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火星救援》原著小說中真實的9項NASA太空科技

2021-02-15 江門萬達電影城

本篇將附圖整理出 NASA 介紹的 9 項太空高科技,讓喜歡《火星救援》的影迷可以藉此一窺小說中的真實世界。

▼ 電影中的居住艙


居住艙是馬克瓦特尼在火星上的家,是小說主要場景之一。居住艙中備有大氣調節器,太空人在艙間內不需穿太空衣就可活動。

●林頓詹森太空中心隸屬 NASA,位於休士頓。中心內的 HERA 簡單講就是一個模擬居住艙

▼ 火星由史以來第一個農夫瓦特尼(麥特戴蒙飾),好溫馨的畫面


農業是太空科學重要的研究項目。小說中,瓦特尼把部份居住艙改造成自體循環的小農場,靠馬鈴薯維生。

●太空人正在國際太空站的實驗室中收成生菜。特殊紅光是專門栽種太空生菜的必需品

▼ 畫面中整個圍閉起來的空間用以收集水氣


火星沒有川水湖泊,太空人需要自行製造水。有讀過小說就知道,聰明的瓦特尼不曾浪費一滴水資源,在沒有任何外來救助的情況下,他研發了一套系統,盡可能地蒐集所有水氣以求生存。

▼ 影片中主角在戶外作業時必須穿帶特製的頭盔


除了住所、食物和水,在火星上生存還有一項重要的條件:氧氣。火星上沒有氧氣,瓦特尼無法恣意進行艙外活動,他必須隨身攜帶氧氣補給。

▼ 《火星救援》中的火星太空衣,可以在左手臂上看到生命指數顯示屏


火星地表對人類並不是太有善,那裡沒有空氣並且極其寒冷。太空人若要在火星上進行各種採樣任務,一定得穿著特製的太空衣。太空衣亦是小說中的救命必備物,相當有創意的瓦特尼把它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令人拍案叫絕。

●NASA 最新的太空衣設計樣本 Z-2,當時還廣邀大眾投票選出太空衣的三種顏色

▼ 電影中的探測車,有六個大輪子


太空人一登錄火星,就必須在那裡待上整整一年,因為火星運轉的軌道和地球的距離在一年後才會再次來到最小值,方是最適合返航的時機。因此,太空人將會有大量時間進行各種火星研究。NASA 當然不希望研究範圍受制於人類的腳程,專門探索火星的坐騎「漫遊者」於此誕生。火星車被設計得相當強大,能夠翻山躍谷,頑強得足以應付嚴峻的火星生態,以及各種突發狀況。

●NASA目前仍致力打造能適應各種地理環境的火星探測車,Multi-Mission Space Exploration Vehicle

在《火星救援》中,戰神計畫三號的成員所搭乘的赫密斯號,就是利用離子推進器來完成這趟超過 28 億哩的航程。離子推進器將帶電的離子加速後,以每小時 20 萬哩的超級高速噴出。太空船雖只是感受到輕微的風吹,但它會持續加速,積年累月後便能達到超凡速度,加上離子推進不需很多燃料,替整個航行計畫省下可觀的資源,是當今最經濟實用的推動技術。

火星上沒有石油,沒有風,太陽能因此在太空任務中扮演極重要的能源補給角色。書中的赫密斯號就是運用太陽能電池組作為能量,瓦特尼也多次使用太陽能板,進行長時間驅車旅行。

●ISS 的太陽能面板相當穩定,打從 2000 年首批太空人被送上太空站起,它就敬業地持續供電直到現在

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

RGT

▼ 大致呈圓筒狀的 RTG


我們可以把「放射性熱電產生器」視為一種太空電池。同位素鈽在衰變過程會產生大量熱能,RTG 便將這些熱能轉換成電能。鈽擁有極強的輻射線,為了防止輻射外洩,書中的太空人把這玩意埋在離居住艙很遠的地方。

