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國之重器橫空出世,核心技術超越美國,東方或將領跑世界
圖為中國空間站想像圖近日,據媒體報導,亞洲又一國之重器橫空出世,它就是中國的天宮空間站,現在天宮空間站的核心艙樣品已經開始生產,將於2020年發射升空,它的出現代表著東方或將領跑全世界,而美國對此只能幹瞪眼,就目前來看天宮空間站的核心技術已經超越了美國,因為美國現在根本沒有能力建造空間站,這代表一旦現役的國際空間站退役,天宮空間站將成為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隨著這一國之重器被曝光,現在全世界的目光都集體轉向了東方
-
中國又一「大國重器」即將升空!美國人:我們報應來了?
用在中國航天人的身上,可謂十分貼切。早在2018年3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就曾經表示,中國將於2020年前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如今,這一預言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近日,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已經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表明了本次中國航天的重大試驗又一次取得了圓滿成功。
-
中國這一技術壟斷歐美航天,美國落後十年,只能向中國購買
正因為振動臺對於航空航天領域有著無法替代的重要性,因此,新中國航天事業剛起步時,美國對中國禁運了5噸級別以上的振動臺。沒有設備的中國只得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逼著自己研製。終於,在我國科研人員的艱苦攻關下,各種噸位級別的振動臺被研製了出來。而在不久前,由我國自行研製的70噸級電動振動臺已經投入使用。
-
終結20年的壟斷,又一大國重器從中國升空,中國航天新時代來臨
發射升空的大國重器我們已經聽說過,而近日又有從中國升空的大國重器即將發射。要是能夠取得成功,它可以說會直接把國際空間站20年如此長久的壟斷格局給打破,一家獨大,現在看來是要由我們開啟一段新的歷史,還有我們要說到的是,因為現役的國際空間站快要退出舞臺,美國這邊會面臨沒有空間站的日子,美國這邊也有這樣的預料,所以才會在之前上門要求加入我國的新時代空間站項目,這樣的想法是好的,哪個國家不想要這樣做呢?
-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北鬥三號、復興號、大飛機、國產航母、藍鯨1號……一個個大國重器精彩亮相。 站在尖端科技制高點上,大國重器是一把把讓世界敬畏的「重劍」,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中國近年來在5個大國重器的「成績單」。 一、厲害了我的國!5大國之重器太牛了!
-
一分鐘了解我國載人航天的發展階段
載人航天是目前世界航天中最具挑戰的一項科學技術,就目前而言,真正能夠獨立自主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只有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這三個國家,同時,載人航天也是一個綜合國力,基礎工業等的體現,沒有一定的綜合國力,是無法支撐起這個偉大的航天事業的。
-
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深空探測活動逐漸復甦,各主要航天國家紛紛制定面向未來的深空探測長遠規劃或任務計劃。經過幾代人努力,我國航天事業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我們有能力走出地球、邁向深空!從嫦娥一號到五號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科學家開始研究月球探測的可行性。90年代,成立「863月球探測課題組」進行研究論證。
-
錢學森98歲逝世前,曾為我國藏下一件火箭技術,全世界僅5國能造
2009年10月底,我國兩彈元勳、航天和火箭之父錢學森,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8歲,他去世後,國家特地給予他國葬禮遇,以感謝他為國為民兢兢業業,獨立將我國的高科技禪悅向前推進至少20年,他的功勞不可磨滅,國家和人民將永遠銘記他,所以錢學森在病逝後,國家特批給予國葬禮遇,並享受三軍儀仗隊親自抬棺的殊榮。
-
中國能造航母,能造殲20,為何造不出太空梭?
