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丨代謝標記法研究多蛋白複合物的成熟過程

2021-01-10 BioArt生物藝術

撰文 | 章臺柳

細胞產生大量的蛋白質複合物,這些複合物參與調節幾乎所有的生物功能。例如,最近在後生動物的全蛋白質組研究中發現了1000種不同的多蛋白複合物【1】,而這個數字可能也是被低估的。隨著越來越敏感的蛋白質組學和電子顯微鏡技術,蛋白質複合物的鑑定和結構表徵正在迅速加快,使得接近自然條件下的高通量分析成為可能。與此相比,由於缺乏合適的高通量方法,絕大多數蛋白質複合物的生物發生和動力學的表徵較差。經典的體外重組策略雖然在破譯蛋白質複合物的功能方面非常成功,但一次通常只適用於少數蛋白質。另一方面,自上而下的遺傳方法在識別相關的分子參與者方面具有強大的能力,但不能從引入變化導致的間接結果中辨別直接影響。即使將這些策略結合在一起,也無法輕鬆解決一些關鍵問題,如組裝動力學或結構成熟過程的順序。

核孔複合物(NPC)是真核細胞中最複雜的蛋白質結構之一,由500到1000個核孔蛋白(NUPs)組成分子質量為50-100MDa的蛋白結構。近年來,遺傳、生物化學和高解析度結構技術已經成功研究了NPC的結構組成(裡程碑丨施一公團隊解析核孔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胞質環結構及高解析度原位核孔複合物腔環結構)【2】,但其生物發生的關鍵細節尚不清楚,這或與NPC的巨大分子量、與脂膜相關以及其在基因表達的中心作用造成研究的障礙有關。

近日,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 Karsten Weis和 Evgeny Onischenko 在Cell雜誌上發表文章 Maturation Kinetics of a Multiprotein Complex Revealed by Metabolic Labeling,開發出高通量分析蛋白複合物的天然組裝動力學的策略,並對酵母中320對核孔蛋白NUPs組成約50MDa核孔複合物的組裝過程進行表徵。發現一些NUPs通過迅速的交換,共組裝發生較快;一些需要較長的成熟步驟。揭示出NPC生物發生過程中的層次性原則,即單個的亞複合物在1分鐘的時間尺度上形成,然後需要1小時的成熟過程才能完成從中心到外圍的共同組裝。

蛋白質複合物的形成可以看作一個代謝過程,首先從較小的區塊(胺基酸)合成新的蛋白質,然後通過一系列的成熟中間產物(包括摺疊和多亞基組裝步驟)進行處理,最終形成成熟複合物。基於此,研究人員開發出KARMA(kinetic analysis of incorporation rates in macromolecular assemblies)技術,首先將目標複合物的一個蛋白組分使用親和力標記(「誘餌」),新和成的蛋白質在活躍生長的細胞中使用SILAC(細胞培養中使用胺基酸進行穩定同位素標記)進行脈衝標記。標記的蛋白在標記後的幾個時間點使用親和力pull-down進行分離,確保檢測到與「誘餌」結合的複合物成分(「獵物」)。對於每個時間點,分析的複合物使用質譜分析,計算每個獵物的同位素蛋白質標記的範圍。

由於結構成熟過程,獵物蛋白質中同位素標記的出現不可避免會延遲。為了使用一個定量的框架將KARMA中觀察到的標記動力學與成熟過程中的組裝時間聯繫起來,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簡單的動力學狀態模型(KSM),類似於用於分析代謝通量的模型。KSM描述了在細胞生長中,同位素標記的胺基酸蛋白質複合物成熟過程中的傳播過程,因為他們與獵物蛋白結合在一起,並伴隨著不同的成熟狀態。最簡單的情況就是,胺基酸從成熟狀態(S1,新生成的獵物蛋白質摺疊或與其他成分結合)過渡到成熟狀態(S2,獵物蛋白與誘餌共同組裝,產生最終的KARMA讀數),即不可逆的2步裝配過程。而其他因素,如獵物蛋白的動態交換、降解或胺基酸的更新,可以通過引入額外的KSM狀態和通量進行解釋。同時,這些也適用於那些可以可逆地分離和在複合物之間動態交換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的標記動力學可通過向KSM中添加反向通量來表示,並且模擬穩定結合的蛋白質,即可逆的2步裝配過程。

利用複合物的不同結構組分作為親和力誘餌進行KARMA分析時,在一個有序成熟過程中,當誘餌位於給定獵物的較遠的下遊時,預期會觀察到一個更大的有效成熟庫(effective maturation pool,EMP)。通過提供成熟狀態下蛋白質組分的估計,EMP給出了給定獵物蛋白質相對於不同誘餌的成熟過程的長度,其中更下遊的誘餌將產生更高的EMPs。這種動態讀數為成熟過程中的多個誘餌-獵物的配對提供相似性的衡量,可以用來描繪結構性生物發生事件的順序和事件。

