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微生物:
如果是指深海海水中的微生物,則和表層海水中的微生物不同在於,使用光能的autotrophs大大減少,種類更接近沉積物表層微生物。
如果指深海沉積物中的深層微生物,則數量急劇減少,活性大大下降,大多處於休眠狀態的endorspores。細菌會停止鞭毛和運動方面的生長,本來會動的細菌也不動了,本來活潑的細菌也都不活潑了。總而言之,不開心。
另外在深層沉積物裡的細菌,所能獲得的食物非常非常的有限,它們到底是怎麼存活的?它們所處的狀態能不能算是有生命?它們是地球最深層的唯一的「活物」,那對這些深層沉積物的環境有什麼影響?這些都是現在科研的熱點和難點。
也許有人會問,你們這些科學家吃飽了撐的?為啥要去研究幾百米的泥裡面的細菌?和我有什麼關係?
這些研究主要要解決的問題是:在極端缺乏營養的條件下,什麼樣的生命體會存在?以什麼形式存在?會有哪些細胞形態和基因上的改變?顯而易見,這些研究對於生命的起源有重大意義:億萬年前,在極端缺乏營養的條件下,細菌是怎麼生活的?如果在億萬年以後,我們的地球面臨毀滅,我們能否去火星或是其他星球生活?NASA搞的大新聞其實對普通人來說,是難得的科普,讓人們意識到在火星這種極端缺乏營養的條件下,也是有可能有生命存在,或是有可能讓生命存在的。我們現在對深海微生物的研究,是子孫萬代可能繼續生存下去的第一塊基石。
(本文來源:知乎每日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