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研究團隊發現稀有糖 或有助於治療糖尿病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屈騰飛】日本共同社1月10日報導稱,日本自治醫科大學等的研究團隊日前在英國科學雜誌網站上公布一項實驗鼠實驗成果稱,自然界僅少量存在的稀有糖的一種、據稱有助於抑制血糖值上升及預防肥胖的「D-阿洛酮糖(Psicose)」具有促進分泌可有效治療糖尿病的荷爾蒙「GLP1」的效果。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的研究
該研究團隊利用幹細胞技術,在世界範圍內首次製造出能躲避免疫系統的人類胰島素分泌胰腺細胞簇。這些「免疫保護」細胞簇一旦移植到體內,無需免疫抑制藥物就能控制血糖。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8月19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mmune-evasive human islet-like organoids ameliorate diabetes」。
-
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新藥特普珠單抗,有助於延緩1型糖尿病發作
研究藥物治療似乎可以防止細胞(T細胞)破壞胰腺中產生胰島素的β細胞。通過破壞T細胞,接受特普珠單抗治療的1型糖尿病糖友可能能夠繼續生產更多的胰島素,減少對胰島素注射的需求,更好地控制血糖,或減少1型糖尿病帶來的併發症。最終,這將改善1型糖尿病糖友的生活質量和結局。
-
日本研究團隊發現1型糖尿病新治療法 患者無需再注射胰島素
人民網東京11月15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團隊12日公布了一項有關1型糖尿病治療方法的研究新成果。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於人體胰臟無法分泌胰島素引起的,目前日本國內約有10-14萬1型糖尿病患者。為補充胰島素,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注射4-5次胰島素,並需特別注意對血糖值的管理。
-
研究有助於量化兒童糖尿病治療中的種族和民族差異
赴美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數據顯示,1型糖尿病(T1D)是美國第三大常見的兒童慢性疾病,在過去20年中,非西班牙裔黑人(NHB)兒童患此病的風險急劇上升。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近年來T1D療法的重大進展,尤其是新技術,可能加劇了糖尿病治療和治療結果的種族差異。
-
同濟醫院汪道文團隊最新發現:胰島素不適用於2型糖尿病的新冠患者降糖治療
12月6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心內科汪道文教授團隊獲悉,該團隊通過回顧性研究首次發現了胰島素治療與患有2型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高死亡率密切相關。該研究成果已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在線發表。
-
快看|貴州百靈苗藥糖寧通絡糖尿病研究成果登上《科學》系列雜誌
兩篇論文基於糖寧通絡的研究成果發表了全新抗胰島素抵抗作用靶點和糖寧通絡對糖尿病眼病作用靶點,並對糖寧通絡化學衍生物通過新靶點篩選的情況進行了總結。目前糖尿病藥物主要有GLP-1受體激動劑、SGRP受體抑制劑、DPP4抑制劑和胰島素四大類。論文顯示,此次糖寧通絡在臨床前的動物模型和糖尿病患者身上表現出顯著的降糖作用,並在減肥和減輕糖尿病耐藥性上效果明顯。香港大學馮奕斌教授團隊在對糖寧通絡進行藥理機制研究時,發現了全新的抗胰島素抵抗的治療靶點SBP2,SBP2可以抑制脂肪組織炎症的發生,從而預防和治療胰島素抵抗。
-
新型智能給藥系統可能有助於神經疾病的治療
一個由Rutgers領導的團隊已經發明了一種智能的藥物傳遞系統,它可以減少受損神經組織中的炎症,並可能有助於治療脊髓損傷和其他神經疾病。
-
稀有糖可能有助於控制血糖
研究人員在動物研究中發現,天然稀有糖阿洛酮糖(Allulose)可能有助於調節血糖水平,從而降低體重和減少腹部脂肪。 據合眾國際社報導,高果糖玉米糖漿甜食品的食用已被證明與2型糖尿病和肥胖風險相關,這就推動了研究人員對其他甜味劑的探索,既要降低健康風險,又要有玉米糖漿和蔗糖的口感。 常見的天然甜味劑有兩種,蔗糖作為一種自然甜味劑,因容易從甘蔗中提取而產量大,在美國常被用於各種食品中。
-
癌症研究:利用細胞代謝治療癌症的新發現
據報導:辛辛那提大學(UC)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胞新陳代謝在細胞啟動稱為自噬的生存程序的能力中起著重要作用,自噬是某些抗癌藥物不理想的副作用,有助於某些腫瘤細胞逃避治療。「細胞通過增加自噬來適應營養飢餓,細胞主要自食並循環細胞內容物以支持基本過程,直到營養再次變得充足。」
-
利用二甲雙胍在分子水平上發現了治療糖尿病的新機制
研究人員最新發現了一種分子機制,在細胞水平上可以幫助保護體內各種體腔和器官的上皮組織。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廣泛使用的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似乎保留了上皮屏障抵禦感染、抵抗炎症和抑制腫瘤的能力。該團隊 - 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 - 在「eLife」雜誌上報導了這一發現。研究涉及上皮細胞,人體四種主要組織類型之一其他是連接,肌肉和神經組織的細胞。上皮排列著各種腔和器官並覆蓋平面。有一個幾乎所有單元稱為極性的共同特徵 - 內部組件和形狀的不對稱組織。
