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臺》賈樟柯早年拍出來的電影「馬馬虎虎」卻是最經典

2020-12-05 蝦娛蟹訊

回不去的80年代,一個美好單純的時代

賈科長「故鄉」三部曲第二部《站臺》,也許沒有《小武》那麼真實和有力,卻也充滿了一種別樣的懷舊感和追憶感,是那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中國的陣痛。每一代人都有無法安放的,從躁動歸於寂靜的青春。常常想問,從前那些文藝青年們都去哪兒了?

賈樟柯告訴你,他們都去生活了。

而生活本身就是劇情

《站臺》於2000年上映,被認為是「平民化的史詩作品」。

影片以改革開放為背景,融合了山西方言、普通話和安陽方言,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在山西汾陽縣文工團工作的崔明亮與殷瑞娟以及張軍、鍾萍等一群年輕人的生活、工作、愛情。

在154分鐘內,賈樟柯導演通過最真實的聲音、最寫實的鏡頭向觀眾展示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年輕人真實的生活狀態。

由於20世紀八九十年代剛剛實施改革開放,普通話還沒有進行大規模普及,影片中的方言從側面反映了作為小城市的汾陽並沒有趕上時代進步的步伐,也預示了後面以崔明亮和殷瑞娟這代年輕人的無奈,他們想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卻被現實一次次的拍打上岸。

初期,他們過得雖然是平平淡淡的日子,卻充滿著激情,擁有相對豐盈的精神世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令他們見識到了各種新鮮的事物,也讓他們對自身有個更多的認知,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時間來到1980年末,小鎮青年們發現雖然各自面目全非,卻仍然一無所有,相比廣州那樣的沿海城市,如汾陽這樣的中國內陸小縣城跟上時代的步伐總是遲緩凝重的。當喇叭褲、燙頭和流行音樂來到汾陽,崔明亮他們就像是看到了希望,不過現實還是很殘酷,一覺醒來,已經取消了文藝團體的補貼……承包的小團體更名為霹靂舞臺,出發去巡演,直到內蒙古。

他們本來以為是要擺脫無聊的人生,卻發現遙遠的現實更加沉重,連舞臺都提不起他們的興致。幾個文藝工作者都沒跟上時代的腳步,生計問題就這麼緊鑼密鼓地壓過來,大家的一腔熱血顯出不合時宜的窘迫。

70年代的人成長於一種人性信仰的重建年代,靈魂註定要被打上沉重的烙印,70年代的人,經歷了歲月的歷練,現在已經步入中年,但70年代的青春並沒有結束,一群年輕人始終在叫做青春的「站臺」等待時代的火車到來……

它們都沒能把住時代的脈搏,但卻擁抱了整個時代

賈樟柯的電影特別願意運用流行歌曲,用流行歌曲展現時代文化,親切卻不媚俗,《站臺》運用的格外明顯。鄧麗君的歌曲《美酒加咖啡》在電影中多次出現,一是為了製造當時的真實環境,帶領觀眾通過音樂去體會那時的風情,二是為了襯託影片中男主女角被青春和感情多困擾的心理狀態。

除此之外,影片中還有《火車向著韶山跑》、《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妹妹找哥淚花流》、《流浪者之歌》、《啊!朋友再見》、《成吉思汗》、《張帝問答》、《軍港的夜》、《校園的早晨》、《我的中國心》、《希望的田野上》、《路燈下的小姑娘》、《是否》等。

其中與電影同名的流行歌曲《站臺》,是來自搖滾歌手崔健翻唱的一首著名的流行歌曲。也表達著人們心中的想法,並在電影中多次出現。

《站臺》的歌詞:「長長的站臺,長長的等待,站臺會帶著人們追逐夢想,站臺會承載人們歸來的疲憊」,映射著那個年代大多數有夢想但最終沒有實現夢想的青年的客觀狀態。

《站臺》中的流行音樂,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為影片的敘事時間做背景鋪墊,讓觀眾很容易的推測出故事發生的時間背景,同時還增強了影片的時代性和記錄性。歌曲《站臺》描繪了一個人徘徊在站臺等待心上人的到來,站臺與旅途相關,即是出發的地方,又是歸來的地方,人來人往之間充滿了悲歡離合,有一種疲憊而悲傷的意境。站臺是一個中轉站,是一種「等待」、「尋找」、「期望」。