為了驗證KARMA的可行性以及實用性,研究人員在活躍生長的酵母細胞中對320對NUPs的共同組裝動力學以及NPC的生物發生進行研究,描繪了NPC生物發生的天然順序和時間。NUPs首先形成亞複合物,然後有層次地組裝形成從中心到外周的結構。NPC成熟過程中,單個的NUPs的處理速度具有非常大的差異,範圍從幾分鐘到1小時;並且組裝到NPCs中的機制也不相同,一些通過動態交換,一些通過費時的成熟過程轉變。

總的來說,研究發現了NPC生物生成的中心原則,並證明了使用代謝標記來表徵大分子複合物的動力學方法(KARMA)的強大功用,為研究多蛋白組裝的細胞內動力學提供新工具。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11.001

參考文獻

1. Heusel, M., Bludau, I., Rosenberger, G., Hafen, R., Frank, M., Banaei-Esfahani, A., van Drogen, A., Collins, B.C., Gstaiger, M., and Aebersold, R. (2019). Com- plex-centric proteome profiling by SEC-SWATH-MS. Mol. Syst. Biol.15, e8438.

2. Lin, D.H., and Hoelz, A. (2019). The Structure of the Nuclear Pore Complex (An Update). Annu. Rev. Biochem. 88, 725–783.

