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從海底收集電動車電池金屬比採礦危害更少

2021-01-20 天天汽車APP

撰文|小魔

隨著電動車在全球愈發流行,人們越來越關注製造電池和電機所需的貴金屬來源。

一般獲取銅、鎳、鈷、錳等金屬的傳統方式是通過陸地開採,不但會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還可能給開採地區帶來環境危害,甚至對更廣泛的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汙染。那有什麼辦法能降低這種環境危害呢?最近一項由加拿大深海採礦公司DeepGreen Metals資助的獨立研究給出了一個答案:海洋。

一項為期一年的生命周期可持續性評估比較了陸地採礦和從海底收集多金屬結核以生產10億塊電動車電池對環境的影響。(多金屬結核又稱錳結核,富含錳、鐵、鎳、銅、鈷等多種金屬。其直徑一般在1-10釐米之間,大的可達20多釐米,形如「土豆」,有的則連接在一起,看上去像一塊「生薑」)

研究發現後一種方法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固體廢物分別減少了70%和100%,同時減少了94%的土地和92%的森林使用。

相對影響研究還發現,瀕危野生動物減少了93%。然而,研究承認儘管深海採集區域的物種數量有限,但他們對於生活在該地區的物種種類和生態系統仍知之甚少。因此DeepGreen打算對海底的長期影響進行更深入、更多年的研究。

DeepGreen董事長兼執行長Gerard Barron表示:「按照定義,從任何來源提取原始金屬都是不可持續的,並且會造成環境破壞。我們相信多金屬結核是解決辦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含有高濃度的鎳,鈷和錳;它們實際上就是巖石中的電動車電池。」

現在看起來真有些諷刺,原本推動電動車發展的本意是降低環境危害,但其動力電池原料金屬提取對環境的破壞甚至更高,而且這些金屬也並非取之不盡。世界銀行估計,到2050年電動車電池的金屬需求將是目前的11倍。預計未來5年內,某些地區的鎳、鈷、銅開採將出現短缺。

