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普渡大學研發新技術 利用甲殼類動物的外殼來產生電能

2021-01-21 網易

2020-04-23 19:55:10 來源: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舉報

  當你聽到「可再生能源」這個詞,大腦中會浮現哪些新能源?是風力發電機?還是太陽能板?或者是地熱加熱系統?隨著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日漸減少,人類迫切需要找到進行替代的可再生能源,為此世界各國的學者和技術人員正在探索和研究開發可再生能源的創新方法。

  

  近日,來自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利用廢棄的甲殼類動物的外殼來產生能源的新方法。

  據悉,研究人員從甲殼類動物的外殼上提取了一種名為「殼聚糖」的天然生物聚合物,以製造「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s)。該能量收集設備能夠將外部機械能轉換為電能,這項技術或可應用於包括VR/AR頭顯在內的眾多電子設備的供電。

  此外,研究人員聲稱該技術可用於包括智慧型手機屏幕、可監控心臟和大腦運作的醫療設備以及其他各種採用觸控螢幕技術的設備中。顯然,該設備還可以用於檢測人體運動,並將動能轉化為電能,從而為VR/AR設備提供動力。從理論上講,這意味著你在VR/AR交互體驗中所產生的能量,可通過該技術進行能量轉化,轉化為VR/AR設備所需的電能,不過其前提是你不介意穿著由廢棄的蟹殼製成的可生物降解的衣服。

