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黃鱔吃法多種多樣,鱔魚肉質軟糯,鮮勁十足

2021-01-09 超愛美食的小白

在蘇州品吃鱔魚真是一種享受。鱔魚在蘇州一帶被稱作「長魚」,因其色黃,故蘇州人俗稱「黃鱔」。在水鄉江南,黃鱔是常見的水產品種,有冬伏夏出之說,河道岸邊、水田、池塘等均是其棲息之地。但一年之中,唯獨小暑節氣前後的黃鱔最為壯實,營養價值最高,

用黃鱔入饌的菜餚可達上百種,另有長魚席等專吃鱔魚的美宴。就江蘇而論,各地製作的鱔魚名菜比比皆是,如南京的燉生敲、淮安的軟兜長魚、揚州的紅燒馬鞍橋、無錫的梁溪脆鱔、蘇州的響油鱔糊等,不勝枚舉。

就蘇州而言,常常出現在餐桌上的除鱔糊、生炒鱔背外,還有爆鱔和脆鱔。這兩款菜在外形、色澤上很相似,口感也接近,而且這兩款鱔菜都是可冷吃的,常作冷盆用,亦都可作為熱菜來吃。

正是有了這些相同的特徵,有些消費者、食客將這兩款不同的鱔菜混為一談,把爆鱔說成脆鱔,有時又把脆鱔說成爆鱔。

爆鱔適合用作冷菜,更宜用作面澆頭。以前在吳地,爆鱔亦稱燴鱔。爆鱔烹調工藝比較複雜,先將劃好的鱔絲洗淨,瀝乾水分後,在調汁中浸漬多時,取出晾乾後,人油鍋炸烹,待到將熟時撈出瀝乾,再將其加人鍋中,加酒、醬油、糖、蔥、姜、清水等炯燒一小時,取出裝盆,並將鍋中鮮滷舀出放人缽中。

舊時夏季,蘇州麵館如皮市街上張錦記、觀前街上觀振興除出售楓鎮大面外,還會上市另一款時令名點,即爆鱔大面。吃麵時爆鱔過橋,裝入小盆中,外加薑絲。此面鱔香撲鼻、細軟悠長,吃在口中有一股淡淡油香味,鱔魚肉質軟糯,鮮勁十足。值得一說的,是在面即將送出時,大廚們總會舀上兩匙鱔滷加入面中來増鮮增味。用此鱔鹵來拌麵吃,真乃另一種滋味的享受。

說到脆鱔,人們總會想起梁溪脆鱔。梁溪是江蘇無錫的別稱,那梁溪脆鱔當然是無錫的名菜了。蘇州脆鱔與無錫脆鱔相比,形式、色澤均相差不多,但口味上,特別是甜頭上,蘇州脆鱔略輕些。脆鱔製作不能有半點馬虎,特別在火候、油溫掌握上得控制好。

先將劃好的鱔絲洗浄,瀝乾水分,旺火置鍋,放入豆油燒至八成熱時,把絲放人油鍋中炸,用勺撥散,炸約四分鐘撈出,待油溫復升至八成熱時,再放人鱔絲復炸三分鐘,改小火直至炸香。

