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透鏡是間接探測黑洞存在的方法

2020-08-13 太空生物學

作者:太空生物學·黃媂

黑洞不能被直接探測到,所以說不存在任何一種雷達可以探測到黑洞的存在,因為雷達探測東西的原理是雷達會發射一定頻率的超聲波(跟蝙蝠一樣)超聲波打到物體的身上會被反射回來,然後雷達根據這個超聲波的反射情況再來判斷目標的位置,所以雷達探測對黑洞是完全沒有作用的,因為發往黑洞的信號會全部被黑洞吃進去,沒有任何信號可以反彈回來,因為沒有任何信號可以逃脫黑洞的魔掌,也就是說黑洞不會告訴你任何的信息,它還會把你發過去的所有信息全部都吸收一個也不吐出來,既然不能直接探測到黑洞的存在,引力透鏡是間接探測黑洞存在的方法。

什麼是透鏡?

其實也很簡單,就像我們平時戴的眼鏡,無論什麼樣的眼鏡,它的鏡片本質上就是一種透鏡,無論你是近視眼、遠視眼還是散光眼,對應的只是不同類型的鏡片的形狀,對應於不同類型的透鏡顧名思義光可以從這個鏡片裡面透過所以叫透鏡,因為它是透明的,只不過對應於不同眼睛的症狀透鏡的類型不一樣而已。

舉例說明:

為什麼視力不好的人戴眼鏡就能看得清楚了呢?

近視眼的人是只能看清楚近的東西,看不清楚遠的東西,那麼近視眼鏡的作用本質上是把遠處的東西給你「搬」到了離你近的地方,就是你看到的不是遠處的物體,你看到的是遠處的物體的像,這個像是由它身上發出來的光線組成的,近視眼鏡把遠處物體身上發出來的光所組成的像「搬」到了離你遠近比較近的地方。所以說本質上近視眼鏡這種透鏡它是讓光的軌跡發生了偏折,所以透鏡對於光的作用就是去改變它的運動軌跡。

透鏡是依靠什麼做到這一點的呢?

這個現象呢叫做光的折射,這個光的折射是指光線在透過兩種密度不同的透明材料的時候會發生的偏折。

舉例說明:

用杯子裝一杯水,然後把一根筷子斜插在水裡面,你會發現筷子在水裡面的部分跟外面的部分它折了一個角度,就是你看上去筷子不是筆直的了,筷子是彎了的。

本質上是水裡的筷子發出來的光線,再透過水射進你的眼睛的時候發生了偏折,所以看上去筷子好像是被折彎了一點, 透鏡正是利用這樣的一種物理現象來搬運光線,使光線改變運動軌跡,從來調整你的視覺效果。

引力透鏡

萬有引力,愛因斯坦認為引力不是一種真的力是一種假的力,它其實是空間的扭曲造成的一種宏觀的運動效果,看上去好像受到了一個力,本質是空間的扭曲。

引力透鏡就比較簡單了,普通的光學透鏡是通過玻璃鏡片對光線的折射來使光線彎曲從而改變光的運動軌跡,那麼引力透鏡自然是通過引力來改變光線的運動軌跡。

思維實驗:

你現在正在宇宙中望著遠處的一顆非常明亮的星星,這個時候有一顆不發光的普通的星星,走到了你和這顆發光的星星中間,普通的星星它明顯不是一個黑洞,它肯定是會把遠處這顆星星給遮住的,因為光是走直線的,所以有一顆普通的不發光的星星走到了你和發光的星星之間,你自然就看不見那個發光的星星了,因為它被遮住了。

但是如果現在走到你和發光的星星中間的這顆星球它是一個黑洞的話,黑洞的特點是引力極強,黑洞的引力強到連光線都沒有辦法逃脫它的束縛,那麼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一顆普通的星星遮擋住了發光的星星,那些本來會射向你眼睛裡的光芒被遮擋住了,然而那顆發光的星星的光線是四散的,射向其他方向的光線射不到你的眼睛,所以你還是看不見的,但是如果這個時候中間是一個黑洞,黑洞的引力非常的強,它會把那些原本並不射向你眼睛的那些光線給它硬拽過來,拽到能夠射到你的眼睛裡去。

黑洞可以把本來遠離你的光線都拽的向你走過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會看到一個看到一個環,本來四散的光線都在強大的引力作用下向你走了過來,但是最中間的光線還是穿不過來的,因為正對著黑洞,所有的光線全都被它吸進去了,所以說它的總體效果是一個環,黑洞的引力透鏡產生的效果是會讓你看到一個環,但是它還不是普通的像日食那樣的環。

引力透鏡的總體效果,就好像在你和遠處發光的星星當中放了一個透鏡一樣,正常的情況下普通的星星但是會遮住的,但是由於黑洞的引力太強會把光線拽過來讓這些光線偏離原本自己走的直線,反而黑洞給的是部分透光的感覺,所以叫做透鏡,然而透的感覺是靠引力產生的,所以叫做引力透鏡。

