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富營養化過程和藍藻水華暴發機理項目組召開會議

2021-01-09 中國科學院

    1月30日至2月1日,「973」項目「湖泊富營養化過程與藍藻水華暴發機理研究」2004年度工作會議在武漢召開。該項目諮詢專家吳德鄰研究員、付家謨院士及甘子鈞研究員出席會議並作了指導性發言。雲南省科技廳助理巡視員李村生、中科院資環局生態環境處處長黃鐵青等也一同聽取了會議。

    會議著重交流了項目的重要進展,各課題組匯報了課題與項目總體目標緊密相關的研究進展;在研究存在的問題、尋求可操作的解決辦法的基礎上安排了2004年度的工作;會議還確定了該項目的網頁的建設。該項目組將在中科院水生所網站(http://www.ihb.ac.cn/)、中國環科院網站(http://www.craes.org.cn/) 和中科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網站(http://www.whlib.ac.cn/)分別建立鏡像網頁——「湖泊富營養化和有害藍藻水華(Lake Eutrophication and Harmful Cyanobacterial Bloom, LEHCB)」。

    據悉,該項目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於2002年12月27日正式啟動。第一主持單位是中科院水生所,第二主持單位是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劉永定(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金相燦(中國環科院研究員)為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環保總局為項目依託部門。研究工作起止年月為2002年12月到2007年8月,經費額度為2800萬元。

    項目進行一年來,各課題負責單位對課題的研究工作均較重視,在參加人員的共同努力和科技部「973」辦公室、依託部門、依託單位以及各位專家的指導與幫助下,已經取得了較好的進展,保持了良好的研究態勢和精神狀態。與會專家和領導對項目進行一年來所取得的各項進展和項目組的研究狀態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指出,項目組在注重科學問題和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同時,還要緊緊圍繞國家需求目標,最終向國家提交一個可操作性的成果。

