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的發現者:湯姆孫
01個人生平湯姆孫,英國物理學家,電子的發現者。1884年2月他完成精確測定電荷量絕對單位與電磁單位比值等實驗研究,即被評為卡文迪許實驗室教授,接替瑞利的主任職位,這時他年僅27歲。1905年接替瑞利擔任皇家學院自然哲學教授。1911年-1913年人英國皇家學會副會長,1915年-1920年任會長。1918年擔任三一學院院長。1919年他辭去長達34年的卡文迪許實驗室教授職位,推薦他的學生盧瑟福繼任,而自己留在實驗室繼續進行研究工作長達21年。
-
物理學家們正在努力解開介子的秘密
通過研究這些碰撞,物理學家們發現電子有兩個大的兄弟:μ子(μ)和τ(τ)。介子和tau幾乎和電子一樣,只是它們更重。在這兩種介子中,對介子的研究更為接近,因為它的壽命更長——大約2 x 10^-6秒。這個介子原來是……有點奇怪。例如,物理學家早就知道宇宙射線產生的介子比預期的要多。這種偏離標準模型預測的情況並不嚴重,但它一直頑固地存在。
-
反物質的發現者——核物理學家卡爾·安德森
在1912年通過氣球實驗首次發現的它們的存在。99%的宇宙射線是被剝奪電子殼的原子核組成,另外1%是電子。在原子核中,有90%是質子,或僅是氫原子,有9%是與氦原子核相同的α粒子,還有1%是較重元素組成的原子核。但是,宇宙射線的極小部分是在1932年以前從未見過的反物質粒子,例如正電子或反質子。
-
電子的本質
電子的英文名稱「Electron」,實際上是由英國物理學家喬治·斯託尼(George Stoney)最早在1874年提出的,用來定義電量。3年之後,約瑟夫·湯姆遜巧妙地設置電場和磁場,解決了困擾物理學界幾十年的關於「陰極射線」本質的問題。
-
湯川秀樹 | 介子理論的發展
若我們假設 x= 5 x 10-12cm-1我們就會得到µ≅200me,這裡me指電子的質量。Ⅲ.為了得到交換力,我們必須假設這些介子帶電為+e或者-e。當核子從質子轉變為中子的時候,一個正(負)介子被釋放(吸收);當核子從中子轉變為質子的時候,一個負(正)介子被釋放(吸收)。
-
對正電子素能級的測量與理論計算不一致,可能導致新物理學的出現
8月14日,科學家們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報告說,對由電子和它的反粒子正電子組成的奇異「原子」的新測量與理論計算不一致。正電子素確實令人費解,物理學家們也無法解釋它。 研究人員說,計算或實驗中似乎都不太可能出現缺陷。
-
為什麼湯姆生能發現電子
電子的發現與湯姆生的名字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一、湯姆生的生平簡介 湯姆生 1856 年 12 月 18 日出生在英國的曼徹斯特市郊,他的父親是一個圖書銷售和出版商。由於職業的關係,他父親結識了曼徹斯特大學的一些教授,這使湯姆生從小就受到科學家的影響,並養成了勤奮好學的習慣。
-
高中物理3-5物理學史
(愛因斯坦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書本32頁】3.1907年起,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開始以精湛的技術測量光電效應中的幾個重要的物理量,以檢驗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的正確性。
-
全球最大粒子對撞機發現B介子,填補微觀世界圖譜
其功能是精確探測一類相似的粒子,包括這次發現的B介子的衰變過程。2012年在科學家們曾利用其大型探測器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完善了標準模型的最後一片拼圖,自此之後,再沒有新的粒子被發現過。早在上世紀70年代,在僅有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夸克被知道的情況下,物理學家通過發現K介子衰減的其特性預測了粲夸克的存在。其中,K介子是一類包含有一個奇夸克束縛於反夸克的介子的總稱。
-
2020高考電子的發現的知識點
2020年高考即將開戰,你準備好了嗎?對於高中物理成績不好的同學來說,熟悉複習資料的積累要隨時整理。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物理必備的知識點,供大家參考閱讀! 電子 電子是構成原子的粒子之一。電子的質量極小,帶負電荷,不同的原子擁有的電子數目不同。
-
美國費米實驗室計劃重測μ介子磁矩