另用炒鍋放人少許油燒熱,加人蔥、姜、醬油、糖(糖要重些)燒煮成濃稠的滷汁,澆在炸脆的鱔絲上。裝盆後,在脆鱔頂上放上薑絲即成。

此菜色澤調和,口感鬆脆酥香,口味甜中帶成。筆者曾在新聚豐吃過一次脆鱔,可謂鮮香撲鼻,香脆甜美,實為不可多得的美味。

相關焦點

  • 鱔魚,也稱為黃鱔!鱔魚怎麼弄好吃,它的特點是什麼!
    鱔魚,也稱為黃鱔、長魚等,是我國特產,嘗嘗被用來作為食材進行烹飪鱔魚最大的特點就是味美鮮嫩,難得的是身體上刺非常的少,並且肉質豐厚,味道可口,吃起來感到潤嫩和細美。從古到今,人們經常會以食鱔魚肉為樂。關於鱔魚的最佳飲食季節,一般來說多在小暑時期的前後一個月之間,在這個時間,鱔魚的肉質最為滋補美味,所以才有一種說法,叫做:「小暑黃鱔賽人參。」江浙地方風味的菜餚,主要以鱔魚作為烹飪食材,那就是南炒鱔片。南炒鱔片,據說還和周總理有些許的淵源,當年周總理來杭州考察時候,嘗了嘗一道鱔魚的菜,在吃後提出了一些意見,後來廚師就根據周總理的意見,進行了完善,從而形成了今天所見的南炒鱔片了。
  • 介紹一下鱔魚的滋補功效有哪些
    黃鱔,又稱長魚,是底棲性魚類,可用口腔和皮膚直接呼吸空氣,對惡劣環境適應性強,常棲於湖泊、河溝、稻田、池塘、水庫等石縫中,有晝伏夜出覓食的習性,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尤以長江流域和廣東等省最為常見,產量最高,鱔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是一種滋補食品。相傳,乾隆皇帝初下江南品嘗鱔魚,不禁問道「此是何菜?」主人答曰:「遊龍戲金錢。」
  • 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啥黃鱔頭不能吃呢
    黃鱔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食材 ,不但味道極佳,而且滋補效果也是很好的,尤其是一些野生的大鱔,肉質更是異常的鮮嫩,口感頗佳,鱔魚的作用的很多很多的,還可以作為偏方使用,像一些突然出現嘴歪眼斜的症狀,會使用鱔魚的血,趁熱塗抹在白布之上,然後敷於臉部,連續幾次之後就會有很好的改善,鱔魚在民間有不吃頭的說法
  • 鰻魚是鱔魚嗎 鰻魚和黃鱔的區別
    文章簡介:鰻魚我們也叫做是白鱔或者是白鰻,鰻魚長得很像鱔魚,因此,很多人分不清鰻魚和鱔魚的區別,最近還有不少人詢問鰻魚是鱔魚嗎
  • 鱔魚有什麼保健功效?北芪黃鱔湯幫助補氣降糖
    原標題:鱔魚有什麼保健功效?北芪黃鱔湯幫助補氣降糖   鱔魚就是我們俗稱的黃鱔,鱔魚的做法有很多,例如紅燒鱔魚、鱔魚湯等等,都非常的美味。鱔魚對孕婦保健也很有好處,鱔魚血也有很高的價值,接下來小編就為你介紹黃鱔有什麼營養價值,怎麼做好吃。   黃鱔有什麼保健功效?
  • 炒黃鱔時,要洗去黃鱔血嗎?很多人多了這一步,難怪鱔魚變黑髮臭
    很多人多了這一步,難怪鱔魚變黑髮臭今天在集市上逛了一圈,想找點不一樣的食材補補,在一個角落裡,碰到一個大爺提著一個黑桶在那賣黃鱔,桶上面是一個簸箕,簸箕裡面是他殺好去骨的黃鱔肉,血淋淋的沒有衝洗乾淨,我當時就很好奇的問大爺,為什麼別人殺魚都是清洗的乾乾淨淨,你怎麼還讓黃鱔有這麼多的血,不會影響生意嗎?
  • 鱔魚功效和營養價值高,不愧為一道靚麗美味食材
    記得小時候經常在田間地頭能捉到黃鱔,這時大人一般會讓我們把鱔血放掉並收集起來,讓鱔魚血都滴在一張紙上,等幹後可以用來貼傷口,據說這樣對傷口可以起到止痛、消炎防感染作用,或許這也是民間處理傷口以備不時之需的土方!
  • 黃燜鰻魚,蘇州秋冬應季的地方名菜
    在江蘇,有「夏食黃鱔冬吃鰻」的講究。現在,恰逢秋冬季節,正是河鰻最為肥美的時候。在江蘇的菜館中,一道濃油赤醬的黃燜河鰻,最應季的地方特色。黃燜鰻魚,是蘇州有名的菜餚之一,是蘇州老字號「松鶴樓」的特色「三黃燜」(黃燜鰻魚、黃燜慄子雞、黃燜著甲)之一。據說,是在19世紀末,松鶴樓有位名叫陳阿八的廚師創製的,在日後的傳承中,這道菜逐漸成為了一道蘇州名菜。
  • 為何說黃鱔不能吃頭?經常吃黃鱔,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黃鱔也叫鱔魚,長相和蛇相似,也有很多人把它當做蛇。不過,黃鱔的外表雖然可怕,肉質卻十分的鮮美沒有魚刺,而且營養價值非常高。但是,從小大人們就教導我們不要吃黃鱔頭,雖然這個已經成為習慣了,但是還是想知道很多動物的頭都能吃,怎麼黃鱔頭就不能吃了。為何會說吃黃鱔不吃頭?
  • 秋天柿子熟了,教你個新吃法,軟糯香甜,吃一次就念念不忘
    本期導讀:秋天柿子熟了,教你個新吃法,軟糯香甜,吃一次就念念不忘深秋時節,滿樹的柿子,紅彤彤的,真喜人。我從小就特別喜歡吃柿子,特別是那種小型柿子,從樹上摘下來就能吃,三五口一個,真是太過癮了。味道軟糯香甜,很不錯,最重要的是不怕孩子吃多了柿子拉肚子,而且孩子還特別喜歡吃。一起來看看具體的做法吧!
  • 黃鱔到底能不能放心吃?聽聽專家怎麼說
    懷化新聞網訊  民間一直流傳著「冬吃一枝參,夏吃一條鱔」的說法,如今正是吃黃鱔的好時節,愛吃黃鱔的人都知道,每年6月至8月是吃黃鱔的最好時節,因為這個時候,黃鱔進入生育期,生育前體內積累較多的營養,所以這個時候的黃鱔最肥,最滋補。
