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夢倫班組」

2021-01-14 中國網
題圖:餘夢倫(前右)和班組成員在交流經驗。新華社發

    和很多航天人一樣,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相信,火箭是有生命的。「控制系統是『大腦』,鋼鐵外殼是『筋骨』,推進燃料劑是『血液』。」

    而為火箭注入生命「基因」的人——火箭要幾級,多高、多粗,需要多少個助推器,發動機推力要多大……他們的工作決定著一枚火箭未來的「成長」方向,關係到幾萬航天人、十數年的後續工作,不容有失。

    擔此重任的,是一個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班組。

    他們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一部運載總體室「餘夢倫班組」,我國第一個以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字命名的高科技創新型班組。

    航天精英 創新團隊

    這個班組成立於1966年,新中國第一枚運載火箭的彈道設計就出自這裡,可謂中國航天事業滄海桑田的親歷者。

    運載總體室副主任陳風雨曾是「餘夢倫班組」班組長,在這個班組中工作過10年,談起班組既往的輝煌,他如數家珍——

    「上世紀70年代,我國要發射返回式對地觀測衛星,按常規,研究新的適應火箭發射的發動機需要十幾年時間。而餘夢倫院士創造性地提出了小推力滑行方案——讓火箭末級的大發動機關機,小發動機繼續工作,獲得了圓滿成功。」

    「上世紀90年代末,國際競逐銥星商業發射。按我們當時火箭的運載能力,一枚火箭只能打一顆星,沒有競爭力。為此,馮西平提出了火箭加上面級的彈道設計,增加一個小上面級,並且讓火箭飛行時間從原來的600多秒延長到2600多秒,成功實現了一箭雙星發射。不僅贏得了商業合同,還使我國在該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獲得突破……」

    從最簡單的計算尺起步,到今天使用百萬億次計算機,成立40多年來,這個班組承擔著我國運載火箭彈道、制導的總體設計,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達50多項,200多項榮譽、嘉獎記錄了他們不斷創新的歷程。

    「創新,以原始創新最難,但『餘夢倫班組』所做的,幾乎都是原始創新。」研究院院長李洪說,「『餘夢倫班組』所做的原始創新,受到很多條件的約束,難度更大,也更有挑戰性。」