相關焦點

  • 我國湖泊富營養化的發生機制與控制對策
    會議上,專家學者對國外湖泊富營養化研究與整治的經驗和教訓的交流,並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對我國淺水湖泊富營養化的特點、生物化學和生態演化過程與發生機制以及湖泊富營養化產生的生態學原因和經濟的社會的原因的剖析,對於加深認識湖泊富營養化與生態系統退化機理,探索湖泊富營養化的有效控制技術和方法方面面臨的科學技術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 中科院副院長陳宜瑜院士:解決湖泊富營養化問題一定要做好基礎研究
    日前,「973」項目「湖泊富營養化過程與藍藻水華暴發機理研究」第一次工作會在武漢召開。
  • 研究發現太湖藍藻水華暴發時間提前
    新華社南京4月19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獲悉,該所太湖生態系統研究站科研人員通過對衛星遙感數據的綜合分析和計算,發現隨著氣候變暖,近些年太湖藍藻水華暴發的時間顯著提前。湖泊富營養化,是一種氮、磷等營養物質含量過多所引起的水質汙染現象。
  • 太湖巢湖等5月初進入藍藻水華高發期,預警和監測並不容易
    「藍藻水華常常『來無影、去無蹤』,其出現和消失呈現較大的時空差異,以往研究無法很好地解釋這種現象。」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秦伯強課題組研究發現了藍藻水華發生的動態特徵及其驅動機制,並提出藍藻水華暴發過程的概念性解釋。5月初,太湖、巢湖等大型淺水湖泊進入了藍藻水華高發期。
  • 湖泊富營養化治理——控磷?還是控氮?
    基於37年的全湖實驗結果,加拿大學者發現,單獨控磷即可以顯著抑制藻類生長,而單獨控氮則會誘導固氮藍藻的產生,固氮藍藻可以通過固氮滿足自身的氮需求,不能有效降低藻類生物量,由此提出湖泊富營養化治理只需控磷,無需控氮的觀點。
  • 水華 - 水華-海洋 -中國天氣網
    藻類大量死亡後,在腐敗、被分解的過程中,也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體嚴重惡臭。而造成水華現象的出現,主要原因還是水域沿線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致使江河湖泊中氮、磷、鉀等含量上升。導致水華發生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水體的富營養化。
  • 長江中下遊湖泊富營養化發生機制與控制對策獲進展
    該項目集中院內多家優勢力量,強化學科交叉,全力攻關,三年來,通過對長江中下遊100多個湖泊的調查、研究,在湖泊的底泥內源汙染及釋放機制、富營養化湖泊內源汙染控制及生態修復的理論和治理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創新性進展,為我國即將開展的大規模湖泊富營養化治理提供了科學儲備和技術支撐,同時也為填補國際湖泊學有關淺水湖泊的研究空白做出了重要貢獻。
  • 識藍藻「廬山真面目」 探究藍藻水華暴發之因
    原標題:藍藻的「廬山真面目」   長期以來人們對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與利用,造成嚴重的水體富營養化狀態。為藍藻的暴發提供了條件。 近代研究發現藍藻沒有細胞核、色素體、線粒體及內質網,且其細胞壁的主要組成也是粘縮肽,這些都與細菌相似,被歸入原核生物,稱為藍細菌。   藍藻本身沒有多少危害,就怕藍藻上浮形成水華。藍藻的生長經歷越冬休眠、春季復甦、生長和集聚上浮等階段。藍藻上浮能夠改變自身在水中所處的深度,從而獲得適宜的光能和充足的營養鹽。所以藍藻上浮是水華暴發的關鍵階段。
  • 探究藍藻水華與水體富營養化共同治理策略
    當水中藍藻含量較少時,其以個體分散在水中,若遇到水溫、富營養化、有機磷等適宜條件【2】它們就會快速生長,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產生群體效應,聚集後呈綠色油漆狀覆蓋於水面,稱之為水華, 水華會通過多種途徑引起水體中溶解氧濃度下降, 從而造成魚蝦等水生動物死亡, 進而對水環境和水生生態系統造成危害【3】。
  • 「水華」催生一個新產業 德林海讓藍藻治理不再難
    記者近日走訪了專注藍藻治理的無錫德林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德林海」),找尋上述問題的答案。「水華」事件催生一個產業2007年5月,太湖藍藻暴發,引發無錫飲用水危機。從那時起,人們開始注意到藍藻這一單細胞原核生物,以及由於水體富營養化導致的藍藻暴發生態問題。
  • 藍藻水華治理曙光初現 相關儀器設備已「待命」
    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屆國際產毒藍藻大會上,大會執行主席、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宋立榮表示,總體而言,我國藍藻水華研究和治理工作成效明顯,應該理性看待藍藻水華問題,不必「談虎色變」。  此次國際產毒藍藻大會首次在亞洲召開,為什麼選擇在中國開會?宋立榮認為,一方面是我國水環境汙染引起的藍藻水華問題嚴重,另一方面是我國在水華藍藻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治理經驗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
  • 武漢湖泊接連發生藍藻水華暴發及死魚事件
    然而,水果湖、南湖並不是近年來唯一出現藍藻水華和死魚的湖泊。東湖官橋湖去年就接連發生藍藻水華,水華一度蔓延至長500多米、寬10多米。而死魚事件更是屢見不鮮。年年劣五類水質的廟湖幾乎每年都有魚缺氧死亡,2006年7月發生的一次大面積死魚事件,損失了約3萬公斤魚。天氣、汙染誰是禍首?
  • 太湖藍藻暴發治理存在的問題與治理思路
    建議再次修編《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設置控制、消除藍藻水華暴發相關的研究課題,並將消除藍藻水華暴發目標列入其中。關鍵詞: 藍藻水華暴發 ; 治理目標 ; 技術集成創新 ; 太湖太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泊,流域面積為2 340 km2,平均蓄水量為47.5億m3,水深為2.03 m。
  • 一到夏季就暴發 藍藻竟成太湖「標配」?
    為此,科技日報記者走訪了相關部門和專家。太湖水體長年處於富營養化狀態記者從無錫市水利局了解到,媒體在網上報導的藍藻泛濫現象,的確存在。但圖片中顯示的一堤之隔碧波蕩漾的湖面,並不是湖,而是堤內經專業公司治理過的池塘。因此,圖片說明不了實質問題,也沒有代表性。但今年,由於前些時候天氣炎熱,確實已發生局部藍藻水華。目前,無錫已經採取了緊急應對措施,全力安全度夏。
  • 南京地理所揭示湖泊水體陽離子對藍藻聚集及水華形成的促進機理
    南京地理所揭示湖泊水體陽離子對藍藻聚集及水華形成的促進機理 2016-09-18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藍藻胞外聚合物(EPS)是藍藻細胞在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一類高分子有機質,含有多官能團及豐富結合位點。通過解析不同陽離子條件下EPS的水力學行為及構效異質性,結合微囊藻顆粒的原位聚集觀察,可豐富對藍藻水華形成機理的認識。
  • 大型淺水湖泊藍藻水華暴發動態特徵及其機制研究獲進展
    國際學術界對藍藻水華發生機制已經進行了多年的研究,但是對於類似太湖的大型淺水湖泊,其藍藻水華常常是「來無影、去無蹤」,水華的「出現」和「消失」往往呈現較大的時空差異,西方經典的光照調節機制並不能合理地解釋太湖水華「暴發」的現象,使得對太湖藍藻水華開展監測、調查、模擬與預測都非常困難。
  • 滇池富營養化程度持續下降 氮磷含量減少
    掌上春城訊 2018年,滇池氣溫和水溫相對較高,雖然局部零散藍藻水華較多,但全年僅一天發生重度藍藻水華,中度藍藻水華也只有5天,成為近30年來滇池藍藻水華防控最好的一年。近年來,相關部門和機構採取了哪些防控措施?滇池藍藻水華會不會出現反覆現象?本報記者獨家採訪了多位水環境治理專家以及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相關負責人。
  • 湖北一水庫裸藻水華暴發,中國綠髮會提五建議:生物學防治
    富營養化是當前我國水庫的水質管理中的主要環境問題,富營養化水體中發生的「水華」,既對飲用水安全和公眾健康產生威脅,又導致水體生態系統功能退化。近日,據多家媒體報導,湖北安陸市解放山水庫發生了「水華」,自來水變成了「綠茶」,影響到了讓主城區20萬人口的飲用水供應。
  • 水產養殖過程中藍藻「水華」有哪些常見危害?如何防控?
    【常見問題】一些養殖池塘特別是高密度養殖池塘在夏季高溫季節,常可在水面見到一層厚厚的藍綠色藻漿,這就是藍藻「水華」。這種現象極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和水體環境惡化。【原因解析】隨著池塘養殖密度的增大,對水體的投人物品增加,當水體超過負載能力時,養殖水域中藍藻類含量逐步增加,水體富集了過多的氮、磷等營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