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稱人糞中含有貴金屬 或降低人類採礦需求

2021-01-13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新社3月24日報導,人類糞便一向被視為汙穢物,少有人去關注研究。但是,美國專家近期研究發現,人類糞便中可能含有價值數億美元的貴重金屬。這一發現有可能降低日後人類對採礦的需求。但是,該如何提取這些貴重金屬,科學家仍然在探索實驗之中。

美國地質調查局專家凱薩琳•史密斯(Kathleen Smith)稱,她的團隊在人類糞便中發現了包括鉑、銀和黃金的金屬物質,其中黃金儲量極為稀少。此外,她表示:「假設我們可以過濾掉(人類糞便中)一些對農田和森林施肥造成限制的金屬,但同時又可以獲得一些貴金屬,這真是雙贏的結果。」她還解釋說:「金屬無處不在——護髮產品中、洗滌劑中,甚至是你穿的防臭納米襪子中。」

史密斯表示,「我們現在是雙管齊下,一方面祛除這些糞便中會限制為土地施肥的金屬,另一方面集中精力提取可出售的貴金屬,其中包括一些在科技領域有更大用途的金屬,如手機和電腦中都需要使用到的金屬」。

據報導,該領域另一組專家團隊研究發現,一百萬名美國人的排洩物可能含有價值1300萬美元的金屬。他們認為,若能找到合適的方法提煉出其中的貴金屬,日後將降低人類對採礦的需求,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實習編譯:姜亞琴 審稿:程君秋)

