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將附圖整理出 NASA 介紹的 9 項太空高科技,讓喜歡《火星救援》的影迷可以藉此一窺小說中的真實世界。
▼ 電影中的居住艙
居住艙是馬克瓦特尼在火星上的家,是小說主要場景之一。居住艙中備有大氣調節器,太空人在艙間內不需穿太空衣就可活動。
●林頓詹森太空中心隸屬 NASA,位於休士頓。中心內的 HERA 簡單講就是一個模擬居住艙
▼ 火星由史以來第一個農夫瓦特尼(麥特戴蒙飾),好溫馨的畫面農業是太空科學重要的研究項目。小說中,瓦特尼把部份居住艙改造成自體循環的小農場,靠馬鈴薯維生。
●太空人正在國際太空站的實驗室中收成生菜。特殊紅光是專門栽種太空生菜的必需品
▼ 畫面中整個圍閉起來的空間用以收集水氣
火星沒有川水湖泊,太空人需要自行製造水。有讀過小說就知道,聰明的瓦特尼不曾浪費一滴水資源,在沒有任何外來救助的情況下,他研發了一套系統,盡可能地蒐集所有水氣以求生存。
▼ 影片中主角在戶外作業時必須穿帶特製的頭盔
除了住所、食物和水,在火星上生存還有一項重要的條件:氧氣。火星上沒有氧氣,瓦特尼無法恣意進行艙外活動,他必須隨身攜帶氧氣補給。
▼ 《火星救援》中的火星太空衣,可以在左手臂上看到生命指數顯示屏
火星地表對人類並不是太有善,那裡沒有空氣並且極其寒冷。太空人若要在火星上進行各種採樣任務,一定得穿著特製的太空衣。太空衣亦是小說中的救命必備物,相當有創意的瓦特尼把它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令人拍案叫絕。
●NASA 最新的太空衣設計樣本 Z-2,當時還廣邀大眾投票選出太空衣的三種顏色
▼ 電影中的探測車,有六個大輪子
太空人一登錄火星,就必須在那裡待上整整一年,因為火星運轉的軌道和地球的距離在一年後才會再次來到最小值,方是最適合返航的時機。因此,太空人將會有大量時間進行各種火星研究。NASA 當然不希望研究範圍受制於人類的腳程,專門探索火星的坐騎「漫遊者」於此誕生。火星車被設計得相當強大,能夠翻山躍谷,頑強得足以應付嚴峻的火星生態,以及各種突發狀況。
●NASA目前仍致力打造能適應各種地理環境的火星探測車,Multi-Mission Space Exploration Vehicle
在《火星救援》中,戰神計畫三號的成員所搭乘的赫密斯號,就是利用離子推進器來完成這趟超過 28 億哩的航程。離子推進器將帶電的離子加速後,以每小時 20 萬哩的超級高速噴出。太空船雖只是感受到輕微的風吹,但它會持續加速,積年累月後便能達到超凡速度,加上離子推進不需很多燃料,替整個航行計畫省下可觀的資源,是當今最經濟實用的推動技術。
火星上沒有石油,沒有風,太陽能因此在太空任務中扮演極重要的能源補給角色。書中的赫密斯號就是運用太陽能電池組作為能量,瓦特尼也多次使用太陽能板,進行長時間驅車旅行。
●ISS 的太陽能面板相當穩定,打從 2000 年首批太空人被送上太空站起,它就敬業地持續供電直到現在
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
RGT
▼ 大致呈圓筒狀的 RTG
我們可以把「放射性熱電產生器」視為一種太空電池。同位素鈽在衰變過程會產生大量熱能,RTG 便將這些熱能轉換成電能。鈽擁有極強的輻射線,為了防止輻射外洩,書中的太空人把這玩意埋在離居住艙很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