  • 黃鱔體內有「致命」寄生蟲?
    都說「小滿黃鱔賽人參」,每年春夏之交是吃黃鱔的旺季,這時候的黃鱔最肥、最滋補。不過,最近微博、微信上都在瘋傳一個「真相實驗:黃鱔體內要命的寄生蟲」的帖子,裡面有圖片顯示黃鱔體內有令人作嘔的寄生蟲,還有人因吃黃鱔染上了顎口線蟲病等。一時間,黃鱔陷入「寄生蟲門」,看完帖子,很多人表示不敢再吃黃鱔了。其實,關於黃鱔的傳言之前也有不少,「激素門」、「避孕藥門」等等。
  • 民間美食禁忌:「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有什麼「說道」嗎?
    民間美食禁忌:「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有什麼「說道」嗎?我國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普通的食材經過大廚精心烹飪花樣非常的多,吃法也各有不同。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它的兩面性,沒事也不例外,既然有好吃的一面,必然就會有禁忌的一面,而且還非常的講究。
  • 成都本地鱔魚面測評!見識了麵條中的愛馬仕,也幫外地人排了雷
    鱔魚面測評成都的鱔魚面可以說是獨樹一幟,任何一家麵館的鱔魚面都值得你去嘗鮮!今天小益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成都地道風味的鱔魚面吧!48元一份,份量快趕上三兩了~上面布滿了一層紅油,還有芹菜段、泡蘿蔔丁、紅油辣子加持,一碗麵用一整條的黃鱔魚,色澤金黃油亮,食慾滿分!
  • 鰻魚和鱔魚都是人間美味,有人偏偏拿他來玩
    最近很多熱點是關於鱔魚,據說有女子直播玩鱔魚,結果是差點送了小命,專家提醒讀者千萬不要把異物放進身體。現在很多人問鱔魚和鰻魚是什麼關係?它們是不是一種魚?  日式料理稱為「鰻」的食材主要有三種,淡水鰻、星鰻和灰海鰻,正宗鰻魚飯是用河鰻做的,而河鰻也有等級之分,野生河鰻是其中最好的,不過現在哪裡有什麼野生鰻魚了,市場都是養殖淡水鰻魚,營養價值和黃鱔差不多。星康吉鰻簡稱星鰻,體型均比河鰻、海鰻小很多,但是卻肉質細膩鬆軟鮮味濃厚。  我們俗稱的鱔魚屬黃鱔亞科,它也是一種淡水魚,身體像蛇無鱗,膚色有青、黃兩種,大的有二、三尺長。
  • 黃鱔的一些海洋親戚,各種海鰻魚種類科普
    鱔魚鰻魚好像說的都是同一類魚,然而其實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說:鱔魚是指沒有胸鰭腹鰭的一類鰻形魚類。比如說黃鱔,仔細看它是沒有胸鰭和腹鰭的。
  • 告訴你大米新吃法,泡一泡攪一攪香甜軟糯又蓬鬆,比煮的好吃百倍
    告訴你大米新吃法,用大米做成餅,香甜軟糯又蓬鬆.您一定要試試,比用麵粉做的發麵餅還好吃.先把大米倒進碗裡,加水淘洗乾淨,泡2個小時.泡好以後,把大米倒進豆漿機裡,加純牛奶,加多少,就加我們平時煮飯的用水量.打成米糊.把打好的米糊倒進碗裡,加一勺酵母.
  • 烹飪大師鑑別鰻魚飯 肚子顏色區別鱔魚及鰻魚
    烹飪大師鑑別鰻魚飯 肚子顏色區別鱔魚及鰻魚2013-07-10 22:2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重慶晨網        瀏覽量: 4957 次 我要評論   記者&nbsp廖怡飛&nbsp實習生&nbsp肖月  小鰻魚和鱔魚從成品看上去,幾乎是一樣的,但從肚子顏色就能區別開兩種魚類。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看了這句話,下次別再吃錯啦!
    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何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有道理嗎?黃鱔不吃頭,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人們認為,黃鱔頭部不乾淨。黃鱔多生長於稻田、池塘、河渠等淤泥質水的底層,感官上就給人以不衛生的感覺。我們看市場上賣黃鱔的商家,殺黃鱔時,都把頭部固定在釘子上,然後用小刀剖開,刮乾淨之後把頭丟掉,只賣鱔段。
  • 廣東這種魚形狀像蛇,名字中雖有鱔卻非鱔魚,野生價格賣五百一斤
    白鱔雖叫鱔但並不是鱔魚,而是鰻魚的一種,除了廣東之外,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也有它的分布。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具體了解一下白鱔。白鱔和黃鱔的區別其實,鰻魚和鱔魚區分起來非常簡單,可以用十四個字來概括,即「鰓後有鰭即為鰻,鰓後沒鰭即為鱔」。那麼作為兩者的代表品種,白鱔和黃鱔的區別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