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蝙蝠有哪些關注點?盤點近些年各種傳染病源

2020-11-21 舜網

對於蝙蝠的生物屬性和疾病傳染能力的研究,千百年來幾乎是一片認知空白。就算是現代以來經歷過蝙蝠引發的痛苦的非典和伊波拉時期,人們還是容易好了傷疤忘了疼。

誰也預料不到,自己會以這麼「宅」的方式度過2020年春節。雖然此次新型冠狀肺炎的源頭還不能完全確定,但種種跡象都指向了某種野生動物。

很長時間以來,人類更加擅長應付人和家畜的病,卻對野生動物導致的疾病很陌生。

20世紀上半葉,科學家們才開始把疾病研究擴展到野生動物身上。1951年野生動物疾病協會成立,標誌著這一學科成為國際承認的科學之一。

然而,將近70年過去了,人們對於野生動物真的有了正確認知嗎?

奇怪的關注點

我們拿這次被高度懷疑是病毒自然宿主的蝙蝠為例,看看人們都從哪些方面關注蝙蝠。

通過查詢某搜尋引擎上的「蝙蝠」關鍵字,我們發現,不出事,就沒人意識到蝙蝠能傳播疾病。

2019年9月,此次疫情還沒有發酵之前。人們對蝙蝠的相關搜索集中在「超聲波」、「雷達」、「仿生學」等科普內容上,其次是「蝙蝠俠」、「電影」等娛樂熱點上。還有一個搜索頗有熱度:蝙蝠飛到家裡是什麼徵兆。很明顯看出,無一蝙蝠傳播疾病方面的知識。

再看看2020年1月,此次疫情鬥爭正酣,種種跡象將新型肺炎病毒的源頭指向蝙蝠之時。恐慌的人們終於開始回憶起了「水貂」、2003年非典時「果子狸」、蝙蝠曾經引起的「伊波拉」等野生動物相關疾病。我們也可以感受到,此時反對野味的聲浪層層高漲,人們對野生動物的認知終於來到了傳染病層面。

然而就算這個關頭,還有為數不少的人在搜索「打死蝙蝠的後果「、」蝙蝠是不是老鼠變的「、「蝙蝠飛到屋裡吉不吉利」等跑偏的迷信內容……

想扭轉人們的認知挺難的。畢竟,千百年來,蝙蝠都被浸淫在一種神秘色彩的寄託裡。多虧了它的「蝠」字和「福」字同音,又倒懸而睡,有福倒(到)的寓意,五隻蝙蝠指「五福」,紅色的蝙蝠指「洪福」,與鹿一道出現指「福祿」,與桂花一道出現指「富貴」,成了建築、陶瓷、刺繡上頗受歡迎的吉祥物。

可對於蝙蝠的生物屬性和疾病傳染能力的研究,千百年來幾乎是一片認知空白。就算是現代以來經歷過蝙蝠引發的痛苦的非典和伊波拉時期,人們還是容易好了傷疤忘了疼。

人類,不要再「作」了

蝙蝠把自己進化成不好吃的樣子,晝伏夜出躲進深山老林的洞穴裡,憑一己之身封印住巨大的病毒庫,怎麼還是和人類打上交道了呢?

野生動物遠遠躲開城市和人類,在遙遠的草原森林沙漠裡求得一席容身之地。可人類總是不肯放過它們。

在我國,野生動物的身體面臨四種命運。

當藥用的虎豹骨、犀角、甲片、龜板、羚羊角、蛇。

被吃掉的穿山甲、巨蜥、熊掌、鳥、龜、蛇、蛙。

被收藏的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硨磲、鸚鵡螺。

當寵物的鳥、龜鱉、蛇、蜥蜴。

其中,被吃掉是個極具本土色彩的結局。中國人對野生動物的「滋補」功效,總是有種迷之信任,為此不惜非法採購。

拿最經常被吃掉的穿山甲舉例,根據聯合國的數據,中國是穿山甲走私的醒目目的地,冬令進補時節,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周邊國家的穿山甲,源源不斷地被非法走私到中國,端上無數「養生局」的餐桌,甚至一些非洲國家的穿山甲,也被網羅了進來。

國人如此熱衷於穿山甲,無非是由於穿山甲善於打洞,古人便認為穿山甲有「打通」的效力,在遇到諸如癰疽瘡腫、月經停閉、乳汁不通等需要「通」的疾病時,穿山甲就不幸躺槍了。