相關焦點

  • ——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餘夢倫班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一部「餘夢倫班組」是我國第一個以院士名字命名的高科技創新型班組,是航天彈道設計領域的龍頭。無論是將我國太空人送入太空的CZ-2F火箭,還是將「嫦娥」送入奔月軌道的CZ-3B火箭,乃至我國大部分火箭的飛天任務,其彈道設計都是他們完成的。 「三段助推」育新人 記者走進「餘夢倫班組」辦公室,眼前是一張張年輕的面孔。
  • 慈谿籍院士餘夢倫獲「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獎​
    慈谿籍院士餘夢倫獲「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獎​ 2020-06-19 0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兩院士餘夢倫、孟執中獲2020年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獎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電 (郭超凱)記者18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部「餘夢倫班組」名譽組長餘夢倫,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首席高級技術顧問孟執中榮獲2020年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名人堂」(Hall of Fame)獎項,該獎項旨在表彰對推動空間科學技術進步
  • 三秦班組 |「炭索」班組的「十二時辰」
    古城東郊,灞水河畔,有這樣一個把「嚴慎細實、精新同勝」的精神融入到實際行動中的班組——西安航天複合材料研究所308室質量技術組。這是一支平均年齡36歲,以博士、碩士為主的航天碳/碳複合材料工藝技術與研發團隊,也被稱為「炭索」班組。從穿上航天藍的那一刻起,她們始終牢記航天強國使命、堅守航天報國初心,成為航天碳材料研製探索徵途中的先鋒團隊。
  • 餘夢倫院士:加強基礎研究 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餘夢倫在接受人民網強國論壇專訪時表示,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激發了科技工作者的愛國熱情,更加堅定了科技工作者繼續科研攻關的信心和決心,對推動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發展航天事業更需要航天精神引領 強國論壇: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的寶貴精神財富。
  • 餘夢倫院士領銜48人獲「工程師楷模」「最美工程師」稱號
    中國科學院院士、彈道設計專家餘夢倫榮獲「工程師楷模」稱號 火箭院一部供圖  此番受到嘉獎的除餘夢倫院士以外,還有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婁路亮、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崔照雲等人。他們來自不同型號、跨越不同年齡,均在各自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 福航航空維修質控班組:飛機適航的「守護者」
    1名班組長、1名安全專員和3名組員,這就是福州航空維修質控班組全部的成員,他們的工作主要是負責維修系統的審核、監察和安全管理等相關工作,極其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無比嚴格的規範標準,是這個班組堅守的準則。維修質控班組工作瞬間「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維修質控班組將「三個敬畏」牢記於心,踐行著工匠精神,通過系統審核、日常監察、風險識別等手段,不斷地從維修工作中發現安全隱患和危險源
  • 餘夢倫講屠守鍔:「屠老總」和「長二捆」的故事—新聞—科學網
    ■餘夢倫 講述人:餘夢倫 (中科院院士,航天飛行力學、火箭彈道設計專家,曾經承擔國內多種運載火箭的彈道設計和發射工作,系統提出了運載火箭的彈道設計理論和方法,為中國彈道式飛彈和大型運載火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航空工業昌飛「百變」班組:多重身份轉化提升產品質量
    變身「質管員」持續改進提升產品質量衝機班組現有成員11人,平均年齡32歲,是一個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生產班組,主要負責各型直升機操縱拉杆熱冷收口、脹形、裝配和性能試驗任務,同時也承擔著鈑金輔助的激切下料、衝壓成型和機械加工。班組一直把質量工作作為重點,常年開展「質量信得過」活動,提高全員質量安全意識,確保產品交付質量。
  • 東航雲南優秀乘務長李旖:堅持「精品意識」打造精品班組
    無論在航班生產還是班組管理中,李旖始終秉承著這樣的工作態度,帶領班組成員樹立「精品意識」,打造精品班組。東航雲南優秀乘務長李旖。東航雲南公司 供圖打造「精品」從自身開始「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打造精品班組,作為班組長首先就得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因此,李旖不斷提升自我素質和綜合能力,摒棄「差不多」思想,把「精品意識」融入到了每一件小事中。
  • 航空工業昌飛試飛維修廠機務2班:朝氣蓬勃的「三高」班組
    這支朝氣蓬勃的團隊是公司公認的「三高」班組,即「高效率工作、高要求審查、高標準完成」。在日常工作中,班組全員堅守「團隊高效,竭盡全力,永不為自己找藉口」的工作作風,將生產任務百分一百落實。機務2班在企業班組文化建設中,結合自身實際,依據班組特點,確立服務、管理、安全、質量等理念,持續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為完善班組管理體系,機務2班全票通過成立班委會,設立班組6s管理員、安全管理員、成本管理員等班委職務,協助班組長監督管理班組內部工作。通過每個月組織召開班委會,及時掌握班組工作進度和人員狀況。無規矩不成方圓。
  • 客艙部魯雁班組走進輔仁小學給孩子們講解航空知識
    (原標題:客艙部魯雁班組走進輔仁小學給孩子們講解航空知識)
  • 走近航空氣象觀測員:預測「天公」表情的慧眼班組
    本報記者 邢生祥 攝  預測「天公」表情的「慧眼」班組  他們在候機樓旁高高的塔臺之上,萬裡高空之下,24小時不間斷地為航班指引出一條安全、順暢的「天路」。8月18日,本報記者走進西寧曹家堡機場的民航青海空管分局氣象觀測室「慧眼」班組,走近這群為航班提供實時天氣狀況和未來天氣變化預測信息,保障航班安全運行的幕後英雄——航空氣象觀測員。
  • 首都機場安保公司晨光班組:全力以赴 打好疫情防控之戰
    他們,是首都機場安保公司晨光班組,該班組成立於2014年10月1日,現有員工84人,黨員1名,團員16名,平均年齡22歲,是一支作風硬、素質強、積極向上、充滿朝氣的優秀隊伍。班組主要負責T3通道控制崗位和工作人員通道及商檢貨物安全檢查工作。
  • 麗江機場氣象臺祥雲班組高雲峰:心懷感恩甘奉獻
    的土地上,有這樣一個團體——雲南民航麗江機場氣象臺祥雲班組,「領頭雁」叫高雲峰。2004年7月, 高雲峰從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畢業後來到了雲南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麗江機場氣象臺工作,從氣象臺臺長到民航氣象工程師,一路走來,只要一提到高雲峰,機場的領導、同事都會為他的辛勤工作和無私奉獻而豎起大拇指。面對工作,高雲峰常說 「既然工作,就要做到最好!」。
  • 牢記使命勇爭先 科學管理保安全 ——記黃山煤業分公司通風隊王騰班組
    近日,黃山煤業分公司通風隊王騰班組榮獲「中煤建設集團先進班組」。
  • 湖北中煙武漢捲菸廠動力車間打造「黨小組+班組」雙堡壘
    本報武漢訊 (高川、陳林)為了進一步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提升工作效能,湖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捲菸廠動力車間近期積極探索開展「黨小組+班組」雙堡壘建設,推動「黨建與班組」建設工作相融互促、同步提升。
  • 中鐵十一局二公司金臺項目提質增效抓好「班組精準扶貧」
    隧道五工班的負責人激動地打電話將這一喜訊匯報給項目領導,這是中鐵十一局二公司金臺鐵路項目部實施「班組精準扶貧」推進精細化管理,帶來的成果。隧道五工班被幫扶前,屬於基礎管理後進班組,火工品材料消耗超設計,隧道光爆效果水平差,項目派兩名爆破技術員與開挖班組同步作息時間到現場駐勤進行「精準扶貧」。提質增效已在金臺鐵路項目部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