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經》、《風俗通義》、《淮南子》等很多古代典籍中,都記載了女媧是上古傳說中的創世神之一。她摶土造人、鍊石補天、治理洪水,創造並維護了人類世界。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媧又成了婚姻之神,幫助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女媧還製作了笙簧,讓青年男女歡聚的盛會,更加的歡樂、熱烈。
當人類社會從母系社會進入父系社會之後,又有了伏羲、女媧成為兄妹。在躲避大洪水之後,為了繁衍人類,結為夫婦的傳說。
隨著階級的產生,女媧摶土造人的傳說也進一步演變,有了摶土造人和繩絙造人之別。摶土造出的人,成了貴族;而繩絙造出的人,則成了貧賤之民。
女媧傳說的整個演變過程,實際上正好映射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
人類社會最初是母系社會,人們對於為什麼能夠生育後代,並不了解。這才有了女子踩到巨人的腳印能懷孕,吃個鳥蛋也能懷孕,甚至看到天空美麗的光芒也能懷孕,完全不了解男性在其中的作用。
同時,遠古人類的壽命,受環境和生產力所限,通常較短。因此,繁衍和傳承便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事情。正因為對生殖的懵懂和渴求,遠古時代的人們有了比較原始的生殖崇拜。
人們當時只知道下一代來自母親,女媧的性別也就被設定成了女性。所以,女媧的原型和起源,應該就來自母系社會那些偉大的母親們。
另外據一些學者分析,女媧的媧,音義和「娃」、「蛙」相同。女媧即女娃、女蛙。女娃長大後負責孕育下一代。而蛙類的繁殖能力也非常強,水中的蛙卵可以很快的孵化出無數的小蝌蚪,再蛻變為青蛙。所以,有學者以此推測,除了原始時期的女性之外,青蛙也是女媧的原型和起源的一部分。
好吧,原來除了青蛙王子之外,還有青蛙公主,女媧竟然來自大青蛙。人類想像的力量,的確是非常的巨大而有趣呀。
根據對史料的對比分析,先秦時期的典籍中,並沒有關於女媧人首蛇身的記載。而是在伏羲出現之後,女媧跟隨伏羲的形象,變為了人首蛇身。甚至在漢代的一些女媧像中,還有人首龍身的女媧。
之所以有蛇身的出現,應該主要和以下兩個原因有關。
其一、蛇同青蛙一樣,也跟生殖崇拜有關。
蛇的繁殖能力也非常強,在遠古時期,數量眾多。而且,蛇的形態和男性器官的形態非常相似。伏羲是進入父系社會的代表,說明當時人類的生殖崇拜,從女性開始變為了男性。男性開始佔據主導地位,婚姻也開始以男性為主。人類開始慢慢走出了生殖蒙昧期。
伏羲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現在了造人傳說之中,女媧的形象也隨之改變,成了人首蛇身。而且,伏羲、女媧以人首蛇身出現的形象,還逐漸融合了陰陽的觀念。比如一些圖畫中,伏羲手持金烏(太陽),而女媧則手持月亮,月亮中還有一隻蟾蜍(蛙)。
類似的,神農是牛首人身,就和牛在農耕中的作用分不開。
其二、蛇和洪水息息相關。
人類出現之後,世界上就是洪水不斷。而蛇則可以在水中生存下來,很好的躲避洪水。
正是在蛇為主幹的基礎之上,才有了龍的出現。而龍的多個形態,都跟水有關。比如,蛟龍就經常伴隨大洪水出現,推測就是大水蛇。同時,在各種傳說中,龍還負責司雨之職。
聯繫到女媧治理洪水,伏羲、女媧躲避洪水的傳說,當時的人們出於對洪水的敬畏,對蛇產生圖騰崇拜,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伏羲、女媧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現,也就非常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