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鏡檢查時發現胃腸道疾病,尤其是早期腫瘤的金標準。
但是由於人們缺乏對胃腸鏡的了解,很多人聽信傳言,不願意、或者恐懼做胃腸鏡檢查;以至於很多人喪失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
先了解下,什麼是胃腸鏡?
胃腸鏡是習慣把胃鏡和腸鏡連在一起說的;它們都是一根帶有高清攝像頭的柔軟管子,可以觀察消化道內壁的情況,還可以取活檢和治療。
胃鏡是從口或鼻進入,可以觀察會厭部、食管、胃、十二指腸的病變;
腸鏡,也叫全結腸鏡,是從肛門進入,能夠觀察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回盲部,及一部分迴腸。
一般來說,不使用麻醉的,在清醒狀態下做檢查的,叫普通胃腸鏡;
在全麻狀態下的,叫做無痛胃腸鏡。
使用一些高新技術,比如放大、染色等,叫做胃腸鏡精查。
胃腸鏡檢查,生不如死?
說實話,做普通胃腸鏡是有些不舒服。比如胃鏡,會有一些憋氣感,以及劇烈的噁心、嘔吐感。腸鏡會有牽掣痛;但是只要患者不緊張,好好配合醫生,大多數人還是可以忍受的;
如果實在害怕,那就選擇無痛胃腸鏡,只需要睡個幾分十幾分鐘,檢查就做完了,完全沒有任何不適感。
胃腸鏡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胃腸鏡是一次性的嗎?胃腸鏡是如何清洗消毒的?能消毒乾淨嗎?做了胃腸鏡我會不會被感染愛滋、梅毒、B肝?為什麼看到一個接一個的做,中間沒有停頓,沒看到消毒?
這可能是大家最擔心的問題。
胃腸鏡不會交叉感染,中國胃腸鏡的洗消具有嚴格的法律法規,它的消毒有質量控制,每一根鏡子都嚴格消毒,通常胃腸鏡的消毒是先床旁預清洗,去除鏡子表面的汙物、黏液,去清洗室進行外表面及管腔內的水洗加酶洗,再用水衝洗,擦乾之後放入消毒液消毒浸泡,用無菌水衝洗乾淨,烘乾以後送檢查室使用,每一位患者檢查時使用的哪一根鏡子、哪一位工作人員清洗,都會在消毒本上有嚴格的記錄,而且會有嚴格的質量控制和質量抽查。所以不必恐慌,胃腸鏡在嚴格消毒的情況下不會進行交叉感染,不可能因為做胃腸鏡而導致出現肝炎或者愛滋病等傳染性疾病。
胃腸鏡檢查會傷害胃腸道?
不可否認,胃腸鏡檢查是一個有創的侵入式檢查,可能會對胃腸道黏膜造成一點蹭傷,但一般來說很輕微。比如說做了胃鏡後,可能嗓子會有些不舒服,但很快就會消失。
一個熟練的內鏡醫生,進鏡幾乎是懸空的,不會蹭住黏膜,發現佔位,也不會強行通過;
當然對於一些有潰瘍、腫瘤、、靜脈曲張、憩室等的患者,也會有可能引起穿孔和出血,但是機率很低。
內鏡醫生一般都是有有經驗的內科醫生培訓而成的,經驗豐富,即便出現一些出血等情況也會謹慎處理。
另外,取活檢後也會造成輕微的出血,醫生會做相應處理,取的活檢組織也只有半粒大米那麼大,沒有什麼風險。
總之,胃腸鏡檢查發生事故的機率,遠低於考上北大清華的機率。
年輕人不需要做胃腸鏡?
這是個流傳最廣的認識誤區。
研究證實,早期消化道腫瘤超過80%沒有特異性症狀,或者乾脆沒有任何不適;甚至有些進展期腫瘤症狀也不典型,很容易被當成一般的小毛病而不予重視。
因此,內鏡醫生建議,無論男女,無論有無症狀,都應該在40歲以前做第一次胃腸鏡。
另外,近年來我國的胃癌、腸癌有逐步年輕化的趨勢,因此,年輕人有了消化道症狀也不要大意,應該遵循醫生的建議,該做胃腸鏡就做,千萬不可一時疏忽而釀成大禍。
取活檢就是得了癌?
錯!
我們做胃腸鏡時候,會對一些病變取出一點組織進行病理分析,這就是取活檢。比如息肉、糜爛、潰瘍、隆起、結節,以及萎縮性胃炎;用以判斷病變的性質、程度等,以便指導治療和複查。
比如息肉,通過活檢可以知道是增生性息肉還是腺瘤性息肉,有沒有發生異型增生等;
當然,對於懷疑癌變的病變,也要取活檢。
因此,活檢只是協助胃腸鏡診斷,用來明確一些疾病的類型,範圍,嚴重程度等,並非所有取活檢的病變都是惡性病變,因此不必過於擔心,只需耐心等待2-3日,即可得到胃腸鏡的病理檢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