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旅行!過去3.3萬年裡,地球一直穿梭在恆星爆炸後的「塵埃雲」中

2021-01-13 前瞻網
漫長的旅行!過去3.3萬年裡,地球一直穿梭在恆星爆炸後的「塵埃雲」中
 Winnie Lee • 2020-08-28 11:33:27 來源:前瞻網 E1593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一組研究人員在海洋中發現,我們正在穿越超新星爆炸後遺留下來的古老放射性碎片雲。

通過對深海沉積物的研究,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專家們已經揭開了太陽系周圍空間的神秘面紗。

研究小組使用靈敏的質譜儀檢查了可以追溯到33000年前的沉積物,發現了同位素鐵60的痕跡,鐵60是恆星死亡時形成的。

在過去的幾千年裡,太陽系一直在穿過一個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更密集的雲團,研究小組認為這個過程在我們的海洋中沉積下了鐵-60。

研究小組稱,雖然同位素具有放射性,需要1500萬年才能衰變,但它對人類沒有危險,因為它是一種非常輕的粉塵。

領導這項研究的Anton Wallner教授說,沉積物的年齡表明地球上遺留的同位素是由超新星產生的。

太陽系正在穿過一團由塵埃、氣體和等離子體組成的緻密塵埃雲——稱為局部星際雲。

Wallner教授說:「這些雲可能是以前超新星爆炸的殘留物,那是恆星一次強大而明亮的爆炸。」

如果這片雲是在過去幾百萬年間由一顆超新星產生的,那麼它將包含鐵-60,因此研究小組決定尋找更近期的沉積物來尋找答案。

毫無疑問,沉積物中含有極低水平的鐵-60,相當於遠低於地球自然背景水平的太空放射性水平。

鐵-60的分布與地球最近穿越當地星際雲的旅行相吻合。但是鐵-60的年代要更早一些,並且在整個33000年的測量時期都有分布。

鐵60具有放射性,並在1500萬年內完全衰變,這意味著地球上發現的任何鐵60在沉降到海底之前都是從附近的超新星那裡到達這裡的。

Wallner教授之前發現了大約260萬年前的鐵-60的痕跡,可能還有600萬年前的痕跡。

與太陽系在當前星際雲中的時間缺乏相關性,這似乎提出了更多的問題,而不是給出答案,Wallner說。

首先,如果這片雲不是由超新星形成的,那麼它來自哪裡?

第二,為什麼鐵-60在宇宙中如此均勻地分布?

