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下午,寧波市行政中心會議室,一場高規格的會議在此召開。
主席臺上就坐的是寧波、舟山兩市的四套班子主要領導,主席臺上方的大紅橫幅,上面寫著會議名稱——「甬舟一體化推進會」。
「甬舟一體化」,這個提法首次被官方提及,是在今年年初的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進寧波舟山一體化建設」。
今年初,在浙江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舟山代表團,浙江省委書記車俊也強調,舟山要「全面接軌上海,主動與寧波等周邊城市溝通對接,在港口、產業等各個方面加強區域合作,實現抱團發展、錯位發展」。
此次,兩市黨政主要領導聚首,召開推進會,籤署框架協議,通報甬舟一體化方案,這也意味著,甬舟一體化發展開啟新階段。
01
總書記當年定下基調
「甬舟一體化」並不是一個新概念,這一設想由來已久。
正如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在今年初接待舟山代表團一行來甬考察時所說,「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提出,要推進寧波舟山港口一體化、經濟發展一體化,為甬舟兩地互利共贏發展定下了基調、指明了方向。」
最近10多年來,寧波舟山一體化發展最引人注目和成功的項目莫過於寧波舟山港。
2002年12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首次調研寧波時指出:「如果說港口是寧波最大的資源,那麼,開放應當是寧波最大的優勢,只有把最大資源和最大優勢這兩個作用都發揮到極致,才能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可彼時浙江,囿於體制束縛,沿海港口「各自為戰」,低價爭攬貨源時有發生。寧波、舟山兩港,雖處同一海域,使用同一航道,坐擁同一經濟腹地,但港口的規劃、建設、營運、管理卻相互分割,岸線資源難以優化配置。
2005年12月20日,在習近平果斷決策下,寧波—舟山港管理委員會掛牌成立,他親自前往揭牌。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品牌、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原則深度整合,一個嶄新的東方大港雄姿初露。
十年之後,寧波舟山港集團有限公司隆重揭牌,兩港真正實現了以資本為紐帶的實質性一體化。今天的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突破了10億噸,連續10年居全球第一,業已成為銜接服務中西部廣大腹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戰略支點。
如今,甬舟一體化發展不僅有較好基礎,也是兩地發展的現實需要。
先看寧波。在過去10年中,寧波被多個兄弟城市超越,且拉下不小的距離,其在當下城市競爭格局中的處境並不樂觀,今年初,鄭柵潔曾「自揭不足」:寧波經濟發展受行政區劃的制約比較明顯,各地分散用力、單兵作戰、同質競爭的問題比較突出。做大做強都市區,無疑是一劑對症下藥的方子。
再說舟山。有人說,舟山建設新區是「小馬拉大車」,這個評價部分道出了舟山的現狀。2011年6月30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2017年4月1日又掛牌成立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雖然利好不斷,但在2011年和2017年,舟山佔全省的GDP比重均只有2.4%,與寧波相比也從12.7%略降到12.4%。
2018年浙江各市GDP及增速
一個現實是,舟山雖然有優質港口、島嶼資源,但沒有很強的產業發展平臺、強大的經濟腹地支撐。
從歷史淵源來說,兩地的一體化發展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很多外地人一直搞不清楚寧波和舟山的關係,甚至外地媒體也經常搞錯,把舟山誤為寧波的一部分。
有人曾經做過周詳考證,歷史上,在兩千多年間,舟山脫離寧波實質管轄的時間僅170多年。考慮到晚清至民國初期的定海實際上仍受總部駐於寧波的寧紹臺道和會稽道管轄,扣除以後則不到百年——其中大半是在1962年之後的當代。換句話說,舟山在95%以上的歷史時期內是寧波的一部分。
舟山(定海縣)遲於1950年5月17日才解放,但中共定海縣委、縣政府則早在前一年就已在寧波江北的莊橋掛牌成立。1960年,舟山撤區置縣,再次納入寧波專區管轄;兩年後,又重析出來成立專區。
行政區劃上的分分合合,並不影響兩地百姓之間的交流和認同。舟山話和寧波話幾乎無差別,舟山人在寧波工作,寧波人在舟山工作,都很常見。
02
寧波舟山會合併嗎
這次推進會上,舟山市委書記俞東來的一句話值得注意:舟山將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主動融入寧波都市區,加快推進雙方合作項目落地建設,為地區發展賦能提速貢獻舟山作為。
湧金君在許多文章裡都反覆提過這一觀點——城市群和都市圈時代,兩個城市或多個城市一體化發展,實現資源共享,是大勢所趨。
不妨來看看先行者走過的路,目前國內各城市在一體化方面推進較為積極的是廣佛同城、西鹹一體化、鄭汴一體化、昌九一體化(南昌九江)、長株潭一體化等,更高層次的國家級戰略是京津冀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
這當中,廣佛一體化成效最為顯著。