-
英研究人員發現,"超級豌豆"可以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超級豌豆"以預防糖尿病,這項研究發現它有助於防止血糖升高。發表在《自然食品》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一種皺褶的豌豆可能有助於控制血糖水平和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風險。科學家說,以整個豌豆種子或麵粉的形式將"超級豌豆"加入食物中,可能幫助解決全球2型糖尿病流行。研究的重點是一種天然的皺紋豌豆,雖然在基因上與超市冷凍食品通道中通常發現的普通光滑豌豆相同,但由於自然突變,含有更高數量所謂的抗性澱粉。
-
聯合國糖尿病日
11月14日,在第14個聯合國糖尿病日,全國基層醫療機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培訓項目啟動會暨愛爾眼科糖尿病眼病專科門診發布會舉行,愛爾眼科將在150個城市開設糖尿病眼病專科門診,從整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發展中去進行眼健康的終身動態服務管理,從根本上降低糖尿病的致盲率。
-
糖平中醫|糖尿病系列知識之手腳麻木
手腳麻木的危害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的控制和治療,其實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其中 糖平溫馨提示 糖友出現感覺減退,說明末梢神經已經損傷,從現在開始就一定要保護好雙腳了,不能受傷。如果發現傷口一定要好好處理。傷口的感染可以給糖尿病足最好的插足時機。
-
聯合國糖尿病日|糖尿病併發症有哪些?講講糖尿病幹預管理
第14個聯合國糖尿病日。如果糖不能進入細胞作為能量消耗掉,就會大量蓄積在血液中造成危害。 糖尿病有兩種主要形式。一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島素,因此需要注射胰島素來維持生命。二型糖尿病佔糖尿病病例總數的90%左右,患者通常自己能夠產生胰島素,但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或無法妥善利用。二型糖尿病患者通常超重和久坐不動,這兩種狀況加劇了患者對胰島素的需求。
-
中國發布丨研究發現胰島素不適合2型糖尿病新冠患者降糖治療
中國網12月4日訊(記者 張豔玲 通訊員 蔡敏 田娟)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心內科汪道文教授團隊通過回顧性研究首次發現了胰島素治療與患有2型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高死亡率密切相關。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導致的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在全球仍處於尚未完全控制狀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2月3日16時,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已達到
-
2020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梳理糖尿病最新研究進展
2020年11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2020年11月14日是第14個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護士與糖尿病」。2.Diabetologia:新研究有助於治療糖尿病相關眼部疾病doi:10.1007/s00125-020-05313-2一項發表在《Diabetologia》上的新研究報告了糖尿病性視網膜病最大的臨床試驗的結果。這項研究強調了一種可以改變世界範圍內糖尿病眼科檢查的新方法,從而能夠節省大量成本。
-
【學術前沿】糖尿病治療新途徑:丙酮酸激酶可同時改善胰島素分泌和...
為了闡明這個問題,2020年11月3日,耶魯大學Richard G. Kibbey團隊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Matthew J.Merrins團隊合作在Cell Metabolism雜誌上發表題為Multi-Tissue Acceleration of the Mitochondrial Phosphoenolpyruvate Cycle Improves Whole-Body Metabolic Health的研究論文,在這篇研究論文中,作者發現PCK2依賴性磷酸烯醇丙酮酸(PEP)循環的小分子活化作用增加了葡萄糖刺激的胰島素分泌
-
異種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研究邁進臨床階段
央廣網長沙9月9日消息(記者傅蕾 通訊員蔣凱)9月8日上午,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發布王維教授團隊研究的「『新生豬』胰島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小樣本臨床研究」專家評審結果。專家組建議將異種胰島移植治療糖尿病技術納入三類醫療技術管理並制定相應臨床應用技術規範,推動該技術的臨床應用。
-
教你識破糖尿病治療五大騙局!
如今糖友大軍的陣容日漸龐大,10人中就有1人是糖友,5人處於糖尿病前期。糖友大多數是中老年人,容易輕信小廣告中的各種噱頭,然而付出金錢的同時,也賠上了自己的健康。跟小編來看看有哪些騙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