據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詩寶教授估算,我國每年消耗約30萬隻穿山甲,一般說來,食用和藥用各15萬隻,但是近幾年,吃掉的比例要超過藥用。每年國內消費的穿山甲有95%以上來自國外。

僅2018年,國內6個海關就共查獲走私穿山甲鱗片38.14噸,這意味著約有6萬隻穿山甲殺戮,這其中大部分是非洲穿山甲。

而中國本地的穿山甲呢?2019年6月8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宣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已「功能性滅絕」。

事實上,穿山甲只是被中國人吃掉的眾多野生動物中倒黴的一員。過去十年,某搜尋引擎上各類「野味」的搜索熱度,穿山甲排第一,豪豬排第二,竹鼠排第三,蝙蝠排第四。

吃野味,會得病

吃野味,你圖個啥?

圖鮮美?野豬身上臭味濃烈,肉又老又硬。難道家豬它的肉不香嗎?

圖滋補?穿山甲的鱗片累積了砷銅等有毒元素,服用煅燒的穿山甲甲片,和吃重金屬有啥差別?

最致命的是,非法走私的野生動物,沒有經過衛生檢疫呀!

愛用穿山甲滋補?穿山甲身上的弓形蟲、肺吸蟲,會引發心肌炎、肺炎、肝炎。

還用蛇泡酒?蛇的肺部和氣管有鞭節舌蟲,膽囊中有異雙盤吸蟲。

覺得土拔鼠萌萌噠?它體內有鼠疫桿菌,就是引發鼠疫的罪魁禍首。

家豬不如野豬香?野豬身上蜱蟲眾多,布魯氏菌極易傳染給人類,染上回歸熱和出血熱。

嘗鮮海豚肉?異尖線蟲進入消化道,移行到大腦和臟器,可存活數年,導致癲癇甚至死亡。

還想生吃猴腦?愛滋病、狂犬病,隨時取人性命。

果子狸火鍋?您聽說過非典嗎……

野生動物平時和人類井水不犯河水,但一旦有交集,往往致命。讓我們列數下近些年令人聞風喪膽的各種傳染病。

非典、伊波拉、中東呼吸症候群,都被懷疑源於蝙蝠。世界上有1200種蝙蝠,共攜帶了3204種冠狀病毒。就這樣,有人還要喝蝙蝠湯?

更可怕的是,很多年過去了,人們對野味的認知沒多少提升,全球人口流動卻大大加快了。

小說《血疫--伊波拉的故事》中寫道:文明與病毒之間,只隔了一個航班的距離,來自熱帶雨林的危險病毒,可在24小時內乘飛機抵達地球上的任何城市。是不是有點可怕?