自2002年廣佛都市圈概念的提出到如今兩座城市的緊密相連,最清晰的變化是2007年全國首條跨城市地鐵廣佛線的開通,讓兩地人們的工作生活聯繫更加密切。在新一輪軌道交通規劃中,佛山9條地鐵線與廣州對接,廣佛地鐵將實現兩網合一。
特別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大勢下,廣佛一體化被置於國家戰略的層面,廣佛「超級城市」呼之欲出。
有不少人把「一體化」簡單理解為「行政合併」。網絡論壇上,網友呼籲甬舟合併的呼聲很高,有人甚至為合併後的城市起好了名字——明州市、浙東市……
這一呼聲倒也並非空穴來風,這些年,國內一些地方行政區劃調整的動作頻頻。一個最近的案例是,今年1月9日,國家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
寧波舟山會否合併呢?目前來看,這個話題可能只是停留在熱心網友的口水中。
在我省一次關於長三角一體化的大會上,省領導的一席話令在會議現場的湧金君印象深刻:通過行政區劃調整來實現一體化的辦法是有效的,但不能總是調整區劃,一體化根本的還是要靠制度,靠機制保障,靠各個地方齊心協力相向而行。
事實上,通過行政區劃調整來消除經濟發展中的障礙也並非靈丹妙藥。有專家指出,合併的消極意義不容忽視。
比如,行政區劃兼併作為一種協調都市區發展的手段,仍未跳出「分權—集權」的循環,使得可能的制度創新環境產生了「惰性」。集權手段的應用減少了經濟發展能動單元的數量,並使得區域協調對於行政力量的依賴更為強烈。
03
甬舟一體化劃重點
當天的推進會上,兩市分別公布了「甬舟一體化」行動方案,共同籤署了高水平高質量推進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並圍繞產業、教育、科技等籤訂14個專項合作協議。
從兩地公布的一體化行動方案看,更加強調了以促進同城化為發展方向,更加重視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根據湧金君的觀察,這些提法並沒有跳出之前的框架,也並未提出新的思路。過去一年來,寧波舟山兩地黨政代表團互訪,實際上已經在為兩地一體化發展蓄勢,並且已經提出了方案。
梳理公開報導可知,2018年7月,寧波市黨政代表團赴舟山考察時,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在甬舟兩地領導座談時,對加快推進甬舟兩市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出六條建議,分別為加快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加快推進改革開放一體化、加快推進產業發展一體化、加快推進市場開發一體化、加快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加快推進環境保護一體化。這次考察,使得甬舟一體化發展的「路線圖」更加明晰——雙方明確表示,要共同打造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典範。
半年之後的2019年1月24日,舟山市黨政代表團來甬考察。鄭柵潔就全面加強甬舟融合發展,打造「甬」結同心、風雨同「舟」的發展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實現更高質量的互利共贏發展,提出了具體的融合構想——
要推進設施互聯促融合,早日打通甬舟鐵路、六橫公路大橋、舟山大陸飲水工程(三期)、舟山-寧波輸氣管道等「主動脈」,為甬舟一體化創造更好的基礎條件。
要推進平臺共建促融合,在現有開放平臺建設和浙江自貿區擴權擴區上互相支持配合,共同分享制度創新成果,形成錯位發展、協同發展的機制,攜手打造浙江乃至長三角改革開放高地。
要推進產業協同促融合,聚焦綠色石化、港航物流、國際貿易等產業,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加快構建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產業鏈條和創新體系,整體提升寧波都市圈的產業競爭力和科技競爭力。
要推進服務共享促融合,積極探索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一體化的新舉措、新機制,讓兩地老百姓得到實惠,成為一家人。
以上這些提法和舉措,在16日的推進大會上,以籤署框架協議、專項合作協議的形式予以落地。
原則性的框架協議下,當下甬舟一體化合作的重點在哪裡?具體又會如何推進呢?一則不起眼的信息露出了端倪。
據寧波市發展與改革委官方網站報導,7月31日,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翁建榮帶隊赴寧波調研,主題即寧波舟山一體化發展。
報導透露,翁建榮一行就浙江省發改委牽頭編制的《寧波舟山一體化行動計劃》(徵求意見稿)先後小範圍聽取了寧波市、舟山市政府分管領導的意見建議,以及兩市重點部門的意見建議。
這次調研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即就一些重大問題深入交流討論。上述報導裡提到的就有打造寧波舟山港一體化2.0版、謀劃建設甬舟合作區、共同打造油氣全產業鏈、推進甬舟鐵路、六橫公路大橋等項目建設等。
一體化發展終究還是要落實到項目上,上述重大項目無疑是甬舟一體化發展在現階段的重要行動和載體。湧金君還打聽到,由浙江省發改委牽頭制定的《寧波舟山一體化行動計劃》,按計劃於年底前印發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