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丨立足抗結核病藥物靶點開發,饒子和院士團隊歷時多年解析分歧桿菌呼吸體超複合物III2IV2SOD2原子解析度結構

2021-01-20 BioArt

撰文丨倪冬春 博士

責編丨迦漵


10月25 由饒子和院士、孫飛研究員、王權博士等人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Science雜誌上首次報導了分歧桿菌呼吸體超複合物III2IV2SOD2原子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該論文的主要完成單位為南開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中科院生化細胞所、生物物理所)。

 


呼吸複合物,也可稱為呼吸體,在不同的生物體,不同的組織中,甚至不同的生理狀態下其組成成分都有可能不完全相同。清華大學楊茂君教授團隊在2017年報導的人源I2III2IV2(DOI: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7.07.050)超複合物是迄今為止所解析的最複雜的呼吸體超複合物。生理狀態下I2II2III2IV2是否存在,目前還不是十分非常清楚。那麼本次所解析的原核系統呼吸體超複合物(圖一)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圖一


首先,這還要回到這個細菌本身。本次所使用的菌株叫恥垢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過氧化氫耐受株。與結核分枝桿菌(M.tuberculosi)比較接近,同屬分枝桿菌屬。恥垢分枝桿菌相對結核桿菌安全性要好的多,因此可作為研究結核桿菌的理想替代研究對象。同時呼吸體複合物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抗結核藥物靶點,例如當前的一線抗結核藥異煙肼和乙胺丁醇其作用機制與呼吸鏈複合體有一定聯繫(尚不完全清楚)。


亮點二:電子傳遞。這部分沒什麼好說的,「說III道IV」的電子傳遞路徑。


亮點三: 超氧岐化酶。這也是全文最有意思的部分,文中描述了超氧分子從複合物III產生到傳遞給SOD並清除的過程(圖二),這也是歷史上沒有過的一個構象(protein data bank,https://www.rcsb.org/)。


圖二


天然的恥垢分枝桿菌也具有一定的過氧化氫耐受性,而作者所使用的是一種經過突變強化了的過氧化氫高耐受菌株。如作者所述,或許因為突變造成編碼SOD的基因變得活躍,超氧岐化酶的表達量升高,進而有機會增加SOD的佔有率,並捕捉到呼吸體與超氧岐化酶的相互作用方式。然而這是否意味著與呼吸體複合物直接的相互作用可以提高氧自由基的清除效率,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另據南開大學新聞網消息,饒子和院士團隊有關結核分支桿菌能量代謝的最新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26日下午在南開大學省身樓舉行成果發布會。


圖片來源於南開大學新聞網


據報導,該工作在新藥研發方面亦有著重要的意義。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導,當前結核病已發展為全球頭號感染性疾病,幾十年來異煙肼、利福平等藥物組合的長期使用,衍生出日漸嚴重的菌株耐藥問題,耐多藥結核甚至極端耐藥結核已經成為結核病治療領域最大的挑戰之一。而近年研究表明,靶向能量代謝系統能夠顯著地克服現有藥物的耐藥問題,其作為治療耐藥結核病的新型藥物靶向系統,日漸受到矚目。2012年獲美國FDA加速審批通過,並於2018年3月進入我國市場的首個治療耐多藥結核新藥貝達喹啉(Bedaquiline)就是作用於呼吸鏈系統抑制其能量合成,從而達到殺滅結核桿菌治療耐藥結核的目的。


該成果是首次通過結構生物學的研究,發現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直接參與呼吸鏈系統氧化還原酶超級複合物的組裝,並協同工作的現象。研究成果為抗擊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耐藥結核的新藥研發奠定了重要基礎。



另據饒子和院士介紹,「我們研究的複合物III是個炙手可熱的藥物靶標,當前正處於臨床II期的藥物分子Telacebec (Q203)正是通過抑制該複合物天然底物的結合,阻斷結核桿菌有氧呼吸途徑,進而發揮藥理作用的。我們的工作對於進一步優化該藥物及開發類似甚至更為有效的新藥都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BioArt Reports」為「BioArt」旗下新設立的子平臺,重點關注國內外重大資訊和研究成果,內容上將會與BioArt主平臺互為補充,關注請長按上方二維碼。投稿、合作、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微信ID:bioartbusiness 或郵箱:sinobioart@bioart.com.cn