日報導,美國費米實驗室表示,他們將於下月重測μ介子的磁矩,此研究有可能揭示未知的虛粒子,從而開闢超越標準模型的新物理學。 μ介子帶負電,質量為電子的200多倍。量子理論認為,宇宙中的能量於短暫時間內在固定的總數值左右起伏,從這種能量起伏產生的粒子就是虛粒子。「短命」的虛粒子分布在實物周圍。物理學家們已揭示了光子等虛粒子的性質,但可能還有一些未知的虛粒子,而μ介子或對它們格外敏感。 磁矩是μ介子的一種基本屬性,與粒子內在的磁性有關,在與虛粒子相互作用時,μ介子的磁矩會發生變化。
-
正電子發現的前夜,費曼還在忙著改他的博士論文 | 贈書
1945 年秋天,剛滿 28 歲的理察·費曼離開洛斯阿莫斯,來到康奈爾大學,專注於電磁學量子化理論研究,卻遇到了一個難題:他無法找到一種簡單的手段去拓展這一方法,以再現相對論框架下的狄拉克方程。狄拉克的研究顯示,解釋這一切的關鍵在於一種新粒子——正電子。但是這個發現實在過於驚人,不僅狄拉克本人不願承認,甚至連第一個觀測到正電子的團隊都不敢承認。
-
重磅丨全球最大粒子對撞機發現B介子,填補微觀世界圖譜
標準模型作為一個行之有效的理論,主導了近幾十年來粒子物理的發展。然而,粒子物理學家一直渴望發現存在於標準模型以外的新物理現象。近日,他們終於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中發現了新的粒子可能存在的證據。
-
尖端科技 | 介子:一種意義重大卻鮮為人知的粒子
介子探測器現在已經小到可以在埃及吉薩大金字塔進行實地探測。介子正在成為主流。這種粒子是一種沉重的電子形式,它降落在地球的每平方釐米上,在粒子物理學之外鮮為人知。去年,它幫助考古學家們在埃及的大金字塔中發現了一個以前不為人知的房間。
-
介子:一種不為人知的粒子,用來探測無法穿透的物體
介子正在成為主流。這種粒子是電子的一個重版本,它會像雨滴一樣落在地球的每一平方釐米上。除了粒子物理學,人們對它知之甚少。火山學家和核工程師也在為同樣的技術尋找新的用途,這種技術被稱為muography,利用介子來探測緻密結構的內部。第一批公司希望從中獲利。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物理學家大衛·馬洪說:「去年在金字塔的發現確實使人體攝影術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
不穩定的介子可能是粒子物理學的未來
有兩種辦法可以做到這一點:在一個方向運動的電子與在相反方向運動的正電子發生碰撞。在一個方向上運動的質子與另一個方向上運動的質子發生碰撞。諾貝爾獎得主卡洛·盧比亞呼籲物理學家們建造一種全新的東西——介子對撞機。這是雄心勃勃的計劃,但目前是不切實際的,它可能是粒子物理學的未來。標準模型中的粒子和反粒子都已被直接探測到,最近一次被探測到的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
-
中國物理學家赴美深造,最先發現正電子,卻被他國人獲諾貝爾獎
而在20世紀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我國國家實力孱弱,被其他國家欺凌,這也導致我們國人在外國受到各種不平等待遇,這種現象就算在科學事業上也有發生,本是我國物理學家先發現的正電子,卻被其他國家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
研究推測「過量」正電子可能源於暗物質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8日電(記者林小春)一個讓物理學家困惑近10年的問題是,那些經過地球上空的正電子數量超出人們預期,這些「過量」正電子來自哪裡?美國最新一期《科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這種所謂「正電子超出」現象可能源於暗物質。 正電子是電子的反粒子,是一種反物質。
-
【每周科普】【55】第一個反粒子—正電子
自然界存在兩種電荷,一種是正電荷,一種是負電荷。當人們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之後,英國物理學家狄喇克猜想,自然界應該存在一種質量和電荷與電子相等,但所帶相反的電荷的「反電子」。 1932年,安德森在雲室中發現,有一種粒子的行為很像是飛奔的電子,但它彎曲的方向與電子正相反。怎樣解釋這種現象呢?安德森認為,這很可能是一種帶正電的「電子」,它與電子的不同只是帶的電荷相反,別的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