月29日消息,據媒體報導,日本使用微生物來分解有機物從而產生電力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正在不斷的完善,研究人員在化學工廠內設置裝置,啟動工廠廢水處理所需電力自給自足的實驗,成功通過使用微細炭原料碳納米管提高了發電效率。廢水中富含的有機物可以作為燃料加以利用,希望將其作為新的可再生能源,加快微生物發電實用化步伐。
  • 蟹殼、蝦殼可為海洋微生物燃料電池提供豐厚養料
    在可再生能源開發領域,海洋微生物燃料電池佔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這種綠色水用能量供應系統具有可再生性、環保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的優勢,而且實用性、普適性也很強。科學家希望能夠利用海洋微生物及淡水微生物的天然食性,在海洋或淡水水域產生可持續十多年的能量來源,為布置於近海和淡水水域的傳感器持久供電。
  • 日本計劃2030年建月球工廠,為月球太空飛行器提供燃料
    作為距離地球距離最近的一個星球,月球應當是是人類月球探險的首要目標,然而從上個世紀美國太空人成功登陸月球之後,再沒有國家能夠登上月球,即使是美國也宣布放棄該國的登月計劃,月球仿佛就此被大家冷落。在此背景下,美國也宣布重返月球,開啟了半個多世紀之前的月球計劃,而日本也緊隨其後,宣布將要在2030年代建造月球工廠,為往返月球太空飛行器提供燃料。
  • 殼牌投資魁北克省首家廢物轉化為低碳燃料工廠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烴加工網站1月7日消息 殼牌將使用加拿大領先的清潔技術公司Enerkem開發的技術,在該工廠擁有40%的權益。Enerkem於2020年12月宣布了該項目,但商業協議有待最終確定。
  • 日本計劃在2030年代建造月面工廠,為往返月球太空飛行器提供燃料
    月球表面基地形象圖(JAXA提供)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日本計劃在2020年代與美國合作建造一個名為Gateway的月球軌道空間站,並在2035年左右在月球南極建造一個燃料工廠。據JAXA稱,燃料將被用於一輛可在月球上行駛1000
  • 保時捷與西門子打造首座合成燃料工廠 可滿足碳...
    [導讀]保時捷和西門子能源公司投資數千萬美元合作研發新燃料,並計劃合作打造全球首座工業規模合成燃料工廠。合成燃料將使用風能及電解技術轉化為合成汽油,達到碳中和標準。保時捷剛剛宣布了一項計劃,將與西門子能源合作,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工業規模的合成燃料工廠。合成燃料和汽油有什麼不同?
  • 可再生能源的利弊
    這是一個巨大的數量,但是什麼使可再生能源成為如此受歡迎的選擇?在本文中,我們將著眼於可再生能源的整體利弊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再生能源的優點讓我們從可再生能源的許多不同優勢開始。1.可再生能源對環境更有利與使用化石燃料相比,使用可再生能源為環境發電要好得多。當我們燃燒化石燃料時,它們會將有害的溫室氣體釋放到大氣中。
  • Neste和殼牌合作生產可再生航空燃料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據飛行國際9月23日報導,芬蘭可持續航空燃料供應商Neste正與石油巨頭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合作,從10月開始大幅增加用於商業航空低排放燃料的供應。殼牌航空旨在降低所售燃料的碳排放量,進而出售更多的低碳燃料,例如可再生航空燃料。」Neste表示,與化石燃料相比,可再生航空燃料可減少高達80%的溫室氣體排放,從而幫助航空公司實現其低碳排放的發展目標。Neste航空業務執行副總裁託爾斯滕•蘭格表示:「可再生航空燃料為商用飛機提供了唯一可行的化石燃料的替代品,而且有著減少航空業溫室氣體排放的潛力。」
  • 美國First Solar公司為澳大利亞提供碲化鎘太陽電池組件
    美國碲化鎘(CdTe)薄膜光伏組件製造商First Solar公司,為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53 MW Broken Hill太陽能發電廠安裝最後的組件。發電廠預計今年年底全面啟動運行。利用Broken Hill的炎熱氣候,該發電廠的CdTe組件提供了超越典型晶體矽組件的顯著效率和可靠性優勢。    今年9月,First Solar公司與項目合作者AGL能源公司、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局(ARENA)和新南威爾斯州政府建立了第一代Broken Hill太陽能發電廠,將初始26 MW電力饋入國家電力市場。
  • 走進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
    這裡是位於科羅拉多州戈登小鎮的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距該州首府丹佛約20分鐘車程,威皮克在這裡擔任燃料電池與氫技術項目經理。最近,在美國國務院外國記者中心的組織下,包括新華社記者在內的部分外國記者走訪了該實驗室。  這是美國唯一一所專門致力於可再生能源基礎研究的國家實驗室。該實驗室目前有員工約1500人,另有800名訪問研究人員、實習生或合同工。