人類、動物、微生物共存於世界上,就是一部相互鬥爭的進化史。

放野生動物一條生路吧,也給人類自己一條生路。

相關焦點

  • 蝙蝠吉不吉利咱不知道,能傳染什麼病咱得問問
    對於蝙蝠的生物屬性和疾病傳染能力的研究,千百年來幾乎是一片認知空白。就算是現代以來經歷過蝙蝠引發的痛苦的非典和伊波拉時期,人們還是容易好了傷疤忘了疼。誰也預料不到,自己會以這麼「宅」的方式度過2020年春節。雖然此次新型冠狀肺炎的源頭還不能完全確定,但種種跡象都指向了某種野生動物。
  • 非典、伊波拉都被懷疑源於蝙蝠 吃野味,你圖個啥?
    (原標題:蝙蝠吉不吉利咱不知道,能傳染什麼病咱得問問) 可對於蝙蝠的生物屬性和疾病傳染能力的研究
  • 蝙蝠會傳染新型冠狀病毒?請不要冤枉蝙蝠!
    1月30日,將近25萬隻蝙蝠衝進布裡斯班,肆意橫行,交通頓時癱瘓,當地居民被嚇得不敢外出。有人稱這些蝙蝠非常兇殘,一口可把人的脖子咬斷,更有甚者懷疑,蝙蝠衝進城市,會不會把新型冠狀病毒也傳播開來。    以上兩則新聞已在世界範圍內傳開,人人自危,害怕自身被蝙蝠傳染病毒。因而只要發現身邊有蝙蝠的蹤跡,馬上趕走它們,甚至是將之殺害。
  • 美機構建議暫停蝙蝠研究:擔心蝙蝠被人類傳染新冠病毒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導美媒稱,美國聯邦政府建議科學家暫停一些涉及北美蝙蝠的野外作業,因為他們擔心研究人員可能將新冠病毒傳染給這種動物,進而危及蝙蝠種群,或者為一種已在全球大流行的病毒創造一個新宿主。目前尚不清楚它傳染人類的確切路徑。科學家們說,傳播步驟可能包括停留在一種中間物種身上,比如被大量走私的瀕危哺乳動物穿山甲。研究已表明,引發新冠肺炎的這種病毒能由人類傳染給動物,包括狗和貓。最近,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一隻馬來亞虎經檢測感染了新冠病毒。專家說,新冠病毒由人類傳染給北美蝙蝠的概率很低。
  • 吃蝙蝠的女人終於被找到了!誰認識?轉出去!
    而最後科學家們發現,非典的元兇,竟也是蝙蝠。但,就是這樣的蝙蝠,卻成為一些人,以及很多網紅眼裡的滋補聖品。美女不僅喝蝙蝠湯,還手撕蝙蝠,場面嚇人。喝蝙蝠湯,吃蝙蝠肉,蝙蝠死相猙獰,眼睛還睜著,尖牙也呲著,特恐怖,這是有多麻木的蛇蠍美女,才吃得下去這東西。
  • 蝙蝠到底有沒有毒?
    蝙蝠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在人們的印象中總是和恐怖、猙獰聯繫在一起,在一些文學、影視作品中往往以吸血和吃人的形象出現,導致人們對其產生厭惡的情緒和感覺,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蝙蝠到底有沒有毒吧!
  • 病毒獵手,發現魔鬼的人們
    病毒獵手其實能帶來巨大回報——有一種情況其實經常在發生,比如在偏遠的村莊,病毒被提前發現和預估,很少的人死了、埋了,其餘少數人隔離痊癒了,疫情結束了,故事結束了。外面的人們會知道嗎?不會。2019年2月,王林發在發表的病毒記錄中,認為蝙蝠身上的最易傳染給人類,並引發大流行病的病毒,是冠狀病毒。精準得可怕。
  • 冤枉蝙蝠了?
    近日,北京連續出現新發病例,新發地市場從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病源指向來自國外,引發民眾對三文魚傳播病毒的擔憂。多地也加強對肉類、生鮮、水產品和冷凍類食品的監管排查。 一夜之間,北京各大超市的三文魚遭緊急下架。隨著而來的是,民眾紛紛熱議:三文魚到底會傳播新冠病毒嗎?
  • 盤點蝙蝠的五個秘密堪稱「天然病毒庫」
    【據新華社北京2月4日電】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月31日發表文章稱,全世界目前已知的蝙蝠有1200多種,包括從體長不到4釐米、體重僅2克多的凹臉蝠,到翼展超過1.5米、體重可達1.2千克的鬃毛利齒狐蝠。
  • 動漫中有哪些是以牛為原型的角色?第三個:我打敗了蝙蝠!
    在動漫中,很多動物角色都給都留給大家非常深刻的印象,那麼,你知道有哪些動漫角色是以我國十二生肖中的老二,牛為原型創作的嗎?現在來讓咱們盤點一下:1.牛魔王牛魔王全名為大力牛魔王是《西遊記》的妖王之一,本身實力與孫悟空相差無幾,更是孫悟空的結拜大哥,在很多電影中都將其視為妖族的領頭妖王。
  • 家裡飛進蝙蝠會被傳染病毒嗎?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近日,上海市綠化市容熱線閔行平臺就接到了市民這樣一個電話:「哎呀,我家裡出現了蝙蝠,怎麼辦呀?會不會傳染病毒呀?」接到電話後,閔行區野保站聯合鎮野保部門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處置。將廚房吊頂隔板全部拆除後,發現了蝙蝠棲居的痕跡和大量糞便,但並未發現蝙蝠活體,為減輕市民擔憂,處置人員對其屋內環境進行了消毒。
