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賀的《李憑箜篌引》有一句詩,「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在中國創世神話裡,是盤古開的天,女媧造的人。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但人們很快就會想到另一個似乎沒有答案的問題——女媧創造了人類,那她自己是誰造的?
第一個對女媧身份提出質疑的,就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天問》:「女媧有體,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媧有著特殊形體,是誰將她造成這樣?隱藏意思就是:人類不是女媧仿造自己的形體用泥土捏成的嗎?那麼,女媧自己又是怎麼而來的?
但要是僅僅從神話的源頭講,我們還是可以追溯到本源的。女媧的造人神話是在夏朝到春秋戰國這個時間段出現的,主要記載在《漢書》、《淮南子》以及《山海經》之中。
《五運歷年記》載:元氣濛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盤古開天,清靈之氣上升為天,濁實之氣下降為地,而清濁二氣雜生三位大神,即伏羲、女媧、神農。
《山海經大荒西經》註: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三位大神中,女媧亦神法通天,最善變化之能,一日可變化七十餘次,幻化出數位大神。
從《山海經》的這段描述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女媧是人首蛇身,其實在中國遠古神話中的神許多都是人首蛇身,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出於對蛇的恐懼。蛇是危險的冷血動物,常常悄無聲息,趁人不注意時會給人致命一擊。原始社會時期,許多人被咬後很快一命嗚呼,甚至許多高大的動物,被毒蛇攻擊後,也難以擺脫死亡的命運。面對這樣的動物,人們對它既恐懼又無奈,既然沒辦法戰勝它,那就臣服於它,跟它共舞,謀求它的保護。
二是對蛇的崇拜。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傳說中,都記述上古時期存在著一場舉世罕見的大洪水。在這場大洪水中,蛇的形象對遠古人類留下深刻印象。每當暴雨傾盆,電閃雷鳴,巨蟒蒼蛇雲遊煙波浩渺中,海浪翻卷,泥沙俱下,咆哮天地。華夏先民一直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蛇被稱作「小龍」,同樣是一個強大的存在,能賜給人類很多力量,因此,就有了人頭蛇身的合體。
近年來,很多人發現確實有一種說法認為女媧的「媧」其實就是「蛙」,女媧的媧,音皆同「蛙」、「娃」,所以實際上女媧就是女蛙。女媧造人的傳說來源於遠古時期的生殖崇拜,因為蛙腹部隆起,又大量產卵,所以最早的女媧應該是蛙和孕婦的形象。那為什麼《山海經》裡說「人首蛇身」呢,可能是後來形象在流傳中發生了演變。女媧是蛇尾,青蛙的蝌蚪也是蛇尾,然後尾巴掉了長出四肢不是麼?
人類最原始的崇拜,必定是生殖系統,繁衍才是頭等大事。蛇的繁殖能力遠遠低於青蛙。所以,女媧是女蛙的可能性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