  • 可再生能源信息2019:概述
    自1990年以來,經合組織歐洲區域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年均增長率為3.7%。這一增長率高於其他經合組織地區,經合組織美洲區域為2.1%,經合組織亞洲—大洋洲區域為2.5%。在生物燃料和廢棄物中,固體生物燃料裝機為35.0吉瓦,沼氣裝機為15.3吉瓦,城市垃圾裝機為13.4吉瓦,液體生物燃料裝機為2.4吉瓦。其他可再生能源裝機,即地熱(0.3%)和太陽能、潮汐、波浪和海洋能等裝機佔比為0.2%。1990~2017年,經合組織國家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佔比有所增加(圖19)。
  • 可再生能源新生力量 生物質能打開燃料能源新市場
    地溝油、生物柴油、甘油和甲醇均為生物質能源,具有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等特點。生物質能源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同時也是唯一一種可再生的碳源。
  • 美國取得燃料電池研究突破 可減少鉑使用量製成低成本燃料電池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和福特汽車公司的一組研究人員改進了燃料電池技術,而且讓該技術在效率、穩定性和功率方面都超過了美國能源部(DOE)設定的目標,而且目前還沒有其他燃料電池同時在此類方面達到同樣的裡程碑。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資源法
    建設應當取得行政許可的可再生能源併網發電項目,有多人申請同一項目許可的,應當依法通過招標確定被許可人。第十四條    電網企業應當與依法取得行政許可或者報送備案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籤訂併網協議,全額收購其電網覆蓋範圍內可再生能源併網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並為可再生能源發電提供上網服務。
  • 科學家研究排洩物為火箭提供燃料
    IEEE微信公眾號全面升級了!新增會議服務和用戶服務兩大功能,為粉絲提供IEEE會議查詢,熱門會議、舉辦會議,同行查找等功能,歡迎試用。 - 據悉,應美國宇航局(NASA)的要求,佛羅裡達州的研究人員已經可以將人類排洩物轉化為火箭燃料了。「這一處理技術終於可以讓那些收集後只能焚化處理的排洩物得到循環利用。
  • 雀巢與殼牌合作生產可再生航空燃料 零排放框架下 減少溫室氣體
    【據英國《飛行國際》網站2020年9月24日報導】芬蘭可再生航空燃料供應商雀巢公司與荷蘭皇家殼牌公司合作,從2020年10月開始大幅增加商用航空低排放可再生燃料的供應。美國三大航空公司(阿拉斯加航空、美國航空、捷藍航空)從2020年初開始,已使用100%由可再生廢料製成的低碳排放航空燃料。雀巢公司和殼牌公司的合作協議是繼兩公司為美國三大航空公司供應可再生航空燃料的一個月後達成的。目前,全世界都在關注氣候變化,並力爭實現零排放。
  • 蓋茨看好人工光合作用,或將為下一代提供可再生能源
    數字世界的新一輪淘金熱都是關於可再生能源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使這種能量可靠,這意味著找到方法不僅要產生它,而且要在不需要的時候儲存它,在需要的時候釋放它。和許多其他開創性的發明一樣,科學家們也開始向大自然尋求靈感。我們的星球和我們的優勢物種消耗的能量以某種形式來自太陽。
  • 最佳可再生能源組合將出現
    印度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科技大學的阿納塔普爾的斯裡·文卡茨斯瓦拉工程技術學院(SVCET)的一組科學家創建了一個模型,以尋找可再生能源的最佳組合,用於在農村地區部署離網發電項目他們特別提出了一個離網混合能源系統的模型,該系統基於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沼氣和燃料電池的結合,並與儲能相連接,用於為印度卡納塔克邦的三個村落集群供電。他們的目標是找到最佳的技術解決方案,既能提供最低的總系統淨預置成本(TNPC),又能提供最低的能源成本(COE)。
  • 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前景
    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加速氣候變化。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報導,「2015年前7個月世界大陸和海洋的氣溫是有歷史記錄以來最高的,比20世紀的平均氣溫高0.85℃。」這個數據說明危機正在來臨。 很多政府部門正制訂使用可再生新能源的方案以緩解人為導致的氣候變化,解決未來可能面臨的化石燃料枯竭問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