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na Cell 200蛋白互作分析儀,生物大分子結合動力學研究工具

2020-08-27 澤平科技

瑞典Attana公司製造的Attana Cell 200蛋白互作分析儀,是一種無需標記、可直接在細胞表面測量分子相互作用的生物傳感器,其填補了傳統生物傳感器與基於細胞的分析方法之間的空白。

Attana蛋白互作分析儀依託於石英晶體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簡稱QCM)技術,外加的交流電勢使石英晶體在共振頻率下震動,當分子流經晶體並與表面結合,振動頻率會發生變化,其頻率差異可以用來反映實時的分子相互作用。

自2010年上市以來,Attana Cell 200蛋白互作分析儀已廣泛用於蛋白互作、蛋白細胞互作、抗體藥研發等領域,贏得了包括大學、藥企、CRO實驗室的信任,與製藥化工巨頭Lonza集團、胰島素研發明星諾和諾德等長期合作。

相比傳統分子互作檢測技術,Attana開創了直接在細胞層面進行實時原位分子結合動力學的檢測方法,更準確地反映了體內環境的分子間互作,能夠高質量、精確地研究其特異性、動力學和親和力。

Attana Cell 200蛋白互作分析儀檢測內容

蛋白與細胞的相互作用

蛋白與組織切片的相互作用

細胞與細胞的相互作用

可使用粗製蛋白樣品

Attana蛋白互作分析儀應用實例

用QCM技術檢測蛋白藥物與腫瘤組織切片的結合動力學

長久以來,將癌症組織用甲醛固定石蠟包埋(FFPE)後做組織切片,進行免疫組化(IHC)分析,是癌症相關抗原的標準檢測方法。但免疫組化本身很難定量抗體與癌症相關抗原結合的特異性和親和力。Clausen等人建立了一套以Attana Cell 200 QCM技術為核心,直接在組織切片上進行實時原位分子結合動力學的檢測方法。

研究者直接在FFPE人胎盤組織、乳腺癌和前列腺腫瘤標本中,測定了rVAR2蛋白與它的胎盤樣硫酸軟骨素(pl-CS)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發現rVAR2與FFPE人胎盤、腫瘤組織存在納摩爾級的親和力,與pl-CS陰性的正常組織無相互作用。

進一步用雄激素受體N-20的抗體(抗AR)對此方法進行評估,發現Attana得出的KD值與可用抗原表位的數量無關,表明Attana不僅能在組織標本上直接對抗原-抗體結合親和力進行定量,還能評估抗體所能識別的抗原表位的數量。

基於這些結果,研究者認為Attana QCM技術不僅可用於挑選診斷和治療中的最佳生物製劑,還能用於開發新型高親和力的藥物。

(Clausen, T. M., et al. Real-time and label free determination of ligand binding-kinetics to primary cancer tissue specimens; a novel tool for the assessment of biomarker targeting. Sens Biosensing Res. 2016; 9: 23-30.)

圖1.Attana Cell 200蛋白互作分析儀與COP-1檢測晶片。

圖2.免疫組化鑑定為陽性的甲醛固定石蠟包埋組織樣品被切成5μm厚的薄片,並固定在COP-1晶片中心。

圖3.(b)Attana測定出rVAR2蛋白與胎盤組織的KD值為4.27nM,具有高親和力。(c)當添加了能抑制rVAR2粘附於胎盤組織的CSA溶液後,rVAR2蛋白與胎盤組織的結合曲線不再有明顯的結合點和解離點。

圖4.(a)免疫組化結果顯示,與作為正常組織對照的扁桃體組織切片相比,rVAR2蛋白與乳腺癌、前列腺腫瘤組織切片有強相互作用,進一步用Attana測定其KD值分別為8.9nM和6.65nM,而與扁桃體組織的結合曲線無明顯的結合點和解離點,無法測出其KD值。(b和c)用V5-FITC的抗體對rVAR2蛋白進行定位,進一步驗證了Attana得到的結果,即rVAR2蛋白與前列腺腫瘤組織切片強結合,而不與扁桃體組織結合。證明Attana能準確對組織切片上抗原-抗體的親和力進行定性和定量。