在影片中,《站臺》的音樂響起,崔明亮隨著音樂發出了沙啞的歌聲,聽到歌聲張軍也跑了過來,鍾萍也來了,突然張軍說「有火車!哎,有火車,火車!」

在他們奔跑的過程中,歌聲持續著,火車從他們身邊飛馳而過,這是最動人的一幕,一群對充滿嚮往的年輕人看著他們追逐的「遠方」,隨後歌聲由畫內音樂變為畫外,鐵路線向遠方蔓延,通過未知的世界,火車從遠方來,又奔向遠方,對於在小縣城長大的年輕人來說,見到火車就是一件很新奇的事情了,而火車也可以帶著他們去往更加遙遠的地方。

觀眾聽著音樂看他們追逐火車的興奮,感覺到了那一代人的熱血青春。

正如賈樟柯所說:「我這部片子其實還有一個主角:如果說崔明亮和尹瑞娟、張軍和鍾萍是這部電影的四個主角的話,那麼這些流行歌曲就是第五個主角」

導演賈樟柯的「民族性」

《站臺》一直以來都貼著「中國民族電影」的標籤,它是由日本北野武工作室投資拍攝,參加了威尼斯電影節,在2000年攬括八項國家大獎。其實《站臺》當初進入國際市場並非賈樟柯的主觀意願,更多的是無奈之舉。

作為一部走全球小眾藝術電影路線的作品,其審美化的現實主義國際風格也在很顯著地對抗著全球同質電影文化的整體邏輯。《站臺》描繪的是一個小鎮故事,也是一個「小中國」比起描述一個整體的、單一的民族性表現的中國,它更傾向於描述一個多民族性的、多樣化的中國,可以理解為一種書寫中國民族史詩的新方式。

《站臺》用「長鏡頭」忠實記錄底層人民生活,直面人間世俗,同時不迴避「人性的弱點」和「生命的感傷」,外國觀眾也許在經歷了《紅高粱》裡民俗奇觀帶給他們的新奇後,再通過賈樟柯的《站臺》視角,獲得關於中國另一面的「民族性解讀」。

在某些時候,導演是參與者,在影像中融入自己的記憶。此外,平民視角還意味著看待歷史的角度。歷史是由日常生活所構建的,導演賈樟柯以自己的成長經歷為藍本,描述了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不顧一切,滿腔熱忱追逐夢想、追尋愛情的故事。