  • 蝙蝠,背鍋最多,也最受委屈的野生動物
    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聽到的最多的動物就是蝙蝠了。很多人現在管事聽到「蝙蝠」就害怕的不得了,覺得他們是「萬惡之源」,但是您知道嗎?真正帶給人們健康威脅的不是蝙蝠,而是人們濫食野生動物的惡習,和因私慾傷害野生動物將其製品到處販賣的行為為我們人類埋下了一個又一個安全隱患。這也是為什麼今年保護野生動物的呼聲會如此之高,因為傷害野生動物的同時也將對我們人類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 家裡飛進蝙蝠會被傳染病毒嗎?我們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近日,上海市綠化市容熱線閔行平臺就接到了市民這樣一個電話:「哎呀,我家裡出現了蝙蝠,怎麼辦呀?會不會傳染病毒呀?」接到電話後,閔行區野保站聯合鎮野保部門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處置。將廚房吊頂隔板全部拆除後,發現了蝙蝠棲居的痕跡和大量糞便,但並未發現蝙蝠活體,為減輕市民擔憂,處置人員對其屋內環境進行了消毒。從新聞裡得知,這個春節,上海市野保部門很忙碌。
  • 「死神」蝙蝠是如何與病毒共舞的?
    蝙蝠所特有的飛行和回聲定位能力使其佔據並最終統治了夜間的空中覓食生境,並成為除嚙齒類以外的第二大類哺乳動物。[1]與病毒共舞近些年來,蝙蝠仿佛化身「死神」的代名詞,已知很多致命性病毒都源自於它。但是,蝙蝠進化出了一種能夠有效地清除這些有害分子的生理機制,進而削弱了高代謝率帶來的傷害。這一機制不僅保證了蝙蝠可以自由飛翔在天空中,還「順手」幫忙清除了蝙蝠體內各種炎症反應產生的「破壞份子」。另外,與心率和新陳代謝都更緩慢的大型動物相比,心率和新陳代謝較快的小型動物通常壽命較短,這可能是因為高新陳代謝率會產生更多更具破壞性的自由基。
  • 冷知識:了解一下蝙蝠,你就知道為什麼容易傳染給人
    蝙蝠分布廣泛,屬於翼手目動物,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除了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遍布全世界。註:齧齒目簡單理解,就是有兩顆大門牙,具體代表是老鼠2. 蝙蝠屬於哺乳科動物,屬於真正會飛的哺乳動物,人就屬於哺乳類動物,同樣還有海裡的鯨魚也是哺乳動物。所以蝙蝠屬於獸類,而不是鳥類。3.
  • 為什麼有人吃蝙蝠:真的營養又美味?蝙蝠入藥有奇效?
    為什麼有人吃蝙蝠:真的營養又美味?蝙蝠入藥有奇效?美女主播一臉無辜:我咋知道這果蝠居然會有這麼多病毒啊,不是說養殖的嗎?蝙蝠到底有什麼營養?野味的營養價值到底有多少,菜媽先給大家說一說。在亞洲和環太平洋地區,人們有食用蝙蝠的習慣。主要是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關島等地區,人們都有食用蝙蝠的記載。
  • 蝙蝠究竟能傳播什麼病毒?
    早期人們曾認為錘頭果蝠是傳播伊波拉病毒的元兇,但最近的研究未能在其體內檢出伊波拉病毒的RNA。科學就是這麼慫,有一分證據就只敢說一分話,此事只能暫時存疑。 前者於1994年在澳洲亞首次逞兇,馬吃了被蝙蝠尿液汙染的草,然後傳染給人,致7人患病4人死亡;後者於1998年爆發於馬來西亞,共265個病例105人死亡,原因是豬吃了被果蝠汙染後掉落的水果,人之所以患病,也是和豬密切接觸所致。p.s. 馬來西亞是穆斯林國家,也照樣有養豬的。
  • 「毒王」實至名歸,蝙蝠的病毒到底有多厲害,你知道嗎?
    最近因為疫情,病毒這個詞再次闖入大家的視野中,那麼有沒有人好奇地球上最毒的動物是什麼呢?哈哈,其實大家也都能猜到了,就是蝙蝠。據科學家統計,蝙蝠身上攜帶了4100多種病毒,而其中,單冠狀性病毒就有500多種。
  • 為什麼說蝙蝠堪比「萬毒之祖」,看完就知道蝙蝠有多毒了?
    在新冠肺炎全球爆發後,一個動物又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那就是蝙蝠。近現代以來,蝙蝠身上攜帶了數種病毒都感染到了人類身上,例如狂犬病、伊波拉病毒、mers病毒、sars病毒等。蝙蝠對於人類而言,可以說是天然的&34;。為什麼這麼說呢?
  • 2隻寵物蝙蝠怎麼實現?各種彩蛋告訴你
    熱愛元氣騎士的玩友點個關注吧,元氣騎士冒險記又要開始啦!在萬聖節即將來臨的時刻,元氣騎士又更新啦!這次更新加了許多的新彩蛋!你知道有什麼效果嗎?這次更新,還多了一些新的模型,你都找到這些新彩蛋嗎?本期就帶你全部看一看!一、蝙蝠寵物怎麼拿?蝙蝠寶寶真的是太符合萬聖節氣氛的寶寶了。所以,新版的寵物蝙蝠皮膚怎麼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