相關焦點

  • 《火星救援》現「中國成大救星」橋段 原著中就有
    生菜已經種好了  在這場星際大救援裡,最關鍵的是一顆土豆。人們從地球到火星的飛行時間需要數月之久,為了撐到救援到達的那一天,男主角必須擁有充足的口糧。於是,他為自己種了一片能供應912天的土豆田……最低溫零下153攝氏度,沒有水源,土壤成分不合適,沒有氧氣,在火星上種土豆真的可行嗎?  其實,NASA已經在實驗室中模擬火星的土壤和空氣環境,並成功種植了十餘種植物。
  • 《火星救援》小說原著已在國內開賣 老掉牙火星為啥會好看?
    電影還沒上,《火星救援》的小說原著已經在國內開賣。變得有些神作向的電影,其小說原著有些什麼魅力呢? 一個返璞歸真的故事 關於火星的科幻,從開始流行、走入大眾視野的時候就充滿了「狗血」。1938年,美國的一個廣播節目讓全國陷入了恐慌。聽眾們在收聽了一檔廣播節目之後,深信火星人已經入侵了地球,紛紛開始逃亡。
  • 《火星救援》作者:電影有個硬傷
    在電影熱映的背後,其原著——小說《火星救援》功不可沒(豆瓣評分9分)。在電影上映前,騰訊文化對原著作者安迪·威爾(Andy Weir)進行了郵件專訪。43歲的安迪·威爾是一位從業25年的電腦程式工程師,住在美國加州。他的父親是物理學家,母親學的是電子工程學。當作家是安迪·威爾從小就有的夢想,但他說,為了「不挨餓」,自己還是去上班了。
  • 原著譯者聊《火星救援》:刪掉了人吃人的後招?
    共31張         1905電影網訊 電影《火星救援》改變自安迪·威爾的同名處女作,小說一度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的榜首位置,其本人也是這部電影的編劇。
  • 《火星救援》求生的欲望
    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的《火星救援》,其題材就令人相當著迷:透過受困在火星上的地球人,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求生,宛如《浩劫重生》的劇情,融合《馬蓋先》的機智,加上《2009月球漫遊》的孤獨感,《火星任務》的太空探險場面,讓《火星救援》整體呈現相當多元豐富。
  • 影評下午茶:尋龍訣被罵毀原著小說 火星救援:馬特達蒙帥氣加分
    2015年12月21日訊,影評下午茶之《尋龍訣》、《極盜者》、《火星救援》等五部熱映影片。 我就納悶了,起點都是玄幻類小說,怎麼會和原著差的這麼多,為什麼響徹全國的鬼吹燈就不能改得好一點,是編劇的能力不行還是真的連寫手還不如?
  • 電影推薦:《火星救援》
    最近幾年太空題材的商業大製作屢見不鮮,前有《地心引力》、《星際穿越》再到這部《火星救援》,好萊塢的名導演們似乎越來越願意衝出地球,走向太空去思考問題了。毫不誇張地說,除了《地心引力》這部畫面勝過劇情的太空美景宣傳片,其餘兩部我都不止一次的走進了電影院,《火星救援》我甚至看了三遍,在臺灣的時候就忍不住看了兩遍,等到回到大陸剛剛上映又和同伴去回味了一遍。其實這兩部的劇情也不是多麼曲折離奇引人入勝,僅僅屬於把一個好故事用及其壯麗的畫面表現出來而已。當然對於多數國產電影來說要是能做到這一步,就已經能夠讓人拍手叫好了。
  • 《火星救援》嘗鮮!原來是部勵志的太空西部片
    文) 在當地時間9月11日上午,多倫多威爾斯公主劇院的門口的馬路上排起長隊,隊伍繞著劇院所在街區整整排了一圈,來人皆是為了先睹《火星救援》為快。這部由《異形》和《銀翼殺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唱主角的科幻電影,原著小說本身也聲望極高,電影還在拍攝期間就備受矚目。在9月11日的多倫多主展映GALA單元,《火星救援》首次公映,不過與預期略有出入,不同於雷德利-斯科特以往冷硬的科幻電影,他這次交出的作業是一部在各方面都政治正確的火星牛仔開墾記,超勵志。
  • 地球人有多愛火星——從《火星救援》揭秘火星銀幕變遷史
    2015年9月28日,美國航天局(NASA)在社交網絡上繼宣布發現「另一個地球」之後又玩起了飢餓遊戲,一段吊胃口的造勢之後,宣布火星存在流動水。緊接著2015年10月2日《火星救援》北美公映收穫極佳口碑,引發觀影狂潮(11月25日內地公映)。短短幾天又一次在大眾之中形成「火星熱」,不過為什麼要說「又」呢?
  • 【解碼】在觀看《火星救援》之前,這幾件事你需要了解
    這是一部讓批評過《星際穿越》的NASA將原著小說列為NASA員工必讀書目的電影,這是一部掛著雷德利·斯科特的名字就讓影迷們將其列為年度必看的電影,這是一部好萊塢花費最多人力物力去救馬特達蒙的電影……那麼關於這部電影背後的邊角料你知道多少?本文梳理了一些《火星救援》背後的故事,文章轉載自公眾號筆戈科技。
  • 美國科幻冒險片火星救援 上演膽戰心驚的救援任務