  普渡大學工程學院工業工程助理教授、研發團隊負責人Wenzhuo Wu表示:「我們採用了『廢物利用』的創新方法,將原本毫無用處的廢棄甲殼類動物的外殼轉變為功能強大的自供電設備。這種從天然生物材料中提取的新型TENGs,可能會為在生物醫學和環境應用中,為自供電納米系統生產經濟可行且生態友好的TENGs鋪平道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史丹福大學研發汙水轉化新電能 數位華裔參與
    史丹福大學研發汙水轉化新電能 數位華裔參與   中新網9月18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多名華裔參與的一個史丹福大學工程小組,設計了一種可以利用汙水產生電能的新方式,把自然界的「有線微生物」(Wired Microbes)當作小型的發電廠,在它們消化植物及動物的廢料時產生電能。
  • 寒武紀化石揭示泛甲殼類動物祖先面目
    「地球生物圈經歷了這麼多次大滅絕,經歷了小行星撞擊,經歷了多次嚴酷的冰期,也經歷了白堊紀那樣的酷暑,但泛甲殼類始終引吭高歌,屹立不倒。」望著手中這塊記載著5億多年歷史的耳材村蟲化石,雲南大學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翟大有感慨萬分。  近日,《當代生物學》在線發表了雲南大學與英國劍橋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的研究論文。
  • 普渡大學開發石墨烯複合蜘蛛網架構的生物醫學3D光電子探測器
    普渡大學開發石墨烯複合蜘蛛網架構的生物醫學3D光電子探測器節肢動物的視覺系統由一個密集的陣列組成,這些陣列由遍布曲線表面的單個光電檢測元件組成。普渡大學的創新者正在從自然界中汲取靈感,開發用於生物醫學成像的3D光電探測器。研究人員利用蜘蛛網的一些建築特徵來開發該技術。蜘蛛網通常具有出色的機械適應性和抵抗各種機械載荷(例如暴風雨)的破壞耐受力。本研究報導的包含有機染料敏化石墨烯雜化複合物的半球形光電探測器陣列的分形網絡設計可作為有效的光敏組件,具有增強的光吸收能力。
  • 世界上唯一一種有金屬外殼的動物,被美國拿來研究防彈衣
    據悉這種蝸牛的外殼就算是子彈也不能直接將其擊穿,因此美國方面目前已經將鱗角腹足蝸牛用來進行新型防彈衣的研製。這種蝸牛的腹足竟然進化出了布滿鐵的鱗片,而且外殼分為三層,第一層是一般甲殼類動物的文石層,第二層是糊狀有機層,具備散熱能力
  • 美科學家發明新太陽能技術,太陽光利用效率突破50%
    如今,太陽能技術已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薄膜太陽能發電效率已高達 31%,聚光太陽能技術也已日漸成熟。然而,現有太陽能技術也有其技術瓶頸,發電效率始終在 30% 左右徘徊,但這種局面即將為新的技術所打破。日前,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者們通過將現有多種太陽能技術混搭,構建一個混合系統,將太陽光利用效率提升至 50%。
  • 歐盟利用甲殼類動物廢棄物生產生物可降解塑料
    歐盟利用甲殼類動物廢棄物生產生物可降解塑料 來源:歐盟使團   發布者:亦云   日期:2015-02-17   今日/總瀏覽:1/2690
  • 神秘甲殼類動物越長越「簡單」
    為查明這些Y—成蟲到底是什麼,一支國際科學家小組利用魚網從日本衝繩島附近琉球群上的一處海軍基地一共搜集了40多種Y—幼蟲。正當他們搜集這些動物時,颶風來臨了。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赫裡克•格倫勒說:「我預測我們小組出發5天後能抵達此海軍基地,這使我們的搜集時間非常緊迫,因為我們知道在颶風過後是不可能捕獲到Y—幼蟲的,因此我們得連夜工作。」
  • 利用「植物生長」發電 荷蘭研發新技術點亮城市街燈
    由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研究人員成立的一家Plant-e公司研發出一種新技術,可從生長的植物中不斷獲取電力,在夜晚點亮城市的LED街燈。目前該技術已在當地兩個地方啟用。解析「植物發電」技術  我們都知道,太陽能電池是利用陽光來發電,而植物也是用陽光來為自己的生長提供能量。目前,制約太陽能發電規模的重要因素是太陽能電池板成本太高。那麼,有沒有可能捨棄掉昂貴的電池板,而利用廉價的植物來作為太陽能發電的載體?那就是利用植物來發電。
  • 普渡大學開發石墨烯光電探測器新技術 實現非局部光電探測
    北京時間05月03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 普渡大學、密西根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聲稱,已解決阻礙石墨烯高性能光學器件的發展問題,石墨烯高性能光學器件可用於成像、顯示、傳感器和高速通信。題為「由碳化矽襯底與微米量級石墨烯結合製成的光電電晶體的位置依賴和毫米範圍光電探測」的論文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
  • 普渡大學開發出石墨烯光電探測器新技術 實現非局部光電探測
    普渡大學、密西根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聲稱,已解決阻礙石墨烯高性能光學器件的發展問題,石墨烯高性能光學器件可用於成像、顯示、傳感器和高速通信。
  • 《Current Biology》發表侯先光團隊寒武紀泛甲殼類起源研究成果
    :${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駿   中新社昆明12月28日電 (陳靜)記者28日從雲南大學獲悉,美國《細胞》出版集團子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於27日晚以研究快訊形式在線發表了雲南大學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翟大有
  • 普渡大學開發3D列印膠囊,能夠對人類胃內的細菌進行採樣
    2020年8月14日,白令三維獲悉,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3D列印膠囊,能夠對人類胃內的細菌進行採樣。這種列印的藥丸能夠發揮結腸鏡的作用,捕獲細菌(稱為生物群),不僅僅是結腸內的細菌,而是整個胃腸道的細菌。這種 "腸道鏡 "技術可以和現有的結腸鏡檢查流程一起部署,以便更好地了解腸道疾病。
  • 美國利用FELIX工具檢測新冠病毒,揭示該病毒非人工製造
    歐美研究團隊首次觀測到「時間晶體」相互作用,有望促進量子信息處理技術發展 據科技日報8月19日消息,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美國耶魯大學和芬蘭阿爾託大學聯合團隊首次觀測到「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時間晶體是一種物質態,其基本概念與金屬或巖石等標準晶體對應。
  • 從雨滴獲取電能!我國科學家利用摩擦納米技術發明新型太陽能電池
    原標題:從雨滴獲取電能!我國科學家利用摩擦納米技術發明新型太陽能電池 我們都知道太陽能電池板(Solar panel)是通過吸收太陽光,將太陽輻射能通過光電效應或者光化學效應直接或間接轉換成電能的裝置。所以,一直以來,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陰雨天它會變得很無能。
  • 錢學森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鄧稼先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袁老呢
    錢學森,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鄧稼先,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李四光,畢業於伯明罕大學蘇步青,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發現了沒有,袁隆平是少見的土生土長的中國科學家,畢業於西南農學院之後,並未出國深造,而是一直在國內研究水稻
  • 美國大學利用天然蛋白質研發空氣發電機 利用空氣中的水蒸氣發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據外媒報導,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的科學家們研發了一款設備,可以利用一種天然蛋白質,再利用空氣中的水分發電。
  • 普渡大學教授首次發現天然材料磷烯存在負泊松比特性
    【據《科學日報》網站2016年10月6日報導】近期,美國
  • 地球上有種生物,外殼子彈打不穿堪比鑽石,美國拿它來研發防彈衣
    眾所周知,烏龜、甲魚都是通過堅硬的外殼來保護自己,但你知道世界上最堅硬的殼嗎?據說,這種殼連子彈都打不穿,硬度更是堪比鑽石,美國拿它來研發防彈衣,那究竟是什麼殼呢?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地球上具備有堅硬外殼的動物很多,比如烏龜、鱷魚、穿山甲等都具備非常優秀的抗打擊能力,但這些殼在現代武器面前都顯得不堪一擊
  • 創新技術將蜘蛛網架構轉化為3D成像技術
    (Sena Huh圖片)普渡大學的創新者從自然界中汲取靈感,開發了用於生物醫學成像的3D光電探測器。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蜘蛛網的一些建築特徵來開發該技術。蜘蛛網通常具有出色的機械適應性和抵抗各種機械載荷(例如暴風雨)的破壞耐受力。
  • 普渡大學為弦樂器創建柔性的印刷電子線圈磁換能器
    普渡大學為弦樂器創建柔性的印刷電子線圈磁換能器電吉他內部用來產生高質量聲音的電線可以延伸數英裡,甚至可以延伸到大學校園的整個長度。現在,普渡大學的創新者已經開發出一種解決方案,以減少該過程,並使製成品更適合播放器和製造商。該團隊創建了一個柔性的印刷電路板,該電路板模仿電吉他內部的常規電線配置。這項創新可以對現有的吉他進行改裝。該技術還可以用於其他弦樂器。&34;普渡大學技術學院工程技術實踐助理教授戴文·休斯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