相關焦點

  • 施一課題組揭示新冠病毒的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結構和生化特性
    ,該研究描述了其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該複合物由nsp12催化亞基和nsp7-nsp8輔助因子組成。新冠病毒核心聚合酶複合體三維結構冠狀病毒的複製由其基因組中的開放閱讀框1a(ORF1a)和ORF1ab編碼的一組非結構蛋白(nsps)負責,這些蛋白最初翻譯為多蛋白,然後進行蛋白水解、切割以及成熟。這些蛋白質組裝成一個多亞基聚合酶複合體,以介導病毒基因組的轉錄和複製。其中,nsp12是具有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活性的催化亞基。
  • Cell|表觀基因組的代謝調控驅動致死性小兒室管膜瘤
    ,該研究通過對PFA型室管膜瘤的組織及原代細胞進行代謝組學及表觀組學等相關研究,揭示了PFA型室管膜瘤在低氧條件下能夠保持生長,與特定的代謝物相關,它們能夠影響H3K27位點去除甲基化、增加去甲基化及乙醯化等表觀遺傳狀態。
  • Cell Metabolism八月刊 脂代謝研究亮點
    總之,這些數據確定了AMPK和PHD3之間的令人意外的聯繫,以及PHD3在急性運動耐力水平和骨骼肌代謝中的作用。ACC(乙醯輔酶A羧化酶)是一種生物素酶,在生物體內的脂肪酸合成過程中起限速作用。ACC有兩種亞型,即ACC1和ACC2。其中,ACC2在心臟和肌肉中高表達,具有催化脂肪酸氧化的能力。
  • Cell Metabolism|免疫代謝研究進入單細胞時代
    ,與健康和疾病相關的特定的免疫功能與代謝過程息息相關。,並討論了從最初的大量細胞(bulk) 到單細胞(single cell)免疫代謝圖譜研究的進程與轉變。之前有大量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的研究描述了細胞代謝過程,這些經驗表明,利用大量組學方法是免疫細胞代謝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
  • Cell:在腫瘤發生過程中,氧化代謝促進神經幹細胞永生化
    確定這些在發育過程中受到嚴格調節的幹細胞如何擺脫調節的機制是科學界的一個重要課題。腫瘤發生的一個關鍵步驟是確定驅動腫瘤細胞起始的機制,這會觸發它們產生腫瘤的命運。到目前為止,對它們的研究主要是在基因調控水平上,通過研究腫瘤抑制基因MYC、p53或KRAS。
  • Cell:韓春雨研究的Ago家族蛋白又出新功能?首次發現可參與DNA複製過程
    在真細菌嗜熱棲熱菌(Thermus thermophilus)中,DNA引導的Argonaute TtAgo可以防禦DNA質粒的轉化過程。2020年8月25日,麻省大學醫學院Phillip D.最後,該研究發現在非選擇性條件下,TtAgo賦予嗜熱鏈球菌增長優勢。總而言之,該研究表明TtAgo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嗜熱鏈球菌解開由DNA複製產生的鏈狀環狀染色體。在所有的生命王國領域中,短核酸直接引導的Argonaute(AGO)蛋白在防禦轉座子,病毒和質粒起重要作用。
  • 2020年12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新方法首次詳細揭示核孔複合物的組裝過程doi:10.1016/j.cell.2020.11.00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挪威卑爾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方法,使得他們能夠首次詳細研究大型蛋白複合物的組裝過程。作為他們的案例研究,他們選擇了最大的細胞複合物之一:酵母細胞中的核孔複合物。
  • 代謝過程調節T細胞的生物學功能
    在抗原刺激時,T細胞退出靜止以啟動克隆擴增和效應分化。最初的研究集中在參與T細胞靜止和激活的免疫受體和轉錄調節因子,但最近的研究結果強調細胞代謝是這些過程的關鍵調節因子。2019年8月12日,遲洪波在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在線發表題為「Metabolic coordination of T cell quiescence and activation」的綜述文章, 該綜述總結了這些內在的代謝程序,並描述了細胞外在因素,如營養素和調節性T細胞如何直接和間接地平衡常規
  • Cell Reports | 光壽紅/許超/馮雪竹合作發現PISC複合物在piRNA合成與胚胎發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piRNA maturation and chromosome segregation ,通過TOFU-6的功能基因組學發現了一個參與線蟲piRNA成熟加工過程的piRNA biogenesis and chromosome segregation (PICS) 複合物,研究人員還發現這個複合物會參與到線蟲胚胎細胞分裂的過程。
  • Cell:可視化觀察核仁中的核糖體大亞基組裝過程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LMU)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核糖體組裝中的早期步驟,並且可視化觀察它們的RNA組分如何正確摺疊並找到它們在這種生長結構中的位置。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12月14日的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Visualizing the Assembly Pathway of Nucleolar Pre-60S Ribosomes」。
  • Cell重磅:幹擾氮代謝過程或會促進癌症發生
    氮(Nitrogen)是人體所有蛋白質、RNA和DNA的基本組成部分,因此,癌變的腫瘤對氮的需求也非常貪婪,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和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在很多癌症中,癌症患者機體中的氮代謝都被改變了,其能在體液中產生一種可檢測到的變化,並且導致癌症組織中出現新的突變,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新方法來對癌症進行早期檢測
  • 2018年6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2.Cell:利用人工智慧繪製衰老大腦的基因表達圖譜doi:10.1016/j.cell.2018.05.057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VIB-KU Leuven)Stein Aerts教授及其團隊首次在果蠅衰老過程中繪製出每個腦細胞的基因表達圖譜。由此產生的「細胞圖譜」為大腦在衰老過程中的運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見解。
  • Science丨立足抗結核病藥物靶點開發,饒子和院士團隊歷時多年解析分歧桿菌呼吸體超複合物III2IV2SOD2原子解析度結構
    撰文丨倪冬春 博士責編丨迦漵
  • 研究揭示TCR複合物結構動態性調控抗原特異性免疫應答新機制
    》(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許琛琦研究組與南京大學教授曹毅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Lipid-dependent conformational dynamics underlie the functional versatility of T-cell
  • 研究揭示BAF複合物對調節性T細胞中Foxp3的調控作用
    研究揭示BAF複合物對調節性T細胞中Foxp3的調控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0 13:31:56 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Ye Zheng、Diana C.
  • Nature七月代謝研究亮點
    Comm.六月七月代謝亮點)大部分細胞都主要依賴氧化磷酸化產生能量,在此過程中,線粒體需要消耗大量氧氣。因此氧氣對需氧細胞的生存與代謝都至關重要。當氧氣濃度較低時,細胞會啟動一系列反應來適應缺氧狀態,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201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獎和醫學獎頒發給了William G.
  • Nat Cell Biol:「以毒攻毒?」—脂肪代謝產物「狙擊」糖類代謝產物的毒性效應
    根據最近一項由來自Aarhus大學的科學家們發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機體的能量代謝以及其化學中間物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總的來說,研究者們發現細胞在代謝脂肪的過程中同時能夠對血糖的中的有毒成分起到祛毒的作用。
  • 【解析】Cell & Cell Metab. 靶向腫瘤能量代謝治療"任重而道遠"
    目前關於腫瘤細胞能量代謝的研究十分火熱,科學人員都寄希望系統地利用其代謝的特點,找到靶向腫瘤能量代謝通路中的潛在藥物作用靶點,從而達到控制癌症的目的。但到目前為止,這種策略仍存在很多限制,比如說腫瘤中存在代謝異質性,還存在其它代謝補償途徑;這些策略仍存在不可預見的副作用以及對不同情況下的癌症患者需要嚴格的分類標準等等。
  • Cell:轉座子「跳躍」過程調控機制
    Dai博士領導研究團隊研究了L1的調控機制,發現兩種類型的L1蛋白與RNA形成核糖核蛋白複合物,L1就是依靠該複合物進行"跳躍"。為了進一步研究跳躍基因的調控機制,科學家分析了與該核糖核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發現有37個蛋白與核糖核蛋白相互作用,於是科學家選擇了兩個蛋白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個是UPF1,與質量控制有關,該蛋白監控RNA,會銷毀發生錯誤的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