「最近的一些論文表明,被困在塵埃中的鐵60可能會在星際介質中反彈,」Wallner教授說。

「所以鐵60可能來自更古老的超新星爆炸,我們測量的是某種回聲。需要更多的數據來解決這些細節問題。」

這一發現已經發表在PNAS雜誌上。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8670057/Earth-travelling-cloud-radioactive-debris-33-000-years.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過去3.3萬年裡地球一直在遠古超新星爆炸的塵埃雲中穿行 海床上發現鐵-60痕跡
    過去3.3萬年裡地球一直在遠古超新星爆炸的塵埃雲中穿行 海床上發現鐵-60痕跡(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New Atlas報導,在海洋沉積物中發現的放射性同位素顯示,過去3.3萬年裡,地球一直在古超新星的塵埃雲中穿行
  • 比太陽寬900倍的恆星要爆炸嗎?巨大的星點引起的檳榔色的奇怪光
    該恆星參宿四的怪異最近的調光被臨時覆蓋在巨大恆星表面的一半以上點引起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參宿四,形成獵戶星座的肩,是最有名的和熟悉的星星在夜空中的一個和最極端的一個。檳榔是「獵戶座a星」,比我們的太陽重 11倍,比太陽寬900倍。如果被運到我們太陽系的中心,則檳榔會吞沒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和小行星帶。(對於距離地球約500光年的紅色超巨星來說,這將是一次長途旅行。)
  • 地球一萬年後將發生什麼?
    一萬年以後地球上的冰塊融化,就是需要這麼長的時間。這時候海平面將上升3到4米。根據一項名為世界末日論的估計,人類有95%的可能將在一萬年後滅絕。但如果人類存活下來,一萬年後,人類之間就不會有區域性的基因變異。這並不是說所有人看起來都將會。
  • 地球一萬年後將發生什麼
    這時候海平面將上升3到4米。根據一項名為世界末日論的估計,人類有95%的可能將在一萬年後滅絕。但如果人類存活下來,一萬年後,人類之間就不會有區域性的基因變異。這並不是說所有人看起來都將會。一樣,但那些這是藍眼睛和棕色眼睛的特徵,都會均勻的分布在地球上。
  • 地球似乎正在穿越古代超新星的殘骸
    由於在南極深海沉積物中發現了超新星的證據,圍繞太陽系周圍空間的一個謎團正在揭開  由於在南極深海沉積物中發現了超新星的證據Anton Wallner教授是澳洲國立大學的核物理學家,他領導的這項研究表明,在過去的3.3萬年裡,地球一直在穿過一團微弱的放射性塵埃雲,這些雲可能是以前超新星爆炸的殘骸。  研究人員利用希夫質譜儀 的極高靈敏度,從兩個不同的地點搜尋了幾個深海沉積物,這些沉積物可以追溯到3萬3000年前。
  • 科學家稱1萬年後地球將進入漫長冰期
    在地球炎熱階段的最近一個時期,大約1億至5000萬年以前,南極被茂密的森林覆蓋,淺海淹沒了美洲,歐洲和非洲的大片地區。  不過自那個時期開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開始緩慢下降,很可能是由於喜馬拉雅山的崛起。結果,地球開始逐步冷卻,大約3000萬年前,南極開始形成永久性冰蓋,後來北極也接踵而至。
  • 即將爆炸的超級恆星——參宿四,是否會危及地球?
    在前兩個分圖中,也就是哈勃望遠鏡在紫外線中所見的樣子,從恆星表面上出現的巨大對流單元中噴出了明亮而高溫的等離子體團。在第三個分圖中,噴射而出的氣體迅速向外膨脹,冷卻後形成了巨大的塵埃雲。最後一個分圖顯示出在巨大塵埃雲的遮擋下,從地球的角度看來有四分之一恆星表面的光都被圍堵了。
  • 只有天體之間保持著距離才能確保太陽系遠離在銀河系穿梭的天體
    位於宇宙空間裡的一切物質都在無時無刻地運動著,在銀河系中就有數十億顆恆星圍繞著銀河中心的黑洞作軌道周期運行,在太陽系裡像太陽一樣的一些恆星,運行的方式都是非常有規有律的,太陽距離銀河中心的距離約為3萬光年,圍繞銀河中心完成一次公轉所花費的時間約是2.3億年,然而在銀河系中還是有一些天體運行的軌道並不是井井有條的
  • 700光年外恆星突然變暗表現怪異 即將爆炸
    自2018年10月以來,參宿四的亮度急劇下降,當前亮度比平時昏暗2.5倍,它曾是夜空中第九大最亮恆星,現已下降至第23顆最亮恆星,近幾十年來天文學家們一直在密切觀察參宿四,自從1980年就開始持續測量其變化情況。在過去50年裡,參宿四從未如此快速地亮度變暗,這意味著當前它正處於某種非凡事件的邊緣。
  • 700光年外恆星突然變暗表現怪異,很可能即將爆炸!
    自2018年10月以來,參宿四的亮度急劇下降,當前亮度比平時昏暗2.5倍,它曾是夜空中第九大最亮恆星,現已下降至第23顆最亮恆星,近幾十年來天文學家們一直在密切觀察參宿四,自從1980年就開始持續測量其變化情況。在過去50年裡,參宿四從未如此快速地亮度變暗,這意味著當前它正處於某種非凡事件的邊緣。
  • 恆星參宿四到底什麼時候爆炸?科學家重新評估了一下
    從2019年底開始,當這顆恆星經歷了一些奇怪的變暗和變亮的情況時,圍繞著參宿四爆炸的猜測就開始了。科學家認為,塵埃雲導致了其中一個事件。「我們發現第二個較小的事件很可能是由於恆星的脈動,」主要作者Meridith Joyce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周五的一份聲明中說。
  • 恆星曾在地球附近爆炸