相關焦點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海底採礦機遇與挑戰並存
    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網站報導,7月16日,該聯盟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稱,國際深海底採礦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存。一方面隨著陸地資源日益枯竭,深海底採礦市場前景看好,相關海底採礦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社會成本的降低,也為深海底採礦帶來發展機遇。但另一方面,目前人類對深海底生態環境仍缺乏足夠認識和研究,加之現有的開採技術水平和管理規章的不完善,還不足以避免深海底採礦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可逆危害。
  • 為減少對海底的破壞,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海底開採機器人
    面積龐大的海洋底部富含各種金屬資源,例如鎳,銅,鈷,鋅。這些是製造電動汽車電池,太陽能電池板和智慧型手機的必備資源。礦業公司已提議清理和開發廣闊的海底區域,以促進金屬需求高的技術的發展。海洋科學家和環保主義者則反對這樣的計劃,他們警告人類,這樣的開採會對脆弱的生態系統造成巨大且可能永久的破壞。Pietro Filardo是致力於尋求爭論雙方一個平衡點的技術開發人員之一。
  • 國際研究團隊警告稱——深海採礦對海洋環境和生態影響不容忽視
    但一國際研究團隊最近警告稱,深海採礦不僅對採礦區海底環境構成風險,還會嚴重威脅礦區之上深海中層水域的生態環境。他們建議,深海採礦應謹慎行事,在更全面地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採取行動。在過去10年中,各國對海底硫化物、多金屬結核以及富鈷結殼的興趣大增。負責管理國際海底區域及其資源的國際組織——國際海底管理局已經頒發了30個勘探合同,覆蓋海域面積高達150萬平方公裡。
  • 海底資源爭奪戰 人工智慧仿生機器人可以開採深資源
    大量的海底富含金屬-鎳,銅,鈷,鋅-這些是製造電動汽車電池,太陽能電池板和智慧型手機的關鍵。礦業公司已提議刮and並吸塵黑暗的廣闊區域,以提供金屬密集型技術的補給品。海洋科學家和環保主義者反對這樣的計劃,警告對脆弱的生態系統造成巨大且可能永久的破壞。Pietro Filardo是致力於尋找共同點的技術開發人員之一。
  • 海底採礦時代到來
    海底採礦效果圖。 □文森特·尼維爾加特 2017年秋天爆出一則新聞:有家日本企業從衝繩島附近1600多米深的海底開採出了礦石。收穫的可不僅僅是一份微不足道的樣本,而是超過15噸的金屬礦石,它們被不間斷地從海底泵到船上。這一前無古人的壯舉宣告了海底採礦時代的到來! 毫無疑問,地球資源開採進入了一個新紀元。不論在日本還是其他國家,眾多企業爭先恐後地湧向大洋洋底,發掘金屬礦藏,加拿大鸚鵡螺礦業公司就是其中一員,它計劃從2019年開始在巴布亞紐幾內亞附近1700米深的海底開採銅礦。
  • 生產iPhone稀有金屬將耗盡 深海採礦可行嗎?
    這些金屬都是製造高科技設備的重要材料,沒有任何替代品。這些礦物通常並非直接採礦所得,而是其他礦物的副產物。在這種情況下,不斷回收利用也不是長久之計。這些金屬在任何設備中使用的數量都相當少,這讓回收過程變得困難而昂貴。為此,擔心礦物短缺已經讓採礦公司盯準尚未被開發的資源——深海。
  • 海底採礦:中國準備好了嗎?
    包括銅、鎳、錳、鈷等在內的金屬是電子設備和可再生能源設備製造工藝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實際上,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稀土金屬、金、鋁等的生產國,同時也大量進口金屬。隨著陸上關鍵金屬儲量逐漸變小,開採難度和成本增大,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多國家都對海底金屬礦產的勘探表現出了巨大的興趣。目前,中國擁有數量最多,涵蓋金屬種類最全的海底金屬勘探許可證。
  • 【科普時間】多金屬結核採礦車簡介
    海底採礦車的主要任務是採集礦石,並將其運送至提升系統。就本文介紹的專用於多金屬結核開採的海底採礦車而言,它一般包含行走和採集兩個主要功能。多金屬結核賦存的沉積物表層極其稀軟、剪切強度極低,且具有攪動流體特性,能適應這種底質條件的採礦車主要分為兩大類:拖曳式、自行式。具體如下表所示。表1 承載行駛原理主要類型
  • 如何平衡人類對金屬的需求和對環境的影響