相關焦點

  • 研究稱,從海底收集電動車電池金屬比採礦危害更少
    一般獲取銅、鎳、鈷、錳等金屬的傳統方式是通過陸地開採,不但會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還可能給開採地區帶來環境危害,甚至對更廣泛的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汙染。那有什麼辦法能降低這種環境危害呢?最近一項由加拿大深海採礦公司DeepGreen Metals資助的獨立研究給出了一個答案:海洋。
  • 如何平衡人類對金屬的需求和對環境的影響
    設定標準的內在壓力在於如何平衡金屬生產帶來的經濟利益和其對環境的潛在破環。支持者表示,深海採礦可以避免一些開採陸地礦藏的弊端並降低可再生技術的成本。但是一些科學家警告說,不要過快地從勘探階段進入開採階段,因為我們對深海環境及其支持的生命都知之甚少。「總體來說,我認為我們現在不可能客觀地評估深海採礦會涉及的所有風險,」Jeff Drazen說,「這是地球上人類認識得最少的生態系統。」
  • 生產iPhone稀有金屬將耗盡 深海採礦可行嗎?
    但讓人日益感到擔憂的是,銅等關鍵礦產的儲量也在降低。智利銅礦委員會2016年對過去15年間的銅礦勘探數據進行分析後發布報告,發現大多數新發現的銅礦都是2010年前已被發現的。世界從未停止過尋找銅,但我們卻很少發現新的線索。銅甚至還不是讓公司感到最緊張的礦產,畢竟其儲量還是相當豐富的。然而,鉭、鎢、鉬等礦物,需求卻變得越來越緊迫。
  • 「工業之美」太空採礦新設想:在小行星內部建設空間站,能克服輻射...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稱,近期,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表示,未來人類有可能通過在自轉的小行星內部打孔,建立一個空間站,進而開採小行星內部有價值的礦物。未來人類的空間站可能建在一個自轉的小行星內部。圖片來源:Daily Mail該團隊已證明了此方法在數學方面的可行性,即在太空中選擇一個幾百英尺直徑的小行星,並在其內部鑽出空間,建造一個圓柱形的空間站。
  • 太空「生物採礦」有望成真:科學家研究用細菌開採小行星礦藏
    何為「生物採礦」據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官網近日報導,該校航空航天工程科學系的路易斯·澤亞以及地球科學系的傑瑟·科蘭格羅等人,已經從博爾德分校研究與創新辦公室獲得了一筆種子經費,研究利用細菌開採小行星金屬礦藏——所謂太空「生物採礦」的可行性。「生物採礦」早已在地球上實現。
  • 國際研究團隊警告稱——深海採礦對海洋環境和生態影響不容忽視
    圖片來源:網絡(gizmodo.com.au)科技日報記者 劉海英海洋礦產資源豐富,隨著相關技術不斷發展,人類對深海礦藏的興趣越來越大。但一國際研究團隊最近警告稱,深海採礦不僅對採礦區海底環境構成風險,還會嚴重威脅礦區之上深海中層水域的生態環境。他們建議,深海採礦應謹慎行事,在更全面地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採取行動。
  • 【SMM年會】金屬銻、鉍、硒及碲的初級產品需求趨於飽和 高精尖...
    他主要圍繞稀貴小金屬發展現狀、公司稀貴小金屬生產工藝特點進行了闡述,同時,也對未來稀貴小金屬冶煉技術發展方向進行了預測。公司稀貴小金屬生產特點採用「一步法煉銻」降低了銻白的生產時間,避免了金屬銻反覆氧化、還原造成的能源浪費、金屬損失及環境汙染,提高了銻金屬的回收率。
  • 科學好故事 | 月球商業採礦新競賽
    另一位科學先驅是美國物理學家傑拉德·奧尼爾,在他1976年出版的《高邊界》一書中,他主張人類基礎設施應當遠離行星,脫離地球引力所產生的能量消耗的需求——這是太空飛行中最困難的環節。軌道殖民基地是奧尼爾的構想,但他主張利用月球資源,建造體型龐大的旋轉空間站。
  • 深海採礦是人類發展的新曙光?
    隨著陸地上較容易獲得的金屬礦石資源因被大肆開採而逐漸枯竭,資源短缺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科學家們現拓展了一條資源開採的新思路:深海採礦(Deep-sea mining)。然而,目前海洋礦床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科學家們也沒有得出非常多堅實的結論,得到的實驗數據和結論也是具有探索性的;而這正暗示著深海採礦蘊含的無限可能性,其戰略意義和發展前景正逐漸嶄露頭角。
  • 墨西哥水下洞穴中發現史前人類採礦遺蹟
    本月發表一項研究表明,墨西哥水下洞穴中存在萬年前的史前人類採礦遺蹟,這可能是美洲最古老的赭石礦。2017年,研究人員在水下探索了金塔納羅奧州東部海岸的洞穴。當地洞穴中曾發現有古人遺骸,這些人是數千年前進入洞穴的。那時海平面較低,洞穴乾燥且可以通行。大約八千年前,海平面上升,於是水淹沒了這些洞穴。
  • 太空採礦,價值巨大也引發擔憂!可能會導致人類不斷殖民外星行星
    無數美國科幻電影中探索外星球,搜索有用資源,或殖民外星球。2017年5月,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提出了一個大膽計劃,該局將在2022年之前去探訪一個神秘的金屬小行星「16Psyche」。16Psyche是一顆金屬小行星,距離地球大約3.7億公裡,是太陽系中最神秘的小行星之一,其上蘊藏著巨量的財富。而且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小行星採礦可能成為人類殖民其他行星的催化劑。太空巖石是理想的目標,因為它們可以包含貴金屬,如金、銀和鉑。
  • 炙手可熱的月球商業採礦計劃真的靠譜嗎?
    O『Neill),在他1976年出版的《高邊界(The High Frontier)》一書中,他主張人類基礎設施應當遠離行星,脫離地球引力所產生的能量消耗的需求——這是太空飛行中最困難的環節。軌道殖民基地是奧尼爾的構想,但他主張利用月球資源,建造體型龐大的旋轉空間站。
  • 惠譽:2021年電池金屬需求有望上升
    長江有色金屬網訊:根據miningweekly報導,惠譽解決方案(Fitch solutions)預計,隨著可再生能源和技術採用的步伐繼續加快,對關鍵電池金屬的需求在未來一年將上升。2021年低碳經濟的加速發展將提振電動汽車的需求,從而加速鋰、鈷和鎳等基本電池金屬的需求。
  • 【科普時間】多金屬結核採礦車簡介
    海底採礦車的主要任務是採集礦石,並將其運送至提升系統。就本文介紹的專用於多金屬結核開採的海底採礦車而言,它一般包含行走和採集兩個主要功能。多金屬結核賦存的沉積物表層極其稀軟、剪切強度極低,且具有攪動流體特性,能適應這種底質條件的採礦車主要分為兩大類:拖曳式、自行式。具體如下表所示。表1 承載行駛原理主要類型
  • 人工智慧考古新用法:分辨古代的人糞和狗糞!
    【來源:快科技】古老的糞便是考古研究的重要信息來源,它可以提供關於人的身份、飲食、健康狀況等信息 。 然而,與人糞大小形狀相似的狗屎在許多考古遺址也很常見,常讓研究者感到困惑。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的馬克西姆·博利說:「很難把它們區分開來。」 眾所周知,狗可能吃人和其他動物的糞便,因而狗糞裡會出現人的DNA信息;而古代許多地方都有吃狗肉的習慣,因而人糞裡也常含有狗的DNA信息。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者利用人類和犬類微生物的現有數據,訓練了一個名為coproID(古糞便鑑定)的機器學習系統。
  • 美媒關注中國小行星採礦計劃 價值或高達數萬億
    【環球網軍事5月12日報導】美國福克斯新聞網10日報導稱,為開採價值數萬億美元的稀有金屬,同時方便星際航行報導引述空間飛行器總體、信息處理專家葉培建院士的話說,中國不久將研究方法,把機器人或航天員送到合適的小行星從事開採工作,並把礦產帶回地球。報導稱,他透露的計劃中,可以將飛行器送到某個小行星,開採鈀、鉑等用於智慧型手機和汽車上的稀有金屬。今年年初,葉培建表示,中國可能在2020年至2025年之間進行一次類似的探索任務。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海底採礦機遇與挑戰並存
    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網站報導,7月16日,該聯盟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稱,國際深海底採礦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存。一方面隨著陸地資源日益枯竭,深海底採礦市場前景看好,相關海底採礦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社會成本的降低,也為深海底採礦帶來發展機遇。但另一方面,目前人類對深海底生態環境仍缺乏足夠認識和研究,加之現有的開採技術水平和管理規章的不完善,還不足以避免深海底採礦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可逆危害。
  • 國際最新研究:微生物可在太空中「採礦」
    (自然科研 供圖)Rosa Santomartino攝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的一項天體物理學研究發現,微生物能在零重力條件下提取巖石中具有經濟重要性的元素。這項研究結果表明,讓微生物在太空進行「生物採礦」或成為定居其他行星的重要方面。
  • 蚯蚓糞是金不是土,它的作用可能是好多人都想不到的!
    蚯蚓糞在任何濃度下,即使是非常嬌貴的種子或者是花壇植物都不會因過量而受到灼傷,當你使用了這種無異味,對人畜和植物無灼傷的自然物質時,你會再一次感嘆自然界神奇的力量。 生物學家達爾文曾說「除了蚯蚓糞粒之外沒有沃土」。石力同志於1981年5月5日在北京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稱蚯蚓糞為「有機肥之王(肥王)」。
  • 報告:月球採礦最早可能在2025年開始
    >新德裡*在月球上採礦的計劃可能在2025年前成為現實,因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AerticticandSpaceAdministration)美國宇航局)研究小組發現證據表明月球表面可能含有比以前更豐富的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