還有中國,我們連殲20這種五代機中的佼佼者都可以造,怎麼沒聽過中國的太空梭計劃呢?其實,中國早就有過太空梭計劃,但在科學嚴謹的論證過程中被眾多專業大佬一致認定:太空梭當時是不適合中國航天的。863計劃中的航空航天領域,當時是一個載人航天子項目的附屬計劃,一開始很多中國的航天人們看到了美國風風火火的5架太空梭,認為太空梭代表了航天科技未來的發展方向,事實上包括當時的歐洲和蘇聯也都對太空梭抱有很大的興趣,中國航天人的思路可以說是緊跟時代發展,絕不落後於世界潮流。
-
我國十大工程領頭人,竟無一出自清北
大國重器,它們有的是維護我國國防的中堅力量,如遼寧號,殲-20,有的是代表我國在世界科技的前沿,如華為5G,有的為我國交通技術提供新的可能,復興號、C919客機,有的代表我國航天的代表,如天宮、嫦娥、北鬥。
-
張召忠一句話閃爆全球:什麼樣的航母都能造
:按照中國現有的製造水平什麼樣的航母都能造,對此有網友表示,大國重器都能隨便造,中國製造業到底有多發達? 自進入21世紀中國海軍呈現出了井噴式的發展,光是在2019年下水的艦艇總噸位就高達24萬噸,這裡面最值得關注的莫過於國產航母山東艦和055萬噸大驅南昌艦,除此之外,還有準備下水服役的075兩棲攻擊艦,這種造軍艦如同下餃子的速度在各國海軍歷史上僅出現過一次,即身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
-
國產振動臺卡住美國脖子,美航空航天高端產業將受重創
航天及電子產品在設計階段以及驗收階段都要進行一系列的環境振動測試,這對振動測試設備的性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振動臺試驗作為模擬振動環境、檢驗設備可靠性及動強度的一種有效手段,己經被廣泛應用於設備的性能考核和動強度鑑定中。
-
俄羅斯「國之重器」連夜抵達中國,老美徹底慌了
其中我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也是可圈可點讓人直呼不敢相信,才很多方面更是超越美俄這兩個航天大國,成為在這個方面的「領頭羊」。可以說中國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就連美國這樣的強國大國都不得不開始忌憚起來。想必我們都知道,中國 長徵五號 重型火箭第二次發射試驗依舊以失敗告終,這不僅讓中國空間站建設和登月等工程項目延期,而且對我國航天領域發展影響重大。
-
中國航天局: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土贈給美國卻是違法的!
、難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成功實現了多方面技術創新、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對後期的太空探索研究具有承前啟後、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嫦娥五號攜帶的1731克月土,成為了世界上許多國家和組織想要獲得的珍貴科研樣本,美國也非常想要,按理說美國和前蘇聯早就擁有了月土樣本,美國當年更是挖回來了382公斤的月土,為什麼我國這次帶回來月土,讓美國如此感興趣呢? 之所以美國想要,是因為這次我國此次帶回的月土和美國及前蘇聯的樣本挖掘地點不一樣。
-
她用手裡的焊槍讓我國600臺發動機重生!美國專家:這不可能
她就是在飛機的最核心零部件,也就是我們日常所稱飛機的心臟部位的的「主刀醫師」——孫紅梅,而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我國的600臺發動機由此得以重生,而對此美國的專家則認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航空發動機一直都是像大飛機這樣航天重器裡面最重要的部位
-
嫦娥五號回來了,美國想坐享其成,我國有理有據拒絕讓美無話可說
「嫦娥五號」的任務,對全球航天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嫦娥五號」帶回來的2公斤月壤,是近44年以來,全球唯一帶回的月壤,這對研究月球環境,了解月球的最新生態,能起到重大幫助。現在世界上有名有姓的航天局,都把目光聚集到了我國身上,希望能從我國手中獲得一部分月壤,進行分析研究。
-
NASA尷尬了,中國回答的太到位,使他們的沃爾夫條款把自己坑了
據中國網報導,我國航空局副局長回應了我國到底會不會把土壤樣本和NASA分享的問題,他稱,我國抱著開放的心態願意和所有友好的國家共同探索月球,但是美國此前推出了沃爾夫條款,禁止NASA和我國進行航空方面的合作。這下NASA尷尬了,中國回答的太到位,是他們自己多年前把自己坑了。
-
護航大國重器嫦娥五號著陸月球!蘇州智造助力「飛天攬月」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蘇州企業東菱振動研發的大推力振動臺、蘇州同元軟控的「工業智能化設計、仿真平臺」為護航「大國重器」的「飛天攬月」注入了「蘇州智造」的動力。
-
我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這一技術,再也不是美國專利
important}據新華社9月4日報導,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4日執行了一項重大任務:我國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一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是航天領域的一項前沿技術,在此之前,只有美國擁有發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能力。因此,中國試驗成功後,將徹底打破美國在該技術方面的壟斷地位。
-
兩彈一星、神舟飛船、復興號高鐵……大國重器的血液是他們60...
在誠信之星中,有一家企業,他們自主研發的產品正在被廣泛地運用於工業製造、航天航空、軍工領域,成為大國重器不可或缺的血液。當時他的工資只有80多塊錢,3萬多塊錢相當於他把研究院一年的工資一鍋就給燒了。 世界上能生產氟油的國家寥寥無幾,生產工藝高度保密,而生產原料六氟化鈾含有放射性物質,氟本身又具有強烈的腐蝕性。為了完成國家使命,那個時候高清嵐和621工廠的員工們在工作危險係數極高的實驗室裡一次又一次地挑戰自己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