圖5.檢測發現純化的胎盤樣硫酸軟骨素(pl-CS)受體與rVAR2蛋白的KD值為3.6nM,具有強結合,證明Attana可準確檢測純化蛋白間的相互作用。

圖6.將乳腺癌細胞(SKBR3)、前列腺癌細胞(LNCap)與中國倉鼠卵巢細胞(CHO)相比,免疫組化和Attana的結果一致,乳腺癌細胞與前列腺癌細胞均檢測到細胞與rVAR2蛋白有著很強的親和力。

圖7.高表達AR的Lncap細胞與AR抗體有強的親和力,而雄激素非依賴的PC3與AR抗體的親和力相對較弱。這一結果進一步在細胞水平上證明了Attana具有廣泛的兼容性。

圖8.採用Attana對AR抗體與FFPE組織切片的親和力檢測結果,與免疫組化結果一致,即免疫組化陽性的FFPE前列腺癌組織,對AR抗體有強的親和力,免疫組化陰性的FFPE胎盤組織,對AR抗體無相互作用。這一結果在組織切片水平上也證明了Attana能有效監測抗體與切片的結合。

實驗總結:

1、織切片如何固定在COP-1晶片上

Attana的COP-1晶片在室溫用聚L-賴氨酸溶液包被5分鐘。包被後,用PBST衝洗晶片,並在室溫乾燥2小時。將甲醛固定石蠟包埋(FFPE)組織樣品切成5μm厚的薄片,並貼在晶片上,60℃烘烤1h。

2、脫蠟和抗原修復

將COP-1晶片上的組織樣品浸沒在EZprep溶液中,65℃水浴30min進行脫蠟。之後PBS洗3次。再在95℃下,用pH6.0的10mM檸檬酸鈉、0.05%吐溫溶液浸泡30min進行抗原修復。

