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冬筍,相信南方很多人都有點熟悉,不少人還親身體驗過挖筍的「樂趣」,雖然很累,但是挖到筍以後感覺有使不完力氣,冬筍,是毛竹地下莖側芽發育而成的筍芽,在春節以前一般都不會出土,會比較鮮嫩,冬筍的營養也比較豐富,可以做成一道十分可口的菜餚,很多消費者都很喜歡吃。
生活在竹林附近的農民,在冬季不忙的時候,會有很多人去山上挖冬筍,價格好的話可以用來賣,價格不好就自己吃或者送人,遇上好的行情也能賺點錢,有些人一個冬季下來靠挖筍就能掙幾萬塊錢,像去年和前年冬筍的價格都算不錯,以我們當地而言,一般商販來收購價格都達到了6元以上,最便宜的時候也能達到5元,有時個甚至能賣七八塊,還記得有一次逛超市看到他們售價為15元,可以說還是比較貴的。
不過今年的行情就沒有那麼好了,也就剛開始有人收6塊多錢,不過很快就降下來了,目前我們這裡收購價格只有3塊多不到四塊,已經沒有農民去山上挖筍賣了,有些人會說,3塊多還不貴嗎?什麼成本都沒有的,其實挖過筍的人都不會這樣說,好的山場或許一天能挖不少,三四塊錢也可以了,但是一般人一天最多也就挖幾十斤,少的時候十幾斤,而且挖筍又是力氣活,十分累,像我們這裡價格低於4元幾乎就沒有人去挖筍賣了,因為現在出去做工一天也有100塊,還沒那麼累~
冬筍的需求量每年變化都不會很大,價格主要受供應量影響,只要不是特別乾旱的年份,或者常常下雨,冬筍的供應量都不會太低,大家覺得今年冬筍價格迅速下降的原因是什麼呢?沒有多久就下降了一半的價格,個人覺得主要是今年天氣比較好,產量比較高,市場泛濫,才導致下降迅速下降,可以說去年七塊錢一斤,今年跌到三塊多,不少農民都不願意上山挖筍了,大家覺得多少錢才比較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