    圖片來源:Pixabay人類減少對化石燃料依賴的過程需要數十億公斤的金屬,例如一颱風力渦輪機就包含了超過1噸的銅,而電動汽車的電池則需要大量的鈷、鎳和錳。如今,這些金屬大多來自陸地礦藏,開採的代價往往有森林砍伐、水汙染和人權受到侵犯。但深海海底的金屬寶庫也許很快可以提供另一種金屬來源。
  • 美研究稱人糞中含有貴金屬 或降低人類採礦需求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新社3月24日報導,人類糞便一向被視為汙穢物,少有人去關注研究。但是,美國專家近期研究發現,人類糞便中可能含有價值數億美元的貴重金屬。這一發現有可能降低日後人類對採礦的需求。但是,該如何提取這些貴重金屬,科學家仍然在探索實驗之中。
  • 全球首個海底採礦項目VS中國唯一海底金礦,海底礦產被鎖定了!
    隨著人類需求的不斷上升和超強度盲目開採,全球礦產資源越來越少,甚至面臨耗竭。有人將目光投向了深海。海底蘊含了豐富的礦產資源,深海採礦一直是近些年來的熱門話題。一組科學家曾向國際相關組織提出建議,呼籲暫停對深海開採許可證的發放。
  • 電池不耐用?高性能鋰金屬電池讓電動車續航時間更長
    科學家研究新發現讓電動車續航時間更長久!研究發現,未來將能解決以上的問題,增長鋰電池的使用壽命,讓其更耐用,更穩定,續航時間更長。,高性能金屬電池的研究也頗受科學家們的關注,可攜式智能器件與長續航電動汽車的發展,對可充電的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日本在太平洋島嶼上開採鋰離子電池所需的稀有金屬
    《讀賣新聞》,一個負責自然資源的政府機構宣布,從日本專屬經濟區的海底成功挖掘出鈷和鎳等稀有金屬。對日本來說,國內稀有金屬生產一直是一個緊迫的問題,因為日本在稀土金屬方面高度依賴中國,而稀土金屬對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至關重要。海底採礦地點位於太平洋南鳥島南海岸,低於海平面約900米。
  • 創遠高新分享:未來採礦技術發展及展望
    深部巖體力學與開採理論主要研究內容包括金屬礦山完整性開採安全理論體系研究、超大規模礦山重大災害預控與充填安全保障技術研究、超深礦井重大災害監測預報與防控技術研究、礦山採空區致災機理及預警防控技術研究、基於物聯網和雲平臺的金屬礦安全風險預控技術研究、金屬非金屬礦山重大災害情景構建與應急救援裝備研究。
  • 深海採礦對環境影響幾何?
    降低鈷含量或無鈷的新電池技術正在研發中,但很難確定這些技術能多大程度的降低鈷的總需求。專家認為,目前還沒有什麼材料可替代鈷的穩定作用,只有儘可能降低鈷用量,未來兩三年內還無法做到完全去鈷。這時候需要注意的是,深海採礦有潛力提供鈷和其他金屬。
  • 鈉離子電池:電動車的未來新趨勢,技術新突破!
    導讀:目前鈉離子電池的性能仍比鋰電池落後約20年。原因是研究人員在過去十多年間只專注於開發性能更強的鋰。 電動車使用的鋰電池價格昂貴,這是造成電動車難以普及的原因之一。如今電池技術有望實現突破!
  • 解決電動車續航終極方案?金屬空氣電池發展簡析
    場長導讀:如果空氣電池的研究能夠取得突破,在與內燃機動力車以及燃料電池車的續航歷程競爭中,目前處於劣勢的電動車將會脫穎而出。而空氣電池將會取代目前主流的鋰離子電池,一舉登上霸主地位。
  • 氧化石墨烯助力更高效的鋰金屬電池
    全球電池界的霸主鋰電池,因其非常高的能量密度,快速充放電,使用壽命長,體積小重量輕,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在電子產品與電動工具廣泛使用,統治手機,電腦,電動車等絕大部分需要充放電應用市場。由於鋰電池無汙染,被稱為綠色電池,體積小重量輕,充放快能量密度高,在新能源出行獲得廣泛應用,在電動汽車電瓶車電動自行車使用,清潔無汙染,輕便快捷。鋰電池的兩大領先品種是鋰離子電池和鋰金屬電池。鋰離子電池是充電和放電期間鋰離子在電極之間傳播的一種可充電電池。鋰離子電池使用嵌入式鋰化合物來形成電極。與此相反,鋰金屬電池使用金屬鋰電極。
  • 為了造手機電腦的電池,人類快把海洋挖空了
    所有這些泉口都位於海底——最深的已知泉口位於海底三英裡下,而另一種被稱為「海底冷泉」的地質特徵,讓生命在比海底更深的化學池裡繁衍生長。沒人知道在更深處是否還有未知的溫泉或冷泉,但尚克決定窮極一生研究目前地球上已知的最深水域。科學家根據深度將海洋分為五層。
  • PNAS刊文建議深海採礦環境影響評估重視中層水域
    》(Opinion: Midwater ecosystems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risks of deep-sea mining)的文章稱,來自世界各地的19位海洋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深海採礦不僅對採礦作業周圍海域構成重大風險,而且還對海底數百至數千英尺的水域構成重大威脅,威脅著巨大的中層水域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