相關焦點

  • Attana分子互作分析儀無需純化抗體,對雜交瘤上清液進行篩選鑑定
    瑞典Attana蛋白互作分析儀和Attana抗體捕獲試劑盒可以減少這些問題。在這裡,展示了Attana的一種抗小鼠抗體的晶片,它能夠從原材料中捕獲抗體,隨後詳細研究了抗體與其抗原之間相互作用的動力學。Attana蛋白互作分析儀,利用石英晶體微天平(QCM)技術,對分子相互作用進行實時、無標記測量。當分子被添加到傳感器表面或從傳感器表面移除時,共振頻率的變化對應於表面質量的變化。
  • Sci|加速動力學結合馬爾可夫模型指導蛋白設計
    本文中,研究人員以一種參與免疫反應並與HIV感染相關的蛋白CypA為例,介紹了結合加速MD(aMD)模擬和Markov模型(MSM)探索構象空間的方法。通過構建MSM模型確定了五個主要的優勢構象狀態以及狀態相互轉換的通路,並且通過理性設計,尋找到2個全新的突變位點,其中D66A會改變蛋白構象,而突變H70A可以穩定構象。
  • Sci | 加速動力學結合馬爾可夫模型指導蛋白設計
    本文中,研究人員以一種參與免疫反應並與HIV感染相關的蛋白CypA為例,介紹了結合加速MD(aMD)模擬和Markov模型(MSM)探索構象空間的方法。通過構建MSM模型確定了五個主要的優勢構象狀態以及狀態相互轉換的通路,並且通過理性設計,尋找到2個全新的突變位點,其中D66A會改變蛋白構象,而突變H70A可以穩定構象。
  • Cell:分子伴侶Hsp70讓細胞的蛋白合成速度最大化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6.0382017年9月1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癌症研究中心、海德堡大學分子生物學中心、科隆大學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一種在蛋白合成中發揮著至關重要作用的分子伴侶(molecular chaperone
  • 生物大分子研究的有力工具: MALDI-TOF
    MALDI的原理是用雷射照射樣品與基質形成的共結晶薄膜,基質從雷射中吸收能量傳遞給生物分子,而電離過程中將質子轉移到生物分子或從生物分子得到質子,而使生物分子電離的過程。因此它是一種軟電離技術,適用於混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的測定。TOF的原理是離子在電場作用下加速飛過飛行管道,根據到達檢測器的飛行時間不同而被檢測即測定離子的質荷比(M/Z)與離子的飛行時間成正比,檢測離子。
  • Rich information, Deeper Insights - Biacore 結合動力學在癌症...
    自人類基因組項目完成以來,編碼於基因天書中的秘密正逐步被揭示,研究人員又面臨著新的巨大挑戰-解讀基因編碼的蛋白質之間相互作用所構成的複雜網絡。隨著基礎研究和臨床實踐的開展,人們越來越清楚的意識到,生物分子之間彼此高度有序的相互作用,決定了細胞的命運,如增殖、分化和死亡。
  • 上海交通大學洪亮課題組專論:利用中子散射、分子動力學模擬和氘化技術對蛋白質及其表面水分子動力學的研究進展
    尤其是蛋白質內部大幅度的原子集群運動,它們對能量傳遞、底物輸運、生物大分子的組裝等生物功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作為生命溶劑,水分子的各種運動(擴散,轉動及振動)協助了質子和反應底物的傳輸,促進了生物大分子和底物小分子的對接,誘導了生物大分子摺疊等。因此,研究蛋白質及其表面水分子運動對理解蛋白質功能的微觀機理具有重要意義。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躍動的「生物大分子」—新聞—科學網
    可以說,我們在蛋白質研究方面有著深厚的基礎。」 經過生物物理所時任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濤及所領導班子,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施蘊渝等國內多個生物大分子研究團隊帶頭人的多次調研、討論後,研究方向的輪廓逐漸清晰:結合之前的研究基礎和優勢,同時聚焦前沿科學問題。
  • Cell丨代謝標記法研究多蛋白複合物的成熟過程
    與此相比,由於缺乏合適的高通量方法,絕大多數蛋白質複合物的生物發生和動力學的表徵較差。經典的體外重組策略雖然在破譯蛋白質複合物的功能方面非常成功,但一次通常只適用於少數蛋白質。另一方面,自上而下的遺傳方法在識別相關的分子參與者方面具有強大的能力,但不能從引入變化導致的間接結果中辨別直接影響。即使將這些策略結合在一起,也無法輕鬆解決一些關鍵問題,如組裝動力學或結構成熟過程的順序。
  • 生物物理所二聚體蛋白螢光標記應用單分子FRET研究獲進展
    生物物理所二聚體蛋白螢光標記應用單分子FRET研究獲進展 2017-07-21 生物物理研究所 ,該方法可應用於二聚體蛋白構象及動力學機制的單分子FRET研究。
  • 基於葫蘆脲的生物大分子組裝體
