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刑法(柏浪濤老師)——因果關係一節梳理!看完就能做對題目

2021-01-10 鑽研法學專注成長

【法考刑法:因果關係理論】

一、基本原理:客觀歸責理論

區別於自然科學上的歸因,刑法上的因果關係要解決的是「歸責」的價值評價。也區別於行政法上責任的分擔,刑法因果關係的界定是全有或全無的,因此要格外慎重、細緻。判斷因果關係的目的在於使危害結果的承擔公平合理。客觀歸責理論在認定因果關係上考慮三個因素:

1、關於行為:行為人創設了法律不允許的危險(區別於生活行為)

2、關於過程:該危險現實化為實害結果(危險流的發展導致結果)

3、關於結果:符合一定價值評價的要求(歸責公平合理)

【案例模型】:甲開車駛入高速路的隧道,未按照指示牌(交規)要求減速(提示80實際速度100),隧道中乙突然出現,甲來不及剎車將其撞死。

分析:交規規定高速隧道內減速旨在保護隧道內的車輛,防止速度太快而追尾。行人禁止出現在高速隧道,案例中乙屬於被害人自陷風險。

二、三項條件

1、關於行為

①創設了危險生活行為(×)

②創設法律不允許的危險:小區住宅高空拋物(√)VS農村住宅拋物至豬圈(×)

③針對實害對象

2、關於結果

①現實發生的結果而非假設結果(即使假設成立會導致結果發生也不討論)

【模型1】甲破壞乙的剎車裝置,30分鐘後必定車毀人亡,乙開走15分鐘遇到山洪喪命(無因果關係)

【模型2】甲攜帶水壺穿越沙漠,乙乘其不備在水滸中投毒,丙隨後又悄悄刺一個孔,甲在沙漠中發現水壺空了。丙的辯解:假設沒有鑽孔甲也會被毒死。但這是假設,甲因為水流失渴死是丙鑽孔的現實結果。丙的行為與甲的死亡具有因果關係

②保護範圍內的結果:一項罪名保護特定的法益,因此規制的行為是有限的,防範的結果也是有限的。

【模型】醉酒駕駛,車壓過井蓋時井蓋彈起來砸死路人(醉駕與死亡無因果關係)

責任範圍內的結果:交警接管的車輛

3、關於過程

【針對作為犯】:

危險的實現原理:行為製造危險危險發展(介入因素)危險實現為結果

①假定的因果關係:前條件(0作用)後條件阻斷前條件(100作用)結果

【模型】死刑犯30分鐘後執行絞刑,被害人父親迫不及待按下開關提前執行。

【分析】前條件是依法執行死刑的執行人按下開關導致死亡,現在父親的行為阻斷前行為的可能性,現實地導致死亡結果。因此,具有因果關係。

②重疊的因果關係:條件1(50%)+條件2(50%)結果

無意思聯絡的兩個行為同時其作用導致危害結果的發生;如果有明顯時間間隔則屬於介入因素

【模型】甲乙同時向丙開槍,都擊中腹部,兩處傷口導致丙的死亡

③二重的因果關係:條件1(100%)+條件2(100%)結果(即擇一的競合)

【模型一】甲乙兩人無意思聯絡,同時向丙開槍,一個打中頭部,一個打中心臟

【模型二】醫生想殺死病人,向針劑中投毒(病人特殊體質,正常針劑也能致死);毒劑和正常注射共同作用致死。

注意:二重的因果關係是兩個條件共同作用,假定的因果關係是現實地導致結果的條件阻斷前條件單獨導致結果。

4、被害人存在特殊體質

①危害行為引發疾病,疾病導致死亡的:存在因果關係存在因果關係未必承擔刑事責任

②危害行為沒有引發疾病發作,其他因素導致死亡:不存在因果關係

【針對不作為犯的過程要求】

1、判斷核心:作為義務的行為具有避免危害發生的可能性

2、【模型】甲在封閉的高速公路上以130的速度行使(限速120),撞死橫高速路的乙。即使未超速死亡結果仍無法避免,因此不具有因果關係。

5、存在介入因素的案件

因果關係判斷採用「充分條件」的關係邏輯:有A則有B

介入因素與前行為的關係類型

①引發關係:先前行為蘊含介入因素的危險,即先前行為引發了介入因素

如:

1、甲朝船上的乙開槍,乙迫不得已跳入湖中,溺水死亡

2、甲在懸崖邊將乙捅成重傷離去,乙甦醒後翻身摔下懸崖死亡

獨立關係:包括疊加關係和阻斷關係

②疊加關係:沒有阻斷前行為,共同導致實害結果

【模型】甲刺傷丙的腹部丙倒地不起,路過的乙再次向其腹部捅一刀,丙死亡

③阻斷關係:介入因素阻斷前行為的危險流,獨立導致危害結果發生

【模型】甲向丙的腹部捅一刀致其倒地,路過的乙將其斬首致死。

介入因素的類型

自然事件

被害人自身行為

第三人的行為

行為人的第二個行為(重點)

①前一行為與後一行為性質相同:結果歸屬於行為人的整體行為

②前行為與後行為性質不同(故意與過失屬於不同性質):二者屬於獨立關係,需進一步判斷是疊加還是阻斷關係

【模型a】甲開車不慎將乙撞成重傷,為減少麻煩倒車故意將其軋死。前行為屬於過失,後行為屬於不作為的故意殺人,二者性質不同屬於獨立關係,且後行為阻斷前行為的危險流,故死亡結果歸因於後行為。

【模型b】甲開車不慎將乙撞成重傷昏迷,後將其拖入草叢中隱藏,乙因得不到救助死亡。前行為屬於作為的過失行為,後行為屬於不作為的故意行為。後行為沒有阻斷前行為造成的危險流,而是疊加關係,共同導致死亡結果。(使得重傷結果發張展為死亡結果)

【模型C(結果的推遲發生)】甲故意殺乙,致乙重傷昏迷,甲誤以為乙死亡,為毀屍滅跡,用刀「碎屍」直接將乙的頭割下。前行為是故意,後行為是過失。後行為阻斷前行為的危險流獨立導致乙的死亡結果。

【總結】無法查明案件(難度高峰)

一、一人實施兩個行為,無法查明前行為還是後行為導致危害結果時,啟動存疑時有利於被告原則,選擇較輕的情形認定。

【模型a】甲先暴力傷害乙,後意圖殺害,繼續實施暴力致乙死亡。無法查明:不知是之前的故意傷害致死,還是後面的殺害行為致死。選擇減輕情形:傷害行為導致死亡,認定甲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

【模型b】甲砍殺乙,乙倒地不動,甲以為乙死亡便放火毀滅證據,房屋被燒。無法查明:乙是死於之前的砍殺還是放火後被煙燻致死?

情形①:乙死於之前的砍殺行為,此時甲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不成立放火罪

致人死亡;後面的放火行為構成放火罪。

情形②:砍殺行為導致乙受傷昏迷,放火後煙燻致死,由於煙燻致死有一個過程,區別於前述的斬首,未阻斷砍殺行為引發的危險流,屬於疊加關係共同導致乙的死亡結果。此時,放火行為構成放火罪致人死亡。

二、兩個行為人各實施一個行為,無法查明是誰的行為導致結果

1、判斷是否共同犯罪(是):部分實行全部負責,即二者均有因果關係

(否)