相關焦點

  • 饒子和團隊《Science》解析「藥靶-藥物」三維結構
    當前使用的一線抗結核藥物異煙肼、乙胺丁醇等均是通過抑制細胞壁合成發揮作用的。研究表明,乙胺丁醇靶向參與AG和LAM合成的阿拉伯糖基轉移酶EmbA,EmbB和EmbC。但是自該藥物問世以來,其分子機制一直未被解開,這就大大阻礙了乙胺丁醇這一「傳統老藥」的更新換代和耐藥性的解決。饒子和院士團隊長期以來致力於針對結核病重要靶點的研究及新藥開發。
  • 饒子和團隊Science解析「藥靶-藥物」三維結構,揭示一線抗結核藥物...
    研究表明,乙胺丁醇靶向參與AG和LAM合成的阿拉伯糖基轉移酶EmbA,EmbB和EmbC。但是自該藥物問世以來,其分子機制一直未被解開,這就大大阻礙了乙胺丁醇這一「傳統老藥」的更新換代和耐藥性的解決。饒子和院士團隊長期以來致力於針對結核病重要靶點的研究及新藥開發。
  • Science重磅:上科大免疫化學所饒子和團隊攻克結核病半世紀難題
    其中,上科大免疫化學研究所饒子和院士研究科研團隊六年攻堅,在國際上首次成功解析分枝桿菌關鍵的阿拉伯糖基轉移酶複合體的「藥靶-藥物」三維結構,揭示了一線抗結核藥物乙胺丁醇作用於該靶點的精確分子機制,這也是乙胺丁醇問世半世紀以來,科學家首次從分子水平上破解這一抗結核「傳統老藥」的抑菌機制,為解決結核病耐藥問題、研發新型抗結核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解決多年爭論!饒子和院士團隊解析皰疹病毒包裝的動態過程
    責編丨兮、迦漵評論丨郭培宣(俄亥俄州立大學)、餘學奎(中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Protein & Cell雜誌2020年第五期封面。圖為皰疹病毒衣殼裝配的高解析度結構,解決了領域內20多年的爭議。
  • 饒子和院士團隊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的結構(瑞德西韋的靶點)
    2020年3月17日,饒子和院士領導新冠病毒攻關小組(主要成員包括上海科技大學的王權以及清華大學的婁智勇,均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在生物學預印本bioRxiv發表文章Structureof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from 2019-nCoV, a major antiviral drug target,報告了新冠病毒全長nsp12與輔助因子nsp7和nsp8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解析度為2.9埃(蛋白質結構資料庫PDB ID: 6M71),對於解析高解析度的病毒RdRp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 饒子和/婁智勇團隊解答新冠病毒RNA延伸與帽結構合成的分子機制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饒子和院士、婁智勇教授團隊在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連續發表研究論文,闡明新冠病毒生命周期中核心的超分子蛋白質機器「轉錄複製複合體」的「帽結構合成中間狀態」與「核酸合成延伸狀態」兩個過程的分子機制,揭示新的抗病毒藥物作用靶點。
  • 清華醫學院饒子和院士團隊合作破譯抗新冠病毒關鍵藥靶三維結構
    清華新聞網4月23日電 近日,由清華大學醫學院饒子和院士領導,由清華大學醫學院婁智勇教授、閆利明博士和上海科技大學楊海濤教授、王權教授等組成的「清華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在新冠病毒抗病毒藥物核心靶點主蛋白酶(Mpro)和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三維結構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為抗新冠病毒藥物研發提供了關鍵的結構生物學基礎
  • 研究進展 | 清華大學饒子和院士解讀非洲豬瘟病毒背景、病毒結構...
    饒院士團隊利用結構生物學方法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的顆粒結構,發現了16740多個蛋白,並找到了合適的疫苗靶點,為後續藥物開發打下了良好基礎。 饒子和院士團隊主要從事新發、再發傳染病病原體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以及創新藥物的研發。在SARS冠狀病毒、禽流感病毒、A肝病毒顆粒結構、伊波拉病毒、皰疹病毒結構以及結核分枝桿菌重要靶標蛋白結構與功能的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 上科大解析「藥靶-藥物」三維結構
    當前使用的一線抗結核藥物異煙肼、乙胺丁醇等均是通過抑制細胞壁合成發揮作用的。研究表明,乙胺丁醇靶向參與AG和LAM合成的阿拉伯糖基轉移酶EmbA,EmbB和EmbC。但是自該藥物問世以來,其分子機制一直未被解開,也就無法對乙胺丁醇這一「傳統老藥」進行更新換代,以解決其日益嚴重的耐藥性問題。饒子和院士團隊長期以來致力於針對結核病重要靶點的研究及新藥開發。
  • 饒子和/婁智勇團隊解答新冠病毒RNA延伸與帽結構合成分子機制
    新冠疫情發生後,饒子和院士團隊針對抗病毒關鍵靶點,迅速開展科研攻關。先後闡明了兩個最關鍵藥物靶點蛋白的結構信息,即主蛋白酶Mpro,以及由聚合酶nsp12、引物酶nsp8和輔因子nsp7組成的「核心轉錄複製複合體」(C-RTC),以及C-RTC與核酸和瑞德西韋複合物的三維結構,為認識病毒的生命過程、發展高效抗病毒藥物提供了關鍵信息。
  • 【科技前沿】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團隊解析了海藻糖轉運蛋白複合物...