    許多新的葫蘆脲衍生物被研究,這極大改善了母體葫蘆脲在水溶液中的分子識別和組裝行為。因而在水溶液中許多有趣的結構應運而生,包括低聚物和配位化合物、(準)輪烷、兩親化合物、交聯網絡以及超分子聚合物和有機框架等。這進一步拓展了葫蘆脲的研究範疇,尤其是在生物領域,從小分子檢測、蛋白可控修飾和聚集到核磁共振成像,基於葫蘆脲的分析方法和生物傳感技術已相繼建立起來,並被用於定性和定量分析多種生物活性分子。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儘管X射線晶體衍射一直是結構生物學家的最佳工具,但是它存在較大的限制。科學家們將蛋白進行大塊結晶通常需要多年的時間。而很多基礎蛋白分子,例如嵌在細胞膜上的蛋白,或是形成複合體的蛋白卻無法被結晶。1997年時,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結構生物學家Richard Henderson非常堅定地宣稱,低溫電鏡會成為解析蛋白結構的主流工具。在將近20年後的今天,他的預測比當年有了更多底氣。Henderson表示,如果低溫電鏡保持這樣的勢頭繼續發展,技術問題也得以解決,那麼低溫電鏡不僅會成為解析蛋白結構的第一選擇,而是主流選擇。這個目標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 Molecular Cell:小G蛋白RhoA調節和功能研究
    該文章報導了一個特異性調節小G蛋白RhoA降解和細胞骨架及運動能力的新的泛素連接酶複合物。泛素化修飾介導的蛋白酶體降解途徑是真核生物中非常重要的蛋白質調節系統,能夠維持真核細胞內的蛋白質水平的平衡,同時參與調節細胞周期進程,細胞的增值和分化,以及細胞內信號傳導等多種細胞生理過程。在蛋白質泛素化修飾過程中,泛素連接酶負責特異性識別和招募底物蛋白分子。
  • 科學家繪製蛋白表達到降解過程圖譜
    這一研究為科學家們解析生物細胞的生命過程開啟了一扇新窗口。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10月28日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生物物理系主任Matthias Rief博士,這位年輕的生物物理學家在物理學和生物學的跨學科領域取得不少重要成果,為生物學研究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新工具,研究論文多次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
  • Molecular cell:中國科學家發現蛋白修飾與自噬起始新關係
    2015年2月1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浙江大學的劉偉教授研究小組在著名國際期刊molecular cell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細胞自噬關鍵起始因子
  • 中國科大發現一類膜蛋白分子機器動力學新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袁軍華、張榕京課題組在生物分子機器領域取得新進展,發現一類膜蛋白分子機器(鞭毛馬達)動力學過程中的一個全新狀態:暗態。研究結果以A hidden state in the turnover of a functioning membrane protein complex 為題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膜蛋白分子機器是一類重要的分子機器,以往一般採用螢光技術對其活體動力學進行研究。
  • 酪氨酸磷酸化修飾結合蛋白的富集和系統鑑定研究
    ,結合質譜鑑定,研究了酪氨酸磷酸化結合蛋白的大規模鑑定。關鍵詞:SH2結構域,磷酸化修飾,液相色譜,質譜,光交聯特定結構域介導的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在生物體內的各種信號通路和生理調節中起重要作用。它們為測量細胞的病理狀態,識別癌症生物標誌物,發現藥物靶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同時,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也進一步使之成為可能。
  • Developmental Cell:蛋白間相互作用與細胞極化研究
    極性蛋白Par3、Par6和非典型蛋白激酶C(aPKC)所構成的複合體在多種生物體的細胞極化中起重要作用。在細胞極化中也涉及到細胞骨架的調節,具有GTP酶活性的Rho蛋白家族是激動蛋白和微管的關鍵調節因子。樹突棘是神經元樹突上富含肌動蛋白的棘狀突起,是大腦內接收興奮性突觸傳遞的重要部位,棘器的異常會導致多種智力障礙。
  • Cell:揭示新冠病毒S蛋白RBD結構域的中和位點和免疫顯性位點
    它的核衣殼蛋白(N)和由膜蛋白(M)、包膜蛋白(E)以及刺突蛋白(S)組成的外膜包覆著它的基因組。與SARS-CoV一樣,SARS-CoV-2的S蛋白通過受體結合結構域(RBD)與它們共同的受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結合,介導病毒進入宿主細胞。S蛋白包含兩個功能性亞基S1和S2,其中S1負責與宿主細胞受體結合,S2亞基負責病毒膜和細胞膜融合。
  • Cell:多功能生物傳感器揭示了活細胞中三聚體G蛋白的活性
    ,發現一種新的無CRISPR的工具讓這種基因編輯能力到達了細胞的第二個較小的基因組——線粒體中,這是線粒體DNA的第一個精確基因編輯器。研究人員了一種細菌間毒素,並將其命名為DddA,它可以催化雙鏈DNA的胞苷脫氨。研究人員設計了無毒的split-DddA半分子,並且其在結合靶標DNA之前沒有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