2、單獨犯罪,啟動存疑時有利於被告原則

【模型:結合交通肇事罪】甲夜晚開車不慎撞倒行人丙,丙躺在路中央不動彈,甲逃逸;五分鐘後,乙開車經過不慎壓到丙後逃逸。救護車趕來時丙已經死亡。

情形①第一輛車軋死,第二輛車壓過屍體【前行為具有因果關係】

情形②第一輛車壓傷,第二輛車軋死【第二輛車碾壓的危險由前車引起,因此死亡結果與前車存在因果關係。第二輛車有一半可能不用對死亡結果負責,認定死亡與第二輛車無關】

分享到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楊建軍:刑法因果關係的司法證明|比較法研究202006
    刑事法律規範構造的因果關係準則與刑法因果關係理論是刑法因果關係司法證明的基本依據。從不同法系、不同訴訟領域等角度深度梳理刑法因果關係理論,有助於消除一些可能的認知錯誤。證據證明、法律性審查、價值判斷,是刑法因果關係證明的法律方法。
  • 楊建軍:刑法因果關係的司法證明 | 比較法研究202006
    從不同法系、不同訴訟領域等角度深度梳理刑法因果關係理論,有助於消除一些可能的認知錯誤。證據證明、法律性審查、價值判斷,是刑法因果關係證明的法律方法。基於對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到的刑事裁判文書的分析可以發現:既存在部分因果關係理論無法有效指導司法實踐的情形,也存在因為未能夠準確理解因果關係理論而致錯誤認定刑法因果關係的情形,刑法因果關係的理論與司法證明的實踐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背離。
  • 刑法提分技巧之因果關係篇
    相信法考汪們都曾遇到過這樣的瓶頸:明明構建好了框架體系,卻一看題就懵明明聽懂了考試內容,卻一做題就錯囫圇吞棗,走馬觀花,眉毛鬍子一把抓,不知道如何把握重點從司考到法考,每一次變革都是一次升級。應對多變難懂的刑法,你需要「裝備加持」今天小編帶來了關於「因果關係」章節的法考分析,包括近十年命題分析、近五年相關試題,還有相關真題和模擬題的訓練,教你如何撥開雲霧,直擊要害!刑法上的因果關係近十年命題分析「因果關係的認定」是近幾年刑法題中每年必考、而且每年不止考一次的知識點。
  • 刑法因果關係的理論爭鳴
    刑法因果關係  必須以規範目的為指導  刑法因果關係區別於存在論的因果關係,並非是對兩個事實之間根據自然法則所歸納出來的客觀關聯性,而是基於刑法規範目的對兩個事實之間價值性聯繫的評價如德國學者韋塞爾斯所指出的:「對應於刑法擔負的特別目的,自然科學界的這個作為結果歸納唯一原則的因果原則是不足夠和不適當的。在這裡起關鍵作用的刑法上的『原因性』概念,是一個法律—社會影響性上的關係概念,具有本體論和規範性的含義,也就是說既不同於自然科學界的也不同於哲學上的因果概念。」在刑法因果關係的判斷中,必須以規範目的的發現和確認作為前提。
  • 法考改革後,怎麼背?衝刺階段的安排【做題、記憶、聽課、看書的...
    主要是掌握常考、必考、這個科目的核心考點,例如刑法肯定要考總論的因果關係,犯罪形態,共同犯罪,搶劫,詐騙那些,除去這些核心知識點,一些刑罰部分比較偏的,分則偏的罪名,幾乎就沒有題給它們了。5、複習方法需要調整大家複習一定要有側重!
  • 論刑法中的因果關係
    在刑法中,將某結果歸咎於某人時,往往需要查明其行為與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係。因此,刑法中的因果關係在定罪中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很多學者習慣於直接將一些哲學概念和範疇引入刑法學研究,忽略刑法中因關係的特性,使問題略顯複雜。針對這一現象,對大陸法系及我國有關因果關係理論進行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我國刑法因果關係理論做些新的探索,期對該問題的解決提供一些建議。
  • 刑法因果關係判斷標準的反思與重構
    ⑩對此,筆者認為,相當因果關係說的刑法歸責意義與價值是值得肯定的,刑法因果關係不只是一個事實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法律問題,相當因果關係的判斷中包含了法的規範評價的基礎性內容。並且,相當因果關係說也不是單純的排除因果歸責的理論,其是對刑法因果關係歸責準則的正面與肯定的設置,這一準則針對常態因果關係的進程事項而予生活經驗的規律性衡量。
  • 刑法中相當因果關係說的判斷方法
    它解決的是將一定的危害結果歸責於行為人的實行行為,從而行為人要對該危害結果承擔刑法上的法律責任。根據一定的危害結果在具體犯罪中的地位,刑法因果關係影響到該犯罪的成立、既遂或加重處罰等。因此,刑法因果關係的地位至關重要。
  • 從刑法因果關係中分析本案的定性
    ,酒上臉的王某在路上對李某摟抱女朋友的行為看不順眼,硬擠開兩人走到兩人的中間,遭到李某的漫罵。  第二種觀點認為,王某對李某繫心髒病患者不知情,王某的毆打行為與李某的死亡之間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係,故本案系意外事件。  [評析]  刑法上的因果關係解決的是歸因還是歸責問題,或者兼而有之,一直爭論不休。筆者認為,因果關係本身就包含了事實意義上的歸因和法律意義上的歸責。只要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係,就具有可歸責性。就本案而言,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