    小編最近看了很多歐美電影,像是《星球大戰》、《神探夏洛克》、《飢餓遊戲3》等等,但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火星救援》了。於是學霸如我的小編立即惡補了關於《火星救援》的有關材料。我相信親們也是很想了解一下《火星救援》的來龍去脈啦。於是乎,善解人意的小編就默默滿足親們的欲望啦。
  • 《火星救援》一部可以帶來快樂正能量,套路感很強的災難片
    雙方重新取得聯繫後,火星救援任務由此啟動 有一段預告片裡面裡奇給幾位NASA大佬講述他的赫耳墨斯機動方案,也是從正片裡直接剪出來的,大家可以去看看,特別好玩。裡奇這個演員在整個電影裡是僅次於沃特尼我最喜歡的,比沃特尼還要逗比,原著裡那個狂熱但有點顯木訥的工程師形象被詮釋的極為活躍,也是電影中少有的對原著人物進行性格擴展設計的角色。
  • 想真正看明白《火星救援》 你必須知道的那些梗
    作為根據暢銷極客小說改編的電影,看過小說的人可能會覺得這就是太空版的起點種田文嘛;看過電影的人又會覺得這是一出火星版的《魯濱遜漂流記》加上《拯救大兵瑞恩》。但作為基於大部分技術已經實現了的「硬科幻」作品,《火星救援》中出現的很多科技有跡可循,9月份火星液態水的發現似乎也讓火星長出土豆的可能性僅差「一步之遙」了。
  • 《火星救援》「取景地」的真實照片(幾乎完全沒有劇透)
    翻譯 馬宏審校 韓晶晶電影中阿西達裡亞平原的真實圖像,拍攝自美國宇航局的火星勘測軌道探測器(Mars Reconnaissance
  • 火星救援:我在火星種土豆的那兩年
    在這個故事中,人類已經實現了在火星上登陸,馬克達蒙飾演的太空人馬克·沃特尼是團隊中的植物學家,和其他五位隊友本來一切順利,結果突然在火星行走是突遇巨型風暴,隊友們誤以為他在事故中罹難,就坐飛船回去了。另一邊,一個眼尖的NASA技術員在觀察火星表面的時候,發現了馬克活動的痕跡,這個驚天的發現給NASA和歸程中的馬克隊友們都帶來了莫大的震撼,看來有時候人活著比人死了還要麻煩。一場空前複雜的太空救援計劃被提上了議程......該片根據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改編。
  • 科幻作家:《火星救援》等科幻片配合美國家政策
    「因為我們已經看過太多陰暗的悲觀主義的科幻電影,包括我自己也寫了不少很悲觀的科幻小說」,看完電影後,陳楸帆說自己覺得有點慚愧,「我覺得我們應該回到《火星救援》中展現的鼓舞人心的精神中去。就像劉慈欣老師所說的,應該回歸到人類剛開始開拓宇宙、嚮往探索太空的那個年代中去。」
  • 揭秘電影《火星救援》幕後精彩故事
    《火星救援》這部電影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等人主演,影片於2014年11月開拍,2015年3月拍攝完成,拍攝地點主要在約旦和匈牙利,影片製作成本1.08億美元,2015年10月開始上映,最終獲得全球票房6.3億美元。同時這部影片獲得了7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口碑和票房都獲得了極大成功。
  • 一定要帶進影院的《火星救援》觀(zhuang)影(bi)必備指南!附彩蛋
    雖然安迪威爾筆下描寫的是二十年後的世界,但現在很多片中的科技設備都在研發中。01.【居住艙】(Habitat)居住艙是馬克瓦特尼在火星上的家,是小說主要場景之一。【火星太空裝】(Mars Spacesuit)火星地表對人類並不是太有善,那裡沒有空氣並且極其寒冷。太空人若要在火星上進行各種採樣任務,一定得穿著特製的太空衣。太空衣亦是小說中的救命必備物,相當有創意的瓦特尼把它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令人拍案叫絕。
  • 福利|《火星救援》-火星王馬特達蒙(百度下載在線)
    從埃及重新返回外太空的雷德利斯科特,這次不太一樣,選擇改編自美國作家安迪威爾的暢銷小說作品《火星任務》,一樣太空科幻的情節這次少了異形和詭異的機器人
  • 《太空救援》真實太空巨製 重寫科幻電影新秩序
    原標題:《太空救援》在京首映 將科幻照進現實   1月9日,以「暢享太空」為主題的《太空救援》首映發布會在京舉行。作為一部真實還原人類歷史上公認的太空救援奇蹟——拯救「禮炮七號」空間站的太空災難片,《太空救援》在俄羅斯上映即迎來口碑票房雙豐收,首周末票房達到700萬美金,打破了俄羅斯本土首周票房記錄,IMDB評分高達7.3分, 被譽為「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太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