電影中的流行音樂,記錄了一個時代的變遷,如果沒有這些音樂,電影的敘事也是不完整的。

《站臺》雖然沒有絢麗的拍攝手法,沒有華麗的音效,沒有俊男美女,整體看上去馬馬虎虎,卻有點殘酷,這就是一個真實的賈樟柯,他的真實並不是他早期電影的缺點,而是亮點。

這就是賈樟柯,用平凡的人物濃縮時代與人性。

文原創,圖網絡

相關焦點

  • 「地下導演」賈樟柯:他的電影為什麼屢屢被禁?
    今年年初,電影導演賈樟柯最新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在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電影將繁華大都之外的鄉村和書寫鄉村的作家們作為拍攝的對象,通過作家們的講述與追溯,真實而生動地呈現出中國社會變遷的豐富圖景。這個題材未必會被喜聞樂見,但他還是拍了。
  • 雲觀影丨賈樟柯直播:我的電影江湖
    賈樟柯認為,如何評判影像最重要的在於看它有沒有表達出現實生活的質感,是否具有一種對現實表象的穿透力。《江湖兒女》劇照。鋒利、柔情、江湖氣,或許這就是賈樟柯電影最好的模樣。而《江湖兒女》的價值正在於,讓我們在世事難料的聚散離合中重新尋找到「江湖」。事到如今,賈樟柯導演依然相信,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賈樟柯上影節大師班:疫情讓電影人反思
    在提到電影創作者與電影觀眾之間的關係時,賈樟柯動情地說:「經常有人說,賈導你的電影特別不顧及觀眾,其實這個話是錯的。我特別看重觀眾,但是角度不一樣。大部分電影是希望講一個故事給觀眾,對我來說,我覺得希望拍一部電影,都是讓觀眾過一段生活,過一段沉浸式的生活,體驗一種人生。」
  • 賈樟柯亮相大師班:主演《不浪漫》今冬或復拍
    賈樟柯亮相大師班:主演《不浪漫》今冬或復拍 時間:2020.07.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姆明
  • 力哥私房名錄一生必看的經典電影,中,值得珍藏
    金·凱瑞一輩子拍了那麼多喜劇電影,未來能永留史冊,被電影教科書反覆拿出來說的,可能也就這一部了吧。《盧安達飯店》過去30年,人類社會發生的最大悲劇,就是盧安達大屠殺,你應該了解一下。《戰爭之王》突然發現,我這份榜單上居然只有這一部尼古拉斯·凱奇的電影……雖然很多人覺得凱奇演技很牛,是個有追求的演員,早年還拿過奧斯卡小金人,但真的不能怪力哥偏心,你看看丫的後來接拍的都是些什麼爛片?又不是漫威,普通的爆米花商業電影,力哥怎麼可能推薦給大家呢?
  • 賈樟柯造節:一位導演和一座古城的中年焦慮
    幾乎所有的電影海報都會豎著懸掛在廠房內,其中外語片明顯多過國產片,每一部影片都有明顯的展映單元信息:「藏龍」、「臥虎」、「新生代」、「平遙一角」等等。紅毯盡頭也就連接在這個「主宮「內,每一位走過紅毯的電影主創進入這個室內,都會發現自己參與的電影海報。「主宮」的兩側分別是兩個最重要的兩個影廳,西邊的露天「站臺」影廳和東邊的能容納400人的「小城之春」室內影廳。
  • 賈樟柯主持李安馮小剛對談:電影好久沒改了
    李安解釋說,這是自己在嘗試更主觀的表達方式,也許觀眾不能接受,但他很希望能在新的領域探索電影的更多可能性。  從60幀到120幀,李安並非一拍腦門就想出來,這期間他思索了一年。但他不認為新技術是他的目的,因為技術總是服務於故事和角色,而對電影人來說,最重要的是電影的moment(時刻),「電影已經很久沒改了,我相信馮導也有這樣的感覺。」  李安還特地誇獎了第一次演電影就擔任主角的演繹喬-阿爾文:「他跟我很像,比我帥就是了。」
  •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最孤獨的電影人,他還是那個山西汾陽小子
    #影視作品#賈科長又來了,帶著他的新作品《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亮相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在首映上,賈樟柯顯得有些從容與自在,畢竟柏林是他電影人生的開始,這一次攜帶新作品來到柏林國際電影節的賈樟柯,是時隔了23年再度回到故地,這一切一晃而過,而賈科長仍然是中國電影人裡最特立獨行的那一個。
  • 電影人⑤丨仇晟:中國再也沒有賈樟柯那樣的成功出現了
    我有電影要拍,他有隧道要挖,我有70號演職員,他有幾百個工人。每天能推進多少,看人,也看天。」電影最終還是拍了出來,儘管沒有直接表達,電影還是給出了仇晟對修地鐵這件事的看法。幾個月前,《郊區的鳥》定檔8月30日上映。朋友圈有朋友轉發了這條消息,關心仇晟的朋友長舒了一口氣。從去年拿到FIRST最佳影片到現在,一年多過去了。
  • 賈樟柯首次主演電影《不浪漫》