  • 刑法意義上因果關係的理解
    該案中,小張詐騙的行為與老劉死亡之間是否存在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係呢?案例2、小張實施詐騙行為,騙取老劉用於養老的存款十萬元,老劉發現自己受騙之後,悔恨交加,一時想不開,自尋短見,氣絕身亡。該案中,小張詐騙的行為與老劉死亡之間是否存在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係呢?
  • 刑法因果關係的特徵與特殊情形處理
    刑法上的因果關係是指實行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係。刑法因果關係決定了某一危害結果是否可以在客觀上歸責於行為人的行為(行為人對該結果承擔責任),意義重大,而我國刑法理論界對刑法因果關係的認識存在分歧,因此有必要展開探討。     刑法因果關係的特徵     刑法因果關系所具有的特徵,影響對因果關係的判斷與認定。
  • 2021法考資料連結更新匯總(私教)
    本公眾號只專注法考、在職律相關資料,繼續為大家做好搬運工"【講義+音頻】2021WD法考私塾班講義商經法汪華亮1-2"連結: https://pan.baidu.com/s/18RNxwwPG0aepvTjqBajE6g 提取碼:q80b"2021年HD理論卷理論法
  • 張小虎|論刑法替代因果關係的歸責:理論基奠與事實根據
    日本學者大谷實認為:「將不是共同正犯的人在法律上看作為共同正犯,有認可嫌疑刑之嫌,作為立法論,必須加以修改。」也有學者乾脆認為「本條款肯定了『罪疑時不利於被告人』的嫌疑刑,違反憲法。」立於這一理論立場,較為典型的立法例是《韓國刑法典》第19條(「獨立行為競合」)。該條規定:「同時或者先後的獨立行為競合,無法判明孰為結果發生之原因行為的,各行為均以未遂犯處罰。」
  • 最近B站超火法考老師羅翔和他的法外狂徒張三!
    首先介紹一下羅翔老師羅老師出生於湖南耒陽,高中就讀於耒陽一中。17歲那年參加高考,在父母的安排下,報考了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學專業,後在中國政法大學和北京大學相繼獲刑法學碩士學位和刑法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厚大法考刑法名師。
  • 刑法因果關係判斷需要更為具體的標準
    因果關係理論如何具體運用到實務因果關係理論並非一個單獨的理論,而是與刑法中其他問題糾結在一起。在「特殊犯罪類型的因果關係」這個問題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不作為犯、結果加重犯、共犯、幫助犯、間接正犯等特殊犯罪類型中的因果關係問題進行了討論。東南大學教授李川針對不作為犯的因果關係問題,認為不作為因果關係問題只需要判斷歸責,而歸因並不重要。
  • 司法考試刑法試題:因果關係
    關於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A. 甲成立故意傷害罪,屬於故意傷害致人死亡B. 甲的行為既不能認定為故意犯罪,也不能認定為意外事件C. 甲的行為與崔某死亡結果之間有因果關係,這是客觀事實D.(2)顯然,本案完全能夠證明丁死亡的結果與共同故意傷害的實行行為有因果關係,對此證據證明和事實認定沒有疑問,與存疑時有利於被告的原則並不矛盾(D對)3. 下列關於刑法上的因果關係的說法,正確的有?A. 甲將一枚即將爆炸的炸彈扔到乙的身邊,乙立即將炸彈踢開,沒想到踢到了丙身邊,將丙炸死,甲的行為與丙的死亡之間不具有因果關係B.
  • 【法考乾貨】陳永生帶你歸納刑法重點必考點綱要,精華中的精華!
    好了好了,我不問了 關於刑法的重點內容陳永生老師已經給大家準備好了 碼住留用吧~ 刑法乾貨:第一章、刑法概說 一、每日速記
  • 2018甘肅公務員考試行測判斷推理衝刺要點梳理
    在省考行測中,判斷推理版塊一直是考試中的重點,也是考生們比較容易拿分的版塊,其中判斷推理分為邏輯判斷、類比推理、定義判斷和圖形推理四個部分,那麼接下來甘肅中公教育老師對這四個版塊進行要點的梳理。一、邏輯判斷(一) 必然性推理必然性推理重點考察真假話問題、假言的推理規則和樸素邏輯1. 真假話問題:真假話問題主要思路是①找矛盾關係;②沒矛盾關係,找反對關係;③既沒矛盾關係,也沒反對關係,需要進行假設法去做。
  • 法考沒過該怎麼辦?孟獻貴:你不是「棄兒」
    不要以為你今年考了 107 、 106 、 105 ,明年稍稍努力 1 個月就能過主觀題。用我的話來說就是:你想上天呢,你想和太陽肩並肩呢?越考越少的,我見多啦,過於自信的過失,你不明白麼?踏踏實實看看我給你指定的複習計劃,把自己的姿態放低,你就是一個從頭再來的小白。(一)第一階段 ― 實體法時間2021年l月9日一一 2021年3月10日。
  • 以客觀歸責理論評價精神傷害因果關係
    李婕刑法上的因果關係是指實行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係。精神傷害作為尋釁滋事罪、故意傷害罪、虐待罪等定罪量刑時考慮的重要因素,其實行行為與後果之間的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係需要重點釐清。例如,甲經常受丈夫冷嘲熱諷、拳打腳踢,導致甲白天工作時精神恍惚影響其工作效率,不久遭單位裁員,甲因此精神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