    【科技前沿】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團隊解析了海藻糖轉運蛋白複合物結構 2020-11-0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冠病毒重要藥物靶點-RNA聚合酶精細結構獲解析—新聞—科學網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我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遺傳物質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結構特徵
    摘要: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科技大學獲悉,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饒子和團隊破解新型冠狀病毒關鍵水解酶晶體結構
    早在2003年「非典」暴發之後,饒子和院士便果斷促成多方合作組成了一支富有戰鬥力的「SARS研究小組」,僅一個月就首次解析出SARS冠狀病毒蛋白酶的三維結構,為抗SARS研究奠定了科學基礎。此次疫情爆發,在拿到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的一周時間內,饒子和/楊海濤課題組就快速表達了2019-nCoV水解酶(Mpro)並獲得了高解析度晶體結構。
  • Nat Commun |王祥喜/饒子和/朱鳳才團隊解析腸道病毒入侵與抗體中和機制
    2020年9月4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背靠背在線刊發了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研究員/饒子和院士團隊,聯合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朱鳳才研究員團隊的研究成果,分別題為"Structures of Echovirus 30 in complex with its receptors inform
  • 杏林·名師名家論壇 | 饒子和院士做《從2003「非典」到2020「新冠」》報告
    在新冠病毒疫情出現後,饒子和院士團隊利用多年在冠狀病毒領域的研究經驗,針對抗病毒關鍵靶點,迅速展開科研攻關。研究團隊今年率先在新冠病毒抗病毒藥物核心靶點——主蛋白酶(Mpro)和核糖核酸(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三維結構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為研發具有臨床潛力的抗新冠病毒藥物提供了關鍵的結構生物學基礎。
  • 饒子和院士官洲論壇披露重要技術路徑:如何率先發現新冠病毒關鍵...
    11月16日-18日,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舉行,鍾南山、裴鋼、徐濤等近20位國內外院士、科學家出席論壇。16日,清華大學饒子和院士發表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加強傳染病基礎研究,從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主題演講,介紹了世界上首個新冠病毒關鍵藥物靶點的發現過程,以及其團隊對新冠病毒轉錄複製機器的研究。
  • Nature|新冠病毒水解酶結構!多種病毒抑制作用小分子!
    饒子和院士團隊在疫情發生以來通過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蔣華良院士團隊、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楊海濤等組成的新冠病毒應急公關團隊就利用前期抗SARS藥物研究積累的經驗,開展抗2019-nCoV藥物研究。丨中科院上海藥物所/上科大聯合研究團隊發現一批可能對新型肺炎有治療作用的老藥和中藥)。在2020年1月26號,饒子和團隊與國內外分享Mpro結構的原子坐標(涉及了300多所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製藥公司),2月5日由國際PDB資料庫公開獲取,「structure of month" (即二月份PDB庫的「明星結構」)。
  •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楊海濤團隊解析的新冠病毒3CL水解酶晶體結構...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饒子和/楊海濤團隊解析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3CL水解酶(Mpro)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被PDB蛋白質結構資料庫(Protein Data Bank, PDB)選為2020年2月的本月明星分子(February Molecule of the Month)。
  • 科學家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三維精細結構—新聞—科學網
    /婁智勇教授/王權教授等組成的「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單元「RdRp-nsp7-nsp8」複合體的三維空間結構,整體解析度達到2.9 埃(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