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註冊制已是大勢所趨,券商研究定價成為核心競爭力。五礦證券依託資深產業體系背景,圍繞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布局和構建研究隊伍和研究力量。
12月3日,五礦證券2021年投資策略峰會在成都舉行。五礦證券總經理兼研究所所長葛軍在會上表示,在軍工和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向好預期下,2021年總體看好高溫合金、鈦材、稀土、鋰,短期基本金屬糾偏。在全球低利率、流動性泛濫、邊際經濟回升、人民幣升值等背景下,基本金屬短期有反彈,長期箱體震蕩;貴金屬長期趨勢仍然值得看好。
明年看好這些金屬
年初至今,有色金屬上漲23.42%,成為震蕩股市中的明星板塊之一。回顧來看,有色金屬板塊2月初大漲月底下調,之後低位震蕩至6月下旬,7月拉漲後略有回調,11月上演火熱行情。2020年進入尾聲,備受投資者關注的是,2021年哪些有色金屬值得投資?
「2021年總體看好軍工和新能源汽車兩條主線,看好軍工新材料(如高溫合金、鈦金屬)、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如稀土、鋰金屬)。」葛軍的主要判斷邏輯是,高性能釹鐵硼充分受益於綠色低碳經濟,需求持續放量;軍品鈦材加速放量,高端產能決定企業利潤;軍工裝備加速升級換代帶來高溫合金需求持續高速增長。此外,無限量QE周期與第三次國際貨幣體系重錨期共振,黃金長牛仍在途中。
葛軍進一步表示,真正決定工業金屬長期價格走勢的主導因素是「金屬的需求」。從美國工業化經驗來看,加速工業化時代是金屬需求黃金期,經濟轉型時代金屬消費增速下滑。從各項工業化率的衡量指標綜合判斷,當下中國工業化步入工業化的後期,金屬消費仍將保持量的增長。但進入經濟轉型期,金屬消費增速趨緩不可避免。
通過「供應集中度」、「中國的資源儲量自給率」、「需求結構」的差異研究,葛軍認為,銅品種易漲難跌;鋁品種盈利持續性較差;鉛鋅貿易剛性不足;鎳對下遊不鏽鋼較高的成本佔比使得鎳價上漲對下遊產品的成本壓力較大,因此容易產生需求壓制。
據了解,稀有金屬鋰是國家戰略性金屬,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等領域,被譽為「新能源金屬」、「宇航合金金屬」及「工業味精」。近幾年,全球金屬鋰消費量保持持續增長的是製藥和石化行業,但未來消費量增長較大的是電池行業。
贛鋒鋰業董事長兼總裁、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副會長李良彬預計,由於環保壓力與能源瓶頸,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超過1200萬輛。預計2025年鋰鹽年需求量將突破100萬噸,對鋰的需求量會造成很大壓力。將形成第二波供不應求的局面,行業景氣度將再度爆表。李良彬建議,謹慎投資鋰礦與鋰鹽項目,「未來五年,行業競爭有望趨緩,進入鋰鹽行業第一梯隊,將受到資源與生產經營團隊的約束。」
看好新能源汽車
五礦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孫景文在策略會分會場上指出,「我們堅定看好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發展前景,產業鏈各環節上的頭部企業,未來均有望成長為全球性的領軍企業。」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極具縱深的產業鏈條,也是一個具備廣闊成長空間、市場導向、兼具製造與消費屬性的產業,在全球均被視為重要的戰略新興產業。重點發展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綠色經濟已經成為全球共識,也將成為未來全球主導型經濟體之間開展合作的重要抓手。在這樣一個藍海行業中,全球產業之間更多是「正和博弈」,而非「零和博弈」。
孫景文進一步分析,第一,目前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019年工業增加值全球佔比超過28%,中國優勢供應鏈向全球溢出已成為大勢所趨,新能源產業(包含新能源汽車)恰恰是中國優勢供應鏈的典型範例。
第二,在補貼導入並逐步退坡後,經歷了多輪拼殺的歷練以及持續的對外開放(例如引入特斯拉,允許其獨資建廠),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不僅形成了齊備的上下遊環節,高效、低成本、大規模的產能,技術水平由點到面快速提升,更重要的是新能源產業集群效應、生態系統不斷壯大和豐富。
第三,中國新能源汽車2020年的總銷量受疫情衝擊較大,但私人消費強勁,印證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從「補貼導入」向「產品力驅動」轉型,不宜低估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正向循環」之後的成長加速度。在全球市場共振、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共舞的時代,優秀車型或不斷「湧現」,電池技術的進步迭代也有望加速,平價時代有望提前到來。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