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只有一次,請不要再拒絕胃腸鏡檢查!

2020-12-09 騰訊網

在醫院的消化內鏡中心,人間悲劇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很多胃癌,一發現就是中晚期。

中國人對胃鏡檢查有多牴觸?

先來看一組數據:

在我國,超過70%的人沒有做過胃腸鏡;80%以上的人對胃腸鏡抱有牴觸情緒; 除非不得已,90%的人會拒絕胃腸鏡檢查,而希望以其他檢查替代;消化道腫瘤一旦發現,超過85-90%是中晚期;5年存活率一直徘徊在30%以下,眾多胃癌患者發現即被宣判死刑。

不做胃腸鏡的後果是什麼?無盡的悔恨和淚水。

胃癌,一個「沉默的殺手」

「幽門螺桿菌陰性,其他各項沒異常,不用做胃鏡吧」、「年紀輕輕能吃能睡,我才不要遭罪做胃鏡」,很多人源於對傳統胃鏡的恐懼,總是存著這樣那樣的僥倖心理,希望可以躲過恐怖的胃鏡檢查,然而卻沒躲過胃癌的魔爪……

胃是一個「守時者」,每天固定時間都會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在這個消化時間內胃裡沒有食物,胃酸分泌過多,胃酸直接與胃黏膜長時間接觸,會對胃黏膜造成傷害,進而降低消化能力,導致消化不良、胃潰瘍等問題頻繁發生。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有飲食不規律的毛病,仗著自己年輕,就不顧身體,長期下去是非常危險的。

據調查資料顯示,我國每年胃癌發病人數高達68萬,患病人數佔據全世界的一半,在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中發病率穩居第二名。但早期胃癌多數人是沒有症狀的,或者症狀非常不起眼,你根本不會想到是癌,往往通過胃腸鏡+病理活檢才能發現。

胃鏡能查出什麼毛病?

胃鏡檢查從口腔開始,經食管、胃、十二指腸球部到十二指腸降段,可以觀察這些部位的黏膜,以確定病變的部位及性質,並且取活體組織做病理檢查,協助病變的診斷。

胃鏡檢查範圍:食管、胃、十二指腸球部和球後。

胃鏡能看到:炎症(淺表、萎縮)、幽門螺桿菌、糜爛、潰瘍、息肉、癌......

做不做胃鏡,一定不能以主觀感覺和身體症狀來判斷!

很多人自我感覺良好,身體也沒有什麼異常,甚至各種驗血都正常,但這並不意味著身體一定健康。

現實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人體檢做了個胃鏡,卻一不小心查出個胃癌,且診斷時多為進展期胃癌。如果能夠提高早癌的發現率,那將大大降低患者的痛苦,改善其生活質量。雖然大部分人做胃鏡的目的是明確診斷,但我們希望大部分人做胃鏡,是預防。

年輕人是否需要接受胃鏡檢查?取決於症狀和治療後的療效。當有反覆腹痛、腹脹、黑便、消瘦、貧血等報警症狀時,不論年齡大小,都需要做胃鏡檢查以排外消化道腫瘤。一些治療效果不好的年輕胃病患者也需要做胃鏡檢查,以明確病因,及早對症治療。

由於胃癌早期不一定有報警症狀,而我國胃癌發病率相對較高,胃鏡檢查費用相對較低,因此為了避免漏診胃癌,胃鏡檢查的指徵應放,包括多數消化不良的年輕人也應該及時行胃鏡檢查。

在胃癌篩查這件事上,我們可以學學鄰國日本

我們的鄰國日本,早期胃癌發現率高達70%以上,胃癌5年生存率高達80%以上。為什麼面對胃癌,日本成為最大贏家?因為他們會做全民早癌篩查。

在日本,消化道內鏡被列入40歲以上國民的體檢項目中。據相關報告,日本人口約1.27億,每年總共約完成1500萬例胃鏡檢查。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每年12.5%的人都去做了胃鏡,5年中有62.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胃鏡。

如果你是如下人群,也要定期做胃鏡:

1.經常懷疑自己得胃癌

有些人很害怕自己得了胃癌,每天都很緊張、焦慮,結果胃鏡做完發現沒問題。如果你特別擔心自己胃部有問題,請儘早去做胃鏡,打消心理顧慮。

2.有胃出血、胃潰瘍、拉黑便、血便、消化道出血時

如果你有胃出血、黑便、血便,那也要儘快做胃鏡,請醫生確診出血原因,儘早做下一步治療。

3.有胃腸道息肉

有胃腸道息肉者,即使切除後也可能復發,後期還需定期做胃鏡觀察。

4. 40歲以後每年做一次胃腸鏡檢查

如果你已經過了40歲,無論有沒有胃腸不適,建議每年做一次系統的胃腸檢查。

5.不良生活飲食習慣者

長期抽菸、喝酒、熬夜,長期吃醃製食物、吃油炸食物,暴飲暴食、三餐不規律的人,也應該定期複查胃鏡。

6.有胃癌家族史

不是每一個胃癌都會百分百遺傳下來,但家裡如果有胃癌的親屬,最好35歲前要定期做胃腸鏡檢查。

7.幽門螺桿菌陽性者

體檢發現幽門螺桿菌陽性,或者抽血查胃蛋白酶、胃泌素有異常的人,也最好做一次胃鏡檢查,確認胃部萎縮的程度,有沒有糜爛、潰瘍等,。

8.經常感覺胃不舒服者

經常感覺胃各種不舒服,如反覆胃痛、胃脹、反酸、噯氣、吞咽困難等,或出現體重快速下降時,一定儘快做胃鏡。

當發現自己或者家人有長期的肚子疼,或者大便黑色、帶血,應該及時去醫院諮詢醫生,畢竟健康最重要,更不可自己去藥店買胃藥吃就完了,這樣會耽擱病情就不好了。胃病需要胃鏡檢查才能確定,只有診斷清楚了,才能藥到病除。