總結

第一:什麼是折射的原理、

折射就是說光在穿透不同類型的透明介質的時候會發生偏折,而且透鏡使光線發生偏折的原理就是光的折射原理。

第二:什麼是引力透鏡、

引力透鏡就是像黑洞這樣具有強大引力的天體會通過它強大的引力使光線發生偏折,如果黑洞在你和一個發光物體之間,會讓你看到一種環狀的透鏡的效果。

推薦閱讀

​我是【黃】,(天體生物學領域.太空生物學領域.科學.科技.科研.科普)的文章,歡迎點讚.評論.轉發.關注互相學習。

相關焦點

  • 利用引力透鏡看見罕見黑洞內部的一瞥
    但即使是這些有時也是有限的,必須與一種被稱為引力透鏡的技術相結合,這需要依靠物質(星系或恆星)的大質量分布來放大來自遙遠物體的光。(圖注1)引力透鏡技術依賴於觀察者和物體之間存在大質量物質,以放大來自該物體的光。
  • ...這項新技術被稱為微引力透鏡技術,科學家估計銀河系中就存在...
    這項新技術被稱為微引力透鏡技術,目前科學家在日本與紐西蘭合作的約翰山天文臺使用該技術進行觀測,奧克蘭大學的菲爾•約克博士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他認為這項工作需要將微引力透鏡觀測數據與NASA的克卜勒望遠鏡數據相結合,配合凌日法可以發現更多的類地行星,科學家估計銀河系中就存在大約170億顆這樣的行星。
  • LIGO觀測到天體間的引力透鏡現象
    假設黑洞在LIGO所研究的更廣泛的宇宙中也存在同樣的分布的話,斯穆特和他的同事們認為,LIGO - virgo團隊對更高質量黑洞的估計一定是錯誤的。他們表示,LIGO和Virgo看到的可能並不是來自附近宇宙的非常大的黑洞合併所產生的引力波,而是發生在更遠地方更小的黑洞合併——大約100億光年的距離,然後通過引力透鏡現象放大後被看到。
  • 引力透鏡奇觀
    周一 ·知古通今|周二 · 牧夫專欄周三 · 太空探索 | 周四·觀測指南| 周五· 深空探測前期我們講述黑洞時,引用了下面這張引力透鏡效果圖:黑洞引力透鏡效果圖然而由於引力透鏡天體的引力、形狀,透鏡與成像天體的距離等不同排布,引力透鏡成像結果千差萬別。
  • 終於能用引力透鏡來測量天體的質量了
    引力透鏡的技術依賴於觀察者和物體之間存在的大量物質,以放大來自該物體的光。圖片版權:NASA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天文學領域的一個新時代,在那裡可以確定質量較弱的物體。這項研究將他們的研究結果詳細描述出來,標題為「預測恆星殘骸的引力透鏡效應」,這一研究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月刊上發表。
  • 如果黑洞沒有吸積盤,我們如何觀測到它的存在?
    但問題依然存在,黑洞到底是啥樣的,因為我們看到的只是視界外黑洞吸積盤的照片,下面我們來簡單解讀下!事件視界望遠鏡獲取的第一張M87*黑洞照片,當然大家已經看得不要不要了!我們先從現實中的黑洞來解釋下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黑洞」!一、其實我們看到的並不是真正的黑洞,而是黑洞的吸積盤!
  • 「大得驚人」的黑洞可能會發展到真正可怕的大小
    儘管他們注意到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巨大的黑洞是真實存在的,但他們指出幾乎如此大的超大質量黑洞確實存在。慕尼黑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Ludwig Maximilian University)的理論宇宙學家弗洛裡安·克奈爾(Florian Kühnel)說:「令人驚訝的是,到目前為止,人們對超大質量黑洞可能存在的可能性關注甚少,因為它們原則上可能存在。」太空網.
  • 什麼是引力透鏡,愛因斯坦環究竟是什麼樣的?
    人們早就懷疑,在宇宙中無法被觀測到的空洞內部存在我們我們從未見到過的物質或者星體。這些物質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它們會脫離星系來到漆黑而又孤獨的宇宙空洞?有些人猜測,這些看不見的東西很可能是一種緻密的小型星體結構,比如流浪的行星,或者小型的黑洞,甚至有人猜測,在宇宙空洞中存在的物質將會揭開暗物質之謎。為了研究這些物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帕琴斯基與奧洛克聯合啟動了搜索銀河系內「流浪緻密黑暗天體」的計劃。
  • 神奇的黑洞
    黑洞所在的這個區域的邊界叫作「視界」,只要進入視界,任何物質都絕無逃離的可能性。那麼黑洞是怎麼形成的呢?看過筆者前面有關恆星的文章的朋友可能已經知道,黑洞是在大質量恆在生命末期發生超新星爆發後 ,核心坍縮而成。這是黑洞形成的一種方式,還有一種黑洞,超大質量的黑洞,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這種黑洞存在於星系的中心。我們的銀河系中心就有一個看不見的、質量極大的天體控制著它周圍恆星的軌道。
  • 新的引力透鏡研究暗示暗物質模型存在問題
    宇宙微波背景的特徵可以用暗物質的存在來解釋。早期宇宙的模型通過建立在暗物質形成的結構上來產生星系和星系團。事實是,這些模型如此正確地把握了全局,這是對他們有利的一個強有力的論據。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同樣的模型在細節上是錯誤的--錯誤了整整一個數量級。這項研究的幕後推手認為,要麼是模型有問題,要麼是我們對暗物質的理解可能需要調整。
  • 美科學家聲稱黑洞周圍也可以存在生命