    賈樟柯首次主演電影《不浪漫》 2019-10-14 09:55:04   來源:安徽網
  • ...是我公然對抗的一次,之後我跟世界格格不入,覺得不想拍電影了
    我跟電影最初結緣,還是跟山西有點緣分。我從部隊轉業回來,分配到農業電影製片廠,需要到山西大寨駐站。 農影廠科教片、新聞片都拍,算農業部的,設備條件非常好,有很多專科大學生做編劇,我在那學到很多東西。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去世的時候,江青還專門安排拍了一部科教片,差不多我就是拍完那個片子去的大寨。
  • 《江湖兒女》曝街頭血戰 賈樟柯趙濤解析「UFO」
    共9張 1905電影網訊江湖街頭大戰  廖凡身手不凡趙濤帥氣十足今日,片方曝光了電影中街頭大戰的正片片段,這場長達兩分多鐘的街頭打鬥戲份,真實還原了賈樟柯鏡頭下血氣方剛的江湖世界。片段中斌哥一人大戰眾多小混混的場景,令許多觀眾印象深刻,留言稱「這段戲看得過癮,斌哥打架的樣子太帥了。」
  • 《時間去哪兒了》成都行 賈樟柯重新定義時間概念
    絕美看點引人入勝在《時間去哪兒了》這部電影裡,可以說影片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擁有著讓人無法拒絕的吸引力,故事裡的每一個無限秀麗的風景,更是作為影片中的一大看點多次被提及。冰原、森林、老城、工業、古城等景觀構成了影片中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在演員精湛的演技下,被賦予了更多的靈魂。
  • 賈樟柯監製,王晶執導的電影《不止不休》入圍威尼斯電影節
    #賈樟柯#監製,王晶執導的電影《不止不休》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當地時間9月2日在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島拉開帷幕,本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唯一入圍競賽單元的華語片《不止不休》。
  • 平遙DAY2:賈樟柯談蘇聯電影淵源《冥王星》首映
    導演以「黑色電影」影像風格穿梭於澳門過去與現在的時空中。導演範思澳和演員鳳小嶽以及製片人林南、趙學謙和李經緯出席了新聞發布會,暢談影片創作來源及拍攝的心路歷程。作為中國和葡萄牙合拍影片,《帝皇酒店》導演範思澳與澳門頗有淵源。他19歲時第一次來到澳門,住在一間小酒店,20多年後,又在當年住的酒店旁邊拍了這部《帝皇酒店》。
  • 「最難拍」的電影,《大白鯊》是在什麼情況下拍出來的
    大家都還記得《大白鯊》這樣的一部非常刺激的電影,小編可以說看的是驚心動魄,但是大家知道《大白鯊》這一部非常好的電影,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拍出來的,小編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史匹柏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曾被問道:你覺得做導演近四十年以來,最難拍的是哪部電影?
  • 團圓與分離,賈樟柯電影《三峽好人》窺探社會變遷下普通人的生活
    2006年12月14日上映的電影《三峽好人》以三峽移民工程為故事背景,講述了底層小人物在三峽庫區發生的感人故事。在大搬遷的時代背景下,三峽庫區的民眾對全新生活的憧憬以及情感價值觀念的表達,在影片中體現了出來。電影裡的很多場景是現實生活中底層老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它用樸素的真實感,反映普通民眾在社會變遷下的命運抉擇,又是賈樟柯導演的一部現實主義佳作。
  • 劉德華最經典愛情大片,韓國放映半年之久,電影插曲《天若有情...
    在電影圈雖然有很多人批評他拍了很多爛片,但老實說他的經典作品也不少,其中有些還是經典中的經典。比如這部《天若有情》就被公認是無人能超越的動作愛情大片,電影中同名插曲還傳唱至今。很快片商為他找來了劉德華,吳倩蓮,吳孟達等優秀演員,手下有這麼多精兵強將,那拍出來的質量效果還會差嗎?
  • 賈樟柯退出平遙國際電影展 影迷:沒有遊到海水變藍
    到底還是沒有遊到海水變藍◎張海律10月18日晚,賈樟柯出乎意料地突然宣布,將退出由他一手創立的平遙國際電影展,從明年第五屆起,交給平遙當地政府。而在頭一天晚上,他的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在平遙電影宮的「小城之春」影廳舉辦了亞洲首映。影迷們感慨,平遙影展沒能撐到海水變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