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3日,入圍「神奇西北100景」的太白山,是「華夏文明的龍脈」秦嶺之主峰,海拔約3767米。同年5月,太白山在2018中國避暑名山榜中,獲排第24名。隨著海拔高度遞增,氣候類型按一定規律呈連續的帶狀分布,最初頂峰幾乎是常年積雪,故而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太白六月積雪」,但如今隨著氣候變暖,炎夏時太白已難見大範圍積雪了。
約6億年前的震旦紀時,整個秦嶺地區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當時這裡地面凹陷下沉,海水不斷變深,海相沉積發育,逐漸形成石灰巖、白雲巖等,海底偶有零星巖漿噴發。4億年前的加裡東運動時,這裡上升隆起,逐漸褶皺成山,形成太白山之雛形。因此,太白山完整的保留了第四紀冰川活動所雕琢的各種地貌形態,至今清晰可見。
頂峰完整的保存了兩個典型冰鬥湖,分別是大爺海和二爺海;還有一個受斷層影響的冰蝕湖,叫三爺海。大爺海人稱「仙湖」,海拔3590米;二爺海形似玉如意,海拔3485米;三爺海形似朝笏,海拔3580米。除此之外,還有海拔3380米處的冰蝕湖玉皇池。
曾有科考人員對大爺海進行過考察,這看似很美的冰凍湖面,平靜之中隱藏著未知的兇險。潛水員從下潛點到「海底」18米深,由於高海拔嚴重缺氧,水溫很低,下潛深度18米,相當於正常情況下潛入37米的深度,其難度不亞於在南極和北極潛水。但也因此探知到了大爺海形成於大約1萬多年前,至於大爺海最深處有多深,仍然是個謎!
運營人員/子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