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的消化內鏡中心,人間悲劇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很多胃癌,一發現就是中晚期。
中國人對胃鏡檢查有多牴觸?
先來看一組數據:
在我國,超過70%的人沒有做過胃腸鏡;80%以上的人對胃腸鏡抱有牴觸情緒; 除非不得已,90%的人會拒絕胃腸鏡檢查,而希望以其他檢查替代;消化道腫瘤一旦發現,超過85-90%是中晚期;5年存活率一直徘徊在30%以下,眾多胃癌患者發現即被宣判死刑。
不做胃腸鏡的後果是什麼?無盡的悔恨和淚水。
胃癌,一個「沉默的殺手」
「幽門螺桿菌陰性,其他各項沒異常,不用做胃鏡吧」、「年紀輕輕能吃能睡,我才不要遭罪做胃鏡」,很多人源於對傳統胃鏡的恐懼,總是存著這樣那樣的僥倖心理,希望可以躲過恐怖的胃鏡檢查,然而卻沒躲過胃癌的魔爪……
胃是一個「守時者」,每天固定時間都會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在這個消化時間內胃裡沒有食物,胃酸分泌過多,胃酸直接與胃黏膜長時間接觸,會對胃黏膜造成傷害,進而降低消化能力,導致消化不良、胃潰瘍等問題頻繁發生。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有飲食不規律的毛病,仗著自己年輕,就不顧身體,長期下去是非常危險的。
據調查資料顯示,我國每年胃癌發病人數高達68萬,患病人數佔據全世界的一半,在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中發病率穩居第二名。但早期胃癌多數人是沒有症狀的,或者症狀非常不起眼,你根本不會想到是癌,往往通過胃腸鏡+病理活檢才能發現。
胃鏡能查出什麼毛病?
胃鏡檢查從口腔開始,經食管、胃、十二指腸球部到十二指腸降段,可以觀察這些部位的黏膜,以確定病變的部位及性質,並且取活體組織做病理檢查,協助病變的診斷。
胃鏡檢查範圍:食管、胃、十二指腸球部和球後。
胃鏡能看到:炎症(淺表、萎縮)、幽門螺桿菌、糜爛、潰瘍、息肉、癌......
做不做胃鏡,一定不能以主觀感覺和身體症狀來判斷!
很多人自我感覺良好,身體也沒有什麼異常,甚至各種驗血都正常,但這並不意味著身體一定健康。
現實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人體檢做了個胃鏡,卻一不小心查出個胃癌,且診斷時多為進展期胃癌。如果能夠提高早癌的發現率,那將大大降低患者的痛苦,改善其生活質量。雖然大部分人做胃鏡的目的是明確診斷,但我們希望大部分人做胃鏡,是預防。
年輕人是否需要接受胃鏡檢查?取決於症狀和治療後的療效。當有反覆腹痛、腹脹、黑便、消瘦、貧血等報警症狀時,不論年齡大小,都需要做胃鏡檢查以排外消化道腫瘤。一些治療效果不好的年輕胃病患者也需要做胃鏡檢查,以明確病因,及早對症治療。
由於胃癌早期不一定有報警症狀,而我國胃癌發病率相對較高,胃鏡檢查費用相對較低,因此為了避免漏診胃癌,胃鏡檢查的指徵應放,包括多數消化不良的年輕人也應該及時行胃鏡檢查。
在胃癌篩查這件事上,我們可以學學鄰國日本
我們的鄰國日本,早期胃癌發現率高達70%以上,胃癌5年生存率高達80%以上。為什麼面對胃癌,日本成為最大贏家?因為他們會做全民早癌篩查。
在日本,消化道內鏡被列入40歲以上國民的體檢項目中。據相關報告,日本人口約1.27億,每年總共約完成1500萬例胃鏡檢查。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每年12.5%的人都去做了胃鏡,5年中有62.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胃鏡。
如果你是如下人群,也要定期做胃鏡:
1.經常懷疑自己得胃癌
有些人很害怕自己得了胃癌,每天都很緊張、焦慮,結果胃鏡做完發現沒問題。如果你特別擔心自己胃部有問題,請儘早去做胃鏡,打消心理顧慮。
2.有胃出血、胃潰瘍、拉黑便、血便、消化道出血時
如果你有胃出血、黑便、血便,那也要儘快做胃鏡,請醫生確診出血原因,儘早做下一步治療。
3.有胃腸道息肉
有胃腸道息肉者,即使切除後也可能復發,後期還需定期做胃鏡觀察。
4. 40歲以後每年做一次胃腸鏡檢查
如果你已經過了40歲,無論有沒有胃腸不適,建議每年做一次系統的胃腸檢查。
5.不良生活飲食習慣者
長期抽菸、喝酒、熬夜,長期吃醃製食物、吃油炸食物,暴飲暴食、三餐不規律的人,也應該定期複查胃鏡。
6.有胃癌家族史
不是每一個胃癌都會百分百遺傳下來,但家裡如果有胃癌的親屬,最好35歲前要定期做胃腸鏡檢查。
7.幽門螺桿菌陽性者
體檢發現幽門螺桿菌陽性,或者抽血查胃蛋白酶、胃泌素有異常的人,也最好做一次胃鏡檢查,確認胃部萎縮的程度,有沒有糜爛、潰瘍等,。
8.經常感覺胃不舒服者
經常感覺胃各種不舒服,如反覆胃痛、胃脹、反酸、噯氣、吞咽困難等,或出現體重快速下降時,一定儘快做胃鏡。
當發現自己或者家人有長期的肚子疼,或者大便黑色、帶血,應該及時去醫院諮詢醫生,畢竟健康最重要,更不可自己去藥店買胃藥吃就完了,這樣會耽擱病情就不好了。胃病需要胃鏡檢查才能確定,只有診斷清楚了,才能藥到病除。
內容轉自:大聖消化道健康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