    在大約250萬年前的地層中,研究人員發現鐵-60和錳-53水平升高。它們的出現是250萬年前一顆近地超新星的證據。幾個月前,當參宿四恆星的亮度急劇下降時,一些觀察家懷疑即將到來的超新星-一次也可能對地球造成破壞的恆星爆炸。
  • 參宿四非正常變暗或由巨大恆星斑造成
    如果把參宿四放到太陽系的中心,它將吞噬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和小行星帶。(對於距離地球約500光年的紅巨星來說,這可是一次長距離的旅行。)參宿四正在膨脹,這也意味著它處於生命的最後階段,最終會以一場劇烈的超新星爆炸收尾。去年秋天,這顆超巨星開始明顯變暗,這促使一些天文學家推測,參宿四可能即將迎來落幕。
  • 深海沉積物中揭示出古代恆星爆炸
    由於在深海沉積物中發現了超新星的證據,圍繞太陽系空間的一個謎正在展開。該研究表明地球在過去33000年中一直通過微弱的放射性塵埃雲傳播。這些雲可能是先前超新星爆炸的殘餘,是恆星強大而超亮的爆炸。研究人員使用HIAF質譜儀的極高靈敏度,搜索了可追溯至33,000年的兩個不同地點的幾種深海沉積物,他們發現了60號同位素的清晰痕跡,該同位素是在超新星爆炸中恆星死亡時形成的。
  • 時空旅行的3種方法
    ▲蟲洞想像圖當然,通常意義上說的時空旅行是有可能實現的,也許就像電影《回到未來》裡那麼炫酷。事實上,你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可以看到一分鐘後的自己讀完了這篇文章,這本身就是一種時空穿越。換句話說,即使你什麼也不做,也一直在時空中向前穿梭,但這種時空穿梭相當無聊,通常情況下,我們說的時空穿梭是正常意義上相對於別人的時空穿梭。第一種時空旅行的方式是快速運動,走走路,相對於那些站著不動的人,你就在做時空穿梭。一個世紀以來我們都知道時間和空間都是單個時空中的兩個組成元素,當物體以接近光速的速率運動,時間是相對靜止的。你動得越快,時間相對你而言就越慢。
  • 地球誕生之前長啥樣?470光年外,這顆恆星上演真實的一幕
    但是,這個理論中有一個問題:行星的形成過程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可是在恆星形成僅僅100萬年之後,它周圍的星盤就已經沒有足夠的質量支持大量的系外行星形成了。那麼,這些行星的質量到底從哪來的呢?唯一的解釋就是:在恆星剛剛形成的100萬年裡,系外行星就已經完成了自己塑形的重要步驟了,所以在100萬年後雖然沒有足夠的星際物質,它們也早就吸積了足夠的質量,並不在乎了。可是,這個想法雖然合理,卻需要實際的觀測證據。
  • 想看超新星爆炸也許還要再等等
    簡介:根據對位於獵戶座的Betelgeuse恆星的最新觀測,它未黯淡而是開始明亮。它已有800-850萬年的歷史,約4萬年前,冷卻膨脹成一顆超巨星,之前的觀測表現它在逐漸變暗,原因可能是恆星自身的冷卻,或可能是巨大的塵埃雲的阻隔。
  • 地球可能正在一顆超新星爆炸的碎片中裸奔,溫度高達6000度
    超新星爆炸後,恆星的外層物質以十分之一光速向外拋射,形成氣體和塵埃構成的殼狀結構,成為形成行星的重元素,包括鐵的來源。根據此前的研究,我們的太陽系正在穿過一片來源不明,名叫本星際雲(LIC) 的區域。在來自地球海底的樣本中,沃納分別在600萬年、260萬年及33000年前的沉積物中發現了鐵-60同位素。這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是260萬年,這意味著它只需1500萬年的時間幾乎就會完全衰變掉。而地球已形成了45億年,所以不可能再有原初形成的鐵-60,如果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發現鐵-60 ,肯定都是外太空的超新星來源。
  • 超新星爆炸或是3.59億年前地球一次物種滅絕的「元兇」
    研究人員說,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致命宇宙射線可能是至少一次大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而在地球巖石記錄中發現的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證實這一假設。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Brian Fields領導了一項新的研究,探索了3.59億年前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一次物種滅絕事件與天文事件有關的可能性。
  • 超新星爆炸或是3.59億年前地球一次物種滅絕的「元兇」!
    研究人員說,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致命宇宙射線可能是至少一次大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而在地球巖石記錄中發現的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證實這一假設。 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Brian Fields領導了一項新的研究,探索了3.59億年前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一次物種滅絕事件與天文事件有關的可能性。這篇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