內容轉自:大聖消化道健康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相關焦點

  • 做胃腸鏡「生不如死」?你真的了解胃腸鏡嗎?
    胃腸鏡檢查時發現胃腸道疾病,尤其是早期腫瘤的金標準。 但是由於人們缺乏對胃腸鏡的了解,很多人聽信傳言,不願意、或者恐懼做胃腸鏡檢查;以至於很多人喪失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 先了解下,什麼是胃腸鏡?
  • 關於胃腸鏡檢查的八大謠言——南陽醫專一附院消化內科二病區
    但是由於人們缺乏對胃腸鏡的了解,很多人聽信傳言,不願意、或者恐懼做胃腸鏡檢查;以至於很多人喪失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CT檢查對於進展期的胃腸道腫瘤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對於胃腸道的早癌、癌前病變、一般良性疾病,敏感度很差。總之一句話,要想發現胃腸早癌,胃腸鏡是不可替代的。6、胃腸鏡檢查會傷害胃腸道?不可否認,胃腸鏡檢查是一個有創的侵入式檢查,可能會對胃腸道黏膜造成一點蹭傷,但一般來說很輕微。比如說做了胃鏡後,可能嗓子會有些不舒服,但很快就會消失。
  • 32歲醫生給自己做胃腸鏡 折騰1小時
    側臥在手術床上,醫生一邊安慰病人,一邊將胃鏡緩緩插入病人口中,然後不斷調整角度和幅度,全方位檢查胃部狀態。這是胃腸鏡檢查的常規版操作。專業的醫學知識和慘痛的臨床病例都提醒著金城鋒,一次全面的胃腸鏡檢查逃不掉了。但當自己成為了病人,他終於理解了他們的遲疑,「雖然給病人開了無數胃腸鏡檢查,但自己真正要去做的時候,我也有點猶豫和顧慮。」反覆思量了小半年,金城鋒最終決定,不勞煩同事了,自己親手給自己做個胃腸鏡檢查,體驗一把既當醫生又當病人的感受。
  • 肛門檢查相輔相成 不要選擇性拒絕
    這讓張大爺有點為難,想拒絕做肛腸指檢。 其實這種患者拒絕做肛門指檢的情況並不少見,很多人覺得做個檢查還要把手指伸進肛門裡面是無法接受的。除此之外,也會人覺得肛門指檢檢查不出來什麼,一點也不重要。
  • 好好做一次腸鏡有多重要?專家告訴你
    點擊查看 對於胃腸鏡檢查,有不少人內心是抗拒的,認為10分鐘的檢查就像一個世紀般的漫長。也有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腸胃沒什麼大問題,平日裡飲食和消化也挺正常的,自己就不會有胃病,所以在檢查身體的時候往往也會忽視了胃腸鏡的檢查。
  • 「鏡面人」內臟全長反 醫生「反著」為她做胃腸鏡
    李女士:鏡面人生+兩次剖宮產近日,上海阿特蒙醫院內鏡中心來了一位特殊的患者——李女士(化名),在朋友的推薦下前來做無痛胃腸鏡檢查。說她特殊,是因為她全內臟轉位,心臟右邊、脾臟在右邊,腸子的走向和常人不一樣。這樣的情況並不多見,出現的機率約為百萬分之一。
  • PET/CT檢查能防癌?專家:健康人不要盲目做
    經常會有一部分經濟比較寬裕的年輕女性要求到腫瘤醫院做個PET/CT,但章英劍的態度是堅決拒絕的,「乳腺癌篩查首選超聲、鉬鈀檢查,即使是鉬靶檢查,35歲以上的女性一年也只能做一次,而PET/CT的輻射量遠遠大於鉬靶檢查。」
  • 體檢發現大便隱血「+」不當回事 半年後再做腸鏡已經是腸癌中晚期
    他還了解到,有些人在檢查前吃了很多肉,可能會因為肉類本身攜帶的血液成分導致大便隱血假陽性,而自己每頓多多少少都得有點葷菜,檢查前的那幾天也沒例外。檢查前一天,他還吃過鴨血粉絲湯,這些可能也會影響檢查結果。  考慮到這些,章先生決定還是再查一次大便隱血。於是,他嚴格控制飲食兩周,每天準時就餐,多吃素菜、水果,幾乎不怎麼吃肉。
  • 做小腸鏡以前,請用好這些檢查
    最近,朋友了解到我們可以做小腸鏡,紛紛打電話說想介紹患者來檢查檢查,我欣然同意,叮囑他們帶上以前的檢查單,化驗結果來。有好幾次,預約的患者來了,又被我勸回去了,為什麼呢? 從消化科醫生的角度,再沒有比小腸鏡更直觀,更可靠的確診小腸疾病的手段了,其不僅可以觀察,還可以直接治療!
  • 體檢時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先別慌,提醒該做這項檢查排除腫瘤
    點擊播放 GIF 0.0M健康體檢是發現亞健康和疾病早期的一個有效手段,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健康體檢的重要性,其中胃腸鏡檢查不可或缺。於是,在醫生的建議和指導下,範女士決定做胃腸鏡進行進一步檢查。在腸鏡檢查中發現,範女士的結腸中有兩枚大小分別為:0.5釐米*0.5釐米和0.6釐米*0.8釐米的息肉,直腸中有數枚小息肉,哈醫大四院內鏡中心劉勇副主任在檢查過程中將息肉均予以切除,並告知範女士應一年後複查腸鏡。及時做了胃腸鏡檢查的範女士不禁感嘆:定期體檢卻一直被忽視掉的胃腸鏡檢查,竟讓自己免於結直腸癌。