    黑洞周圍常常被認為是X甚至是伽瑪射線輻射高發區域,在黑洞的周圍經常以死地來形容,要說在黑洞周圍能找到生命,常常被稱為這想法是不是瘋了!但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保羅·薩特在3月6日發表的文章中認為,黑洞周圍也可能存在生命!
  • 科學家利用引力透鏡發現系外行星
    據國外媒體報導,發現系外行星的方法有許多種,其中凌日法是目前使用較為頻繁的方法,比如克卜勒探測器上的觀測原理。目前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使用了微引力透鏡的方法尋找系外行星,他們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夏威夷W.M.凱克天文臺對恆星OGLE-2005-BLG-169進行了觀測,發現其周圍存在一顆天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這是微引力透鏡技術的又一個發現案例。這一發現打開了一個新的時空,即在恆星周圍更大的軌道半徑上發現行星。
  • 中國科學家探測到黑洞周邊氣體響應的突變信號—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家探測到黑洞周邊氣體響應的突變信號「複合時標」法成功獲取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周邊電離氣體密度
  • 官方:LIGO直接探測到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
    就在愛因斯坦預言引力波存在的同一年,另一位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 意識到愛因斯坦的理論將允許黑洞的存在:這是一種奇異的天體,它的密度極高,引力極大,甚至連光線都將無法逃離它的束縛。儘管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並不能直 接「看」到來自黑洞的光,但天文學家們早已通過對黑洞施加於其周圍空間與天體的特殊效應,收集到了關於黑洞存在的大量有力證據。
  • 人類首次直接探到引力波:黑洞碰撞引發-人類,引力波,黑洞,探測...
    13億年前的地球充其量還只有低等生命的存在,然而那時候遙遠外太空裡一顆質量為29倍太陽質量的黑洞與另外一顆36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緩慢地靠近了,它們相互繞轉,最後碰撞併合在一起,並撥動宇宙的琴弦——發出引力波。引力波以光速傳播,在走了漫長的13億年後,如今正強烈地撥動著2016年地球人的心弦。
  • 見證愛因斯坦「引力透鏡」的奇蹟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主要目標是搜索環繞遙遠恆星周圍轉動的行星物體,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它不能夠在自己探測的道路上發現極端的相對論現象。在克卜勒探測紅矮星KOI—256的過程中,天文學家觀測到了克卜勒接收數據中的一種光度下降的現象,由NASA管控的克卜勒望遠鏡通過這些光度改變的數據來判斷是否存在一個系外的行星,光變的數據構成了一個指示器,當不發光的行星從它的主恆星前面經過時,擋住了一些恆星的光線,恆星就會黯淡一點;當不發光的行星轉動到它的主恆星的後面時,從克卜勒觀測者的角度來看,就沒有擋住恆星的光線,恆星就會增亮一點。
  • 黑洞照片怎麼拍的?黑洞吞噬的東西去哪了?一文告訴你想了解的黑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時政熱點>正文黑洞照片怎麼拍的?黑洞吞噬的東西去哪了?   通過對黑洞的直接觀測,科學家希望能夠在更強引力場環境下檢驗廣義相對論,直接驗證事件視界的存在,研究黑洞邊緣上的吸積和噴流行為,以及基礎的黑洞物理等。
  • 恐怖黑洞被「抓個正著」:第一張黑洞照發布
    一直以來黑洞這個被稱為「宇宙中最恐怖的東西」激發了無數天文和物理學界的科學家為之探索。人類好奇黑洞的模樣。從引力波探測到雙黑洞併合開始,黑洞已經從假說變為現實。4月10日,伴隨著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的發布,宇宙中最神秘的面紗被揭開了。
  • 探測迷你黑洞或可證明平行宇宙的存在
    日前一個理論物理學家團隊提出,可藉助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製造迷你黑洞來實現這一想法,揭開平行宇宙的秘密。相關論文發表在《物理快報B》上。  這篇論文的作者是來自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艾哈邁德·法拉格·阿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米爾·費查和埃及亞歷山大大學穆罕默德·M。研究人員稱,證明平行宇宙存在的關鍵是在一定的能量水平下檢測到迷你黑洞。
  • 微引力透鏡是啥,愛因斯坦在引力透鏡上犯過的錯誤
    天文學家曾經觀測到過一個有趣的現象,一顆遠距離的恆星扭曲了另一顆恆星發出的光,這樣看起來這顆恆星的位置就好像是發生了改變,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這種情況時真的是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興奮,這一罕見的現象就是「微引力透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