  • 配電箱上的"生命安全鍵",記得每月按一次,很多人...
    配電箱上的"生命安全鍵",記得每月按一次,很多人...配電箱的「生命安全鍵」很多人都不知道,配電箱上其實有一個「生命安全鍵」!這個按鈕(T)是配電箱裡的漏電保護,它的作用就是檢測我們家裡是否發生漏電現象,如果發生漏電的話,配電箱就會自動斷電,俗稱跳閘。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漏電保護上標註了一行小字「每月按一次」或「testmonthly」。這個按鈕被稱為生命安全鍵,也叫保險鍵。
  • 患者籤字拒絕檢查回家後「死亡」,醫生能免責?
    在臨床上,醫護人員會經常碰到一種令人頭疼的情況是——患者不配合檢查治療。既然是患者拒絕檢查,那麼之後患者因此出現了啥問題,是不是都和醫務人員沒關係呢?如果你這麼想,那就是太天真了!
  • 做hpv檢查注意什麼 hpv多久檢查一次
    做hpv檢查注意什麼1.不要在月經期間做篩查。2.進行篩查前24小時內不要有性生活。3.檢查前3天內不要衝洗陰道或使用陰道內藥物。宮頸糜爛伴有化生、細胞異型增生和宮頸癌發病關係密切,故又被人們稱為癌前病變,這亦為醫生認識、治療和預防本病提供了線索和依據。
  • 不要總覺得醫院在騙你的錢|23歲女大學生拒絕檢查、熬夜、三餐不...
    不過也沒發現身體其他問題,於是小玲決定先參加高考,暑假再系統檢查身體。高考結束後,在家人的陪同下,小玲來到杭州浙大一院做了一次仔細的檢查。正是這次檢查,查出了問題所在:小玲的尿常規顯示,尿蛋白兩個+。醫生說有腎病可能,建議得做腎穿刺確診,但被小玲拒絕了,因為當時她收到了江蘇一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如果要做腎穿刺,家人建議她休學一年先治病。可小玲認為,自己身體不痛不癢,沒必要小題大做。
  • CT檢查有輻射,每做一次,傷害加深一次?醫生說出答案,了解下
    但很多人對醫療方式還是沒有太多的了解,就比如CT檢查,能夠看出人體是否存在腦出血、腦梗以及腫瘤現象,進行CT檢查的場所大家都看過,上面會有明顯的輻射字樣,一提到輻射人們就會想到對人體有多大危害,而拒絕進行CT檢查。CT檢查有輻射,每做一次,傷害加深一次?
  • 堅持技術領先 引領區域發展 助力生命健康
    中心醫院消化內鏡診療中心主任張晶從事胃腸鏡檢查工作多年,親身經歷了人們對消化內鏡檢查從忽視、認識到逐漸重視的過程,不知有多少次遺憾於晚期胃腸癌的痛心結果。「如果定期進行胃腸鏡檢查,早期發現是不會危及到生命的。」她表示,消化內鏡檢查是發現和診斷早期消化癌最可靠的手段,並且可以實現消化道早癌的內鏡下治療。
  • 不要因一次好奇,毀掉你的一生
    希望每個朋友都能牢牢記住三個數,對吸毒要堅決零容忍;一次好奇嘗試就會毀掉一生,千萬別嘗試「第一口」;毒品可能會披著N多種外衣,「毒友」遞來的新奇物件必須警惕。歸根結底一句話,珍愛生命,遠離毒品!乾花具有欺騙性,一是可以躲過檢查,同時在吸食時也會造成假象。不法分子想吸引別人吸食的時候,會說「這只是一種好聞的花兒」,容易使人上當,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毒品的吸食者。「搖頭丸」
  • 為了我們自己和父母孩子的生命,請不要再吃野生動物肉了
    但為什麼就是有人冒著生命危險和它懟上了呢?難道SARS的教訓這麼快就忘記了嗎?難道2003年我們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不夠大嗎?難道一些倖存患者餘生還要受盡非典後遺症折磨的慘痛經歷還不能警醒他們嗎?我們再次遭到了自然界對我們的懲罰,也可以說是野生動物對我們的報復。冤枉嗎?一點都不冤枉。
  • 為什麼到了40歲,沒症狀也必須做一次腸鏡?醫生告訴你N個不能拒絕的...
    調查發現,發現有腺瘤息肉的患者最年輕的只有16歲,確診為腸癌的僅23歲。30—40歲的腺瘤發現率高達22.1%。而腺瘤息肉是腸癌的主要元兇。這兩位患者平時都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而來行腸鏡檢查,並且都發現有癌變的息肉,經過內鏡下擴大切除,都得到了治癒,這就是我們這些內鏡醫生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標: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挽救更多的生命!這兩位患者應該感謝的人並不是我們,而是他們自己,正是他們及時檢查,才儘早的發現問題、得到及時合理的治療,最終使自己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